振動錘樁機安全操作規程(5)
1、作業場地至電源變壓器或供電主干線和距離應在200m以內。作業區應有明顯標志或圍欄,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
2、電源容量與導線截面應符合出廠使用說明書的規定,啟動時,當電動機額定電壓變動在-5%~+10%的范圍內時,可以額定功率連續運行;當超過時,則應控制負荷。
3、液壓箱、電氣箱應置于安全平坦的地方。電氣箱和電動機必須安裝保護接地設施。
4、長期停放重新使用前,應測定電動機的絕緣值,且不得小于0.5MΩ,并應對電纜芯線進行導通試驗。電纜外包橡膠層應完好無損。
5、應檢查并確認電氣箱內各部件完好,接觸無松動,接觸器觸點無燒毛現象。
6、作業前,應檢查振動樁錘減振器與連接螺栓的緊固性,不得在螺栓松動或缺件的狀態下啟動。
7、應檢查并確認振動箱內潤滑油位在規定范圍內。用手盤轉膠帶輪時,振動箱內不得有任何異響。
8)應檢查各傳動膠帶的松緊度,過松或過緊時應進行調整。膠帶防護罩不應有破損。
9夾持器與振動器連接處的緊固螺栓不得松動。液壓缸根部的接頭防護罩應齊全。
10、應檢查夾持片的齒形。當齒形磨損超過4mm時,應更換或用堆焊修復。使用前,應在夾持片中間放一塊10~15mm厚的鋼板進行試夾。試夾中液壓缸應無滲漏,系統壓力應正常,不得在夾持片之間無鋼板時試夾。
11、懸掛振動樁錘的起重機,其吊鉤上必須有防松脫的保護裝置。振動樁錘懸掛鋼架的耳環上應加裝保險鋼絲繩。
12、啟動振動樁錘應監視啟動電流和電壓,一次啟動時間不應超過10s。當啟動困難時,應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啟動。啟動后,應待電流降到正常值時,方可轉到運轉位置。
13、振動樁錘啟動運轉后,應待振幅達到規定值時,方可作業。當振幅正常后仍不能拔樁時,應改用功率較大的振動樁錘。
14、拔鋼板樁時,應按沉入順序的相反方向起拔,夾持器在夾持板樁時,應靠近相鄰一根,對工字樁應夾緊腹板的中央。如鋼板樁和工字樁的頭部有鉆孔時,應將鉆孔焊平或將鉆孔以上割掉,亦可在鉆孔處焊加強板,應嚴防拔斷鋼板樁。
15、夾樁時,不得在夾持器和樁的頭部之間留有空隙,并應待壓力表顯示壓力達到額定值后,方可指揮起重機起拔。
16、拔樁時,當樁身埋入部分被拔起1.0~1.5m時,應停止振動,拴好吊樁用鋼絲繩,再起振拔樁。當樁尖在地下只有1~2m時,應停止振動,由起重機直接拔樁。待樁完全拔出后,在吊樁鋼絲繩未吊緊前,不得松開夾持器。
17、沉樁前,應以樁的前端定位,調整導軌與樁的垂直度,不應使傾斜度超過2°。
18、沉樁時,吊樁的鋼絲繩應緊跟樁下沉速度而放松。在樁入±3m之前,可利用樁機回轉或導桿前后移動,校正樁的垂直度;在樁入土超過3m時,不得再進行校正。
19、沉樁過程中,當電流表指數急劇上升時,應降低沉樁速度,使電動機不超載;但當樁沉入太慢時,可在振動樁錘上加一定量的配重。
20、作業中,當遇液壓軟管破損、液壓操縱箱失靈或停電(包括熔絲燒斷)時,應立即停機,將換向開關放在“中間”位置,并應采取安全措施,不得讓樁從夾持器中脫落。
21、作業中,應保持振動樁錘減振裝置各摩擦部位具有良好的潤滑。22、作業后,應將振動樁錘沿導桿放至低處,并采用木塊墊實,帶樁管的振動樁錘可將樁管插入地下一半。
23、作業后,除應切斷操縱箱上的總開關外,尚應切斷配電盤上的開關,并應采用防雨布將操縱箱遮蓋好。
篇2:振動錘樁機安全操作規程(5)
振動錘樁機安全操作規程(5)
1、作業場地至電源變壓器或供電主干線和距離應在200m以內。作業區應有明顯標志或圍欄,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
2、電源容量與導線截面應符合出廠使用說明書的規定,啟動時,當電動機額定電壓變動在-5%~+10%的范圍內時,可以額定功率連續運行;當超過時,則應控制負荷。
3、液壓箱、電氣箱應置于安全平坦的地方。電氣箱和電動機必須安裝保護接地設施。
4、長期停放重新使用前,應測定電動機的絕緣值,且不得小于0.5MΩ,并應對電纜芯線進行導通試驗。電纜外包橡膠層應完好無損。
5、應檢查并確認電氣箱內各部件完好,接觸無松動,接觸器觸點無燒毛現象。
6、作業前,應檢查振動樁錘減振器與連接螺栓的緊固性,不得在螺栓松動或缺件的狀態下啟動。
7、應檢查并確認振動箱內潤滑油位在規定范圍內。用手盤轉膠帶輪時,振動箱內不得有任何異響。
8)應檢查各傳動膠帶的松緊度,過松或過緊時應進行調整。膠帶防護罩不應有破損。
9夾持器與振動器連接處的緊固螺栓不得松動。液壓缸根部的接頭防護罩應齊全。
10、應檢查夾持片的齒形。當齒形磨損超過4mm時,應更換或用堆焊修復。使用前,應在夾持片中間放一塊10~15mm厚的鋼板進行試夾。試夾中液壓缸應無滲漏,系統壓力應正常,不得在夾持片之間無鋼板時試夾。
11、懸掛振動樁錘的起重機,其吊鉤上必須有防松脫的保護裝置。振動樁錘懸掛鋼架的耳環上應加裝保險鋼絲繩。
12、啟動振動樁錘應監視啟動電流和電壓,一次啟動時間不應超過10s。當啟動困難時,應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啟動。啟動后,應待電流降到正常值時,方可轉到運轉位置。
13、振動樁錘啟動運轉后,應待振幅達到規定值時,方可作業。當振幅正常后仍不能拔樁時,應改用功率較大的振動樁錘。
14、拔鋼板樁時,應按沉入順序的相反方向起拔,夾持器在夾持板樁時,應靠近相鄰一根,對工字樁應夾緊腹板的中央。如鋼板樁和工字樁的頭部有鉆孔時,應將鉆孔焊平或將鉆孔以上割掉,亦可在鉆孔處焊加強板,應嚴防拔斷鋼板樁。
15、夾樁時,不得在夾持器和樁的頭部之間留有空隙,并應待壓力表顯示壓力達到額定值后,方可指揮起重機起拔。
16、拔樁時,當樁身埋入部分被拔起1.0~1.5m時,應停止振動,拴好吊樁用鋼絲繩,再起振拔樁。當樁尖在地下只有1~2m時,應停止振動,由起重機直接拔樁。待樁完全拔出后,在吊樁鋼絲繩未吊緊前,不得松開夾持器。
17、沉樁前,應以樁的前端定位,調整導軌與樁的垂直度,不應使傾斜度超過2°。
18、沉樁時,吊樁的鋼絲繩應緊跟樁下沉速度而放松。在樁入±3m之前,可利用樁機回轉或導桿前后移動,校正樁的垂直度;在樁入土超過3m時,不得再進行校正。
19、沉樁過程中,當電流表指數急劇上升時,應降低沉樁速度,使電動機不超載;但當樁沉入太慢時,可在振動樁錘上加一定量的配重。
20、作業中,當遇液壓軟管破損、液壓操縱箱失靈或停電(包括熔絲燒斷)時,應立即停機,將換向開關放在“中間”位置,并應采取安全措施,不得讓樁從夾持器中脫落。
21、作業中,應保持振動樁錘減振裝置各摩擦部位具有良好的潤滑。22、作業后,應將振動樁錘沿導桿放至低處,并采用木塊墊實,帶樁管的振動樁錘可將樁管插入地下一半。
23、作業后,除應切斷操縱箱上的總開關外,尚應切斷配電盤上的開關,并應采用防雨布將操縱箱遮蓋好。
篇3:有限空間作業人員安全培訓
有限空間作業人員安全培訓
01引言
有限空間作業是指作業人員進入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受限、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內進行的作業。由于有限空間作業環境的特殊性,一旦發生事故,往往會造成嚴重后果,甚至威脅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進行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培訓,提高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是保障作業安全、預防事故發生的必要措施。
02特點與風險
有限空間作業環境通常具有空間狹小、進出口受限、通風不良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得有限空間作業存在諸多風險。常見的風險包括中毒窒息、爆炸、機械傷害、淹溺、觸電以及高溫高濕等。中毒窒息風險主要來源于作業環境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氣體;爆炸風險則可能由于易燃易爆物質的積聚而引發;機械傷害風險則由于作業空間狹小,操作不當可能導致碰撞或擠壓;淹溺風險則可能出現在含有積水的有限空間內;觸電風險主要源于作業現場可能存在的裸露電線或電器設備;高溫高濕風險則可能導致作業人員中暑或疲勞。
03安全管理制度
為確保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進行,應建立健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這些制度應包括作業審批制度、作業前安全條件確認制度、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應急救援預案制度。
作業審批制度應明確作業申請、審批流程和相關責任人,確保作業符合安全要求。
作業前安全條件確認制度要求對作業環境進行全面檢查,確保通風良好、無有毒有害氣體積聚等安全條件。
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制度應規范作業人員的行為,包括佩戴防護用品、遵守操作規程等。
應急救援預案制度則針對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制定救援措施,并進行定期演練,以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04安全操作規程
制定詳細的安全操作規程對于保障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至關重要。
作業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檢查作業環境、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品和救援設備,確保作業人員具備必要的技能和知識。
作業過程中應嚴格遵守安全要求,如保持通風、防止火源、控制作業時間等,以防止事故的發生。
作業結束后,應進行清理工作,包括清理作業現場、歸還安全防護用品等,以維護作業環境的整潔和安全。
05安全培訓與考核
作業人員是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的直接責任人,因此,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至關重要。
應定期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培訓,包括理論知識培訓和實踐操作培訓。
理論知識培訓應涵蓋有限空間作業的特點、風險、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等內容,使作業人員全面了解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要求。
實踐操作培訓則通過模擬演練或現場教學,使作業人員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提高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
為了確保培訓效果,還應建立考核與評估機制。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考核,確保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對于考核不合格的作業人員,應重新進行培訓,直至達到要求為止。
06安全設施與裝備
在有限空間作業中,配備適當的安全設施與裝備是保障作業人員安全的重要措施。
應根據作業環境的特點和風險,合理配置通風設備、檢測儀器、防護用品等安全設施與裝備。
通風設備應確保作業空間內的空氣流通,降低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
檢測儀器用于實時監測作業環境中的氣體濃度、氧氣含量等關鍵參數,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
防護用品則包括呼吸器、防護服、安全鞋等,為作業人員提供必要的保護。
此外,還應定期對安全設施與裝備進行檢查、維護和更新,確保其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對于損壞或失效的安全設施與裝備,應及時進行更換或修復,避免給作業人員帶來安全隱患。
07應急管理與救援
在有限空間作業中,應急管理與救援是應對突發情況、保障作業人員生命安全的關鍵環節。
應建立完善的應急救援體系,包括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組建應急救援隊伍、配備應急救援設備等。
應急救援預案應針對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制定具體的救援措施和流程,確保在事故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救援。
同時,還應定期組織應急救援演練,提高應急救援隊伍的應對能力和協作水平。在演練過程中,應模擬真實的事故場景,讓救援人員熟悉救援流程、掌握救援技能,確保在實際救援中能夠迅速響應、有效處置。
08結語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培訓是提高作業人員安全意識、預防事故發生的重要措施。通過培訓,作業人員可以全面了解有限空間作業的特點、風險和安全要求,掌握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和應急救援知識。同時應高度重視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培訓工作,建立健全培訓機制,確保培訓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另外,作業人員也應積極參與培訓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水平,為企業的安全生產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