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強夯地基施工安全技術交底(2)

7633

  強夯地基施工安全技術交底2

  工程名稱:

  施工單位

  建設單位

  分項工程名稱

  作業部位

  交底部門

  交底人

  施工期限年月日 至年月日

  接受交底班組或員工簽名:

  交底內容:

  1.進入施工現場人員應戴好安全帽,施工操作人員穿戴好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

  2.凡患有高血壓及視力不清等癥的人員,不得進行機上作業。

  3.施工現場應全面規劃,并有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其現場道路應平坦、堅實、暢通,交叉點及危險地區,應設明顯標志。

  4.各種機電設備的操作人員,都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并具有上崗證書,懂得本機械的構造、性能、操作規程,能維護保養和排除一般故障。

  5.駕駛人員及操作者,須領取經有關部門批準的駕駛證或操作證后方準開車。禁止其他人員擅自開車或開機。

  6.粉化石灰、石灰過篩及使用水泥的操作人員,必須配戴口罩、眼鏡、手套等。

  7.電氣設備的電源,應按有關規定架設安裝;電氣設備均須有良好的接地接零,接地電阻不大于4Ω,并裝有可靠的觸電保護裝置。

  8.使用夯打操作工藝時,嚴禁夯擊電纜線。

  9.為減少吊錘機械吊臂在夯錘下落時的晃動及反彈,應專門設置吊臂撐桿系統。每天開機前,必須檢查吊錘機械各部位是否正常及鋼絲繩有無磨損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0.吊錘機械停穩并對好坑位后方可進行強夯作業,起吊夯錘時速度應均勻,夯錘或掛鉤不得碰吊臂,應在適當位置掛廢汽車外胎加以保護。

  11.夯錘起吊后,吊臂和夯錘下 15m 內不得站人。非工作人員應遠離夯擊點 30m 以外。

  12.干燥天氣作業,可在夯擊點附近灑水降塵。吊錘機械駕駛室前面宜在不影響視線的前提下設置防護罩。駕駛人員應戴防護眼鏡,預防落錘彈起砂石,擊碎駕駛室玻璃傷害駕駛員眼睛。

  補充作業指導內容:

篇2:砂石地基施工技術交底

工程名稱:砂石地基
交底部位:
工程編號:
日期:
交底內容:

本技術交底適用于工業和民用建筑中的砂石地基、地基處理以及地面墊層等工程。

1.材料要求

(1)天然級配砂石或人工級配砂石。宜采用質地堅硬的中砂、粗砂、礫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業廢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礫砂的地區,可采用細砂,但宜同時摻入一定數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摻量應符合設計要求。要求顆粒級配良好。
(2)級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機雜物、用做排水固結地基時,含泥量不宜越過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徑不得大于墊層或虛鋪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主要機具

一般應備有木夯、蛙式打夯機、推土機、壓路機(6~10t)、手推車、平頭鐵鍬、噴水用膠管、2m靠尺、小線或細鐵絲、鋼尺等。

3.作業條件

(1)對級配砂石進行技術鑒定,應符合設計要求。
(2)回填前,應組織有關單位檢驗基槽地質情況。包括軸線尺寸、水平標高、以及有無積水等情況,辦完隱檢手續。
(3)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施工時,應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無積水狀態。
(4)設置控制鋪筑厚度的標志,如水平木橛或標高樁,或在固定邊坡(墻)上釘上水平木橛或彈上水平線。

4.操作工藝

工藝流程
處理地基表面-->級配砂石-->分層鋪筑砂石-->灑水-->夯實或輾壓-->找平驗收

(1)處理地基表面:將地基上表面的浮土和雜物清除干凈,原有地基應平整。
基坑(槽)及附近如有低于地基的孔洞、溝、井、墓穴等,應在未填砂石前加以填實處理。
(2)級配砂石、人工級配的砂石,應將砂石拌和均勻,達到設計要求。
(3)分層鋪筑砂石:
1)鋪筑砂石的每層厚度,一般為15~20cm不宜超過30cm,分層厚度可用樣樁控制。視不同條件,可選用夯實或壓實的方法。大面積的砂石墊層,宜采用6~10t的壓路機輾壓。
2)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鋪設在同一標高上,如深度不同時,基土面應挖成踏步或斜坡形,搭接處應注意壓實。施工應按先深后淺的順序進行。
3)分段施工時,接頭處應作成斜坡,每層錯開0.5-1.0m,并應充分壓實。
4)鋪筑的砂石應級配均勻,最大石子粒徑不得大于鋪筑厚度的2/3,且不大于50mm。如發現砂窩或石子成堆現象,應將該處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別填入級配好的砂石。

(4)灑水:鋪筑級配砂石在夯實輾壓前應根據其干濕程度和氣候條件,適當地灑水以保持砂石最佳含水量,一般為8~12%。

(5)夯實或輾壓:夯實或輾壓的遍數由現場試驗確定。用木夯或蛙式打夯機時,應保持落距為400~500mm,要一夯壓半夯全面夯實,一般不少于三遍。采用壓路機往覆輾壓。一般輾壓不少于4遍,其輪跡搭接不小于50cm。邊緣和轉角處應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機補夯密實。

(6)找平和驗收:
1)施工時應分層找平,夯、壓密實,并應設置純砂檢查點。用200cm3的環刀取樣。測定干砂的質量密度。下層密實度經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上層施工。
2)最后一層夯、壓密實后,表面應拉線找平,并符合設計標高。

5.質量標準

(1)保證項目
1)基底的土質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純砂檢查點的干砂質量密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2)基本項目
1)級配砂石的配料正確,拌合均勻,虛鋪厚度符合規定,夯壓密實。
2)分層留槎位置、方法正確、接槎密實、平整。

(3)允許偏差項目:見表1-320。
砂石地基的允許偏差表1—320

項次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1

頂面標高

±15

用水準儀或拉線和尺量檢查

2

表面平整度

20

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6.成品保護

(1)回填砂石時,應注意保護好現場軸線樁、標高樁,并應經常復測。
(2)地基范圍內不應留有孔洞。完工后如無技術措施,不得在影響其穩定的區域內進行挖掘工程。
(3)施工中必須保證邊坡穩定,防止坍塌。
(4)級配砂石成活后,如不連續施工,應適當灑水潤濕。
(5)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設有足夠的照明設施。防止砂石級配不準或鋪筑超厚。

7.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大面積下沉:主要原因是未嚴格按要求施工,分層過厚,輾壓遍數不夠,灑水不足等。
(2)局部下沉:邊緣和轉角處夯壓不實,留接槎沒按規定搭接和夯實。
(3)級配不良:應配專人及時處理砂窩、石堆等問題,做到砂石級配良好。
(4)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其最下層的鋪筑砂石厚度可增加50mm。
(5)密實度不符合要求:堅持分層檢查砂石地基的質量。每層純砂檢查點的干砂質量密度必須符合規定,否則不能進行上層的施工。
(6)砂石墊層厚度不宜小于100mm。凍結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

技術負責人:交底人:接交人:

篇3:灰土地基工程技術交底

工程名稱:灰土地基
交底部位:
工程編號:
日期:
交底內容:

本技術交底適用于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內地坪、管溝、室外散水等灰土地基或墊層工程。

1.材料要求

(1)土:宜優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機雜物。使用前應過篩,其粒徑不大于15mm。含水率應符合規定。
(2)石灰:應用塊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應充分熟化過篩,不得含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塊,其粒徑不得大于5mm,也不得含有過多的水分。

2.主要機具

一般應備有木夯、蛙式打夯機、手推車、篩子(孔徑6~10mm和16~20mm兩種)、標準斗、靠尺、耙子、平頭鐵鍬、膠皮管、小線、鋼尺等。

3.作業條件

(1)基坑(槽)在鋪打灰土前,必須先行釬探并按設計要求處理完地基,辦完驗槽手續?;A外側打灰土,必須對基礎、地下室墻和地下防水層、保護層進行檢查,并辦完隱檢手續?,F澆混凝土基礎墻應達到規定強度。
(2)當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時,施工前應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經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50cm左右。
(3)施工前應根據工程特點、填料種類、設計壓實系數、施工條件等合理確定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圍、鋪土厚度和夯打遍數等參數。重要的填方工程其參數應通過壓實試驗來確定。
(4)房心灰土和管溝灰土,應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裝或管溝墻間加固等措施后再進行。并將溝槽、地坪上的積水和有機雜物清除干凈。
(5)施工前,測量放線工作應作好水平高程的標志。如在基坑(槽)或溝的邊坡上每隔3m釘上灰土上平的木橛;在室內和散水的邊墻上彈上水平線或在地坪上釘好標高控制標準的木樁。

4.操作工藝

工藝流程:
驗土和石灰粉的質量并過篩→灰土拌合→ 槽底清理→分層鋪灰土→夯打密實→ 找平驗收
(1)首先檢查土質和石灰的材料質量是否符合標準的要求;然后分別過篩。如果是塊灰悶的灰,要用6~10mm的篩子過篩;土要用16~20mm篩子過篩。
(2)灰土拌合:灰土的配合比除設計有特殊規定外,一般為2:8或3:7(體積比)?;A墊層灰土必須過標準斗,嚴格控制執行配合比。拌合時必須均勻一致,至少翻拌兩次;拌合好的灰土顏色應一致。
(3)灰土施工時,應適當控制含水量,工地檢驗方法是:用手將灰土緊握成團,兩指輕捏即碎為宜。如土料水分過多或不足時,應晾干或灑水潤濕。
(4)基坑(槽)底或基土表面應將虛土、樹葉、木梢、紙片清理干凈。
(5)分層鋪灰土:每層的灰土鋪攤厚度,可根據不同的施工方法,按表1-318選用。
各層虛鋪厚度都用木耙找平,與坑(槽)邊壁上的木橛相等,或用木折尺、標準桿檢查。

灰土最大虛鋪厚度表1-318

項次

夯具的種類

重量(kg

虛鋪厚度(mm

備注

1

木夯

4080

200250

人力打夯落高400500一夯壓半夯

2

輕型夯實機具

200250

蛙式或柴油打夯機

3

壓路機

機重610t

200300

雙輪

(6)夯打密實:夯壓的遍數應根據設計要求的干土質量密度或現場試驗確定。一般不少于三遍。人工打夯應一夯壓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特別是灰土地基每層夯壓后都應用環刀取土送驗。按規定分層取樣試驗,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上層施工。

(7)留接槎符合規定:灰土分段施工時,要嚴格按施工規范的規定操作,不得在墻角、柱基及承重窗間墻下接槎。上下兩層灰土的接槎距離不得小于500mm。當灰土基礎標高不同時,應作成階梯形。接槎時應將槎子垂直切齊。

(8)找平和驗收:灰土最上一層完成后,應拉線或用靠尺檢查標高和平整度。高的地方用鐵鍬鏟平;低的地方補打灰土,然后請質量檢查人員驗收。

(9)雨、冬期施工

1)基坑(槽)或管溝的灰土應連續進行,盡快完成。施工中應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以免邊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壞。雨期應有防排水措施。剛鋪完尚未夯實的灰土,如遭雨淋浸泡,則應將積水及松軟灰土除去,并重新補填新土夯實,受浸濕的灰土,應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實。
2)冬期打灰土用的土,不得含有凍土塊,要作到隨篩、隨拌、隨鋪、隨打、隨蓋,認真執行接槎、留槎和分層夯實的規定。在土壤松散時允許灑鹽水。氣溫在-10℃以下時,不宜施工。

5.質量標準

(1)保證項目
1)基底的土質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灰土的干土質量密度或貫入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2)基本項目
1)配料正確,拌合均勻,分層虛鋪厚度符合規定,夯壓密實,表面無松散、翹皮。
2)留槎和接槎,分層留接槎的位置、方法正確,接槎密實、平整。
3)允許偏差項目:見表1-319。

6.成品保護

(1)施工時,應注意保護定位樁、軸線樁、標高樁,防止撞壞位移。
(2)對基礎、基礎墻或地下防水層保護層,在其側面打灰土時,一定得保護好,防止撞壞或位移。
(3)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設有足夠的照明設施,防止鋪填超厚或配合比不準確。

灰土地基允許偏差表1—319

項次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1

頂面標高

±15

用水平儀或拉線和尺量檢查

2

表面平整度

15

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4)灰地地基打完后,應及時進行基礎施工和回填基坑(槽),否則應臨時遮蓋,防止日曬雨淋。夯實后的灰土,三天內不得受水浸泡。

7.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未按要求測定干土質量密度:灰土施工時,每層都應測定夯實后的干土質量密度,檢驗其密實度,符合設計要求后,才能鋪攤上層灰土。并且在試驗報告中注明土料種類,配合比、試驗日期、結論、試驗人員簽字。未達到設計要求的部位,均應有處理方法和復驗結果。
(2)石灰熟化不良;沒有認真過篩,顆粒過大,造成顆粒遇水熟化時體積膨脹,將上部結構或墊層拱裂。務必認真對待石灰熟化工作,嚴格按要求過篩。
(3)房心灰土表面平整度偏差過大,致使地面混凝土墊層過厚或過薄,造成地面開裂、空鼓。應認真檢查灰土表面標高和平整度,防止造成返工損失。
(4)雨、冬期不宜作灰土工程,否則應編好分項施工方案;施工時應嚴格執行技術措施,避免造成灰土水泡、凍脹等返工事故。

技術負責人:交底人:接交人: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