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工作室主持人學習心得(2篇)
從“內修”到“傳遞”——有感于優秀工作室主持人的分享
本次研修,我們得以與眾多優秀的省、市、區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近距離學習和交流,無論是**附小“抱團式”的優秀團隊、**中學吳**老師“家庭式”的工作室,還是**小學“品牌化”的工作室;在聆聽他們無私的分享中,在參觀個性鮮明、特色各異的工作室時,我深深被吸引,由衷敬佩的同時,也深切感覺到自身的不足與責任。從“潛心內修”到“無私傳遞”是我對優秀工作室主持人的整體印象。以下分享兩個印象深刻的工作室。
(一)吳向東工作室——要把自己當回事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赫赫有名的吳向東老師其貌不揚,話語不多。他給我們分享的第一句話:“要把自己當回事,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吳老師的(科學、綜合)工作室成員并不局限于“指派的”學員,他的鳶尾花團隊成員遍布全國各地;他工作室的工作時間不只是在“跟崗期間”,而是在每時每刻。吳老師的分享就如他的外形一樣樸實無華。吳老師從(學員)“學什么”、“怎么學”、“如何出成果”三個方面簡明扼要地向我們介紹了他工作室的運作經驗。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分享里,我們也許不能“吃透”他的經驗,但我記住了吳老師說的:“學習要開放悅納”,“正確價值觀體系的建立才能改變教學行為”,“要讓成果系統化”;我更深刻理解了“學習和堅持是個人和團隊成長的生命力”。
(二)吳**工作室——有思想,有幸福
**中學吳**老師的名字很硬(三個石頭),但她卻是一個柔軟、美麗、知性的優雅女性。她的(歷史)工作室讓人留戀:不僅因為工作室內的布置彌漫著“歷史感”——紅色底板金色門釘的大門、青瓦紅框的陳列墻、明晃晃的“文物”陳列柜、羊皮四方燈籠、古裝布衣裙、長案書桌;還因為她命名為“民師——普通的、草根的老師”、“明師——明白的、為明天的老師”、“鳴師——樂于爭鳴的老師”的工作室理念;更因為她有內容、有深度、有幸福感的工作室行動。吳老師說話慢慢的、柔柔的,不張揚但透著堅定。在吳老師徒弟——同樣成長為名師的雙學峰老師的分享中,我更深刻理解了工作室作為環境、平臺的角色和責任。我們需要建一個有思想的工作室,做一個有思想的名師,帶出有思想的學員;讓工作室有內涵,有溫暖,有幸福。
從“自話”到“對話”——有感于教師的交流協作意識
本次項目培訓最具活力的課程當屬“活動課程”,從第一次“認識他人”的拘謹,到“認識自己”的投入,再到“幸福你我他”的瘋狂,我們這些以四、五十歲為主的學員們經歷了一個不一樣的課堂,課堂中伙伴及我們自己的表現也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與團隊的關系,認識團隊中伙伴的意義。
在韓裕娜博士設計的“七巧板”游戲中,我們領略了“集體失敗”的痛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沒有全局觀,沒有對話,不善于合作是根本原因。聰明如我們,在領到任務卡后,很快就明白了老師發的四片七巧板是無法獨立完成任何一個任務的,必須與其他小組分享與合作;也知道一個課室相互有距離的七個小組,在不能移動座位的情況下,有效的合作是應當產生一個“指揮”??墒?,40分鐘的游戲時間里,不到5分鐘時就明白的道理,卻在一片嘈雜聲中,“道理”、“規則”不堪一擊。在“盡快完成小組任務獲得加分”的利益驅動下,主動分享出去的七巧板,不一定能歸還回來;希望得到幫助的,只能無助地請求;原想規規矩矩不動的,最終也加入了“搶奪戰”中;終于醒悟過來的“領導組”,“號召”無力后最終放棄……
這讓我想起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學會合作”這些話,我們要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可是我們老師真的懂得合作嗎?!小組中必須產生一名領袖成員,我們老師為什么不愿意去當“領袖”呢?!
又記得宋春燕博士設計的“我是誰”活動中,在題板上歸納小組類型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時,部分小組成員開始選擇離場休息,只留下了幾名組員完成任務。還記得北京師范大學朱旭東教授不斷“追問”的課堂,朱教授一直努力與老師們“對話”,但顯然老師們很不習慣甚至回避這種“毫無準備”的對話,大家似乎更習慣于“準備好了”再回答,習慣于“聽聽別人怎么說”。
篇2: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培訓學習心得
砥礪奮進、自我修行
--赴沈陽學習結業論文
前言
小雨瀝瀝,斷線玉珠般落到路邊的小水洼,我像一滴未入水洼的雨滴,隨性而起,卻隨風而落。伴著輕快的步伐,清鮮的春雨,從地鐵站冒出頭的那一刻,忘了離別幼子的憂愁,忘了領導的殷殷囑托,忘了肩負著巨大的壓力,被眼前的這一座城吸引。
這是一個將自身文化特色溶入到生活中的城。街上,隨處可見烙印著這座城市發展的機械文物。瞧,這個商場,好有特點。每一層都有不同的主題;每一層都將自已的主題展現的淋漓盡致。這城真美,這就是此行,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地——沈陽。
名家
本次學習主要圍繞“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如何開展工作,全面提升工作室主持人的指導和管理能力而展開。國內著名教育專家,一線中小學名師工作室優秀主持人、講師,可謂明星大咖云集,汲取知識經驗的盛宴。
(1)
風姿卓卓永葆“青春”的李晶教授
雖然已白發斑駁,卻神采風揚,她就是已近古稀的,北京教育學院李晶教授。一天的課程,李教授給我們講述了太多的知識。從現階段“三名”工作室發展現狀,到我國課程改革所遇困境,每一條每一點都講的細致透徹。
1.
“三名”工作室的初期組建。
在李晶教授的講解下,我們已經基本了解了“三名”工作室初期應準備些什么:了解自已工作室的類型;確定工作室將要研究的主題;確定工作室組成人員,了解成員特長、需求及其工作環境,從可做到盡可能的人盡其用;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及任務分配計劃,其中工作計劃的制定要運用“基于結果”的方法;過程的實施,成員之間的交流與數據收集、匯總并加以修改;成果的收集與總結等。
2.
運用“基于結果”的方式
要想運用這種方式,首先我們要改變自己的思想。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綜合、模糊的,得改成西方人分析、實證的思維方式。例如“有效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這就是“綜合、模糊”。什么是有效,怎么認為就是有效,范圍太大,太廣,“素質教育”那么什么又是素質教育呢?哪些范疇屬于素質教育呢?定義太模糊。而自20**年習xxx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這就是“分析、實證”。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施策就是“基于結果”的方式。那么到底什么是“基于結果”的方式,我們來總結一下:把要達到的目標分解最關鍵的幾個觀測點,在可觀察、可測量的水平上描述“結果指標”,具體說清楚作到什么程度,就認為達到了目標。圍繞“結果指標”建立“過程指標”?!斑^程指標”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能夠保證“結果指標”實現的必要活動,二是具有可操作性。數據收集:用什么方法或材料證明達到了“結果指標”。
這個過程就是“基于結果”的方式。
(2)
突破“平?!边~入“輝煌”的潘建明老師
操著一口帶有魚米之味的普通話,卻身材高大、健碩挺拔;明明英俊瀟灑,卻又詼諧幽默,這就是全國模范教師,特級教師潘建明老師。
1.
名師從優秀到卓越的成長途徑
在西南大學教授朱德全的理論指導下,從優秀到卓越只要做好“五好”即可:人品好,就是師德好;考得好,便是教學質量高;說得好,是要將自已的經驗善于梳理總結;講得好,將理論與表達完美的結合;最后一點寫的好,便是要將其書寫成文。而要做要以上五點卻非易事,需不斷的努力和提高。
2.
“真正的名師是在學校里、課堂里摔打出來的?!?/p>
說到這里,不得不重溫一下“張老師的故事”。普實無華的張老師為了打造精品課,多次磨課,終于要上陣了。從發型開始改變,長發剪短,燙個大波浪,夠時髦了吧?卻因為睡了一晚,發卷卷不聽話,有點跑偏。臉色有些黑,怎么辦?同事的BB霜來救急,不好打的有點多,太白了。沒關系,這還有腮紅,一邊臉上來一個紅朵朵,這下完美了吧!坐在下方聽眾席上潘老師不覺得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評定張老師“張老師這兩個紅朵朵不是軸對稱??!”
進入角色,張老師一堂課講的是風聲水起,激情澎湃,到關鍵點了“班長,你來說你體會到了什么精神?”班長“大義凜然”。(不對,不是標準答案?。皩W習委員,你來說?!睂W習委員“不怕犧牲”(焦急,還不對)“你來說?!薄皬娜菥土x”(怎么都不對,磨課時的答案,同學們都忘了嗎?慌張)張老師無奈的說出了“答案--視死如歸”。這節課成功了嗎?不,失敗了,敗在了固執死板偏激,將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壓制了下來。
我想張老師平日上課定然不是這樣的,那么,“三名”工作室的要做的就是幫助像張老師這樣的教師突破自已,提升自我。
(3)
心疼那顆南山坡上的山藥疙瘩
“人在吃飽飯以后,不想洗鍋涮碗,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這叫迷瞪期?!边@是仇千記老師的開場白。說實話一聽他名字就讓我想起了“仇千尺、仇千丈、仇千仞”。不同于武俠中的幾個武功平平的仇千,這個仇千記老師武功了得??此破椒矃s讓人欲罷不能。
1.
“油干捻子盡了”怎么辦
成功的路上,人人都一樣,仇老師也是如此。建立工作室后也風光了一陣兒,沒多久就光鮮不起來了,工作室走到了瓶勁期:“油干捻子盡了--沒招了”、工作繁忙“精力越來越顧不上了”、指導好像沒有效果“對自己失去信心了”。面對重重困難,仇老師無措了,迷茫了。書,給了他重新開始了靈感,用他的話說:教師是靠讀書吃飯的職業。整合工作,尋求支援;深化指導,借助外力??恐砸训膱讨?,仇千記工作室走出了缺氧地帶,工作室又活過來了?!拔疫€聰明著呢”是仇老師對自已的評價。
2.
日記是寫給自已的歷史
頭一次聽說,日記的意義如此重大,也突然覺得學生那流水賬般的日記不在可恨?!叭沼浻袝r候就是流水賬”這是仇千記工作室攻關的“課題研究”。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不要去拼湊一篇看似華麗的日記,實實在在的寫,哪怕是一句話,一個詞也好。不用去講究布篇謀局,怎么方便就怎么寫作,它如同生活速寫畫,不是工筆細描畫。用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看日記,它是成長記錄袋、個人自傳、素材儲藏間。從一篇小小的日記開始,形成了《成人的認識與兒童的世界:小學生日記寫作的成人認知與兒童理解的調查研究》理論研究。
幾乎是每次好運降臨前,會搗亂的衰神都會提前眷顧仇老師。在給他頒獎前他腿骨折了;可以去聽崔巒老師的講座了時,他輕微腦震蕩了。困難!病痛!沒有阻止他前進的腳步,靠著那份執著,拼勁兒他走上了今天的講臺。
(4)
一份豪禮《教師專業成長路徑》
徐安德,縱是布滿銀絲卻依然奮戰在教育戰線上。82歲的高齡的徐教授,沒有給人遲暮老人的印象。精神抖擻,步履健碩,一節近三個小時的課程,徐教授幾乎都是站著講下來的。從他的身上,我看到“匠人的精神”。
1.
鼓舞人心“土默特左旗名師工作室成立”
得知我們現遇的困境,徐老先沒有用長篇的理論開篇,而是講了我們的“鄰居”土左旗教育局成立“三名”工作室的前后經歷。有身邊人做例子,斗志被激起來了。
2.
“三名”工作室要做什么
三個問題是關鍵:“我”在哪里?“我”是誰?“我”準備到哪兒去?可以思考并回答了以上的三個問題,“三名”工作室初期的準備也就算做好了。
(1)
“我”在哪里?是給目前自我的狀況定位。做好迎接挑戰的心里準備。重新認識名師工作坊(室、站)。搞清楚,我們要走什么樣的工作室。
(2)
“我”是誰?是給自已的能力定位。一名工作室的主持人要勇于承擔重擔,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走出“缺氧地帶”。
(3)
“我”準備到哪兒去?是給未來的發展定位。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需要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辛勤的勞動,還必須有深厚的教育科學理論的基礎,做到心情與科學并重。簡言之就是從辛苦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創新型教師轉型。
感悟
學習歸來,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認真思考短暫的教學生涯,我到底做過些什么?熱愛自已的職業,每堂課都做到認認真真,不敢有一絲馬乎,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去設計課程,盡可能的領著他們前行。疼愛自已的學生,將他們當成了自已的孩子,每個孩子有幾件衣襖,有幾雙鞋襪都心中有數??梢宰院赖恼J為,我就是一個合格的好老師??墒鞘聦崊s迎面給了我一拳,沒有科學觀念,科學理論,科學實驗,科學方法的素質我就不是一名合格的老師,注定要被時代所淘汰。幾天的學習經歷帶給我的沖擊太大,讓我不得不認清現實,自已距離“好教師”的目標還太遠太遠。這次學習也讓我下定了決心,革新自我,重振精神,做一只勇于沖破云霄的草原飛鷹,向著更高更遠的教育新時空飛行。
跟隨著學校大踏步向前征程的步伐一路前行。而我從現在開始有所作為,更是機洽逢時。要想有所作為,能將孩子們領到那更遠更美的世界,我只有不斷的汲取,只有刻苦努力的學習和實踐才能完成自我的轉型。我相信,在鄂爾多斯這片藍天下,有著上級領導和周邊同事的支持鼓勵,我的轉型必能成功。
預想
向校領導匯報后,著手準備本?!懊嘀魅巍惫ぷ魇业某闪⑹抡x。即:
1.著手整理校內班主任資料,進行統計調查,從而篩選工作室的成員后選名單。根據統計,分析各后選班主任的工作經驗及相關專業特長進而進一步進行面談,達成共識。
2.初步設定工作室的規章制度及相關活動計劃,(可參考“培訓者的六天”工作法,利用線上線下的方式,每月一次進行有主題的交流討論)并與學校對接,分析可行性,進行再次修改。
3.甄選工作室成員,根據面談結果,進行雙向選擇。確保所有成員具備科研、奉獻精神。
4.與工作室成員共同協商制定考核制度細則。
5.從兩方面考慮工作室活動方案:(1)打造“特色班會”切實利用班會為學生為家長解決實際問題。(2)立項課題研究,從“小”“細”“精”著手,從培養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在校生文明用餐禮儀,感恩教育等方面找契機,找主題。
當然前行的路上,困難是免不了的,本著遇鬼弒鬼,遇神拜神的原則,砥礪奮進。
白
凈
鄂爾多斯市特殊教育學校
20**年5月9日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