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員工《活法》讀后感范文13
20**年集團讀一本書活動的學習書目就是《活法》。其實寫《活法》的讀后感是需要一點勇氣的,一是本書意境悠遠博大精深,二是在閱讀時,我反省我對工作的態度實在是與書中提出的要求相距甚遠,我為此感到非常的慚愧。在讀的過程中我發現,其實作者在寫的時候,所呈現給大家的并不是他的文筆及才華,而是對人生的感悟,可以說,這是一種人生哲學,人為什么要活著的哲學。這本書不是告訴你要怎樣活著,而是通過作者的認識和感悟讓你從中得到啟發,從而讓你認清你自己的人生,找到人生理想和活著的意義。此外,書中作者描述的思維方式,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熱情,每日在工作中精進以提高能力等方面,無不給人以指導,特別是工作、努力的勞動可以磨練靈魂、提升心志的說法,實在是道出了工作的另一層更高境界,讓我這個剛踏入社會不久的青年人得到很大的啟發。
首先,要有追求和夢想,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我感覺每個人都要有理想、有目標,不但要有一個遠大的理想,還必須制定一個近期的目標,一步步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夢想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永葆活力的秘訣就是不斷的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并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快樂和滿足。以我的現在的實際情況和所處的位置,我的夢想或者說是目標是希望項目部各項工作比較平穩,努力圓滿完成學生的畢業及迎新工作。但從內心來講我又比較矛盾,我既不希望發生一些突發情況,但又希望發生。因為今年發生了可能我會措手不及,處理過程很狼狽,但是我經歷了有了經驗,明年我就可以從容應對。我覺得凡事經歷過便是財富,看重過程看輕結果,稻盛和夫先生也講了“心態決定命運”,凡事用平常心對待人生定會更加豐富多彩。
其次,思維決定一切,死守原理原則。這是葉生先生的一本講述企業戰略及人力資源方面著作名,有句話說:思維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梢娬_的思維在現實當中的先決作用。稻盛先生也提出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思維方式是人生與工作成果的第一要素,是三者中最為重要的,思維方式是精神應有的狀態或對待人生的態度,因為即是一個人的能力和熱情十足,但唯獨思維方式有偏差就足以引起反效果。就目前項目部工作而言,現已到了畢業生離校時節,有的畢業生也辦理了退宿離開了校園,但離校方規定最后期限還有一段時間,有的保潔就會提出進畢業生房間打掃。她會講再不打掃就來不及了,早點打掃結束早點排班放假為公司節省費用,這個時候出現這種狀況就要死守原理原則,堅決不能讓保潔打掃,用理性思維來做決策,不能為了節省一點工資費用,而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同時也會對集團的聲譽造成一定的影響,這種損失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所以以一顆單純的心,唯一的思想去做每一件事,不被雜念打擾,不被困難嚇倒,秉持著堅持的信念,勝利終會到來。
再次,磨練靈魂,提升心志。在書中稻盛和夫先生認為工作是修行是提高靈魂層次的有效途徑,我也這樣認為,工作不僅僅為了養家糊口,人不能為物質而活,為物質而活就會為物質所累,人在工作的時候,工作也在改變人。所以工作要有更高尚的目的,那就是修煉,工作不光是為了獲得物質上的獎勵,而是對人類精神生活的提升,在工作的修煉中磨練人的靈魂。磨練靈魂必須要有正確的生活工作方式,砥礪自我的心靈,做到六項精進:1、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2、戒驕戒躁;3、天天反省;4、活著就要感謝;5、積善行、思利他;6、摒棄感性的煩惱。
最后,利他之心。就是要與人為善,心懷感激,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思維習慣,造就了我們獨一無二的性格特征。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應該求同存異,多些理解和寬容,少些苛求與埋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工作中要多為員工考慮,關心了解每一位員工。當遭遇摩擦,如果學會換位思考,試著從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有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對于員工不要一味的去指責,對于原則性問題一定要硬,不能放縱,不然會有“傳染”,但不要傷人自尊。在其他無關小問題上不要太過于計較,有時候軟軟會有出奇的好效果。平時要多夸夸保潔員值班員,他們對你也會有感恩之心。人越感恩,心越善良,善良人眼中的世界必定充滿和諧與美好,與人為善,同時也是為我們自己創造一個健康愉快的工作環境。
作為初入社會的我們,更應該銘記自己的夢想及目標,堅守原理原則,懷抱利他之心一點一滴的去實踐,腳踏實地的邁出屬于你人生的每一步,讓自己的人生變成最美的一道彩虹。同時也讓我們為教服的明天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努力工作吧!
篇2:稻盛和夫《活法》讀后感:存在價值
稻盛和夫《活法》讀后感:存在價值
如今生活在這樣一個高速的社會,隨著一切一切都在提速,所以經濟也在不斷的加快,我國的經濟GDP總值今年超過日本成為第二經濟實力大國,這與二十年前的環境相比,我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物質生活也豐富了許多,二十年前的平平矮矮的房子,如今逐漸在被高聳的樓盤所取代著,有人說看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就要看它的“交通”設施,交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古代的“絲綢之路”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如今的高速公路,各種高架橋,高鐵:最近我國又研制出新型的時速達到的486.1公里高鐵,可見一切的一切都跟“高速”這個詞分不開,我們加快了生活質量的進步卻往往忽視了我們內心世界心靈的發展,為何物質世界的滿足卻加重了心靈世界的空虛。
最近看了本關于企業管理的書籍,是由日本人稻盛和夫所著,其名為《活法》說是管理類的書籍,但我看來倒不如說人生哲學類的更為恰當,他讓無數在迷茫時代的我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此刻的我們處于一個‘不安的時代’,極度混沌,看不清未來。理應豐富的心靈,卻怎么也得不到滿足。衣食無虞卻少了些禮節,看似自由卻常感覺到窒息?!钡拇_我們每年有近百天的休假期,我們可以背上行囊踏上地理上的任一寸土地,卻找不到心靈上的那片田園;我們成為了行動上的強者,卻變為了思想上的弱者。曾經兒少時的夢想就像是否真的已經變成了“夢想”。
這樣的一本書的確給我了一些人生的啟示,在這復雜的社會群體,因為各自的利益關系,人與人的情感變得更加冷漠,各自為利益而活的人是否真找到人生的意義。我們追逐著各自的利益,卻忽略了我們那種人性最高尚最單純的本質,孔夫子曾經說過“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單純、善良、為他人的一面如果都融入到社會之中這又將是一個怎樣和諧美好的世界呢。其實我們都生活在一個社會的環境中,但是人們的心態卻各不相同,有人看到美好,有人看到壓抑,有人看到灰暗,這是因為人們各自生活在自己所創建下的擬態環境中,何為擬態環境?就是自己腦海中構造的一種現實生活狀態,社會是客觀存在的,主觀不同在與我們所建造的擬態環境接收后所轉化的信息的不同。
何謂成功人士,大家往往會認為,政壇要人,演藝明星,集團老板等地位顯赫那就是成功。但我現在并不這樣看,做自己,努力,善待他人,做有益他人之事,永遠懷著一顆感恩之心這也未嘗不是一種成功。當然我并不是圣人,我只是做好我自己正直、誠實的一面。中國是一個無信仰的人口眾多的國家,但我們有儒家思想的指引,我們崇尚以禮待人,對父母孝順,對國家忠誠。這些品質是我們所不應該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而逐漸消亡的。
稻盛哲學告訴我,每一個渺小事物都有其存在價值,即使我們身處惡劣的環境只要我們有著一顆堅韌的信念,看待事物的美好心態,其實這一切是在對我們人生的一種磨礪,只有經歷過磨礪的人們,才會找到人生的價值。我們之所以茫然,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的人生到底是為什么而活。日本這樣的一個小小島國竟然稱為世紀經濟大國,他的成長離不開他背后的一種企業文化的支撐,其實企業文化,我覺得更像是對人性的感悟。其實在這樣一個商業縱橫的時代,“利他即利己”這樣的一個理念可能多數人會認為這太過空想,其實不然,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你能切身為他人著想,他人也會被你的心所感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我們有著這樣一顆簡單、謙虛、善良的心態服務大眾,我相信我們獲得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利益,更是心靈上的一種添補。
心態決定著我們的人生,有著良好的心態,不知可以帶動自己的人生軌跡,更能帶動家人、朋友,人生短短幾十年,既然都是活著為什么我們要以一種沮喪,怨恨的視角看待一些發生在我們身上的經歷呢,如果換種心態磨礪未嘗不是一種收獲,那讓我們更加珍惜我們所辛苦獲得的成績。簡單、快樂、做利他人之事,這不只是管理經營之道,更是人生之道,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擁有健康快樂的心態去生活,生活其實很美好,在于你是否有那雙善于發現的眼睛,這雙“眼睛”其實就是我們的心靈吧!
篇3:物業員工《活法》讀后感范文7
物業員工《活法》讀后感范文7
最近拜讀了稻盛和夫的《活法》,被一句話所感動:總是積極向前,有一顆感恩的心,樂觀的接受,充滿善意,有理想......
工作中總會經歷大小挫折,我是個容易悲觀的人,有時會有彷徨和迷茫,不知道現在所做的是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現在想想,積極的心態才是邁向成功的起點,若總是自怨自艾,工作也好,生活也罷,都將會是停滯不前。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應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工作上,感謝同事們在我們手無頓措的時候給我們施以援手,感謝領導們對我們的認可和學習環境的創造;生活中,感謝我們遇到過的或讓我們心痛過或讓我們開心過或幫助過我們或詆毀過我們的人,這一切讓我們真正成長。
在《活法》中,我也體會到了一種簡單,簡單生活、簡單工作,如果我們做事總要背負著一顆功利之心,就如同背著石頭行路,累過也不一定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我們在工作中更多的是該擁有一份坦然,也是就俗話說的那樣:命里若有終需有,命中若無莫強求。人生在世,我們不會得到所有想要得到的東西,但努力過不也足夠了嗎?
工作中,我們應該端正態度,要有敬業精神。作為物業公司的一員,我們更應該把這種精神無限地放大化,敬業,就要求我們要有責任心,要細心,要小心,要熱心,這樣才能更好地去為我們的業主服務,我們最終也能從自己的崗位上收獲自己的價值。
稻盛和夫的利他觀點我很是贊同,在工作中,我們應多站在業主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多為他人考慮一些,我們更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更大的利益。在工作中,這是一種長遠的戰略眼光,在生活中,這是一種處世哲學。
《活法》是一本教我們如何更好地工作、生活的良書,是一種大智慧的濃縮,我做的只是用25年的經歷來作為一個總結,但也是一個開端,它的影響將是伴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教我如何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