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2)班主題班會
目的:進一步在全班范圍營造你追我趕的良好的學習氛圍,切實貫徹十六大精神。
時間:****年3月25日星期二班會課
地點:高二(2)班教室
活動形式:故事引入、大組交流、小組討論、小品表演等
活動過程:
1、引入課題
李四光努力求學的故事。
2、解釋學習動機
我們常說,行為之后必有原因,這兒所指的原因即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動機。即動機是推動人從事一定活動的心理動因,而學習動機則是指直接推動人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如李四光之所以努力學習,是因為要為祖國作出貢獻。將來為祖國作出貢獻是他的主要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有很多種類,有直接動機(如對學習活動本身有興趣,追求一個高分數等等)、間接動機(如對外語本身沒興趣,但想到今后要出國,所以現在也在努力學習外語等。)
3、學生交流各自的學習動機。
現在請同學們來交流一下,你為什么來學習?
……
為了多學本領,為祖國多做貢獻。
學到知識后,以后能找到好的工作。
讀書是很開心的事。
為了能考上大學。
為了實現父母的愿望。
……
4、教師總結: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自己的學習動機,其中有不少人都有較高的目標,
他們希望將來能取得成就,這種動機我們又把它叫做成就動機,即它是推動人們去努力完成有價值的任務。以達到其確定目標的一種內在的推動力量。成就動機使人類表現出以下行為:追求較高的目標。完成困難的任務,與人競爭并超過別人。
5、討論學習對自己的利弊得失。
分成8個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學習對自己有什么好處?
(2)不學習對自己有什么壞處?
(老師巡視各小組,也可以參加某小組的討論,時間控制在5-10分鐘。)
6、歸納對學習的看法。
請幾位同學來談一談:你認為學習是什么?
(至少要歸納出以下幾個方面:學習滿足我們的需要,幫助我們進步,社會發展少不了學習,實現了父母的愿望等。老師重復學生的正確回答。)
7、小品表演(強化學習動機的重要性)
請兩組學生上來表演心理劇(內容:說服一個不愿讀書的孩子要好好讀書。其中扮演孩子的學生事先給他們布置過,要求他們反復強調自己不愿讀書,讀書是很苦的,讀書沒勁,讀了書就不能玩了,……當“長輩”理由充分時才轉變觀念。扮演長輩(老師)的則臨時抽學生,當“長輩”教育乏術時,可讓其他同學幫他出點子。)
一組表演完后馬上請同學點評。(扮得像不像,運用方法是否正確,理由是否充分、可行。)
然后第二組表演,點評。
(這部分活動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
8、寫出各自的感受(視時間而定,可交流)
9、小結:
學習不僅是為了自己,同樣也為了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知識豐富了,生活才能更富裕、更充實。父母的愿望才能夠實現。因此,同學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實現父母的愿望!
篇2:學習《父母規》心得體會
學習《父母規》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父母規》,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千.父母是孩子的影子,今為父母,責任重大。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責任更加重大。
教育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大類,家庭教育擺在第一位,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又是父母的影子,所以父母一定要為孩子做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必須自己先要做到。
比如;我要求孩子孝敬長輩,講文明,懂禮貌.我就從很細小的環節做起,每天早上起床向長輩、父母問好,晚上睡覺時和孩子相互說晚安;逢年過節給公公婆婆買禮物,平時注意從身體上、生活上關心老人,每逢他們的生日從不忘記給他們獻上一份孝心,所以我的兩個孩子從小就象我一樣孝敬爺爺奶奶,孝順我們。孩子從不吃獨食,不管吃什么首先想到的是我們長輩。由于我們長幼互敬互愛,所以我們家庭和睦,令人羨慕。我深深感到父母的榜樣作用是最重要的,因為孩子是模仿天才,而父母是孩子最早最直接的效仿對象,如《父母規》所說:言傳一,身教萬,父母的表率作用是何等的重要??!如果我們的社會人人都這樣孝字為先,互敬互愛,那不就家和萬事興、天下都太平了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不出問題的,父母的職責就是成為孩子的導師。陪伴、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和改正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及錯誤,引導孩子茁壯成長。
孩子出問題了,一定是父母自己首先出了問題。我們看到有些孩子在青春叛逆期時,吸煙,喝酒,打架斗毆,自殘,和父母對著干;幾乎每天都有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殺。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們在家里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愛,得不到尊重,感覺不到家中的溫暖和父母對他們的理解。一回到家中,他們聽到的是父母不停的嘮叨、指責、攀比、打罵,使恐慌,無助、壓抑充斥孩子內心,日積月累給孩子內心深處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我的老大是個女兒,16周歲了,前兩年正是青春叛逆期。她的同班同學譚某某和她一樣也處于叛逆階段。但由于她同學的父母在孩子的叛逆期沒能理解孩子,總是和孩子對著干,發現孩子稍有一點不順眼的地方,就對她大發脾氣,甚至當眾指責,批評,導致孩子學習成績大大下降,慢慢變得沉默寡言,把自己封閉起來,原本活潑開朗的孩子變得孤獨冷漠;而我的孩子同樣是處在叛逆期,由于我的因勢利導,孩子平穩度過青春期,越變越優秀。
作為父母正確引導孩子順利地度過叛逆期,放下身段,和孩子做朋友,發現問題不是去指責、批評,而是和她一起促膝談心,找出原因共同面對共同解決。只要發現她有進步就豎起大母指夸獎她、鼓勵她。叛逆期的孩子脾氣暴躁,做父母的要去理解包容她(他)們,等他們脾氣過后再去與他們溝通,千萬不能在孩子生氣發火的時候家長也大發雷霆?!陡改敢帯氛f:“父母者,大人也”,所謂大人首先應能控情緒。讓孩子生活在幸??鞓返募彝?,生活在贊美和鼓勵當中,讓孩子充滿自信是父母的職責和修為。我女兒16周歲就上了大學,和她同班的那個同學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就足以說明孩子的問題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因為你是孩子的人生導師。
家庭不僅是生命的港灣、享受和快樂的場所,更是一個真真實實的修道場。因為只有在親密的關系中我們才會暴露真實的自我,才會毫不客氣的相互指責、批評,也才能從中慢慢修練得越來越懂得包容,接納;而非家庭成員間就完全兩樣,相互間客套多,即使發現對方有問題也是拐彎抹角的說說而已。就拿一對夫妻來說,在談戀愛期間總是想千方百計討對方喜歡,說一些對方愛聽的話,刻意隱瞞自己的缺點與毛病。裝腔作勢的度過戀愛期。結婚成家后,缺點暴露,總覺得對方不如婚前好,很多夫妻婚后才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這就是家庭修道場的作用。夫妻間誠懇指出對方的問題,相互學習對方的優點,不斷取長補短,一家人的親子關系,夫妻關系,婆媳關系非常融洽,也有利于促進與朋友,同事,合作伙伴的關系。
當今社會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認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私事,愛怎么管就怎么管,愛怎么教就怎么教,與別人無關系,認為父母可以掌控孩子的一切。其實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的任務應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要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養成遵守規則、規矩的習慣。如吃飯時長輩不在席孩子不許先動筷,一定要長輩上桌后晚輩方可吃飯。還有按時起居、文明禮貌、早晚刷牙、飯前便后洗手……這些都已成為我門的家規。當然我們父母首先要帶頭做到。
我認為一個家庭中女人最重要?!芭撕?、好一窩、好三代。女人壞、壞一窩。一代無好妻、三代無好子、一代有好妻、三代有好子女”是千真萬確的。一個家庭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最重要。我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一定要把《父母規》作為座右銘,認真學習,修煉自我,成為孩子的好榜樣、老公的好妻子,公公婆婆的好兒媳。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愿大家從《父母規》從中領悟為父母之道,做一名合格的父母。因為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齊、天下平。父母修好了就是子女、家庭及社會之福??!
本文作者為《父母規》學堂第一期講師班學員
山東陵縣英翔外語學校楊雪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