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學年第二學期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
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已經初步適應了教材特點,并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已經初步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積累了一些較淺顯的生活經驗,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識和較好的學習習慣;書寫比較端正。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還有部分學生好說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跳躍性大,不夠細心,課堂常規還不夠好,尤其是傾聽的習慣,寫作業和考試時耐心還不夠。因此,本學期要立足于端正學習態度,端正書寫態度,培養學生的細心和耐心,提高學習積極性,抓好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涉及以下幾方面內容:認識圖形(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找規律、總復習。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
4、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感受分類與整理數據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本單元需要滲透的法制內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愛護人民幣。
6、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本單元需要滲透的法制內容為靠右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六十條第一款 須在人行道上行走,沒有人行道的靠路邊行走。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經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本單元需要滲透的法制內容為升降國旗的時間?!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十二條依照本法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的規定升掛國旗的,應當早晨升起,傍晚降下。小小商店(回收空瓶子)《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第四條國家鼓勵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四、情感態度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教學措施
落實教學“六認真”的具體措施:
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課件、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系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針對后進生的具體措施:
1、備課時對后進生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的預設。
2、上課時讓后進生提出問題,合作學習中讓后進生發言,輔導點撥時解決后進生的困惑。
3、設計作業時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布置并對后進生當面輔導。
4、對學生因厭學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積極采取幫扶轉化措施,采用教師和學優生對后進生一幫一、結對子的方式,幫弱促強,幫助后進生重新樹立學習信心。
?。?)教師在備、教、批、輔、考等教育教學環節,對后進生多加關懷,厚愛一層,從抓基礎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備課時,關注后進生,注重基礎知識和興趣知識點設計教案。
?。?)在課堂上,加強基礎知識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后進生樹立“我也能回答教師提問,我也能學好功課”的信心。
?。?)批改作業時,對后進生進行面批,多以引導和補習為主;考完試,找后進生談心,以鼓勵教育為主。
讓后進生找出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長處,喚起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的意識,由消極被動地學習向積極主動地學習轉變,由自卑向自尊自強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實解決了學生的厭學思想,從根本上消除輟學的現象,確保了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質量的提高。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日期 單元 教學內容 課時數
1 3.6-3.11 一 認識圖形(二) 3
篇2:X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某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工作目標和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一班和二班現在共有學生69人。從學生的年齡特點看,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環境、對老師同學、對課堂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部分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也有少數同學基礎差,注意力易分散,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教師要以愛心、恒心來引導學生慢慢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從整體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們都活潑可愛,已經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體。根據上面的情況,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數學,并通過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除此之外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二、指導思想
根據小學數學新課標和教學要求,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為依據,盡量使用直觀形象的教具,聯系生活實際,促使學生主動地去獲取更多的信息來解決自己發現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到學會學習主動發展的目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教育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力求使學生成為一名全方位發展的人材。
三、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有:
?、偕钪械臄?;②比較;③加與減(一);④分類;
?、菸恢门c順序;⑥認識物體;⑦加與減(二);⑧認識鐘表;
?、峤y計;⑩總復習。
四、主要教學目標
數與代數
1、能正確地寫出1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0~10各數,能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2、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與大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3、學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并能解決與此相關的應用問題;同時讓學和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4、結合生活經驗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半時,體會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
空間與圖形
1、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2、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并能有自己的語言表達。
4、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體名稱并能識別。
統計與概率
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體驗數據、實物整理、統計過程。
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以形式"大家來鍛煉";"迎新年";"單項實踐活動"出現,還穿插有小欄目:數學游戲9個,數學故事4個,這兩個欄目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來學習數學;小調查3個,實踐活動3個,這兩個欄目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五、教學重點
本冊教學重、難點
1、認識每個數所表示的含義,會正確地數出1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正確規范地書寫數字。
2、體驗比較的過程,獲得比較的不同方法。
3、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正確熟練地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
4、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
5、讓學生學會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6、讓學生充分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幾種立體圖形的特征。
7、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解決與此相關的應用問題。
8、會讀整點、半時;體會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的含義。
9、感受統計的必要性,掌握統計整理的正確方法,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六、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2、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學得扎實。
3、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某些數學內容的理解。
4、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5、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積累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
6、加強直觀教學,增強操作、觀察、時間等教學手段的應用。
7、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9、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鼓勵算法多樣化。
10、作業除了基礎統一之外,要分層次留作業,多留研究實踐性作業。
11、加強培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差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七、全冊教時安排(62課時左右)
?。?)生活中的數8課時
?。?)比較4課時
?。?)加減法(一)18課時
?。?)分類2課時
?。?)位置與順序5課時
?。?)認識物體2課時
?。?)加減法(二)15課時
?。?)認識鐘表2課時
?。?)統計2課時
?。?0)總復習4課時
篇3:第一學期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20**--20**第一學期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一 、指導思想: 通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樹立數學到處可見的觀念。
二、 教學內容:
1、 數一數
2、 比一比
3、 1—10的認識和加減法
4、 認識物體和圖形
5、 分類
6、 11—20的認識
7、 認識鐘表
8、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9、 數學樂園
10、我們的校園
三、教學內容分析: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教學目標:
1、 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組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 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 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 認識符號“=”、“<</FONT>”、“>”,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 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 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 初步認識鐘表,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 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6—10的加減法
2、20以內的進位加法。
難點 1、10以內數的組成
2、湊10法。這是學生學習20以內僅為加法的計算方法之一,學好這分內容將對學生計栓產生積極影響。
六、主要教學策略:
1、加強直觀教學,增強操作、觀察、時間等教學手段的應用。
2、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數的組成,以及20以內的家法的計算方法。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
七、教學進度:
時間 內容
1 8.26-8.30 數一數 比一比
2 9.2-9.6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3 9.9-9.13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4 9.16-9.20 認識物體和圖形
5 9.23-9.27 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
6 9.30-10.4 分類
7 10.7-10.11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8 10.14-10.18 期中復習
9 10.21-10.25 期中復習以及期中測試
10 10.28-11.1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1 11.4-11.8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2 11.11-11.15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3 11.18-11.22 11—20各數的認識
14 11.25-11.29 11—20各數的認識
15 12.2-12.6 認識鐘表
16 12.9-12.13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7 12.16-12.20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8 12.23-12.27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9 12.30-1.3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0 1.6-1.10 期末復習
21 1.13-1.17 期末復習
22 1.20-1.24 期末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