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學科第十二冊第二單元計劃
項目 主要內容 修改意見
教材分析
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十六個民族生活豐富多彩、習俗獨特。本組教材就是圍繞“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編寫的。選編的4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反映了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侗本┑拇汗潯访枥L的是節日風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樸素自然、流暢通達的語言,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再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溫馨與美好?!恫貞颉繁环Q為藏文化的“活化石”,課文講的是藏戲的形成和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教學目標
一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傳統的民風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這些獨具魅力的民俗風情中蘊涵的民族文明和傳統美德。二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怎樣謀篇布局,準確用詞,生動表達,并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教學建議
1.拓展課程資源,加強學科整合。一方面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民俗風情的材料以擴展知識面;另一方面與“品德與社會”“藝術”學科內容或學科老師聯系,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2.加強教學內容整合。3.避免把語文課上成品德與社會課或藝術課。
教時分配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0~12課時,精讀課文2課時,略讀課文4~5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2課時,交流平臺、日積月累和趣味語文1~2課時。
篇2:中心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單元計劃:第二單元
中心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單元計劃:第二單元
第二單元教學計劃
一、教材簡析
本組教材圍繞“愛護周圍環境”這個專題,將導語、課文、課后練習、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作文以及綜合性學習等相關內容以整合的方式編排在一起,引導學生去感受保護環境的重要,從而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本組教材編排了四篇文章?!洞澍B》和《燕子專列》講述的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體現了人們的環保意識?!兑粋€小村莊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樹》反映了人們對待植物的不同態度以及由此引發的思考。前三篇屬于精讀課文,最后一篇是略讀課文。四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通過具體生動的實例,含義深刻的話語,使人在內心深處、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有所感悟,讀起來耐人尋味。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本組課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在有感情朗讀和默讀的基礎上,學會用對比、聯系上下文的方法領會關鍵詞句的含義,理解文章所蘊涵的道理,體會保護環境、愛護動植物的重要性。
三、教學策略:
?。ㄒ唬┳灾髯R字,靈活運用
要求會認的字:首先要加強預習,獨立識字。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適當調整預習的要求。要求學生通過預習掌握擴詞、說話、連詞成句等方法,對字詞進行拓展和運用。其次是加強檢查,合作識記。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檢查;對容易混淆的字進行必要的辨析;難字做必要的提醒;讀音做必要的矯正;對優美的詞語或成語進行仿寫。
要求會寫的字:要加強寫字的指導,書寫規范。重點是具體筆畫和結構上的特點的指導。三年級的學生剛剛開始使用鋼筆,用筆還不夠熟練,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規范學生的字。如指導“稈、腹、襯”等屬于左右結構的字,引導學生觀察其特點,然后把重點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導臨寫。
?。ǘ┚x巧練,拓展延伸
1、整體導讀
引導學生閱讀導讀內容,針對“人們對待動植物的看法有什么不同”這句話,談談自己的了解。然后引導學生快速瀏覽本組的四篇文章,說說每篇文章都寫了什么事,是從什么角度寫的,從而對本組教材有整體的了解。
2、每課研讀
收集和匯報資料,為理解課文打基礎。本組教材的相關資料非常豐富。教師在課前準備有關掛圖、幻燈片、錄像資料,同時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有關資料。教學中,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匯報,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的閱讀理解做鋪墊。如我國的森林覆蓋情況、森林減少情況以及有關瑞士的資料等。
精讀和巧練相結合,課后進行適當拓展。在讀本組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時,都要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通過品讀體會、對比感悟、聯系上下文的方法,達到讀思結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后也要安排一些拓展性習題,讓學生完成。
積累詞句,自主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課內和課外積累相結合,自主抄寫、體會、積累。
?。ㄈ┚C合性學習
一是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發現的問題:1.動物、土地、森林、草坪、空氣和水受到了怎樣的污染和破壞;2.破壞的程度怎樣;3.污染源在哪里;4.當地的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應對;5.污染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6.面對這樣的污染情況我們應該做些什么,等等。
二是做好分組工作。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根據學生的自身優勢和愛好分為土地組、森林組、水資源組等,這樣有利于在可能的范圍內有最大的收獲。
三是資料整理。根據學生的不同材料,采取不同的整理方式。如可以將學生收集的反映同一情況的材料歸為一組,還可以按照資料的不同屬性分類,如按文字、圖片、圖表等歸類。
四是匯報形式。讓小組經過討論確定最有特色的展示方式,然后做專題匯報。所有資料可以與友好班級共享。也要結合展示臺、口語交際、作文的需要,保留展示的內容,以便學生學習。
?。ㄋ模┙虒W內容及時間安排:
《翠鳥》2課時
《燕子專列》3課時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2課時
《路旁的橡樹》 2課時
語文園地二4課時
篇3:中心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單元計劃:第一單元
中心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單元計劃: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
一、單元背景及目標分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為專題,前三篇為精讀課文,后一篇為略讀課文,另有一個“語文園地”,同步閱讀安排了《走進大自然》等詩文10篇。本單元的學習目標為:反復誦讀,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體會課文中的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從課文中了解作者觀察的方法,積累文中優美的句段:通過說、寫及課外了解、搜集等活動,擴大對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鄉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學策略
這一單元的學習要在對詩文中自然景物豐富感受的基礎上,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在欣賞作者富有個性的文字的同時,感受其對美是如何“智性表達”的,追索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趣,獲得美的熏陶,從而對自然之景懷有審美情致,并能夠將這種美的體驗通過恰當的文字表達出來。
三、教學建議
1、生字:弄清讀音與字形
2、詞語:注意讀寫與運用
3、句段:品味含義與特點
4、積累:豐富詞匯與句段
5、訓練:提升語文素養
四、文本簡析及教學重點
本單元教學可綜合“單篇深入課、拓展實踐課、單元綜合課”等課型進行。
《燕子》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點,一是要引導學生充分感受燕子的可愛形象,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二是要體會并學習作者細致觀察、描寫生動、有序表達的方法。
《荷花》主要按“聞到清香、看荷花、我的聯想”的順序來敘述,教學重點之一是要在感受荷花美麗姿態的同時,體會作者豐富的聯想和對大自然美的領悟。
《荷花》這兩首詩教學的重點一是讓學生大體了解詩句內容,讓學生在誦讀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麗和生機勃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
五、教學內容及時間安排:
《燕子》2課時
《古詩兩首》3課時
《荷花》2課時
《珍珠泉》 1課時
語文園地一5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