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評比活動方案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為幼兒創設適宜的教育環境,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經研究,決定在全園開展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評比活動。
一、參評范圍
全園各班,英語老師在自己所上班級選擇一個班參加。
二、評比內容
本次環境創設評比遵循“因地制宜、綠色環保、挖掘內涵、彰顯特色”的原則,主要有活動室布置、區角創設、家長園地、自然角、紅花欄等方面的內容。
三、評比標準
?。ㄒ唬┲黝}(2分):主題鮮明有趣,突出本班特色,主次分明,和諧有序。
?。ǘU物利用(2分):注重選材,充分利用廢舊材料,做到經濟安全、精致實用。
?。ㄈ﹨^角創設(2分):設置合理,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易于幼兒操作,區角不少于3個。
?。ㄋ模嵱眯裕?分):環境創設材料有操作性,擺放整齊,分類有序,便于幼兒取放,同時做到安全衛生、無毒無害,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ㄎ澹┳匀唤牵?分):包括植物種植、動物飼養、種子認知等,種類豐富,有標識,合理擺放,便于管理,易于幼兒觀察、記錄。
?。﹨⑴c度(1分):教師、家長、幼兒積極參與。體現師幼之間對話,體現家園合作。
四、評委:zz
五、獎項設置
以班級為單位,評出一等獎3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7名。
六、評比辦法
?。ㄒ唬└靼嘧约簻蕚洳牧?。
?。ǘ?0月14日至11月1日上午各班準備。
?。ㄈ?1月1日下午2:00學校組織評比。
?。ㄋ模┎贾貌牧闲钄[放到11月3日(星期一)上午7:40,7:40以前每位老師需到各班參觀、學習。
20**年10月13日
篇2:第二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中師幼互動研究開題報告
第二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中師幼互動研究的開題報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ㄒ唬┭芯勘尘埃骸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該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發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怎樣的環境就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皮亞杰的認知理論認為:“幼兒是在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發展起來的”?,F代的幼兒教育已經從時間、空間、教材、結構的開放,完整幼兒的培養,整合教育的出現、游戲化、生活化的課程,都要求為幼兒提供具有現代理念的環境,使區域環境能適合幼兒各種興趣和探索學習的需要,于是區域活動便開展起來并獲得教師和孩子們的喜愛。
我園多年都進行了區域活動的初步嘗試,進行了師幼互動的研究,我們認識到:教師的主導作用變的隱性,幼兒的主動性變得明顯,在區域環境中,通過師幼互動能積累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因此,探索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況,在區域創設中如何體現師幼互動,體現本園特色,發揮環境的功能,培養幼兒動手動腦,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對幼兒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ǘ┭芯康囊饬x:隨著幼教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區域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已成為幼兒園實施素質,推動幼教改革的形式,良好的區域環境能建立起和諧、自由、輕松的教育氛圍,推動幼兒教育朝多樣化、個性化發展。區域環境創設的過程是幼兒和教師共同合作的過程,幼兒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由單純的傾聽者變成了參與者,有利于培養其任務意識,有目的學習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討論決策的能力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幼兒自主性的形成。
二、課題研究的概念鑒定:
區域環境創設源自于開放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由教師為幼兒提供場地、玩具材料和學具,讓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內容,通過操作、擺弄、討論拼搭等活動來獲得知識,區域活動是發展能力的一種形式,區域環境創設是促進幼兒發展為目標,在幼兒教師、家長共同參與下,對幼兒的區域環境進行改造、影響、美化、使之更加適合幼兒成長的一個動態發展的活動過程。師幼互動是一個雙向建構的過程,不僅幼兒在其中得到積極的影響和發展,老師也同樣可以從師幼互動中吸取經驗和成長的養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達到自身主體的不斷發展提高,從而實現教師與幼兒雙方在師幼互動中主題的積極建構和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ㄒ唬┪覉@在現有的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基礎上,充分挖掘自然資源,發揮地域特色,體現師幼互動、探索區域環境創設與幼兒活動的內在聯系。
?。ǘ┭芯苛己玫娜宋沫h境(平等、尊重和諧、溫磬)在區域活動中對幼兒的社會參與性、合作性、創新性與持續性發展的影響。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置適合不同年齡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區域環境,體現師幼互動。創設合理、開放、寬松的教育理念,使幼兒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
2.如何合理地投放材料,體現園本特色。
3.區域活動中教師角色的定位,教師在幼兒活動中作為觀察者、組織者、協作者、其角色地位隨著不同情況而轉換,怎樣隨即應變,處理好幼兒主體與教師主導關系,使幼兒在尊重信任鼓勵的愉悅環境下活動。
4.如何引導教師克服區域環境創設過程中,在目標上的盲目性及環境認識的片面性。
五、課題研究實施遵循的原則
1.關注興趣,滿足需要,做幼兒學習的支持者。教師放手讓孩子們大膽地去參加區域活動,去布置活動場所,使他們在區域同伴之間共同學習、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從而得到發展,教師要動腦筋,采用多種形式,發揮區域的實效性,了解幼兒喜歡玩什么。不喜歡玩什么,并采取措施,引導支持幼兒主動參與各區域活動。
2.提供材料,創設環境、做幼兒學習的指導者
材料是區域環境創設的物質支柱,鼓勵幼兒以物代物進行游戲,拓展游戲情節,不斷與環境互動,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思維、交流、表達創造性均得到發展,但幼兒能力有限,無法深入研究,教師要認真傾聽,啟發點撥,借助材料,通過探索,做幼兒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
3.注重觀察,捕捉教育契機,做幼兒學習的促進者。區域環境創設中,幼兒隨時會出現問題,但幼兒年齡特點和經驗有限,這時教師就做一個敏銳的觀察者,及時捕捉教育契機,及時介入和引導,使探索深入下去,從而促使孩子主動學習。
六、課程實施的方法與步驟
?。ㄒ唬┭芯糠椒?。本課題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有關區域活動,幼兒園環境創設、師幼互動的文獻資料,并進行整理、分析、供研究參考,以保證課題研究的科學性。
2.調查法:通過觀察、座談等方法把握研究動態,收集事實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實踐依據。
3.行動研究法;通過各班組織情況的觀察,記錄,發現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制定措施,有針對性調整教育進行觀察分析,不斷總結經驗得出結論,并從實踐中進一步效驗結論。
4.總結法:通過與目的,有計劃召開有關討論會,觀摩會等積極推廣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有效經驗,及時指導做好階段性研究成果的資料積累工作。
?。ǘ┱n題研究的主要步驟
課題研究的時間:20**年9月—20**年9月
課題研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年9月—20**年1月)課題準備階段
1.選定課題,成立課題組
2.分工明確,通過查閱資料,確立課題研究內容及目標
3.撰寫課題申請報告,對課題進行調研,分析論證,制定課題研究計劃。
第二階段(20**年1月—20**年6月)課題實施階段
1.加強政治領導,成立課題實施領導小組,并進行分工,明確各自研究的任務。
2.組織教師培訓,加強理論學習,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3.總結我園在區域環境創設中,師幼互動的研究取得的經驗。
4.組織探討。探討課題研究的有效策略,形成共識,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創造。
5.探討如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投放材料,師幼互動,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6.協調幼兒園相關資源,創設各種條件,保證課題順利進行。
7.定期召開課題研究工作會議,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研討,總結,明確目標,理清研究思路,查找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8.總結研究經驗,撰寫研究的階段性論文總結。
第三階段(20**年9月—20**年9月)總結階段
1.撰寫終端性研究報告,結題報告。
2.整理有關課題研究論文,案例等。
七、階段預達成果
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在親手參與環境布置的教育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經驗,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養,充分發揮了幼兒主體作用,而幼兒對自己區域環境的創設也有一種特殊的鐘愛和親密感,使區域環境能真正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
八、課題管理和研究組織
1.課題指導專家:ZZ
2.課題負責人:ZZ
3.課題組主要成員:**等。
篇3: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中師幼互動研究》階段計劃
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中師幼互動的研究》階段計劃
一、情況分析
本課題組成員在實踐中有相應的實施行為體現,針對本課題撰寫了論文,為了使研究更加順利有序的開展,本學期將在研究過程中,對具體的策略方面,出現的新問題要群策群力,形成有價值的經驗,并希望與幼教專家交流,或進行現場診斷與指導,并下一步研究理清思路。
二、階段實施目標
1.課題組成員深入學習課題研究方案與計劃,明確本學期的研究工作重點。
2.利用教研活動等形式組織教師學習有關課題研究方面的理論文章,并進行交流探討。
3.定期進行課題研討活動,重點關注師幼互動,做好個案觀察記錄,積極參與課題探討,勤于反思,撰寫論文和經驗總結。
三、具體安排:
3月份:理論學習,進行區域環境創設評比,重點突出師幼互動。
4月份:課題研討,區域觀摩評比,觀察孩子的參與及教師指導情況。
5月份:寫好個案、記錄、反思,組織成員經驗交流。
6月份:整理研究資料
zz幼課題組
二**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