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

3615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

  讀罷尹建莉老師的教育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感觸頗深,也深受啟發。大學期間學的是英語教育,盡管沒有從事教育工作,但一直以來我都在關注著教育,特別是自己有了做了母親以后,更加體會到了父母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扮演著角色的重要性?,F在就說說我讀完這本書以后的一些想法,也和大家分享一下育兒經。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以一則寓言故事開始,年輕的父母也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后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相信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為了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從孩子兩三歲起就給他們報各種各樣的特長班,每天家長帶著孩子奔波于這些特長班之間,不久前網上一個幼升小的孩子的簡歷讓不少大學生都汗顏,調侃自己“輸在了起跑線上”??墒亲鳛榧议L的我們是否靜下來想過我們的孩子是否愿意學習這些,當然我們不是反對孩子上這些特長班,相反孩子學習舞蹈可以提升氣質;學習繪畫可以讓培養他們對美的感悟,女兒四歲半時開始學習語言表演,到現在將近一年了,老師、父母都感覺到了她在語言表達方面的明顯提高。在這里我想說的是對于特長的選擇我們要學會有的放矢,不要人云亦云,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要知道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我們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首先要讓他們學會自覺學習,我們不要養成陪孩子、督促孩子學習的習慣,那樣的話孩子就會產生一種依賴的心理。正如尹建莉老師說的: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其次要讓孩子學會利用時間,制定合理有效地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利用時間往往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就是有的家長認為:既然我把孩子送到學校了老師就應該對我的孩子的學習負責,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我們要多和老師溝通,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才能有針對性的教育輔導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不要對孩子的教育泛泛而談或紙上談兵,要有自己的實際行動,“身教”的力量遠遠大于“言傳”。自己看著電視、玩著電腦卻告訴孩子自己在屋里學習,這時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這里的和孩子一起學習不是前面提到的陪著學,我們可以學習工作方面的給自己充充電)?!皶接脮r方恨少”想必不少家長有過這樣的經歷,為什么我們不在這個時候“強迫”自己學習呢?學習不存在“絕對的錯過時機”。如果我們是真正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這些只是我讀完這本書后的一些膚淺的認識,希望父母尤其是年輕的家長們,在閑暇之余拿起這本書讀讀。我并不是讓大家照搬尹建莉老師的教育方法(我想這也不是她寫這本書的初衷)。因為我們每個人手中的那塊玉是不同的,我想只要我們真正是用心的,我們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就一定能夠找到適合雕刻自己手中的玉的精美刻刀。

篇2:《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十)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十)

  原來可以這么簡單

  身為父母的每一個人,對子女都寄于了美好的希望,同時也都在為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而困惑。為人母、為人師的我,也不例外。喜愛閱讀的我,總是希望從書籍中尋求教育孩子的最優的方法,初識尹建莉老師是因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從這本書中我不僅得到了教育孩子的方法,作為一位教師也學會了些許教育學生的方式。不經意間又發現了尹建莉老師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尹老師用樸實的語言,鮮活的事例道出教育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成長過程當中的細枝末節!字里行間都洋溢著尹老師深厚的文化底蘊、專業的知識素養、精湛的教育藝術。對于渴望成為一個好媽媽、一位好老師的我來說,讀此書的過程不僅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更是一個反思的過程。

  現實生活中,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困擾著無數的家長,許多的家長也一直希望找到一種最簡單的教育方式。怎樣才能給孩子一個快樂、自由的生活空間,怎樣才能讓孩子自由自在地學習成長,是我一直思索的問題,我一直在尋找最好的教育方法。今天讀完尹建莉老師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我豁然開朗,對孩子最簡單、最美的教育就是“尊重、自由、閱讀、表率”?!昂⒆硬宦犜?、調皮、不愛學習......”是家長一直糾結的問題,讀完這本書才明白“事實上,真正令人糾結的不是孩子出了什么問題,而是他們的行為不符合成年人的有用原則和功利原則?!焙⒆佑兴麄兊乃季S和思想,我們大人貫用成人的觀點來要求孩子,這樣孩子“糾結”我們家長也在“糾結”。

  心中有你,尊重中尋求自由

  “蹲下來看孩子”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在尊重中孩子才會獲得真正自由?!霸谝粋€寬松的環境中,孩子才有面對自我的時間和空間,才有機會學習適應和調整,才能聚集起自我成長的力量?!蹦闶歉改?,并不代表你就處在高高在上的地位,可以左右孩子的一切。小孩子難免會有自己的思想,愛迪生被認為是不可教育的孩子被迫離開學校,是媽媽的尊重,讓他成為一位大發明家。試想如果媽媽再認為兒子的行為是不可理喻,對他嚴加管教,那么結果會如何呢?因此,孩子的“一些可笑”行為,是他們思想的顯現,我們家長要尊重他們的這種行為。比如生活中有些小事情,我們不妨問問孩子的觀點,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感覺到他們的家庭中的一員,有責任為家庭發展出謀劃策還能樹立孩子主人公的精神。一次家里買了個書柜,我征求孩子意見,最終按孩子的建議擺放,孩子感覺自己為家庭立了大功,無比高興??礈蕶C會,我征求孩子意見一起商量制訂“閱讀計劃”,有了上次的成就,孩子很情愿地制訂計劃。以前,孩子的閱讀一直是隨心所欲狀態。得到家長的認可,孩子敢于說出自己不同的建議,也能敞開心扉和我交流一些“小秘密”,我也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孩子的心理。我的尊重換來了,給孩子一種寬松的心理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孩子自由地和我交流,為此我得到了孩子的信任;孩子的信任讓我有更多機會了解他,在這種相互了解中孩子更加自由。

  表率無聲,閱讀中尋求歡樂

  “最簡單的教育最有效”,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最大區別是“個體”與“群體”,家長與孩子通常處于“一對一”的教育狀態,我們有時間陪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閱讀不僅可以增加孩子的文化底蘊,更能在親子閱讀中增進母子情感。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F在家長比較關注孩子的成績,為了提高孩子成績,給他們報補習班、各種興趣班,是的,這種經過題海戰術出來的孩子,當下成績可能會有提高,可是孩子的潛質又如何呢?閱讀是需要過程的,不像各種補習班效果那樣明顯,有些家長因此也把閱讀放在了第二位,在孩子學完各種補習班之余的時間才讓孩子來閱讀。雖然有些家長注意了對孩子閱讀的要求,但是不會選擇合適的方法,一邊喊著讓孩子讀書,自己卻玩起了游戲、看起了電視劇;有些是硬性的規定,一周內必須讀一本書,至于孩子讀書的效果怎樣,無從過問。如果孩子閱讀不快樂,最后什么也實現不了。作為家長,我們不妨從自我開始,做一個閱讀型的父母,一家人在一起制訂閱讀計劃,選擇最佳的閱讀時間,共同閱讀。當孩子看到父母每天都與書打交道,無意識間他們就有讀書的愿望,在這種自我愿意的驅使下能不快樂閱讀嗎?閱讀交流對于閱讀的成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孩子讀同一本書,交流各自的觀點,這樣我們既能聽到孩子的心聲,又能讓孩子從大人的閱讀心得中學會閱讀的方式和方法。良好的親子關系在這樣和諧的閱讀中怎能會不增進情感呢?良好的親子關系又怎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呢?

  放下成人的觀點要求孩子,平等與孩子相處就能相互尊重;在相互尊重中孩子會感覺自我的價值,有了存在感孩子會更加自由;自由成長的孩子才樂于與父母誠心交流,在心于心的交流中教育會變得更加簡單。簡單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樂意聽從父母的“指令”、樂意效仿父母的“舉動”?!吧斫虅儆谘詡鳌?,以簡單的行動贏得孩子最美的信任,與孩子快樂相處!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