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常規”做成常態實現教師職業價值》聽后感心得體會
8月20日認真聆聽了洪秀元主任《把“常規”做成常態 實現教師職業價值》的講座,洪主任從做人的常規、做事的常規、做教師的常規、課堂教學常規四個方面來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如何實現教師的職業價值。
洪主任告訴我們要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家庭生活中,主動關心他人,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反思自己的不足,勇于挑戰自己。不管自己在什么工作崗位上,都要有知足常樂的情懷,不斷進取的豪情,不要以蠅頭小利為目標,要以實現人生價值為目標。
做事不能夠套用別人的腳印,要努力創新。勤能夠補拙,汗水很重要,智慧更重要,但是決策最重要。遇到事情,我們要能夠冷靜思考,用智慧的眼睛發現問題所在,從而定下策略解決問題。要有居功不張揚,處難不氣餒的精神。
課堂教學常規中談到,認真備課,鉆研教材。備課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熟悉教學大綱,明確考核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加強集體備課。針對本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恰當可行的教學目標,并完成詳細的教案,才能胸有成竹地應對各種動態的生成情況,才能對癥下藥,游刃有余。認真上課,提高效率。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不能為了課堂氣氛的調動而故意離題千里。真正的課堂活躍,是建立在師生教學相長的基礎之上的。
精講精煉,不搞題海戰術。認真布置作業及時批改。作業的布置要符合要求,不能布置超大量的作業,搞題海戰術,加重學生負擔。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要同步進行,精批與抽查相結合,批改標準要明確,不能籠統的對與錯,同時要有鼓勵與批評,及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寫好教學反饋。明確教學存在的問題,找出原因,及時糾正;總結成功的地方,進一步保持。
洪主任的講座很精彩,用很通俗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了如何把常規做成常態,如何來實現自身的價值,這個講座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篇2:物業公司《企業管理講座》聽后感
物業公司《企業管理講座》聽后感
搜索、管理、運用、資訊的能力決定一個人,一個企業的成??;為了實現企業與員工的共同發展,2月6日,公司誠邀**資深企管專家-zz老師,前來我公司置身授課;古語道:“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吳老師機智幽默、妙語連珠的才華,贏得了課堂里陣陣如潮的掌聲,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讓到課的每一位員工都飽嘗了一頓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的知識“大餐”?!笆⒀纭边^后,感受良多,作為課堂中一員的我,深受鼓舞,受益匪淺;如下是本人在“大餐”中,至今仍讓我感受至深的幾道“好菜”:
一、“團結就是力量”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一個團隊如何才能發揮他的最大效能,實現利益最大化,相信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團結一致;當我們看到時鐘內部的結構時,我們會發現里面的各種齒輪都是“緊密相連、齒齒相扣”的,正是它們的“緊密相連”才使得時鐘為我們提供了分秒不差的時間,這就是相互配合、團結協作的結果;蘇房物業是一個團隊,也似是轉動的時鐘,只有我們這個團隊中的每一個“齒輪”都“緊密相連”,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企業才能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永立行業前列;
二、“身教,才是好領導”
管理界有句俗語:“沒有糟糕的員工,只有糟糕的主管”;為什么孔繁森、焦裕祿等等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名字,一位位人民心中的好領導,能夠深得民心,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其實,正是因為他們的正義之心、為民之心,打動了群眾,也正是他們以身作則、模范帶頭、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感染了群眾;所以他們的光輝形象才能夠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如今,時代雖然不同了,但是大家衡量一個好領導的標準、本質不會變,作為基層管理中的一員,相信只要我們必須要時刻牢記一個好領導的標準,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以蘇房員工必備意識“我就是蘇房物業的代表”為準則,以此來約束、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時時刻刻在所轄員工面前做好表率作用,各級主管同樣會成為員工心中的好領導;
三、“忠于公司,等于幫助自己”
一個合格員工必須具備忠誠意識,同時忠誠又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前提和基礎;俗話說“水漲船高”,公司就好比是汪洋湖水,而我們每一位員工就好比那湖水中的一葉葉小舟,湖水干結了,小舟必然擱淺;湖水充盈,湖面廣闊了,小舟才能揚帆遠航;“水漲船高”的道理揭示了企業和員工的密切聯系,作為公司員工的我們,要想實現個人發展,先決條件是必須要忠于公司,全心全意致力于公司的發展建設;公司規模經營形成了,利潤上升了,我們的“小舟”也就會揚帆航行的更遠了;
四、“知識就是財富”
企管專家-吳鳴翔老師,為什么能夠利用三年的時間,使自己的收入整整翻了四十倍?揭曉的答案是:“所有成功者,都是持續的不斷學習者”;
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社會變化日新月異,各類知識也在不斷更新變化;在這樣一個時代里,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要想把握好未來,就必須把自己能力的培養和社會需要結合在一起,首先要致力于“滿腦袋”,而不要刻意去追求“滿口袋”,因為“滿腦袋”的人最終會“滿口袋”。
篇3:《孫子兵法》與企業講座聽后感
《孫子兵法》與企業講座聽后感
聽者 信者 信者 勝也
這次(五會)時安排企業文化講座,zz總經理一堂"《孫子兵法》與企業"的講座,是我更加對商場如戰場這句很貼切的比喻的理解。初讀《孫子兵法》,只覺得晦澀,再讀《孫子兵法》,腦袋會思考了,聽完張總一堂課,好象是那么回事。
《孫子兵法》是套源自戰場的理論,既是一部軍事經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輝的哲學著作,是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貴的遺產。孫子在書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不僅受軍事學家所推崇,在經濟領域、領導藝術、人生追求甚至家庭關系等方面,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么在商場上,我們對其加以變通的理解,很多理論、原則上都可以借鑒。下面感悟最深的幾條和大家分享。
1、用人之道。
當今企業,都提倡以人為本,優秀的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孫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貫穿了人在戰爭中的決定地位。在《始計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強調將帥在治理軍隊、領導部屬時要賞罰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嚴"是將帥必須具備的五種能力;"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將帥",孫子十分重視將帥在戰爭中的作用,這與現代企業視人力資源為企業的珍寶如出一轍。又如,"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作戰篇)這些強調的都是將帥的重要性。其實,對于士卒,也強調了其作用。"視卒如愛子"(地形篇)企業強調團隊合作,關愛員工,培養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歸屬感也是必要的。"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企業是一個團隊,團隊合作是企業興旺發達的重要因素,如果企業內部不能同心協力,必然使更多的資源浪費于內耗之中。
2、企業文化。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談的是國家的大事(軍事、戰爭)。叫我看來,對一個企業而言,企業文化就相當于一個國家的軍事、政治,一個企業的文化是企業之大事,是企業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因此一個企業的領導和廣大員工,不可不去仔細研究,不可不去建設,不可不去推行企業文化。不知哪位偉人說過:"一種文化,使自律的人們采取規范的行為。。。。。。,"只有做企業的領導和廣大員工都已經認識到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生命的靈魂。因此我們每個基層單位領導人和廣大員工都要思考自己如何貫徹企業核心價值觀,明白企業的使命是什么?以及用什么樣的理念來反應企業的價值觀和使命,更重要的是用什么方法在企業中推行已確定的文化和目前推行到什么程度。企業的領導在推行文化時要對文化滲透的速度有充分的認識,文化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要用很長很長的時間去積累去沉淀。
3、激勵機制。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作戰篇)要使軍隊英勇殺敵,就應該激發士兵同仇敵愾的士氣;要想奪取敵人的物資,就必須借助于物質獎勵。企業若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成為一個頗具戰斗力的團隊,就應該提倡一種"同仇敵愾"的企業精神。正所謂"上下同欲者勝"(謀攻篇)一樣的道理。企業良好的績效管理還需要輔之激勵手段,如物質獎勵。隨著人們對需求的不斷提高,從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所以有時候在大會上的一番表揚可能來得更有效。這點于"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虛實篇)中強調的"避實擊虛"的效果一樣。企業在激勵員工時,要盡量做到投其所需,避開員工已得到滿足的需求,去滿足員工渴望得到的需求,實現激勵最大化。"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行軍篇),孫子在治軍上強調文武兼施,賞罰并重。在企業管理中,也只有文武兼施,賞罰并用,才能提高員工的生產積極性,使人人爭先,個個努力,形成良好的企業氛圍。
4、"上下同欲"。
孫子提出判斷戰爭勝負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哪一方"有道"。所謂"道",孫子解釋:"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 (《計篇》)即使百姓與君主同心一意,誰能如此,就會在戰爭中取得勝利。在軍隊內部,孫子又主張將軍與士兵應該互相溝通和信任。他指出:"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行軍篇》)將軍的命令能在部隊中一貫執行,暢通無阻,就是因為將軍與士兵大眾互相投合的緣故。這也是軍隊作戰勝利的保證。孫子在論述戰爭勝利的條件時總結出這樣一條原理:"上下同欲者勝。" (《謀攻篇》) 在企業管理中何常不是上下都懷著同一個想法,振興企業。這樣的軍隊和員工,就會同心協力,取得勝利,也要"令民與上同意",職工與領導同心一意,努力搞好企業;也要"與眾相得",領導干部與職工群眾互相投合和信任;也要"上下同欲",上級領導與下級職工都懷著同一個振興企業的想法,企業就能越辦越興旺。
《孫子兵法》是商戰中的"圣經",特別是在今天的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飛速過度的時代,也就是在各個行業的商戰中從一統"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飛速向"戰國"發展的時代,《孫子兵法》對我們做企業的企業家們更具有深淵的指導意義和實際的使用意義。
《孫子兵法》只讀一遍等于沒讀,要多讀多思考,才能發覺其中無窮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