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怎么辦?》的讀有感
20**年初春,曾在深圳打工的湖北青年發現他曾經供職的電子廠已經倒閉,他不得不去尋找新的崗位;而江浙沿海的小紡織廠企業主無奈的關閉了自己的工廠-----訂單減少,工期縮短,利潤大減;網上流行著比拼節約,比如看誰一周只花100元,比如曝光哪里有價格便宜的餐廳,比如什么商品最近打折了……這一切究竟是怎么了?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為什么會對世界經濟產生如此之深的負面影響?究竟是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究竟要刮到什么時候?我們該怎么辦?最近在卓越網上購買了一本《中國怎么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在書中,我找到了答案。
《中國怎么辦》的作者是上海證券報著名評論員時寒冰,時寒冰是中國著名的經濟學人,貫以憂國憂民、獨立思考、敢于直言著稱。我如果上網,必看時寒冰的搜狐博客,時寒冰對于很多經濟、社會現象的洞察一針見血、如同預言。比如,他對于中國股市的認識,早在20**年7中國股市節節攀高,很多人激情澎湃的高呼迎來“牛市一萬點”(《牛市一萬點》這是溫元凱的一本書名)的時候他指出,中國股市即將見底。呼吁減倉、空倉。比如,他對鄧玉驕案件的估判:鄧可能會被認定是有精神病而免于刑事責任,事實的發展驗證了他的判斷。
《中國怎么辦》由機械工業出版社于20**年4月出版,全書分為14章,系統闡述了次貸危機的由來,次貸危機的幕后黑手,次貸危機對于世界,對于中國的影響,美國救市的陷阱,分析了美元霸權主義的深刻根源和中國的應對之策。
次貸危機從根源上說,是美國用全世界人民的錢來為美國的住房政策買單,美國讓一些根本沒有還貸能力(信用等級為“次級”)的國民購買了按揭住房,卻把這些給貸款打包賣給全世界。美國人不喜歡存款,因為美國資本市場發達,投資資本市場可以獲得比存款更多的收益。而銀行無存款就拿不出錢放貸,于是,銀行就將款資產未來的還本付息的所有收益,打包成按揭證券,向市場出售,拿出現金補充貸款資金,再向市場發放住房貸款。對于因還不出貸款的造成的損失,只會與按揭證券的持有者有關,銀行不會承擔損失。對于按揭證券的持有者來說,由于證券的收益靠按揭貸款的償還來支持,而且還有物業作為抵押品,因為,視為很穩定、安全帶來收益的長期投資工具。
華爾街金融機構根據投資者對于期限、風險、收益的不同偏好,將債券設計成不同檔次,既能滿足發起人轉移風險的需要,又能滿足投資者不同的偏好。由于金融衍生品的規模呈現幾何級數的膨脹,風險被無限放大,購買它的美國境內外投資者,成為風險的承擔者。一旦購房者斷供,次貸危機被引燃隨即爆發開來。在次貸危機中,受損最大的不是美國,而是購買美國次級債券及其衍生品的世界各國投資者。
次貸危機改變了世界,20**年10月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半年度報告中稱,美國引起的信貸危機帶來的損失將超過14 000億美元。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引擎,已經無力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美國自己也需要轉型。次貸已經演變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美歐消費下降,我國出口企業主要生產低附加值的產品為主,對金融危機的抵御能力非常脆弱,我國實體經濟對次貸危機的反應超過了美歐。
在全球化的今天,貨幣已經替代槍炮成為戰爭的有力武器,只是戰敗者、被掠奪者還渾然不覺而已。在宏觀層面,中國經濟已經融入全球,面對競爭,我們只有奮起迎戰,而沒有絲毫退縮的理由。時寒冰在《中國怎么辦》里提出很多有建設性的建議,如珍惜資源,不賤賣戰略資源、主導建立“亞元區”、建立人才和知識產品資源、提振內需等等。目前有些建議已經得到政府采納,如限制重要資源出口。(針對中國對鋁土礦、焦炭、螢石、煤、錳、金屬硅、碳化硅、黃磷、鋅等九種工業原材料實行限制出口措施,美國與歐盟聯手于上周向WTO告狀,指斥中國以上九種原料賣給美歐國家數量太少,要求WTO對我施壓,逼迫中國政府放棄出口管制,對美歐敞開出口。簡言之,他們的要求是,美歐想買多少中國必須保證供應。來源《北京青年報》20**年6月29日)
金融危機、經濟危機與人類發展如影隨形。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發展日益加深的今天,經濟危機更是呈現出周期性爆發的趨勢。近年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機、20**來了的阿根廷金融危機、20**年的越南金融危機……乃至今天的世界金融危機,在滾滾向前的世界潮流面前,人顯得渺小無力。個體生命無法擺脫時代帶來的烙印。人活著,注定得與社會、經濟發生聯系。金融危機對個體最大的影響是失業,危機導致大量工廠倒閉、產品滯銷、工人失業。而失業往往意味著失去生活來源,失業者和其家庭承受了莫大的痛苦。就業發生問題,消費就不會旺盛,經濟就會更加雪上加霜。金融危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面對金融危機,作為普通的社會個體,我們該怎么辦?
時寒冰在書中并沒有詳細闡述普通老百姓該如何面對金融危機,在筆者看來,清楚了問題的根源,就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無法改變時代大勢,但是,我們改變得了自己。
首先,在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保住飯碗最重要。在市場蕭條,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輕言創業,輕易創業是不明智的。我們需要激情澎湃的創業者,但是,我們更加需要穩定的工作。在職場上,我們該動腦筋把自己打造成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或者是對公司比較重要的人,離開你,這個崗位、這個公司相當長的時間里有點“玩不轉”,只有這樣,你才能保住自己的飯碗。當然,職場上或許每個人都是可替代的,每個人最終也將會被替代,那么就讓我們為了被替代那一天晚點到來而努力吧。
要顯得自己的重要,不是靠嘴巴說出來的,而是實干出來的。在任何一家公司,要做出成績,必須要有所付出。盡管很多人選擇一項工作不是出于愛好,而是處于謀生的需要,你“干一行”,不“愛一行”是可以的,但是,你必須懂一行,精一行。這不僅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于公司,對自己的家庭負責,更是一個人職業道德、個人品格的體現。就我們從事的物業管理工作而言,隨著樓宇現代化設施的高速發展,隨著業主對服務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們如何在本職崗位上精益求精的做好服務工作,提高效率、贏得滿意,這是我們都必須仔細考慮和認真實踐的。在日常工作中,個別做物業管理的員工說話做事,讓人感覺是“外行”,不像專業做物業管理的。這也是缺乏服務意識與專業技能的表現。如果單位出現
人事變動,我相信,他會是最早吃魷魚的人。我們公司近年來發展很快,不僅在蘇州物業服務行業成功樹立了新品牌,現在更是大有“一枝獨秀”的趨勢,現在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公司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我們公司在金融危機中不僅沒有裁員、降薪,反而給員工加薪,增加了人員招聘,我們應該以工作在這樣的單位為榮,自覺把本職工作做好。努力工作,認真學習,提升自己在職場發展的資本,這是我們面對金融危機的首選之道。時寒冰在談到他這本《中國怎么辦》的影響時說,有人看了他的書,就去買資源類股票,結果賺了不少。這是我要說的第二個面對金融危機的方法-------學習投資理財技巧,增加個人資本性收入。時寒冰在《中國怎么辦》中明確寫到:各國數額驚人的救市資金所帶來的貨幣貶值效應早晚會釋放出來,這些“廉價資金”早晚會讓世界付出代價。這本書的第七章標題就是《全球性通貨膨脹就要來了!》通貨膨脹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貨幣的市值或者購買力不斷下降,紙幣貶值,物價上漲。通貨膨脹也是在不斷發生的,只是通貨膨脹率高低而已。10多年錢,豬肉多少錢一斤?1元多,現在呢?8元多。面對通貨膨脹對個人財富的侵蝕,我們怎么辦?我覺得學習一定經濟學知識(比如遠離類似次級債這樣的美麗泡沫),掌握一定理財技巧非常重要。我們要讓自己的財富隨著經濟發展而水漲船高。投資的品種很多,最常見的有股票基金、國債債券、黃金玉器、名人字畫、珍稀郵票……從美國的股市發展來看,股市長期的年回報率是7%左右,中國股市在牛市的20**年至20**年,股價更是屢創新高,股指從998點飛飚至6200多點,很多人從中獲利頗豐。從長遠看,中國股市必將還有很好的表現,一萬點只是時間問題。時寒冰在演講中曾說,在我國,最好自己買股票,不要買基金?;鹗前彦X給基金公司,由基金經理幫你去買股票。對于我們這些沒有時間、經歷和較多經濟學知識的普通工薪階層,我覺得還是購買基金比較好。專業理財和自己做“散戶”畢竟不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基金,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2.9%,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2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伯克希爾基金1萬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90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如果自己去操作,整天心憂股市,追漲殺跌,那么距離魂不守舍,失去工作就不遠了。還是把工作做好,煩心的選股、買入、拋出……讓基金經理去吧。我們把本職做好,理財也就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了。
時寒冰的《中國怎么辦》一書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書中觀點鮮明,言語犀利,洋溢著對祖國和人民深深的愛。時先生博客首頁所言“公平公正的制度才能讓人民免于掠奪和恐懼,才能讓公心和敬畏生命成為普遍的價值觀”可以說是這部書的靈魂。今天,當傳統的道德倫理觀念不斷被拋棄,當貪婪與私欲不斷在我們的心靈膨脹,我們需要這樣一位有公心、愛心、真心的人給我們溫暖,洗滌我們心里的污穢,我們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謀生賺錢的方法,更是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對生命深深的敬畏……
篇2:《中國怎么辦?》讀有感
《中國怎么辦?》的讀有感
20**年初春,曾在深圳打工的湖北青年發現他曾經供職的電子廠已經倒閉,他不得不去尋找新的崗位;而江浙沿海的小紡織廠企業主無奈的關閉了自己的工廠-----訂單減少,工期縮短,利潤大減;網上流行著比拼節約,比如看誰一周只花100元,比如曝光哪里有價格便宜的餐廳,比如什么商品最近打折了……這一切究竟是怎么了?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為什么會對世界經濟產生如此之深的負面影響?究竟是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究竟要刮到什么時候?我們該怎么辦?最近在卓越網上購買了一本《中國怎么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在書中,我找到了答案。
《中國怎么辦》的作者是上海證券報著名評論員時寒冰,時寒冰是中國著名的經濟學人,貫以憂國憂民、獨立思考、敢于直言著稱。我如果上網,必看時寒冰的搜狐博客,時寒冰對于很多經濟、社會現象的洞察一針見血、如同預言。比如,他對于中國股市的認識,早在20**年7中國股市節節攀高,很多人激情澎湃的高呼迎來“牛市一萬點”(《牛市一萬點》這是溫元凱的一本書名)的時候他指出,中國股市即將見底。呼吁減倉、空倉。比如,他對鄧玉驕案件的估判:鄧可能會被認定是有精神病而免于刑事責任,事實的發展驗證了他的判斷。
《中國怎么辦》由機械工業出版社于20**年4月出版,全書分為14章,系統闡述了次貸危機的由來,次貸危機的幕后黑手,次貸危機對于世界,對于中國的影響,美國救市的陷阱,分析了美元霸權主義的深刻根源和中國的應對之策。
次貸危機從根源上說,是美國用全世界人民的錢來為美國的住房政策買單,美國讓一些根本沒有還貸能力(信用等級為“次級”)的國民購買了按揭住房,卻把這些給貸款打包賣給全世界。美國人不喜歡存款,因為美國資本市場發達,投資資本市場可以獲得比存款更多的收益。而銀行無存款就拿不出錢放貸,于是,銀行就將款資產未來的還本付息的所有收益,打包成按揭證券,向市場出售,拿出現金補充貸款資金,再向市場發放住房貸款。對于因還不出貸款的造成的損失,只會與按揭證券的持有者有關,銀行不會承擔損失。對于按揭證券的持有者來說,由于證券的收益靠按揭貸款的償還來支持,而且還有物業作為抵押品,因為,視為很穩定、安全帶來收益的長期投資工具。
華爾街金融機構根據投資者對于期限、風險、收益的不同偏好,將債券設計成不同檔次,既能滿足發起人轉移風險的需要,又能滿足投資者不同的偏好。由于金融衍生品的規模呈現幾何級數的膨脹,風險被無限放大,購買它的美國境內外投資者,成為風險的承擔者。一旦購房者斷供,次貸危機被引燃隨即爆發開來。在次貸危機中,受損最大的不是美國,而是購買美國次級債券及其衍生品的世界各國投資者。
次貸危機改變了世界,20**年10月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半年度報告中稱,美國引起的信貸危機帶來的損失將超過14 000億美元。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引擎,已經無力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美國自己也需要轉型。次貸已經演變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美歐消費下降,我國出口企業主要生產低附加值的產品為主,對金融危機的抵御能力非常脆弱,我國實體經濟對次貸危機的反應超過了美歐。
在全球化的今天,貨幣已經替代槍炮成為戰爭的有力武器,只是戰敗者、被掠奪者還渾然不覺而已。在宏觀層面,中國經濟已經融入全球,面對競爭,我們只有奮起迎戰,而沒有絲毫退縮的理由。時寒冰在《中國怎么辦》里提出很多有建設性的建議,如珍惜資源,不賤賣戰略資源、主導建立“亞元區”、建立人才和知識產品資源、提振內需等等。目前有些建議已經得到政府采納,如限制重要資源出口。(針對中國對鋁土礦、焦炭、螢石、煤、錳、金屬硅、碳化硅、黃磷、鋅等九種工業原材料實行限制出口措施,美國與歐盟聯手于上周向WTO告狀,指斥中國以上九種原料賣給美歐國家數量太少,要求WTO對我施壓,逼迫中國政府放棄出口管制,對美歐敞開出口。簡言之,他們的要求是,美歐想買多少中國必須保證供應。來源《北京青年報》20**年6月29日)
金融危機、經濟危機與人類發展如影隨形。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發展日益加深的今天,經濟危機更是呈現出周期性爆發的趨勢。近年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機、20**來了的阿根廷金融危機、20**年的越南金融危機……乃至今天的世界金融危機,在滾滾向前的世界潮流面前,人顯得渺小無力。個體生命無法擺脫時代帶來的烙印。人活著,注定得與社會、經濟發生聯系。金融危機對個體最大的影響是失業,危機導致大量工廠倒閉、產品滯銷、工人失業。而失業往往意味著失去生活來源,失業者和其家庭承受了莫大的痛苦。就業發生問題,消費就不會旺盛,經濟就會更加雪上加霜。金融危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面對金融危機,作為普通的社會個體,我們該怎么辦?
時寒冰在書中并沒有詳細闡述普通老百姓該如何面對金融危機,在筆者看來,清楚了問題的根源,就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無法改變時代大勢,但是,我們改變得了自己。
首先,在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保住飯碗最重要。在市場蕭條,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輕言創業,輕易創業是不明智的。我們需要激情澎湃的創業者,但是,我們更加需要穩定的工作。在職場上,我們該動腦筋把自己打造成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或者是對公司比較重要的人,離開你,這個崗位、這個公司相當長的時間里有點“玩不轉”,只有這樣,你才能保住自己的飯碗。當然,職場上或許每個人都是可替代的,每個人最終也將會被替代,那么就讓我們為了被替代那一天晚點到來而努力吧。
要顯得自己的重要,不是靠嘴巴說出來的,而是實干出來的。在任何一家公司,要做出成績,必須要有所付出。盡管很多人選擇一項工作不是出于愛好,而是處于謀生的需要,你“干一行”,不“愛一行”是可以的,但是,你必須懂一行,精一行。這不僅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于公司,對自己的家庭負責,更是一個人職業道德、個人品格的體現。就我們從事的物業管理工作而言,隨著樓宇現代化設施的高速發展,隨著業主對服務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們如何在本職崗位上精益求精的做好服務工作,提高效率、贏得滿意,這是我們都必須仔細考慮和認真實踐的。在日常工作中,個別做物業管理的員工說話做事,讓人感覺是“外行”,不像專業做物業管理的。這也是缺乏服務意識與專業技能的表現。如果單位出現
人事變動,我相信,他會是最早吃魷魚的人。我們公司近年來發展很快,不僅在蘇州物業服務行業成功樹立了新品牌,現在更是大有“一枝獨秀”的趨勢,現在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公司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我們公司在金融危機中不僅沒有裁員、降薪,反而給員工加薪,增加了人員招聘,我們應該以工作在這樣的單位為榮,自覺把本職工作做好。努力工作,認真學習,提升自己在職場發展的資本,這是我們面對金融危機的首選之道。時寒冰在談到他這本《中國怎么辦》的影響時說,有人看了他的書,就去買資源類股票,結果賺了不少。這是我要說的第二個面對金融危機的方法-------學習投資理財技巧,增加個人資本性收入。時寒冰在《中國怎么辦》中明確寫到:各國數額驚人的救市資金所帶來的貨幣貶值效應早晚會釋放出來,這些“廉價資金”早晚會讓世界付出代價。這本書的第七章標題就是《全球性通貨膨脹就要來了!》通貨膨脹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貨幣的市值或者購買力不斷下降,紙幣貶值,物價上漲。通貨膨脹也是在不斷發生的,只是通貨膨脹率高低而已。10多年錢,豬肉多少錢一斤?1元多,現在呢?8元多。面對通貨膨脹對個人財富的侵蝕,我們怎么辦?我覺得學習一定經濟學知識(比如遠離類似次級債這樣的美麗泡沫),掌握一定理財技巧非常重要。我們要讓自己的財富隨著經濟發展而水漲船高。投資的品種很多,最常見的有股票基金、國債債券、黃金玉器、名人字畫、珍稀郵票……從美國的股市發展來看,股市長期的年回報率是7%左右,中國股市在牛市的20**年至20**年,股價更是屢創新高,股指從998點飛飚至6200多點,很多人從中獲利頗豐。從長遠看,中國股市必將還有很好的表現,一萬點只是時間問題。時寒冰在演講中曾說,在我國,最好自己買股票,不要買基金?;鹗前彦X給基金公司,由基金經理幫你去買股票。對于我們這些沒有時間、經歷和較多經濟學知識的普通工薪階層,我覺得還是購買基金比較好。專業理財和自己做“散戶”畢竟不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基金,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2.9%,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2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伯克希爾基金1萬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90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如果自己去操作,整天心憂股市,追漲殺跌,那么距離魂不守舍,失去工作就不遠了。還是把工作做好,煩心的選股、買入、拋出……讓基金經理去吧。我們把本職做好,理財也就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了。
時寒冰的《中國怎么辦》一書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書中觀點鮮明,言語犀利,洋溢著對祖國和人民深深的愛。時先生博客首頁所言“公平公正的制度才能讓人民免于掠奪和恐懼,才能讓公心和敬畏生命成為普遍的價值觀”可以說是這部書的靈魂。今天,當傳統的道德倫理觀念不斷被拋棄,當貪婪與私欲不斷在我們的心靈膨脹,我們需要這樣一位有公心、愛心、真心的人給我們溫暖,洗滌我們心里的污穢,我們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謀生賺錢的方法,更是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對生命深深的敬畏……
篇3:幾個心理學知識對教學啟發-讀有感
幾個心理學知識對教學的啟發----讀<<心理學>>有感
假期里,因為報名參加了二級心理咨詢師的輔導,所以又重溫了一遍心理學,雖然上大學的時候也曾經學習過一些相關的知識,從教二十多年后再看,有了和當年學習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
1.皮格瑪利翁效應。又叫羅森塔爾效應,是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發現的。有次他考查某校,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極為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過半年,羅森又來到該校,發現這18名學生的確超過一般,長進很大,再后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績。
對教學的啟發:我們要用贊美、信任和期待去對待學生,盡管學生在當下可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問題,但誰又是完人呢?贊美、信任、期待能夠帶給孩子們無窮的正能量,引領孩子更好地走向未來。
2.艾賓浩斯遺忘規律。是艾賓浩斯以自己為主試者,又以自己為被試者,從而得到的一個遺忘規律。具體內容是,人在識記后的最初階段遺忘速度很快,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速度越來越慢,在一兩天以后,保存量的變化就不大了。
對教學的啟發:及時復習,尤其單純記憶性的內容,爭取在一兩天內多次記憶,直到從識記開始到兩天的時間點內能夠保存。
3.動機強度和活動效率的關系。對困難和一般難度的任務,動機強度和活動效率之間的關系大致呈倒U形曲線,即中等強度的動機,活動效率最高。
對教學的啟發;教育孩子張弛有度,弓拉太緊,弦會斷的,太松,劍又射不遠,關鍵是把握好度,好多事皆同理。
4.首因效應。指最初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比后來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更大的現象。它的作用機制是第一印象。
對教學的啟發:重點、難點問題在課的開始就處理。尤其是復習課,如果有幾大并列的問題,先挑重點難點來處理。
5.近因效應。指最新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比原來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更大的現象。
對教學的啟發:第一,制訂適合當堂完成的教學目標,不要把一節課的內容拖到下次課處理。第二,溫故知新,對前置有知識需要的內容,要先復習好再開始新課內容的探究。
以上5點,是我感觸比較深的??傉J為,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高境界,但愿我能且學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