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建設公司抗戰征文:以史為鑒振興中華

4720

  建設公司抗戰征文:以史為鑒振興中華

  中國歷史悠久,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曾經一直作為泱泱大國的面貌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公元前21世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社會經濟和文化取得巨大飛躍。東周推進了生產發展和社會變革,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魏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于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兩宋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19世紀,滿清在康干盛世之后閉關鎖國政策,過起了自給自足的安逸生活,失去了與外界的聯系,阻礙了科技文明的發展進步。而在此時,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后國力的迅速強大,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并逐漸發展成為軍國主義國家。此后中國進一步在西方和周邊列強的鐵蹄侵略下進一步衰弱,以日本為例,1894年甲午戰爭后,中國與日本簽署了《馬關條約》,日本利用條約中從中國奪得的賠款2.3億兩白銀中的80%來發展軍事,開始走上對外侵略的道路,并把“大陸政策”定為基本國策。1900年,因為庚子事變問題,日本作為八國聯軍的主力之一,占領天津、北京,并利用《辛丑條約》在京、津一帶駐屯重兵。之后日本更是以東北為跳板大肆入侵中國,終于在1931年9月18日發起了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如果從1894年的的甲午戰爭來算,日本對中國侵略長達51年。

  51年中,特別是8年全面抗戰中,日本的三光政策,南京大屠殺,臭名昭著的731細菌部隊,強征慰安婦和壯丁等一些令人發指的侵略手段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精神上的損失,據戰后統計,抗戰期間因為戰爭軍隊死亡人數共計約420萬人,平民約800萬人,其中900萬人間接因為戰爭失去了生命,9500萬人淪為難民。戰爭給中華人民帶來的損失不是可以用數字和文字來表達的。

  如今距離日本投降已經70年了,我們生活在一片祥和的和平年代里,國家興旺,人民安居樂業,但是居安思危及榮辱感不能不讓我們時時刻刻的提醒著自己,和平來之不易,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魏征說過,“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誠然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史是一段我們的恥辱史,是一道抹不去的傷疤,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正視這段歷史,記住這段歷史,不以這段歷史為教訓,或許在某個時間這一的慘劇還會發生。特別是日本一直對自己的軍國主義錯誤不肯承認,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歷史教科書,對于勞工問題雙面處理,種種言行實在令人寒心。雖然中國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逐漸強大起來,再也也不是當年弱小的半殖民地國家,但是和平來之不易,勿忘歷史,珍惜和平,保衛和平。

  獻身央企,振興中華

  曾記得小學課本上有一篇課文講的是周恩來總理學生時代就以振興中華為理想,其實我也懷著這樣一個夢想,曾夢想像岳飛一樣驅除韃虜,做一名威風凜凜的解放軍戰士,奈何夢想夭折。5年前大學畢業后,我加入水電八局這樣一家大型央企,課本的學習,工作的體驗,自己的領悟,讓我大概對振興中華有了一個概念。自己做好了有益于集體強大,集體強大了中國也會強大,這就是“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的真諦。

  我有幸跟隨這個大集體參加了京滬高鐵的修建,眾所周知,日本新干線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已經大力發展起來了,而如今我國也可以自主設計修建這個高速鐵路,將過去200KM/H的傳統火車速度一下子提升到了300KM/H,真正的便于國民的出行。

  我參與的另一個大型水利工程——溪洛渡水電站,是國家“西電東送”骨干工程,位于四川和云南交界的金沙江上。工程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攔沙和改善下游航運條件等綜合效益,并可為下游電站進行梯級補償。電站主要供電華東、華中地區,兼顧川、滇兩省用電需要,是金沙江“西電東送”距離最近的骨干電源之一,也是金沙江上最大的一座水電站。

  現如今我們不僅在高鐵和工程方面落后于日本,而且在其他很多方面例如汽車、電子產品、動漫等也落后于日本,隨如此我們也不必泄氣,而是在事實面前清醒我們面臨的挑戰。

  滄海桑田,風雨坎坷,偉大的祖國歷盡磨難。我們肩負著跨世紀的歷史使命,我們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先行者留給我們不怕困難,開拓前進的大無畏精神。

  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與未來,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祖國的領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占。

  歷史的書面仍在不倦地翻動,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呼吁在古老版圖上回蕩不息,那雄渾的聲音使每顆灼熱的心為之震撼。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用我們的青春和熱血譜寫出前不負于古人,后無愧于千秋萬代的歷史新篇章!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國救民的先輩們是中國的脊梁,偉大的抗戰英雄是中國的脊梁,而我們,必將成為新世紀復興中華民族的脊梁,就是因為有這么多的脊梁,中國才會有振興的一日!

篇2:建設公司抗戰征文:永不褪色風幡

  建設公司抗戰征文:永不褪色的風幡

  永不褪色的風幡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標志性象征,是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的濃縮。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有200多種色彩與圖案各異的旗幟,然而只有那面綴著五顆閃耀星星的紅旗才能讓我們13億國人感到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五星紅旗,它有著太陽一般耀眼的紅色,那是英雄先烈的血染成。時隔七十載,世間萬物變幻、斗轉星移。而這面紅旗和它所承載的精神,卻在歷史的長河中越來越鮮艷、越來越奪目。

  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以南滿鐵路被炸為由,炮轟沈陽北大營,打響了侵華的第一槍。此后便是四境燃戰火,八方起硝煙?!氨R溝血,宛平痛;肥水裂,臨沂勇;永定河邊,南苑巷內,多少男兒浴血中”,一系列的侵華行動全面展開。其中有節節退敗的華北事變,有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也有別開生面的平型關戰役和乘勝追擊的臺兒莊大捷。在持續了十四年的抗日戰爭,特別是八年的全面抗戰中,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共御外辱,以傷亡3500萬軍民的巨大代價,取得了最后偉大的勝利。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于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終于畫上了句號。

  時光飛躍了整整70個年頭,9月3日正是中國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晨光漸亮,當地時間五點半,桑河項目部全體員工穿著工作服整整齊齊地站在升旗臺前參加升旗儀式,帶著肅穆而期待的表情,注視著國旗的冉冉升起?!捌饋?,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雄赳赳氣昂昂的《義勇軍進行曲》響起來了。在熟悉的旋律中,五星紅旗似旭日一般冉冉升起,望著沐浴在晨光里紅艷似火的五星紅旗,心中滿滿都是驕傲與自豪。

  今天的中國已非當日舊模樣,歷經三十多年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形勢的影響與日俱增。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嫦娥奔月”、“蛟龍潛水”、“神十升空”等一系列科技成果,更向世界彰顯了自己的科技成就和創新能力。

  如今的中國打破了“閉關鎖國”,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一支支以電建集團公司為領頭羊的優秀隊伍,帶領著建設者們將腳步邁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窗?,五星紅旗正飄揚在我們的頭頂,飄揚在柬埔寨王國的上空,也飄揚在我們每個在異國他鄉奮斗的中國人心中。桑河電站就是柬埔寨的三峽工程,我們這些水電戰士四海為家、逐水而居。在桑河我們日夜兼程、頂風冒雨在主汛期到來前,確保了柬埔寨第一個浮橋通車;在桑河我們精益求精、嚴格把控,1970m的土石圍堰經過汛期考驗滴水不漏;在桑河我們打破常規、群策群力,用1.2萬方的石渣布置“堰中堰”提前進入基坑,使主體開挖和混凝土施工整整提前92天;在桑河我們未雨綢繆、開源節流,節約千萬元的機械成本費;在桑河,我們還在拼搏、還在思考、還在創新、還在圍繞著“上善若水、精筑桑河”做人做事的高標準努力著、奮斗著……。

  血染的旗幟,是一面永不磨滅的風幡,警醒著我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激勵著我們努力工作、熱愛生活。作為一名電建人、八局人,我們更應將振興中華的夢想時刻記在心中,承擔我們應該擔起的責任。我們有著同一個中國夢,同一個電建夢,延續著抗戰的精神,帶著電建人的理念,我們會將中國建設的更好,為中國夢的實現出一份綿薄之力。

  讓我們展示中國的力量。

篇3:建設公司抗戰征文:湘軍突圍

  建設公司抗戰征文:湘軍突圍

  武漢會戰末期,戰火蔓延三湘大地,芙蓉國里狼煙四起。

  1938年11月,岳陽城坡,湖湘兒女血染八百里洞庭。巴陵古郡,徹底淪為日本侵略者謀奪西南大后方的前進基地。兄弟鬩于墻而外御其辱,從岳陽之戰開始,國共兩黨在湖南戰場與日軍先后展開七次大規模會戰,掀開了了八年抗戰中最悲壯的篇章——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腥風血雨的四次長沙大會戰,讓長沙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戰火摧殘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千年文華毀于一旦。1939年9月,日軍在司令官岡村寧次的指揮下,集結十萬兵力,制定了進攻長沙的方案,此刻坐鎮長沙的中國將領正是被日軍稱為“長沙之虎”的名將薛岳。在蔣介石“稍安勿躁,靜待時機”的保守政策和“不守長沙”的作戰方案下,薛岳一再強調湖南所處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怒斥“長沙不守,軍人職責何在!”,誓與長沙共存亡——就此,掀開了長沙保衛戰的序幕。而四次長沙會戰,亦成為全國八年抗戰中中日雙方出動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大會戰。1941年9月,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湖南桂陽人曹克人率領一營兵力駐守湘陰,終因寡不敵眾,全營壯烈犧牲,曹克人被日軍所俘后寧死不降,他的四肢被日軍用鐵釘釘在當地祠堂的墻上,剖胸開腹而亡,犧牲時年僅三十歲。1941年12月23日,日軍強渡新墻河發起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民均懷犧牲決心,傷者不肯退出火線,爭以戰死為榮,至1942年1月15日,中日兩軍恢復戰前態勢,中國軍隊獲得長沙數次會戰以來首次全面勝利,斃傷日軍5萬余人。1944年5月,為打通大陸交通線,日軍再度集中兵力達三十余萬,攻破長沙,卻遭到駐守長沙軍民頑強抵抗,在同一片狹小區域內反復進行了四次拉鋸戰,血流漂櫓……此役,日軍付出巨大代價后,長沙淪陷。

  1943年11月,中國軍隊第六站區和第九戰區16個軍、43個師21萬人在常德與日軍7個師團展開一場狹路相逢的大會戰。作為川貴門戶,湘北重鎮,常德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熱播電視劇《勇士之城》是常德保衛戰的悲壯寫照。在常德會戰進行到12月1日時,日軍屢攻不下,悍然違法國際公約規定,向常德城施放毒氣,“我守軍與殘破碉堡、陣地工事于慘烈斗爭之后,復節節同歸于盡,而城內外殘余之建筑物及碉堡百分之九十五已被毀滅。戰至下午十二時左右,我幾無立足余地。敵有隙鉆隙,有墻登墻,到處流竄。我僅存少數人槍,有一人使一人,有一槍使一槍,無槍的使刀矛或磚石棒。槍聲、炮聲、沖鋒喊殺聲,血窟尸岸,厥壯之慘,實為抗戰以來所未見?!薄都~約時報》對戰后的常德描述是“這里舉目盡是燒焦的圍墻、殘破的磚瓦和灰堆而已……要想在這個曾經有過16萬人口的城里尋一未經摧殘的東西,實在難乎其難”、“墳地掘得太淺了。過道行人都得要把桔皮捂在鼻尖上以避死尸的腐臭”……常德會戰,中國以六萬余人包括第150師師長許國璋、暫編第5師師長彭士量、預備第10師師長孫明謹等將軍殉國的代價,成功擊敗日軍侵略者,是抗戰以來最有意義的勝利之一。

  1944年6月23日拂曉,中國抗戰史上最悲壯、最慘烈的衡陽大戰的序幕在硝煙中拉開序幕。激戰至6月27日,衡陽外圍陣地守軍連伙夫在內,戰斗至最后一人,沒有逃跑、投降,用全軍的鮮血狙擊了日軍近一個星期的時間。6月28日,日軍在飛機、重炮和毒氣的掩護下,向衡陽發動了第一次總攻,衡陽守軍經過五個晝夜的廝殺,成功挫敗日軍;7月11日,日軍開始了持續9天的第二次總攻,日軍付出了近萬傷亡后,再遭慘??;然而,兩戰過后,孤立無援的國民革命軍第十軍一萬八千人面對六倍于己的日軍已經難以組織有效抵抗,五千余人陣亡,九千余人負傷,面對日軍第三次總攻,終以失敗告終。衡陽會戰雖敗,卻非戰之罪,孤立無援的第十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用生命牽制了日軍整整47天,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正面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也創造了抗戰期間正面戰場敵我損失比的最大值:4.6:1,被盛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

  1945年4月9日,中日雙方28萬余人在湘西兩百多公里的戰線上展開了抗日戰爭中最后一次會戰。雪峰山一役中國軍隊取得大捷,殲敵3萬余人,直至6月7日,日軍徹底潰敗,中國抗戰從戰略防御進入戰略反攻階段。1945年8月21日,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作為受降使節,在芷江確定了侵華日軍向中國軍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戰,終于在湘西畫上了句號。

  無湘不成軍,湖湘文化鐵血尚武、卓勵敢死、英勇獻身的地域文化精神構建了一支支驍勇善戰、視死如歸的抗戰大軍,面對日軍侵略者毫不退縮,用鮮血和生命捍衛著民族尊嚴與湖南人的驕傲。在這七次大會戰中,中國軍隊死傷32萬余人,普通百姓死傷難以計數,日軍傷亡20余萬人,極大消滅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湘軍,并非晚晴曾國藩率領的狹義的湘軍,湖南戰場上所有融合了湖湘文化,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寧折不彎、具有強烈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意識的軍隊都是真正的湘軍,一支在軍魂上烙下了湖湘印記的驍勇之師。這樣的軍隊、這樣的人民、這樣的民族精神,才是抵御外辱、振興圖強的根本保障。八年抗戰,是災難,卻讓湖湘軍民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突圍,收獲了一片地域、一個民族最寶貴的財富。

  薪盡火傳,另一只“湘軍”——中國水電八局,承載著湘軍精神,奔波在遼闊的土地上,穿行于險峻的山河間,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不用付出鮮血的和平年代,何妨付出更多的汗水!當一座座電站順利合龍,一條條公路貫穿四方,高峽出平湖,廣廈千萬間,這支水電湘軍不曾安于現狀,發揚著湘軍敢想敢做、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和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不斷拓寬業務范圍,邁入國際市場,繼續譜寫新時代湘軍的華章!

  “中國如今是希臘,湖南當作斯巴達,中國將為德意志,湖南當作普魯士?!?/P>

  湘軍,已突圍!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