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公司抗戰征文:大國的文明尺度
20**年8月15日,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
我們的國家似乎早就走出了當年的傷悲,富強昌盛。20**年北京奧運會讓世界目睹了現代中國的榮光,而就在前些日,北京又一舉拿下了2022年的冬奧會舉辦權。在這個仍然存在硝煙與戰爭的世界上,我們這片溫柔而廣袤的土地上一片祥和。
我生在東北,那里曾經遭受日本的殖民統治。祖父母那一輩,大多是從黃土地里走出。他們寬容而堅韌?!皣摇钡囊饬x對于他們,或許沒有一頓飽飯更加實際。日本殖民時,外婆還是少不更事的年紀,家庭的庇護讓她免受那15年殖民的可怕噩夢的摧殘,偶爾從她的話語中,依稀感受得到能夠毫發無損的熬過那個黑暗時期是多么幸運。
而我們的父母,大都出生在抗日戰爭勝利后,一個更極盡瘋狂與理想的年代。對于他們耳濡目染的是*,gg開放亦或是80年代的金融危機。他們并沒有經歷過抗日戰爭,也許也少了些憎恨,但談及日本,大部分的他們會用“鬼子”作為代名詞。
出生于普通家庭的我,沒有特別的憎惡日本,也不對其抱有好感。對于少年時的我,日本只是東方的一個國家,與美國,英國的感情沒有太大差別。所謂抵日的愛國情懷,對于一個普通的中國家庭,遠沒有柴米油鹽顯得重要。
直到初中,我才開始真正憎惡日本。初中歷史書彩頁上,猙獰的日本皇軍提著刺刀,頂端刺著死嬰;高中歷史書的插圖,來自日本頭條,兩名日本士兵,比賽刺殺中國人的數量,卻因比賽結果太接近而重新再比,中國人的性命對于他們而言,不過是一場比賽的指標,手起刀落,再多冤魂也并不會成為他們的夢魘。更不用提后來的731部隊慘無人道的細菌實驗,南京大屠殺那30萬亡魂,日本右翼依舊參拜靖國神社,釣魚島的主權紛爭……我們這一代人,并沒有誰親身經歷過戰爭的苦難和死亡的陰影,卻在骨子里,在血液中,恨極了這個囂張的東方島國。
抱著這樣的恨,我從初中走到高中,又來到了大學。大學是自由的,沒了父母的約束,有更多的時間,更方便的網絡,可以更清楚的看這個世界。到后來,知道了春上村樹。這個“永遠的小男孩兒”在20**年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學獎的頒獎會上,發表了那篇《永遠站在雞蛋那邊》著名演講,對于戰爭,“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墻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弊骷页S?,而鮮明政治立場卻又充滿善意的作家不常有。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們也聽到更多與以往論調不同的媒體的聲音。原來1979年gg開放開始,日本政府便對華提供無償援助和300億美元巨額貸款,這強有力的經濟支持,也幫助我們迅速從戰爭和*的摧殘中恢復,gg開放那一夜間中國崛起了。到后來,舉世震驚的汶川大地震,日本是第一個捐款的國家,金額也達到第二,亦或是后來的云南魯甸地震,或是前不久的天津塘沽大爆炸,日本網友也紛紛為傷者祈福,為死者默哀……原來我們一直深惡痛絕的這個“惡鄰”,也有溫柔的一面。
面對大災難,面對生命,即使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度,卻可以用同樣的標準,同樣的聲音,作為衡量文明的尺度。也許在我們看來,文明是尊老愛幼,是愛護環境??僧斘覀儥z視自己的心靈身處,文明的底線是什么?面對突如其來災難,我們是選擇漠視,還是援助?是幸災樂禍,還是感同身受?
十八大召開,習xxx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強國的夢想近在眼前。紀念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勿忘國恥的意義,就在于我們能吸取戰爭的教訓,并為和平而付諸努力。仇恨和敵對只會讓我們后退。越來越多的赴日游客為日本民眾友好對待中國同胞的事跡奔走相告。大國的姿態就在于,我們走出戰爭的陰霾,我們寬容日本在歷史上犯下的嚴重錯誤,并銘記和平年代的來之不易。受災時我們接受幫助,而面對鄰國危機之時,我們也愿意施以援手。在生命面前,跨過國界,從心底遙寄善意。這便是大國文明的態度。
我并不是在鼓吹忘記歷史,也并非背叛。在少年中國的成長道路上,我們的確需要中日友好。這個世界上,我們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行走。
篇2:建設公司抗戰征文:永不褪色風幡
建設公司抗戰征文:永不褪色的風幡
永不褪色的風幡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標志性象征,是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的濃縮。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有200多種色彩與圖案各異的旗幟,然而只有那面綴著五顆閃耀星星的紅旗才能讓我們13億國人感到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五星紅旗,它有著太陽一般耀眼的紅色,那是英雄先烈的血染成。時隔七十載,世間萬物變幻、斗轉星移。而這面紅旗和它所承載的精神,卻在歷史的長河中越來越鮮艷、越來越奪目。
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以南滿鐵路被炸為由,炮轟沈陽北大營,打響了侵華的第一槍。此后便是四境燃戰火,八方起硝煙?!氨R溝血,宛平痛;肥水裂,臨沂勇;永定河邊,南苑巷內,多少男兒浴血中”,一系列的侵華行動全面展開。其中有節節退敗的華北事變,有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也有別開生面的平型關戰役和乘勝追擊的臺兒莊大捷。在持續了十四年的抗日戰爭,特別是八年的全面抗戰中,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共御外辱,以傷亡3500萬軍民的巨大代價,取得了最后偉大的勝利。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于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終于畫上了句號。
時光飛躍了整整70個年頭,9月3日正是中國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晨光漸亮,當地時間五點半,桑河項目部全體員工穿著工作服整整齊齊地站在升旗臺前參加升旗儀式,帶著肅穆而期待的表情,注視著國旗的冉冉升起?!捌饋?,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雄赳赳氣昂昂的《義勇軍進行曲》響起來了。在熟悉的旋律中,五星紅旗似旭日一般冉冉升起,望著沐浴在晨光里紅艷似火的五星紅旗,心中滿滿都是驕傲與自豪。
今天的中國已非當日舊模樣,歷經三十多年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形勢的影響與日俱增。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嫦娥奔月”、“蛟龍潛水”、“神十升空”等一系列科技成果,更向世界彰顯了自己的科技成就和創新能力。
如今的中國打破了“閉關鎖國”,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一支支以電建集團公司為領頭羊的優秀隊伍,帶領著建設者們將腳步邁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窗?,五星紅旗正飄揚在我們的頭頂,飄揚在柬埔寨王國的上空,也飄揚在我們每個在異國他鄉奮斗的中國人心中。桑河電站就是柬埔寨的三峽工程,我們這些水電戰士四海為家、逐水而居。在桑河我們日夜兼程、頂風冒雨在主汛期到來前,確保了柬埔寨第一個浮橋通車;在桑河我們精益求精、嚴格把控,1970m的土石圍堰經過汛期考驗滴水不漏;在桑河我們打破常規、群策群力,用1.2萬方的石渣布置“堰中堰”提前進入基坑,使主體開挖和混凝土施工整整提前92天;在桑河我們未雨綢繆、開源節流,節約千萬元的機械成本費;在桑河,我們還在拼搏、還在思考、還在創新、還在圍繞著“上善若水、精筑桑河”做人做事的高標準努力著、奮斗著……。
血染的旗幟,是一面永不磨滅的風幡,警醒著我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激勵著我們努力工作、熱愛生活。作為一名電建人、八局人,我們更應將振興中華的夢想時刻記在心中,承擔我們應該擔起的責任。我們有著同一個中國夢,同一個電建夢,延續著抗戰的精神,帶著電建人的理念,我們會將中國建設的更好,為中國夢的實現出一份綿薄之力。
讓我們展示中國的力量。
篇3:建設公司抗戰征文:湘軍突圍
建設公司抗戰征文:湘軍突圍
武漢會戰末期,戰火蔓延三湘大地,芙蓉國里狼煙四起。
1938年11月,岳陽城坡,湖湘兒女血染八百里洞庭。巴陵古郡,徹底淪為日本侵略者謀奪西南大后方的前進基地。兄弟鬩于墻而外御其辱,從岳陽之戰開始,國共兩黨在湖南戰場與日軍先后展開七次大規模會戰,掀開了了八年抗戰中最悲壯的篇章——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腥風血雨的四次長沙大會戰,讓長沙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戰火摧殘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千年文華毀于一旦。1939年9月,日軍在司令官岡村寧次的指揮下,集結十萬兵力,制定了進攻長沙的方案,此刻坐鎮長沙的中國將領正是被日軍稱為“長沙之虎”的名將薛岳。在蔣介石“稍安勿躁,靜待時機”的保守政策和“不守長沙”的作戰方案下,薛岳一再強調湖南所處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怒斥“長沙不守,軍人職責何在!”,誓與長沙共存亡——就此,掀開了長沙保衛戰的序幕。而四次長沙會戰,亦成為全國八年抗戰中中日雙方出動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大會戰。1941年9月,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湖南桂陽人曹克人率領一營兵力駐守湘陰,終因寡不敵眾,全營壯烈犧牲,曹克人被日軍所俘后寧死不降,他的四肢被日軍用鐵釘釘在當地祠堂的墻上,剖胸開腹而亡,犧牲時年僅三十歲。1941年12月23日,日軍強渡新墻河發起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民均懷犧牲決心,傷者不肯退出火線,爭以戰死為榮,至1942年1月15日,中日兩軍恢復戰前態勢,中國軍隊獲得長沙數次會戰以來首次全面勝利,斃傷日軍5萬余人。1944年5月,為打通大陸交通線,日軍再度集中兵力達三十余萬,攻破長沙,卻遭到駐守長沙軍民頑強抵抗,在同一片狹小區域內反復進行了四次拉鋸戰,血流漂櫓……此役,日軍付出巨大代價后,長沙淪陷。
1943年11月,中國軍隊第六站區和第九戰區16個軍、43個師21萬人在常德與日軍7個師團展開一場狹路相逢的大會戰。作為川貴門戶,湘北重鎮,常德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熱播電視劇《勇士之城》是常德保衛戰的悲壯寫照。在常德會戰進行到12月1日時,日軍屢攻不下,悍然違法國際公約規定,向常德城施放毒氣,“我守軍與殘破碉堡、陣地工事于慘烈斗爭之后,復節節同歸于盡,而城內外殘余之建筑物及碉堡百分之九十五已被毀滅。戰至下午十二時左右,我幾無立足余地。敵有隙鉆隙,有墻登墻,到處流竄。我僅存少數人槍,有一人使一人,有一槍使一槍,無槍的使刀矛或磚石棒。槍聲、炮聲、沖鋒喊殺聲,血窟尸岸,厥壯之慘,實為抗戰以來所未見?!薄都~約時報》對戰后的常德描述是“這里舉目盡是燒焦的圍墻、殘破的磚瓦和灰堆而已……要想在這個曾經有過16萬人口的城里尋一未經摧殘的東西,實在難乎其難”、“墳地掘得太淺了。過道行人都得要把桔皮捂在鼻尖上以避死尸的腐臭”……常德會戰,中國以六萬余人包括第150師師長許國璋、暫編第5師師長彭士量、預備第10師師長孫明謹等將軍殉國的代價,成功擊敗日軍侵略者,是抗戰以來最有意義的勝利之一。
1944年6月23日拂曉,中國抗戰史上最悲壯、最慘烈的衡陽大戰的序幕在硝煙中拉開序幕。激戰至6月27日,衡陽外圍陣地守軍連伙夫在內,戰斗至最后一人,沒有逃跑、投降,用全軍的鮮血狙擊了日軍近一個星期的時間。6月28日,日軍在飛機、重炮和毒氣的掩護下,向衡陽發動了第一次總攻,衡陽守軍經過五個晝夜的廝殺,成功挫敗日軍;7月11日,日軍開始了持續9天的第二次總攻,日軍付出了近萬傷亡后,再遭慘??;然而,兩戰過后,孤立無援的國民革命軍第十軍一萬八千人面對六倍于己的日軍已經難以組織有效抵抗,五千余人陣亡,九千余人負傷,面對日軍第三次總攻,終以失敗告終。衡陽會戰雖敗,卻非戰之罪,孤立無援的第十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用生命牽制了日軍整整47天,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正面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也創造了抗戰期間正面戰場敵我損失比的最大值:4.6:1,被盛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
1945年4月9日,中日雙方28萬余人在湘西兩百多公里的戰線上展開了抗日戰爭中最后一次會戰。雪峰山一役中國軍隊取得大捷,殲敵3萬余人,直至6月7日,日軍徹底潰敗,中國抗戰從戰略防御進入戰略反攻階段。1945年8月21日,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作為受降使節,在芷江確定了侵華日軍向中國軍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戰,終于在湘西畫上了句號。
無湘不成軍,湖湘文化鐵血尚武、卓勵敢死、英勇獻身的地域文化精神構建了一支支驍勇善戰、視死如歸的抗戰大軍,面對日軍侵略者毫不退縮,用鮮血和生命捍衛著民族尊嚴與湖南人的驕傲。在這七次大會戰中,中國軍隊死傷32萬余人,普通百姓死傷難以計數,日軍傷亡20余萬人,極大消滅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湘軍,并非晚晴曾國藩率領的狹義的湘軍,湖南戰場上所有融合了湖湘文化,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寧折不彎、具有強烈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意識的軍隊都是真正的湘軍,一支在軍魂上烙下了湖湘印記的驍勇之師。這樣的軍隊、這樣的人民、這樣的民族精神,才是抵御外辱、振興圖強的根本保障。八年抗戰,是災難,卻讓湖湘軍民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突圍,收獲了一片地域、一個民族最寶貴的財富。
薪盡火傳,另一只“湘軍”——中國水電八局,承載著湘軍精神,奔波在遼闊的土地上,穿行于險峻的山河間,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不用付出鮮血的和平年代,何妨付出更多的汗水!當一座座電站順利合龍,一條條公路貫穿四方,高峽出平湖,廣廈千萬間,這支水電湘軍不曾安于現狀,發揚著湘軍敢想敢做、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和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不斷拓寬業務范圍,邁入國際市場,繼續譜寫新時代湘軍的華章!
“中國如今是希臘,湖南當作斯巴達,中國將為德意志,湖南當作普魯士?!?/P>
湘軍,已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