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生態消費、生態旅游實施方案
為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生態消費、生態旅游等理念,弘揚生態文化,培育低碳、健康、適度、安全的消費方式,助推國際性旅游休閑島建設,經縣政府研究,決定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以“海霞旅游·生態消費”為主題的消費教育活動?,F結合我縣“六城聯創”建設目標,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三年時間的消費指導、消費教育等多種形式的引導活動,力爭實現“三化”,即生態文明消費教育日?;?,生態文明消費理念科學化,生態文明消費方式自覺化,使生態文化日益繁榮,生態消費產品形成特色,生態消費模式基本形成。
(二)具體目標
實現“四個一”。即設立1個“海霞旅游·生態消費”日(確定6月20日為縣“海霞旅游·生態消費”日)并開展主題日活動;建立1個系統生態消費教育陣地,使10萬人受到各種形式的生態消費教育;培育一批企業(商家)進“縣低碳消費與服務聯盟”;培育一批生態(旅游)消費品,并進行分步驟重點宣傳。
二、活動載體
(一)建立生態消費教育陣地,拓展生態消費教育面
1.建立生態消費教育學校。由縣工商局、教育局、消保委聯合在各工商所所在地建立1家生態消費教育學校,主要任務是對在校學生進行生態消費教育,通過小手牽大手帶動家長的生態消費意識,發揮其在生態消費教育工作中的主流作用。
2.建立海霞旅游、生態消費景區。推進海霞旅游與生態消費文化的深度結合,大力豐富海霞文化內涵,把海霞品牌貫穿到生態旅游消費活動的各個環節和旅游發展全過程,創造特色生態旅游消費精品,塑造海霞生態旅游景區形象。
3.建立生態消費體驗基地。由縣工商局、消保委聯合在全縣選擇1-2家企業,建立生態消費體驗基地,主要任務是以實物來宣傳感受生態消費的好處,幫助消費者了解生態消費模式,獲知生態消費商品信息,引導消費者自主選擇生態消費方式。
4.建立特色生態消費教育學校。要在社區、鄉鎮(街道)、老年大學、企業等,建立消費教育學?;蛳M教育課堂,發揮其在生態消費教育工作中的主流作用。
(二)成立“縣低碳消費服務聯盟”
分期分批發展聯盟成員單位,成為各行各業助推生態消費的排頭兵。同時,利用縣中小企業信息網、土特產交易網,有計劃地宣傳、引導“縣低碳消費與服務聯盟”成員單位和其他企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注重生態文化建設,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打造生態人居實驗園區,加快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增長方式、產業結構和消費模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三)生態消費納入中小學生教育課程
遵循教育規律和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把生態消費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完善學校的生態教育格式,對學生進行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態知識傳播。
(四)組建生態消費宣傳義務宣傳隊
生態消費宣傳隊由各社區中的海霞媽媽組成,通過組建生態志愿者隊伍來提供多元化、常規化、規范化的宣傳服務,大力實施“生態旅游”、“生態消費”、“生態生活”等生態文明公眾參與行動,把生態消費宣傳融合到學校、家庭、企業、酒店、景區等過程中,融合到3.15國際權益日、環境日、地球日等各類主題活動中,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
(五)開展海霞生態旅游宣傳活動
篇2: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2018)
武東景發〔20**〕3號
武漢市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管理委員會
20**年1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
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6號)、《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的通知》(武辦文〔20**〕71號)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入推進我區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xxx關于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國務院和市第十三次黨代會關于垃圾分類的工作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逐步建立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市場化運作的運行機制,以綠色環保理念推進東湖發展,建立富有東湖景區特色的垃圾分類制度,提高環境衛生管理水平,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發展。
二、組織領導
(一)成立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夏喜平 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副組長:詹嘉駱 工委、管委會辦公室主任
譚建新 環境衛生綠化服務處總支委員、副主任
成 員:鐘 國 宣傳部(文化教育局)部長(局長)
張意冰 房產管理局局長
萬明亮 綜治辦主任
張四艷 城鄉工作辦事處調研員
余海斌 經濟社會發展局副調研員
王 蓓 財政局副局長
徐年豐 城管執法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余愛國 市場監管局副局長
代國強 公安分局副局長
凌 利 國土規劃分局副局長
姚志偉 環保分局副局長
丁明濤 旅聯物業總經理
(二)領導小組下設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專班,負責日常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檢查,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落到實處。
專班主任:譚建新
專班成員:陶愷、劉曉煒、安全明、程建、皮志貞、郭建華、王曼、周述作、方波、金祥、容夢思、周文瑤
三、工作原則
(一)健全機制,系統運作。建立健全東湖風景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綜合協調、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推進機制。加大公共財政支持力度,逐步建立競爭有序、運行高效、服務規范、富有東湖景區特色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二)示范先行,逐步推開。選擇優質景區、機關團體、事業單位、中小學校、易于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住宅小區作為先行示范點,不斷總結經驗,逐步擴大分類覆蓋面。完善分類管理制度、設施設備和技術,初步建立景區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置體系,生活垃圾減量初見成效。
(三)全民參與,企業服務。整合資源,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對單位、部門實行獎懲并納入年度考核目標,激發社會活力,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動員全民參與,最大限度地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積極性,采取定點投放、定時收集、不定期上門服務等一系列收集方式,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多層次、多途徑參與,扎實穩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四、工作目標
以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為總目標,全面有序推進我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一)全區實施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20**年覆蓋率達到30%;20**年覆蓋率達到60%;至20**年,實現全區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20**年選擇在東湖風景區管委會、環境衛生綠化服務處、國土規劃分局、公安分局、市場監管局、環保分局、東湖綠道一期二期、海事處、聽濤景區、磨山景區、落雁景區、馬鞍山森林公園共12個單位(區域)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二)全區推進社區生活垃圾分類,20**年覆蓋率達到5%;20**年覆蓋率達到65%;至20**年,全區社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85%。20**年選擇在華僑城社區(含華僑城小學)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三)按照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類,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所對應的四色收集容器分別為:紅色、綠色、藍色和灰色。
五、責任分工
環境衛生綠化服務處負責生活垃圾分類組織實施、綜合協調、檢查指導和監督管理;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采購垃圾容器及收運車輛等環衛設備;制定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工作計劃、技術導則、考核獎勵辦法等,會同相關部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工作。結合日常垃圾運輸工作,做好與市城管委垃圾分類收集單位的工作對接。改革垃圾運輸模式,逐步實行垃圾分類運輸,切實保證不可回收垃圾的日產日清。
城管執法局負責組織城管執法隊伍依法查處隨意傾倒生活垃圾、擅自從事生活垃圾的經營性服務、無準運證件車輛運輸生活垃圾等違法行為,切實擔負起垃圾分類收集的全程管理。
教育局負責大中小學、幼兒園生活垃圾分類及其宣傳教育;將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納入教育內容。
財政局負責落實生活垃圾分類相關經費。
國土規劃分局負責制訂和發布垃圾分類設施建設的專項規劃,明確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設施空間布局、用地指標,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設施建設選址和用地保障;負責新建住宅區、開發地塊建設開發單位配套建設生活垃圾分類設施。
環保分局負責落實垃圾分類設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監督落實垃圾分類過程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制定有害垃圾分類收集目錄、回收處理規范;負責有害垃圾收集貯存、收運和處置;加強對有害垃圾處理企業的環境監管。
經濟社會發展局負責落實全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設施建設立項審批報備工作,相關項目建設納入城建計劃。
房產管理局負責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執行情況納入物業管理專項檢查內容;指導督促物業企業按照生活垃圾分類標準設置分類投放、收集設施設備;督促物業企業做好物業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和分類投放工作,配合區環衛部門進行源頭分類和分揀。
市場監管局負責對餐飲服務單位的監督管理,督促餐飲服務單位做好餐廚垃圾分類相關工作;指導對過期藥品的回收和處置工作。
城鄉工作辦事處負責轄區內村(場)社區和單位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工作的宣傳、組織和協調,并做好其他配合工作。
公安分局負責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相關運輸車輛的年檢、牌證管理審批工作,做好執法保障。
宣傳部負責協調各類新聞媒體開展生活垃圾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市民廣泛參與、積極支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文明機關、文明社區、文明單位等評選考核內容。
綜治辦負責將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情況納入年度愛衛工作考核和工作要求;加強所屬單位醫療廢物管理,嚴防醫療垃圾混入生活垃圾。
六、20**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步驟
(一)容器配置標準
1.單位類按每個單位配備2組收集容器,其中每組收集容器包含240升廚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各1個;
2.社區類根據垃圾量便民投放,便于收運進行設置分類垃圾桶,居民小區每50戶設置分類垃圾收集點1個,其中包含240升廚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各1個;每250戶設置1個有害垃圾收集點,其中包含240升有害垃圾桶1個;每250戶設置1個可回收物收集點,其中包含240升可回收物垃圾桶1-2個。
(二)人員配置標準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社區為責任主體,確定垃圾分類工作負責人、聯絡人,推進社區居委會及各小區物業管理單位配備督導員,負責對小區分類投放、二次分揀的宣傳、指導、督促和協助分類收運等工作。按每萬人3-4名比例配置督導員,積極組織和鼓勵志愿者參與垃圾分類相關工作。
(三)垃圾的運輸與處理
1.可回收物的收運處理
(1)對社區的可回收物處理:居民家中分出的可回收物,可由居民自行出售給物回公司,也可自行投放至小區內的分類可回收物容器內。小區設置的可回收容器內的可回收物,物業公司經過細分后,對具有市場價值部分出售給物回企業,并對居民實行積分獎勵。
(2)對單位的可回收物處理:單位可自行出售給物回公司。
2.餐廚垃圾的收運處理:由環境衛生綠化服務處統一收運,運送至市城管委統一指定的垃圾處理廠進行處理。
3.有害垃圾的收運處理:按職責分工,由環保部門委托專業單位(企業)進行收集、貯存、運輸和處理。
4.其它垃圾的收運處理:由環境衛生綠化服務處統一收運,運送至市城管委統一指定的垃圾處理廠進行處理。
(四)加強生活垃圾分類配套體系建設
1.在華僑城社區配套建設4座垃圾分類收集屋,進行垃圾二次分揀,實行分類垃圾定時定點收集及定期上門服務。
2.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新增2輛濕垃圾收運車輛及3輛新能源垃圾收集車,實現垃圾全量及時收運。
(五)經費來源
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根據每年工作實際所需資金由財政部門納入年度財政預算。
(六)實施步驟
1.對單位類的實施步驟
(1)宣傳動員準備階段(20**年1月1日-3月31日)
對試點12家單位(區域)開展宣傳動員工作,配置人員,購置垃圾桶、垃圾袋、環衛車輛。
(2)對景區實施階段(20**年4月1日-6月30日)
對東湖綠道一期二期、聽濤景區、磨山景區、落雁景區、馬鞍山森林公園推行垃圾分類,布設垃圾桶,分配設備車輛,實施垃圾分類收運工作。
(3)對機關、直屬單位實施階段(20**年7月1日-9月30日)
對東湖風景區管委會、環境衛生綠化服務處、公安分局、國土規劃分局、環保分局、海事處、市場監管局推行垃圾分類,布設垃圾桶,分配設備車輛,實施垃圾分類收運工作。
(4)驗收鞏固階段(20**年10月1日-12月31日)
整理臺賬,總結經驗進行自查自驗,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區工作領導小組對試點社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
2.對社區類的實施步驟
(1)宣傳動員準備階段(20**年1月1日-3月31日)
征集垃圾分類宣傳影像片,設置宣傳欄、宣傳牌,入戶發放宣傳冊,配置督導員,購置垃圾桶、垃圾袋、環衛車輛。
(2)實施階段一(20**年4月1日-6月30日)
對華僑城社區天嶼一期、天嶼二期布設垃圾桶,分配設備車輛,實施垃圾分類收運工作。
(3)實施階段二(20**年7月1日-9月30日)
對華僑城社區天樾一期、天樾二期布設垃圾桶,分配設備車輛,實施垃圾分類收運工作。
(4)驗收鞏固階段(20**年10月1日-12月31日)
整理臺賬,總結經驗進行自查自驗,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區工作領導小組對試點社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各部門單位、社區要高度重視,并成立相應的工作專班,抓緊落實,做到目標明確,方案具體,措施可行,注重實效。
(二)加大投入,政策引導。各部門單位、社區要切實履行工作職能,將垃圾的收集、運輸、利用和處置等各個環節納入工作考核。積極籌措專項經費,用于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宣傳、組織、協調,以及社區、單位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運行補貼。
(三)廣泛宣傳,積極動員。充分調動各級各類新聞媒體資源,多形式、多途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組建垃圾分類督導員及志愿者服務隊伍,監督和指導市民進行正確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在東湖綠道景區內開展“垃圾不落地、文明伴我行”專題宣傳教育活動,引導游客樹立“垃圾分類,人人有責”的行為準則。
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垃圾分類工作,提升生活垃圾分類的公
眾知曉率、參與率。
(四)加強考核,嚴格獎懲。區工作領導小組將不定期對達標的小區和單位開展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并將其納入績效目標考核范圍,嚴格落實獎懲。
武漢市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管委會辦公室
20**年1月24日印發
篇3:工程生態公路建設主題性項目實施方案
綠色循環低碳交通公路項目預申請書
申請單位:浙江省公路管理局
初審單位: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浙江省財政廳
申請日期:
20**年月27日
基本信息表
項目名稱:杭(州)長(興)高速公路北延(泗安至浙蘇界)工程
申請單位:浙江省公路管理局
地址及郵編:杭州市梅花碑4號(310009)
聯系人
職務及職稱
聯系電話
手機
傳真
預期節能減排
效果
節能量(噸標準煤):26472
替代燃油量(噸標準油):18530
二氧化碳減排量(噸):70362
項目實施周期
20**.4-20**.3
承諾
本單位及本人鄭重承諾,本單位所提交的全部申請材料均真實、有效,且重點支撐項目未獲得中央及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支持,如有虛假情況,愿意承擔相應處罰和相關法律責任。獲得批準后,嚴格按照有關財經規定執行中央補助資金,積極落實項目各項任務。
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
申請單位(公章)*年*月*日
杭(州)長(興)高速公路北延(泗安至浙蘇界)工程生態公路建設主題性項目實施方案
編制單位:浙江長宜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編制日期:二零一四年四月
杭長高速公路北延工程生態公路建設主題性項目實施方案
1.試點項目工程概況
建設工程名稱:杭(州)長(興)高速公路北延(泗安至浙蘇界)工程
工程內容:
杭(州)長(興)高速公路是長三角高速公路運輸網組成部分,是《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設規劃綱要》中“兩縱兩橫十八連三繞三通道”高速公路主骨架中的“一連”,是《杭州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設規劃》高速公路主骨架“一繞十射二連一通道”中“一射”,是《湖州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設規劃》主干網“五縱四橫十連”中的“一縱”。
工程共分三期實施:一期工程起點安吉縣安城鎮,終點與申蘇浙皖高速公路在泗安相接,20**年1月建成通車;二期工程起點杭州繞城高速西段,經良渚、彭公、黃湖、百丈、遞鋪至安城與一期相接,20**年12月通車;本項目為三期工程(泗安至浙蘇界),起點位于泗安樞紐,與一期工程相接,終于長興葡萄嶺,與江蘇省宜長高速公路相聯。
根據《長三角都市圈高速公路網規劃方案》,杭長高速北延(泗安至浙蘇界)工程是都市圈內揚州—溧陽—安吉—杭州高速的組成部分,是我省溝通江蘇的又一接口,從功能上說是作為杭寧通道浙江段的復線,它的建設是落實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暢通省際、完善體系、優化網絡、提升能力”方針的重要舉措,加密了浙北地區聯接杭州、上海、江蘇、安徽的高速公路網絡,對于完善國家高速公路網絡,構筑浙江省高速公路網,形成申、蘇、浙、皖三省一市客貨運快速通道起著重要作用。它的建成必將進一步促進長三角區域內江浙兩省的社會經濟聯系,增強杭寧經濟走廊帶,有利于杭嘉湖地區全面接軌上海,更全面融入長三角都市圈,構建環杭州灣產業帶。
20**年4月12日,經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發改委關于杭(州)長(興)高速公路北延(泗安至浙蘇界)工程項目核準的函》浙發改函[20**]147號文批準建設。
工程規模:
杭(州)長(興)高速公路北延(泗安至浙蘇界)工程地處湖州市長興縣境內,路線起自杭長高速公路安城至泗安段與申蘇浙皖高速公路交叉點(泗安樞紐),向北經二界嶺、槐坎、白峴,設葡萄嶺隧道終于浙蘇界至江蘇宜興茗嶺鎮,與規劃中的宜長高速公路(江蘇段)相接,路線全長30.24km,其中起點泗安樞紐至主線收費站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路基寬26米;主線收費站至省際終點段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路基寬33.5米,全線設計時速均100km/h,全線共設互通4處,其中樞紐互通1處、一般互通3處,主線收費站1處、互通收費站3處,服務區1處(與槐坎互通合建),超限檢查站1處、省界動植物檢驗檢疫站1處、隧道管理站2處、高速交警用房1處、養護工區1處。
主要控制點:起點泗安樞紐、宣杭鐵路、二界嶺互通、泗槐線、浙皖界、長牛鐵路、槐坎互通、10省道、白峴互通、羅岕、終點葡萄嶺隧道。
沿線主要鄉鎮:泗安鎮、槐坎鄉、白峴鄉。
所經主要河流及水庫:苕溪入口、合溪北澗、桐蘆岕水庫、橫岕水庫、東風水庫、白西沖水庫。其中合溪北澗、苕溪入口和橫岕水庫為二級水源保護區,對項目建設有一定的影響,設計已按環保要求采取了相應的工程措施。
主要交叉公路、鐵路:宣杭鐵路、老318國道、泗槐線、長牛鐵路、煤青公路、S10省道。
地理位置:
長興縣位于“天堂”的蘇州與杭州之間的太湖西南岸,與蘇州、無錫隔湖相望,長興是上海經濟區的交通樞紐,雄踞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結合部。水陸交通便利,距湖州20公里,上海180公里,杭州市中心90公里。航道通航里程262km,船只可達湖州、杭州、上海、蘇州等地。長興處于長江三角洲中心位置,距上海、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無錫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由兩條國道(104國道、318國道)、三條高速(杭寧高速、杭長高速、申蘇浙皖高速)、三條鐵路和一條年運量超過2000萬噸、有“東方萊茵河”美稱的“黃金水道”(長興—湖州—上海)構成的水陸交通網,交叉匯聚于長興,使長興與周邊大中城市通達便捷、聯系緊密,為長興物流暢通和經濟發展提供優越的便利條件。長興縣曾榮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科技創新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城市管理綜合治理先進縣、浙江省雙擁模范縣、浙江省小康縣、浙江省教育強縣、省級文明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等稱號。
圖1地理位置圖
生態環境:
長興地勢西北和南部高,中部、東部低。山丘分布較廣,分別為天目山、莫干山脈之延伸。森林覆蓋率達到52.36%,樹種繁多,其中就有被稱為“活化石”的銀杏樹,分布在該縣小浦鎮的“十里銀杏長廊”綿延12.5千米,共有銀杏樹5.76萬株,其中樹齡在百年以上的有2320株。長興是國家的“糧油大縣”、“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和浙江省的產油大縣。長興名特優新產品十分豐富,組成種類多樣。
長興名特優新產品十分豐富,有聞名海內外的“太湖四珍”:銀魚、白殼蝦、鱭魚、大閘蟹;有久負盛名的“長興四寶”:銀杏、板栗、青梅、栝樓;有令世人稱絕的“品茗三絕”:紫筍茶、紫砂壺、金沙泉等。長興縣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不多,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揚子鱷等,二級保護動物有娃娃魚等。
對現狀道路兩側一定距離內的植被考察發現,工程沿線植被主要以針葉林、常綠闊葉林及經濟林為主,如馬尾松、杉木、毛竹等,植被覆蓋良好。
泗安樞紐至云峰寺(K95~K106),以苗圃為主,包括香樟樹、桉樹、銀杏樹和桂花樹等;另外還有櫻桃等果樹林。
云峰至東風水庫(K106~K116),以竹林為主,以及少量的雜木和水稻田。
東風水庫至化樹岕(K116~K118),龍洞山和磊豐灰巖采礦區,地表裸漏。
化樹岕至長子岕(K118-K121),樹木種類多樣,有苗木、竹子、荒地等。
長子岕至終點葡萄嶺(K121~K125),山坡上為竹林,山腳下房屋密集,古銀杏樹較多。
將本項目被省交通運輸廳列為“生態示范路”,以項目區域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精心設計、精細施工,將本項目打造成生態友好、質量優良生態公路示范路。
本工程不論從實施規模、技術范圍、可行性等角度來看,均具備了以生態公路為主題示范工程條件,通過合理的研究和應用,能夠為類似工程起到示范作用。
2.生態公路建設的目標
2.1建設思路
生態公路屬于交通生態工程的范疇。一般而言,公路是一項工程,而生態公路則是一項獨特的生態工程。生態公路的建設實質上就是通過對公路建設和生態環境有關的環節進行系統地研究、規劃、管理,使之在與環境相協調的過程中得到可持續發展。生態公路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由于研究者學科側重點和研究方向等的不同,理解會有一定的區別,但生態公路要達到公路與自然環境相互協調發展從而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卻是人所共識的。生態公路要求人們以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為目標,用生態學的理論和規律指導公路這一特殊生態系統的建設,在公路規劃設計和建設中,將自然、人和公路進行有機的結合,融入生態設計方法,不以犧牲生態資源為代價進行開發和建設,不僅考慮到人的活動和公路之間的相互影響,而且也特別注重維護人們與生存的自然條件相互融洽和遵循其自然發展規律,形成行車安全舒適,運輸高效便利,景觀完整和諧的帶狀公路交通生態系統和區域交通生態系統,實現在現有條件下的最大生態化。因此,生態公路建設應充分利用系統生態學、景觀生態學、保護生物學等先進思想和方法從而使公路建設更趨向生態化,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公路工程建設。生態公路要突出表現在重視生態系統的動態特征和不同尺度間的聯系,認識其復雜性,在道路施工過程和建成后盡量不擾動其特性,確保生態系統的完整,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2.2總體框架
方案設計圍繞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養護、運營與管理等綠色循環低碳公路建設的過程與環節,集成應用20余項節能減排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全過程、全方位、全領域建設綠色循環低碳公路。綠色循環低碳公路建設總體框架如表1所示。
表1杭長北延工程生態公路建設總體框架
2.3建設目標
表2
杭長北延工程生態公路建設目標一覽表
指標類別
指標名稱
強度性指標
能耗強度
1建設期能耗下降率40%
二氧化碳排放強度
2建設期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30%
體系性指標
綠色生態技術應用
3耐久性路面結構使用率10%
4溫拌瀝青路面使用率10%
5高性能混凝土使用率50%
6可循環材料使用率50%
7可再生能源應用率15%
8公路節能照明技術使用率50%
9公眾服務及生態運營指示系統的應用
10車輛超限超載不停車預檢系統的應用
11隧道通風智能控制系統應用:能耗降低20%
12ETC覆蓋率100%
13公路沿線設施綠色建筑建設:服務區綠色建筑等級
14施工機械低碳技術改造:50%以上采用低碳技術
保障性指標
15節能減排組織機構及工作機制建設:每季度召開一次項目實施單位聯系會議,密切關注試點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協調解決
16節能減排統計監測體系的建設
17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制度:建立綠色生態評價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獎勵激勵制度、建立綠色生態教育培訓制度、建立綠色生態宣傳引導機制。結合項目進展,每季度公布一次項目能源資源消耗情況、進展情況、各用能單位情況,每季度工作聯系會議上進行通報,每半年對本方案執行情況進行一次階段性評估
18節能減排宣傳培訓:通過有影響力的網絡、新聞媒體、宣傳欄和標語等,積極開展綠色生態公路建設宣傳,每年定期開展“節能宣傳周”等節能減排活動,每年組織員工節能減排培訓
特色性指標
其他特色項目等
3.試點項目實施的主要內容
3.1前期工作
杭長高速北延工程首先在前期的規劃設計中堅持貫徹節能減排理念,從各種角度研究公路建設與運輸節約能源的途徑和措施。
一是集成先進技術手段,從地形圖測量開始,采用先進的GPS進行控制測量及地形圖測量,為勘察設計和實施打下了良好基礎。二是合理選線優化方案。杭新景高速公路在前期工作中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公路勘察設計新理念,靈活采用技術指標,做到路線與地形、地物等環境相協調,減少不必要的拆遷。三是積極開展節能、環評、水保等科學論證。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開展節能評估專題論證工作,將項目節能效益評價作為決策和方案比選的重要依據。
3.2設計階段的節能
本項目屬新建工程,其建設標準按交通部頒發的有關標準規范執行。設計過程中在滿足行業標準規范的前提下,工程勘察合計時將盡量減少公路的耗能,針對高等級公路耗能和節能特點,將采用如下設計原則:一是采用低路堤,減少土石方工程數量,減少施工機械臺班的使用,節約汽、柴油消耗??s短橋梁、隧道等結構物長度,減少運營期的耗電量。二是減少長、特長隧道數量,節約運營期的電能消耗。三是公路線型設計時,采用高指標,最大縱坡不宜超過4%,減少升坡阻力,提高車輛通行能力,節約汽油燃油消耗。四是隧道通風、照明設計采用射流風機縱向通風等技術;隧道洞口加強段照明采用“逆光照明技術”,隧道中段采用“寬光帶配光技術”等新科技成果,隧道照明加入智能調光系統。五是樹立生態公路設計理念,在路線、路基路面、橋梁設計、沿線設施等方面注重減少對土地資源占用、能源消耗以及生態環境影響,在交通、機電工程設計等方面大力推廣綠色低碳設計理念,提高系統節能減排水平。
3.3施工階段的節能
工程施工階段,強化綠色施工,注重采用綜合性節能減排措施。
一是合理劃分標段。結合項目工期安排需求,合理劃分標段規模,因地制宜選擇施工運輸模式,提高運輸、機械、模板的周轉率和使用效率,減少能源和資源消耗。二是優化施工組織。結合標段地理特點,優化工程的總平面布置、布局和設計。實施集約化管理,采用集中供電模式,減少自行發電的設備投入、油料消耗。三是加強施工期能耗監測與管理。建立施工期能源消耗指標上報制度,建立綠色低碳公路建設市場準入機制,同時加強施工重點耗能設備用能管理,實施重點耗能設備用能管理制度。四是加強廢棄材料循環利用。土建過程中大量的表土、基樁鉆渣、隧道棄渣等廢棄資源與材料實現就地再利用。施工中大量的混凝土養生用水實現循環養生,沖洗場地及施工便道、路基灑水等,節約用水量。五是注重生態環境防護。加強施工期水資源、原生植被、土壤資源的保護,加強施工人員環保教育。
在施工建設全過程中將采用綠色低碳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新能源等技術。采取LED照明、風能光能互補照明,棄渣利用,廢舊橡膠瀝青應用,散裝水泥應用、沿線服務設施污水集中處理等技術,為節約能源,降低能耗,減少排放做大量試點工作;同時將實施ETC不停車收費系統覆蓋率100%,超載超限預檢系統,施工信息管理系統,運營信息管理系統等技術節約燃油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運用溫拌瀝青,瀝青路面冷再生等技術節約材料并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通過腐殖土保護利用,碳匯植被工程,邊坡互通綠地,沿線設施污水資源化工程達到資源利用,美化環境的效果。
3.4運營階段的節能
一是積極應用綠色能源及材料。公路建成之后,對營運中的隧道、收費站場等區域照明均采用節能照明技術。小型監控設備采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服務區、管養中心等房建工程采用綠色建筑材料,對生活污水進行100%處理回用。二是加強人員設備的集約化管理。為節約投資,縮短管理層次,有效加強運營管理力度,全線收費站、管理處、管養人員以及所有監控設備都將采用集中管理模式。所有人員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上下班集中班車接送,人員集中住宿,減少資源占用和能源消耗。三是提高道路使用者駕車綠色感受。建設ETC車道、采用車速提示標識、宣傳牌等手段,提示駕駛者采用生態駕駛,降低油耗,減少排放。注重公路的后期養護,保持公路平整度和完好性,降低路面噪音,提高使用者綠色低碳感受。
公路運營期間的能源消耗亦一種長期的連續投入過程,主要體現在運輸過程中各種公路運輸工具的燃料消耗。隨著公路交通的日益發展,汽車的燃料消耗越來越大,因此在建設過程中采取措施節約運輸燃料油是運營階段節能減排重點考慮方面。一是研究道路條件對燃料消耗的影響。從平曲線半徑、縱坡、路面狀況、側向凈空和道路橫坡等方面的研究入手,提高車速,減少車輛油耗。二是研究交通狀況對燃油消耗的影響。從道路服務水平的研究,包括混合交通情況、交通流大小及離散程度、行人及橫向干擾程度、行車速度以及交通合適的完善程度等,全面提高車輛通行速度。
3.5節能分析與統計
杭長高速北延工程生態公路建設的節能評價主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考慮建設期內項目建設所需消耗的能源,公路建設期間的能源消耗是一次性投入,主要是筑路用各種機械對汽、柴油的消耗,橋梁、隧道等結構物施工隊電能的消耗等,集中體現在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橋梁、隧道等的施工,對能源產生直接消耗;另一方面考慮項目建成后營運期內路網道路條件改善致使車輛行駛所節約的能源,公路營運期間的能源消耗是一種長期的連續投入,主要體現在運輸過程中各種公路運輸工具的燃耗,以及養護機械的使用和隧道通風照明的能耗。高速公路節能評價采用“有項目”情況和“無項目”情況對比的方法,將無項目狀況下的汽車燃油消耗量減去有項目狀況下汽車燃油消耗量,即得出燃油節約量,然后綜合考察項目在計算評價期內的能源消耗狀況。
(1)施工期的能源消耗如表3。
表3建設期的能源消耗一覽表
項目
燃油(t)
重油(t)
電力(w·hw·h)
路基土石方
1707
路面
431
3815
302
橋梁下部構造
1257
805
上部構造
568
3889
隧道
4131
2660
合計
8094
3815
7656
(2)運營期的能源消耗
?、俾肪€養護管理能耗
根據浙江省《公路養護工程定額》中相應高速公路年養護機械臺班計算出管理能源消耗數量。經計算,本項目每年養護消耗汽、柴油108.09t,折合成標煤187t,計算期20年共耗標煤3740t。
?、谒淼劳L能耗估算
根據《隧規》,隧道在20年運營期內,通風耗標煤3080t。
?、鬯淼勒彰髂芎墓浪?/p>
根據《隧規》隧道在20年運營期內耗標煤17720t。
?、苓\營管理用電
經計算,本項目在20年運營期耗標煤440t。
(2)運營期的能源節約
計算評價期采用項目設計年限,即項目通車后20年。詳細節能方案分析和計算方法見《項目申請報告》第四章。
計算得公路晉級所產生的燃油節約:24146萬升。
計算得縮短里程而產生的燃油節約:371413萬升。
計算得老路減少擁擠產生的燃油節約:6807萬升。
綜上所述,據不完全估算,本項目建設期耗標煤37367t,20年養管期內耗標煤24980t,兩者合計耗標準煤62347t。本項目建成后,項目使用者在20年計算期節約標煤499250t,消耗與節約相抵,因本項目的建設可凈節約標煤436903t。本項目在建成通車后的20年間,可節約燃油340460萬升。每億元投資節約燃油8423升。
杭長北延綠色生態高速公路建設總投資404204.7萬元,其中節能減排投資34660萬元。綠色生態公路技術及措施詳見下表。
杭長高速公路北延工程生態公路建設主題性項目實施方案
表4綠色循環低碳公路技術及措施一覽表
工程階段
專業領域
前期設計
施工運營
養護
總體
可研報告中編制節能篇,提出能耗監測計量的方法
在全壽命周期內進行技術、經濟、能耗方面進行了合理客觀的比較分析
嚴格遵照設計階段進行施工、合理的安排機械排班,進行能耗和環保評估
動態能耗監測,建立有效節能環保管理機制
合理安排養護工作,并監測能耗,進行綠色循環低碳評估
路基、路面
路面材料方案比選
采用設計方案中節能環保材料
動態監測路面狀態
節能環保養護技術應用
將溫拌、耐久性瀝青技術、高模量瀝青混合料技術作為備選方案之一
采用溫拌技術或高模量瀝青混合料技術
動態監測溫拌路面或高模量瀝青混合料路面的狀態
施工機械(包括節能型機械)方案比選
選擇合理瀝青拌和設備、拌和樓等;嚴格建立能耗計量管理;合理碾壓遍數
橋梁
節能環保方案(橋面鋪裝、橋梁結構)比選
嚴格按照設計施工
合理地安排養護工作,并監測養護能耗,評估能耗
使用標準化組件
使用標準化組件
隧道
通風、消防給水、照明等節能環保方案比選
嚴格按照設計施工
動態監測隧道通風、照明等狀態,動態監測系統整體和單個設備的能耗情況
根據隧道狀態,采用節能環保技術,合理安排養護,并進行節能環保評估
監控、通信、執法和收費設施
供電方案、收費方式比選
嚴格按照設計施工
對系統整體和單個重點設備進行能耗監測
合理地安排養護工作,并監測養護能耗,評估能耗
照明和供配電設施
對照明環境和照明燈具的設計參數進行方案比選
嚴格按照設計實施施工,并在施工結束后進行節能計量和評估
動態監測系統整體功率因數和單個設備耗電情況
合理安排養護工作,并在整個壽命周期后進行節能評估
對供配電設計方案進行綜合能耗分析、比選
風能、太陽能、光伏電站新能源并進行客觀地方案比選
收費站、服務區污水處理
中水回用技術進行客觀地方案比選
嚴格按照設計實施施工,并在施工結束后進行廢水利用率進行計量和評估
動態監測系統整體和單個設備運轉情況
合理安排養護工作,并在整個壽命周期后進行評估
服務設施及房屋建筑
服務設施的建設規??紤]交通流及交通組成對于建筑規模的影響,并遵循合并利用、集中設置的原則
嚴格按照設計施工
動態監測系統整體和單個設備的能耗
對服務設施及房屋建筑進行養護工作安排,并進行節能環保評估
服務區內建筑單體客觀地考慮分區、分時控制的原則
管理中心及收費站在建筑設計考慮可分區控制計量的用水用電供暖設置等
考慮風能、太陽能、光伏電站和地熱新能源并進行方案比選
按照設計采用新型能源
對新能源設備進行養護工作安排,并在整個壽命周期后進行節能評估
運營管理及用戶服務設施
考慮超限超載、智能管理系統
嚴格按照設計實施智能化、高效率運營管理模式
動態監控系統整體和單個設備運轉情況
對設備進行養護工作安排,并在整個壽命周期后進行節能評估
考慮采用信息服務、車速感知系統等引導出行、解決擁堵
嚴格按照設計實施及執行
動態監控系統整體和單個設備運轉情況
對設備進行養護工作安排,并在整個壽命周期后進行節能評估
4.項目實施技術工程投資額概預算
杭長北延綠色生態高速公路建設主要有路面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交安設施、房建工程、綠化工程、設備采購和信息系統等,與節能減排相關的技術主要如下表所示,計劃申請中央補助===萬元。
表5項目實施技術工程投資概預算一覽表
技術措施
序號
技術或措施名稱
實施地點
實施日期
工程量
投資額(萬元)
節能量或替代量折合標準煤:噸
總投資
設備購置費
申請中央補助
節能減排技術
1
溫拌瀝青混合料鋪路技術
主線
20**年1月-20**年12月
500
242
高模量瀝青混合料技術
主線
20**年1月-20**年12月
2000
1520
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管理處、服務區等
20**年1月-20**年12月
太陽能設備
200
150
LED等節能燈具
橋隧、收費站照明
20**年1月-20**年12月
2860盞
430
420
5
ETC不停車收費
各收費站出入口
20**年1月-20**年12月
8條車道
480
470
6
節能可變情報板
主線關鍵路段
20**年1月-20**年12月
30塊
300
240
7
公路隧道通風智能控制系統應用
全線隧道
20**年1月-20**年12月
4個隧道通風智能等機電設施
300
300
8
橋梁預制
主線橋、互通區
20**年1月-20**年12月
主線橋、交叉互通
20000
15200
9
建筑墻體隔熱技術
收費所、管理處、服務區等建筑物
20**年1月-20**年12月
10處站房
800
600
10
運營節能管理
全線管理
20**年1月-20**年12月
各收費站
50
40
11
施工組織與管理節能
全線管理
20**年1月-20**年12月
標準化施工
100
100
資源循環利用技術
12
橡膠瀝青路面技術
主線
20**年1月-20**年12月
100
70
13
隧道洞渣碎機制砂技術
隧道路段
20**年1月-20**年12月
400
300
14
粉煤灰、礦渣、煤矸石等工業廢料利用
主線
20**年1月-20**年12月
100
70
15
服務區生活污水和雨水資源化技術
服務區
20**年1月-20**年12月
1個服務區
100
70
綠色環保技術
16
生態公路示范平臺
指揮辦
20**年10月-20**年12月
宣傳、科普
100
70
17
綠化、生態技術
主線
20**年1月-20**年12月
全線綠化
8700
6610
合計
34660
26472
24
5項目進度計劃
根據浙江省發改委和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對本項目初步設計審查的意見及實際的工程施工條件,項目施工建設總工期為36個月,即本項目的施工建設期為20**年4月至20**年3月。其中主線工程計劃于20**年3月底建成通車,計劃20**年10月開始項目運營體系建設工作。具體進度計劃如表6所示。
表6杭新景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總體計劃表
階段
工作內容
計劃進度
現階段執行情況
第一階段
工程可行性研究編制
20**.5-20**.3
完成
第二階段
初步設計編制
20**.11-20**.7
完成
第三階段
施工圖設計編制
20**.7-20**.11
土建部分完成,其他正在編制
第四階段
建設工程實施
20**.4-20**.3
正處工程建設期
第五階段
試運營及正式運營
20**.12-20**.12
待開展
6.保障措施
6.1組織結構
為保障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項目根據需要構建三級組織結構:(1)綜合協調組(2)項目實施組(3)技術支持組
6.2資金籌措
本項目初步設計預算約為404204.7萬元人民幣,建筑安裝工程費為275084.7萬元,平均每公里造價為13367萬元。杭長高速公路北延工程已組建法人投資公司,為浙江長宜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建設資金以自籌為主,自籌資本金14.175億元,占35%,不計息;其余通過銀行貸款渠道,年息6.14%。
6.3技術支撐
本項目建設單位為浙江長宜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代建單位為杭長高速公路北延(泗安至浙蘇界)建設工程項目指揮部辦公室,主要技術支撐單位為浙江省交通規劃設計院研究院。
6.4運行監管
項目的質量監管主要包括施工單位的質量監管和建設管理單位的質量監管。分為三級監管:上級部門監管、第三方監管以及內部監管。
項目的進度監管主要包括(1)制定詳細工作計劃。(2)建立定期進度監測制度。(3)調整進度、糾正偏差。
能耗監測是試點監測的重點,也是試點項目節能減排效益的重要保障:(1)項目施工單位能耗自測;(2)項目建設管理單位定期監測。
6.5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交通節能減排的統計制度,以法規的形式落實新形勢下的能源消耗統計工作,提高統計的準確性和權威性。二是要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章辦事;三是及時總結試點工作經驗,將有益于生態公路建設的經驗給予再完善,并盡快推廣應用到整個行業;四是將制度建設貫穿于綠色生態公路規劃與設計,建設與管理的全過程。
7.附表及附件
7.1技術及措施實施清單。見表5。
7.2附件
(1)項目節能減排量及節能減排投資額概預算報告。見表4。
(2)項目立項證明或審批文件。見附件文檔。
(3)相關管理部門承諾書。見附件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