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工程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扎實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作,按照農業部《關于做好20**年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農業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農業科技入戶工作是提高農業生產綜合能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和構建新型農業推廣機制的重要舉措,是**農業貫徹科教興市戰略,建設農業科技強市的重要內容。
20**年**農業科技入戶工程以***為指導,以科技示范戶能力建設為核心,以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為關鍵措施,以創新機制與優化資源配置為突破口,建立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長效機制,有效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技術轉化“最后一道坎”的問題,促進農產品穩步增產,農業穩定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二、工作目標
1、在全市培育3100個科技示范戶(場、社)開展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輻射帶動3萬戶農戶;選拔500名左右技術指導員,每周入戶時間不少于2天,與示范戶(場、社)建立起長期、穩定、緊密的聯系。
2、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需求,在農業部確定的新農村建設示范聯系村——**毛橋村,培育和造就10個左右覺悟高、技術強、留得住的科技示范戶,并輻射帶動全村農戶。
3、示范戶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入戶率達到100%,技術到位率90%以上;農產品產量比前三年平均水平增長10%左右,單位產量節本10%左右;具體指標由各科技入戶工程專家組根據實際制定。
4、引導農民發展經濟合作組織、技術服務組織,主動加入農業合作社,探索和建立不同產業農業科技入戶的有效途徑與模式。
三、實施范圍及內容
20**年**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將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結合發展高效生態現代農業,在具有一定科技應用、生產經營水平的農業規模經營戶、種養大戶、農業合作社等中選擇科技示范戶(場);結合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培育新型現代農民,在設施糧田、設施菜田以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推進科技入戶工程。
1、水稻科技入戶工程。以**、**等糧食主產區為重點,在郊區各區縣推進水稻科技入戶工程。培育水稻科技示范戶20**個(其中水稻合作社130家),輻射帶動2.5萬農戶;選拔技術指導員200名。其中,**繼續實施全國水稻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培育科技示范戶10**個。
推廣嘉花一號、秀水09、秀水128、寒優湘晴等主導品種及水稻群體質量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機插稻高產栽培技術等主推技術。
2、生豬科技入戶工程。在生豬主要養殖區——**區、**區、**區、**縣繼續推進生豬科技入戶工程。培育生豬科技示范場150個(其中生豬合作社7家),輻射帶動350個養豬戶;選拔技術指導員80名。其中,**區繼續實施全國生豬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培育生豬科技示范場60個,輻射帶動180個養豬戶,覆蓋全區60%生豬養殖量。推廣土洋二元雜交、三元雜交優質母豬及規范化生產技術、疾病綜合防治技術等主推技術。
3、蔬菜科技入戶工程。圍繞設施菜田建設,以蔬菜安全衛生、保障城市供應為重點,突出**花菜、**茭白、**扁豆等特色農產品,在郊區10個區縣及光明食品集團實施蔬菜科技入戶工程。培育蔬菜科技示范場351個(其中蔬菜合作社26家),輻射帶動蔬菜種植戶1500戶;選拔技術指導員83名。推廣綠葉菜類等七大類25個主導品種及蔬菜主導優質品種及配套高效茬口、蔬菜科學高效施肥技術、主要病蟲害的識別和安全防治技術等主推技術。
4、園藝(草莓、食用菌、西甜瓜、鮮食玉米)科技入戶工程。圍繞培育區域特色農產品,突出**書院西甜瓜、宣橋玉米,**白鶴草莓,**漕涇西甜瓜等特色農產品,在郊區各區縣實施園藝科技入戶工程。培育科技示范戶(場)400個(其中園藝合作社26家),輻射帶動1000戶園藝作物種植戶;選拔技術指導員60名。推廣草莓、食用菌、西甜瓜、鮮食玉米等優質品種及大棚栽培技術、繁苗生產技術、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等15項主推技術。
5、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圍繞本市水產養殖業“三帶一環”的產業布局,以**河蟹、**南美白對蝦為重點,在郊區實施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培育科技示范場200個(其中漁業合作社32家),輻射帶動漁業養殖戶**戶;選拔技術指導員58名。推廣河蟹、南美白對蝦、團頭魴等主導品種及生態型養殖技術、測水調控養殖水質技術、配合飼料投喂技術等主推技術。****
篇2:農業科技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建議
摘要:農業科技是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關鍵性因素,更是提高農業創新力的重要源泉。隨著國家對農業的重視,開始不斷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推動農業科技的進步和革新,提升我國農業的現代化。而在不斷投入的同時,如何優化和完善現有的農業科技結構和投入,保證農業科技的產出效率,進而推動農業經濟增長,是當前研究的焦點。該文從農業科技投入的角度,分析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并通過實證對其內在機理進行研究,旨在發現其中的問題,進而制定優化科技投入的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農業科技;經濟增長;影響;實證研究;模型驗證
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是保障農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從政策角度來看,國家已經將依靠科技振興農業作為我國基本國策,這種重大戰略的部署顯示了國家對農業問題的高度重視〔1〕。同時,在***大報告中指出,加快城鄉協調發展和統籌規劃是黨在新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將農村經濟推向新的發展高度。因此,摸清農業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和優化投資結構是促進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舉措。
1我國農業科技投入現狀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政府各部門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也不斷加大,從而使得我國農業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就目前我國農業發展狀況來看,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總體上還存在著科研經費投入總量不夠、科研的投入強度不高、科研人員投入不均衡和科技轉化成果不高等問題〔2-3〕。具體來看,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第一,科研經費投入的整體總量不足,難以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當前,我國大部分的農業科研經費都是由政府撥款。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物價水平也在快速增長,導致了政府在農業科研費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扣除物價上漲部分的費用,其實際農業科研費用總量呈下降趨勢。與此同時,單一的財政投入,往往使得農業科技資金的投入有限,只能支持部分農業科技項目,進而導致農業科技發展緩慢。第二,農業科研經費投入結構不合理。當前,雖然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業科研經費的投入,但在農業科研經費投資的結構上卻存在不合理的現象,主要體現在基礎科學研究、農業推廣和科研人員經費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如基礎科學研究投入占總投入的比例并不大,且科研人員的人均科研費用偏低,大部分的科研經費用來安置離退休人員以及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真正的投入到農業科學研究上的費用明顯不足。同時,在農業推廣的經費方面,也只占總投入的一小部分。另外,由于我國還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農業科技資金投入管理體系和我國特殊的國情,導致在管理科研投入方面,相比起其他國家難度更大,存在農業科研經費的配置不合理和使用效率不高等問題。由此看出,我國農業科研投入結構依然不合理,需要進一步優化。第三,科研人員分布不均。目前,我國大部分高素質農業科研人員都分布在沿海地區,而內地高水平的科研人員卻相對少了很多。同時,南、北方差異較大,南方的高素質科研人員相比北方較多。對于農業科研來講,需要扎根農村一線,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科研工作。但由于缺乏相關的配套支持,導致許多農業科研人員不愿意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參與一線農業研究。最終導致了農業經濟欠發達地區在農業科研方面與農業發達地區科研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第四,農業科研成果轉化不高。據調查分析,目前我國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僅僅只有30%左右,遠遠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多數的農業科研成果缺乏實際的應用,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理論。同時我國的農業科技管理內部的問題突出,部門間脫節、管理渙散和多頭管理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
2農業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發展的關系
農業科技與農業經濟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農業科技與農業經濟的增長相輔相成,農業科技的進步對農業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歸納起來,兩者之間的關系和作用機理體現在以下3點。第一,農業科技是緊緊圍繞農業領域的相關事物進行的科學研究。在農業科技研究的不斷探索中,其實就已成為了農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只是將農業科研的成果進行了相應的轉換,運用在農業的各大領域,最終促進農業的發展。農業在發展的同時,也為農業科研提供了研究的根據。綜上可知,兩者之間的關系其實是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第二,隨著農業科研的進一步深化,農業的生產資源得到了合理的分配。因此,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借助科研增大農業生產要素的利用率??蒲谐晒芨玫胤沼谵r業,實現了農業經濟的規?;?,各類中小型農業企業在科技進步的福利中得到了有效的發展,為我國農業經濟的整體向前推進做出了貢獻。第三,在農村生產關系方面,農業科技起著重要作用。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更新,真正的好處都落實到廣大農民身上,使得他們從土地中轉移出來。合理的分工采用先進的機器大生產,將勞動力進行重新專業培訓,從而將勞動力轉移到其他地方,能夠進行其它高水平的農業相關工作,從而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
3實證分析
3.1數據的選取
農業科技投入主要是在于科研經費的投入,經費投入的多少將直接影響農業的發展。本文根據數據的連續性,將農業科技機構的經費投入作為投入因子,將農林牧漁的產值作為經濟增長產出因子。選擇農林牧漁產值作為產出考量,選擇的根本依據在于農業所涉及的范圍大部分集中在這些領域,能大致體現我國農業科研的產出情況。
3.2模型的確立與分析
為摸清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選取20**—20**年我國農業經濟增長的數據。同時,為了更好地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結合當前的相關性分析模型,引入VAR模型對科技投入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而選擇該模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該模型是基于時間序列預測模型。由此通過該VAR模型,可更好地描述農業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之間處在的動態關系。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4〕。
3.3實證結果
3.3.1單位根與協整驗證利用Eviews將變量“農業科研”和“農業經濟發展”進行單位根驗證。通過驗證結果分析可得,兩者的驗證結果均是二階單整的。再在根驗證的基礎上,將兩者進行協整驗證,協整驗證的結果是兩者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最后將結果中的協整系數換成指數,得到了農業經濟增長變量,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彈性系數為0.20%。只要農業科研投入力度每增加1%,那么,農業經濟就會隨之增長0.20%。換句話說,從宏觀上分析,農業科研的投入與農業經濟的增長存在著密切的關系。3.3.2建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從構建的誤差模型中可以看出,誤差修正項中農業科研和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系數均為負。由此說明,在農業經濟增長的同時,農業科研的投入有隨之上調的趨勢。并且在誤差模型中可以看出,誤差的系數較大,說明2個變量間的調整力度較大。3.3.3對2個變量間的因果關系進行檢驗對采用格蘭杰檢驗出的結果進行分析,農業科研投入與農業經濟的增長之間因果關系長期來看是雙向的,但兩者在短期內只有單項的因果關系。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農業科研投入在短時間內對農業經濟的增長影響較小。從長期來看,科研投入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存在深遠影響。
4政策建議
4.1加大政府科研投入力度
我國是典型的農業大國,在農業方面的投資占據了財政的絕大多數。從總量上來看,我國農業科研投入還算合理。但按均量來看,我國在農業科技研究上的投入量還遠遠不夠,導致科研趕不上農業經濟發展的步伐,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科技投入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我國政府應該采取措施多種渠道集合資金。如優化稅收結構,增加財政收入,加大對農業科研的投資,在政策的鼓勵下不斷地推進科研水平。另外,政府還應調動當地企業和個人等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共同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4.2優化科研投入比例
在科研資金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提高農業科研資金的使用率。目前,我國農業科研投入的結構不合理,導致投入的科研資金沒有用到實處,產生了許多科研資金浪費的環節,如大搞農業科研機構基礎建設而浪費科研資金的現象。因此,國家應該在整合農業科研資金的前提下,建立起完善的科研投入管理體系,加大對農業技術資金的投入,減少某些不必要的開支,從而有效提高農業科研資金的利用率。
4.3完善農業推廣體系
針對當前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可以采取建立健全的農業推廣體系措施。當前,我國農業技術轉化率僅達到30%,即科技的成果最終對農業的貢獻僅有30%左右〔5〕。由此看來,完善農業推廣體系,提高農業科技轉化率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家可以在農業技術推廣上加大資金投入,提高農業技術成果的轉化率。同時,增加相應的培訓提高推廣人員素質,將農業咨詢落到實處,為更多農民提供咨詢服務。不斷建立健全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為農業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4.4加強農民農業知識的培訓
農民的素質與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和科技認識水平對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有重要作用。對此,政府部門可以開展提高農民文化水平的科技講座,或者通過科技知識下鄉活動等培養適應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的新型農民。
5結束語
農業科技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當前,我國農業經濟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國家在分析具體國情的基礎上,加大對我國農業科技的投入,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作者:同勤學 單位:西安文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篇3:農業科技工程工作方案
農業科技工程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扎實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作,按照農業部《關于做好20**年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農業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農業科技入戶工作是提高農業生產綜合能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和構建新型農業推廣機制的重要舉措,是**農業貫徹科教興市戰略,建設農業科技強市的重要內容。
20**年**農業科技入戶工程以***為指導,以科技示范戶能力建設為核心,以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為關鍵措施,以創新機制與優化資源配置為突破口,建立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長效機制,有效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技術轉化“最后一道坎”的問題,促進農產品穩步增產,農業穩定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二、工作目標
1、在全市培育3100個科技示范戶(場、社)開展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輻射帶動3萬戶農戶;選拔500名左右技術指導員,每周入戶時間不少于2天,與示范戶(場、社)建立起長期、穩定、緊密的聯系。
2、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需求,在農業部確定的新農村建設示范聯系村——**毛橋村,培育和造就10個左右覺悟高、技術強、留得住的科技示范戶,并輻射帶動全村農戶。
3、示范戶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入戶率達到100%,技術到位率90%以上;農產品產量比前三年平均水平增長10%左右,單位產量節本10%左右;具體指標由各科技入戶工程專家組根據實際制定。
4、引導農民發展經濟合作組織、技術服務組織,主動加入農業合作社,探索和建立不同產業農業科技入戶的有效途徑與模式。
三、實施范圍及內容
20**年**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將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結合發展高效生態現代農業,在具有一定科技應用、生產經營水平的農業規模經營戶、種養大戶、農業合作社等中選擇科技示范戶(場);結合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培育新型現代農民,在設施糧田、設施菜田以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推進科技入戶工程。
1、水稻科技入戶工程。以**、**等糧食主產區為重點,在郊區各區縣推進水稻科技入戶工程。培育水稻科技示范戶20**個(其中水稻合作社130家),輻射帶動2.5萬農戶;選拔技術指導員200名。其中,**繼續實施全國水稻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培育科技示范戶10**個。
推廣嘉花一號、秀水09、秀水128、寒優湘晴等主導品種及水稻群體質量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機插稻高產栽培技術等主推技術。
2、生豬科技入戶工程。在生豬主要養殖區——**區、**區、**區、**縣繼續推進生豬科技入戶工程。培育生豬科技示范場150個(其中生豬合作社7家),輻射帶動350個養豬戶;選拔技術指導員80名。其中,**區繼續實施全國生豬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培育生豬科技示范場60個,輻射帶動180個養豬戶,覆蓋全區60%生豬養殖量。推廣土洋二元雜交、三元雜交優質母豬及規范化生產技術、疾病綜合防治技術等主推技術。
3、蔬菜科技入戶工程。圍繞設施菜田建設,以蔬菜安全衛生、保障城市供應為重點,突出**花菜、**茭白、**扁豆等特色農產品,在郊區10個區縣及光明食品集團實施蔬菜科技入戶工程。培育蔬菜科技示范場351個(其中蔬菜合作社26家),輻射帶動蔬菜種植戶1500戶;選拔技術指導員83名。推廣綠葉菜類等七大類25個主導品種及蔬菜主導優質品種及配套高效茬口、蔬菜科學高效施肥技術、主要病蟲害的識別和安全防治技術等主推技術。
4、園藝(草莓、食用菌、西甜瓜、鮮食玉米)科技入戶工程。圍繞培育區域特色農產品,突出**書院西甜瓜、宣橋玉米,**白鶴草莓,**漕涇西甜瓜等特色農產品,在郊區各區縣實施園藝科技入戶工程。培育科技示范戶(場)400個(其中園藝合作社26家),輻射帶動1000戶園藝作物種植戶;選拔技術指導員60名。推廣草莓、食用菌、西甜瓜、鮮食玉米等優質品種及大棚栽培技術、繁苗生產技術、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等15項主推技術。
5、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圍繞本市水產養殖業“三帶一環”的產業布局,以**河蟹、**南美白對蝦為重點,在郊區實施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培育科技示范場200個(其中漁業合作社32家),輻射帶動漁業養殖戶**戶;選拔技術指導員58名。推廣河蟹、南美白對蝦、團頭魴等主導品種及生態型養殖技術、測水調控養殖水質技術、配合飼料投喂技術等主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