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護理先進個人評比材料
隨著優質服務的順利開展,我們從內心意義上正真認識到優質服務的重要意義,是以病人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把優質護理作為護士的職責和本分,懷有感恩之心,把制度從墻上請下來,讓優質服務為主動服務深入到病房中,了解病人的心理,了解病人的需求,改善護患關系。
時光飛逝,匆匆如流,我們科開展優質護理病區一年多來,她每天協助患者做一些日常生活和基礎護理操作,主動了解病人更多的需要。她每天一走進病房,微笑總是不由得掛在臉上,她總覺得病人如同自己的親人一樣,總是有種動力促使她去接近,去用心照顧他們。他就是我們科一名普通的護士---付麗華。我們科實行優質護理服務以來,全體護士認真貫徹“以人為本,護理先行”的服務宗旨,貼近病人,貼近臨床,貼近社會,創建和諧醫患。尤其是小付她每天都會用美好的心靈和精湛的技術呵護每一位病人,使病人的生命延續,健康重現。
她總是以飽滿的熱情去迎接每一位病人,每當有新入院患者時,她就主動迎上去,熱情接待,為病人做自我介紹,安慰病人,勉勵病人建立克服疾病的信心,給病人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讓病人感到親切和信任,為以后的溝通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不讓病人拿著檢查單出找大夫,他總是安排好各項檢查及運送工作,仔細講解各項檢查的目地和注意事項。
記得有一次,我們科住了一位老年患者,脾氣很暴躁,每天給她輸液時,他都要發火,有些同事甚至都害怕不敢去他
的病房,這時小付每天下班前都要去他病房噓寒問暖,跟他聊天,慢慢的,我們發現老人發火少了,再慢慢的,我們開始看到老人笑了,直到有一天,老人才給小付說出了心里話,原來老人的老伴去世早,兒女也沒有時間來陪他,所以他的脾氣越來越怪,。知道他在想什么,小付每天都會主動陪他聊天,給他打水,買飯,剪指甲,到便盆,還特意給老人買了愛吃的點心,就這樣老人的心情好了,病也好的快了,臨出院時老人感動的拉著小付的手說:“姑娘,謝謝你!我的兒女做不到的你都幫我做到了。
在每天的工作中,她對病人說的最多的是“您昨晚睡的好嗎?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有什么需要我們幫忙的?”說實話剛開始聽到這些話,都覺得她有些啰嗦,但是,慢慢的我們發現,通過她的一些問候,病人總會把自己的需要及時的反饋給她,而且病人也愿意和她交流。記得那天早上,18床的老奶奶看起來有些不舒服,小付就耐心的詢問,原來老奶奶的女兒出去了,老奶奶想上廁所,但沒來得及,就尿褲子上了,小付知道后,趕緊端來一盆熱水給老人擦洗干凈,更換了褲子,在得知老奶奶還沒吃早餐,又趕緊為她買來吃的,老奶奶連聲說:謝謝!我的病都好了一半了。她每次答應病人的事一定會記得做到,給病人已答復。
在我們剛剛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事,都很不適應,總覺得護士工作就是打針,輸液,而且我們大多是80后,在家里父母什么都不讓我們做,而現在,我們要為患者做很多基礎護理:洗頭,洗腳,鋪床,剪指甲,擦浴等,甚至喂飯,很是接受不了,從心理有些抵觸,但在護士長和小付的耐心引導下,我們的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
是啊!護理這份職業是普通的,瑣碎的,辛勞的,她與千萬個護理姐妹一樣,工作中兢兢業業,踏實肯干,在普通中收獲成長,在辛勞中收獲欣慰,在瑣碎中收獲人生的價值,工作中的她總是帶著微笑,耐心的解答病人的疑問,幫助患者解決困難。我們科是醫院實行優質護理服務的第一個試點病區,因此我們對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工作的熱情注入了新的活力,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向她學習,都會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高度的責任心和過硬的技術滿足每一位病人的服務需求!
篇2:先進個人評比一等獎的獲獎感言范本
先進個人評比一等獎的獲獎感言范本
在**年度陽朔縣教育信息工作先進個人評比中,我幸運的獲得了一等獎,其實,在**年12月24日那天,我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教育局參加表彰會的。
在學校,我是分管學校紀律、安全、衛生的政教處主任,每天面對的事情很繁雜、很瑣碎,每天都“頭很大”。我在大學里學的是歷史專業,現在上的也是歷史課;寫稿件,不是我的特長。即使愛寫也沒有時間去寫啊,因此,學校當初上報的信息員當中,并沒有我的名字。甚至,有一次校長叫我把某一篇稿子投上去時,我直接就在電子公文系統里面發了過去,鬧出了大笑話。直到后來拿到了教育局下發的“網上投稿”的投稿流程,自己慢慢的摸索,基本掌握了這個技能,才無限感嘆:哦,原來是這樣!
我走上這條路,純粹是機緣巧合。那是在*“**大”召開以后,學校按照教育局的布置,在全校開展了學習“**大”精神的活動,學校出版了一期版報,各班也相繼出版了黑板報,同時,各教研組也分組進行了討論和學習。覃干忠校長認為這個“新聞點”很好,也很熱,要抓緊時間寫成稿件發上去。當時學校剛搞完成立慶典,很多人處于松了一口氣的這樣一種狀態。他吩咐我要盡快完成這個任務。我不敢馬虎,絞盡腦汁,整理各種材料,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終于寫了幾百字,配上幾幅照片,發了出去。沒想到第二天就登了出來。
那時候看到自己的勞動結了果,開了花,確實有點成就感。從那時候起,便陸陸續續的寫了幾篇,沒想到全部都給用了。于是心里面暗暗覺得學校這個“信息員”還是蠻容易做的嘛。直到**年12月24日那天參加了信息員培訓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認識是多么的膚淺,才知道自高田鎮民族學校成立以來,我們已經浪費了了很多很多重要的“信息”。
高田鎮民族學校是陽朔縣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貫制”的寄宿制學校,上級領導嘔心瀝血,為民族學校的成立和發展作了大量的工作。高田鎮民族學校絕對不是把原來的“高田初中”和“高田中心小學”簡單合并就能夠了事了的,她應該是一所全新的學校,應該把她建設成陽朔教育的一所“窗口”學校,同時,她也是一個新生事物,如何使她不斷地成長壯大,延續高田教育的輝煌,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探索、去實踐,作為民族學校的一員,是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更應該為她付出更多的智慧和汗水。
作為學校的信息員,不能只把學校里發生的事情寫成“新聞”發上去就了事,更應該去發掘學校在發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困難以及成功的經驗,把它們寫成“信息”發上去,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高田鎮民族學校,幫助高田鎮民族學校。這樣,高田鎮民族學校前進的步伐就會更快更穩健。
一個學期即將過去,在這半年的時間里面,對于“民族學?!边@個新生事物,民族學校的教職員工也曾經有過迷惘,但更多的是努力和奮斗。**年已經來臨,如何乘“北京奧運”的東風,讓高田鎮民族學校這艘“遠洋航船”乘風破浪,揚帆出海,是擺在我們每一個人面前的一個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