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某公司業務持續性管理計劃

5391

  服務持續性計劃

  1目的

  本計劃規定了當發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或災難時,為保護公司業務免受影響,迅速恢復已中斷的業務活動,實現公司業務持續發展而實施的管理

  實施范圍

  本計劃適應于本公司應用軟件的開發和系統集成的活動等主要業務的持續性管理。

  計劃的執行

  1)啟動恢復計劃

  a)業務持續性和影響的分析由集成部組織,技術部、運維部、客服部及管理者代表指定的相關部門分別開展以下活動:

  b)對本部門的信息安全進行風險評估;

  c)識別出對本部門業務持續性造成嚴重影響的主要事件,如設備故障、火災等;

  d)分析這些事件一旦發生對公司業務活動造成的影響和損失,以及恢復業務所需費用等;

  e)識別關鍵業務的管理過程;

  f)可能引起公司業務活動中斷的主要事件;

  g)主要事件對本部門管理的信息系統的影響;

  h)信息系統故障或中斷對公司業務活動的影響;

  i)關于系統恢復或替換的費用考慮;

  2)執行過程

  a)成立應急小組,確定應急總指揮和小組成員;

  b)判斷損壞程度,采取最有效的恢復措施;

  c)獲得新的備份數據,證實恢復操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d)準備新的系統運行環境,進行系統恢復;

  e)完成系統恢復,進入業務測試,確保數據的完整性;

  f)系統恢復正常,進入系統監控狀態。

  3)災難恢復計劃表

  時間

  執行內容

  30min內

  成立應急小組,確定應急總指揮

  1h內

  評估恢復所需時間,業務影響方案,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相關人員

  2h內

  獲取最新備份,確定備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h內

  準備新的系統運行環境,進行系統恢復

  10h內

  完成系統恢復,進入業務測試,確保數據的完整性

  12h內

  系統恢復正常,進入系統監控狀態

  應急站點

  1)應急站點的要求

  a)與現有的主機房有適當的距離;

  b)足夠的空間;

  c)通訊線路充足;

  d)有足夠的UPS電源支持;

  e)便于設置為特別受控區域;公司的應急站點首先為**公司,其他分公司基本備份以上要求的均可作為應急站點,替換場所由總指揮根據情況選擇。

  2)應急站點配置

  a)備用主機

  自備主機:將備用主機安裝在應急站點。備用機容量應至少滿足15個客戶同時進行業務處理;備用主機應該安裝與當前運行業務主機同版本的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系統。

  借用主機設備:應急站點根據實際需要,向主機供商借用主機。

  b)網絡設備

  使用原有全套網絡設備,原有網絡設備不可用時,啟用備用網絡設備或向網絡供貨商借用網絡設備。

  3)應急站點的日常維護

  a)操作系統和數據庫運行環境必須與生產環境保持兼容;

  b)應用程序系統每季度更新1次。

  5人員后備計劃

  描述啟動服務持續性管理所需要的后備人員。

  關鍵、主要系統名稱

  第一負責人

  第二負責人

  第三負責人

  研發系統管理

  信息系統管理

  基礎架構管理

  服務管理

  6備用電源

  機房設備配備UPS不間斷電源。

  7計劃測試

  服務持續性計劃的測試頻率為每季度1次。

  測試內容:

  服務連續性測量評價表

  測量日期

  編號

  測量人員

  各部門相應指定責任人和專員

  序號

  分類

  評定項(n=22)

  百分值(*)

  備注

  1重要應用系統和資源的目標恢復點有效性測量

  集成環境管理

  辦公設備及環境

  郵件系統管理

  E*changer服務器

  服務器管理

  公司共享文件服務器

  組織過程級配置庫服務器

  項目配置庫服務器

  災難備份系統

  網絡管理

  公司內部網管理

  互聯網管理

  移動訪問管理

  客戶服務管理

  電話終端

  短消息

  即時通訊工具支持

  配置庫服務器備份有效性測試

  本地備份成功率

  異地備份成功率

  災難預案演習有效性

  機房火災預案演習

  火災預案演習

  災難恢復流程演習

  服務可用性測量

  服務可用性程度

  5服務連續性配置變更管理

  配置數據可用性

  變更數據可用性

  6服務連續性培訓度量

  培訓次數滿意度

  培訓效果滿意度

  確定分值*=1/n∑*i

  8計劃的培訓

  定期的對該計劃的使用人員進行相關系統的培訓,每季度至少1次

篇2:某公司業務持續性管理計劃

  服務持續性計劃

  1目的

  本計劃規定了當發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或災難時,為保護公司業務免受影響,迅速恢復已中斷的業務活動,實現公司業務持續發展而實施的管理

  實施范圍

  本計劃適應于本公司應用軟件的開發和系統集成的活動等主要業務的持續性管理。

  計劃的執行

  1)啟動恢復計劃

  a)業務持續性和影響的分析由集成部組織,技術部、運維部、客服部及管理者代表指定的相關部門分別開展以下活動:

  b)對本部門的信息安全進行風險評估;

  c)識別出對本部門業務持續性造成嚴重影響的主要事件,如設備故障、火災等;

  d)分析這些事件一旦發生對公司業務活動造成的影響和損失,以及恢復業務所需費用等;

  e)識別關鍵業務的管理過程;

  f)可能引起公司業務活動中斷的主要事件;

  g)主要事件對本部門管理的信息系統的影響;

  h)信息系統故障或中斷對公司業務活動的影響;

  i)關于系統恢復或替換的費用考慮;

  2)執行過程

  a)成立應急小組,確定應急總指揮和小組成員;

  b)判斷損壞程度,采取最有效的恢復措施;

  c)獲得新的備份數據,證實恢復操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d)準備新的系統運行環境,進行系統恢復;

  e)完成系統恢復,進入業務測試,確保數據的完整性;

  f)系統恢復正常,進入系統監控狀態。

  3)災難恢復計劃表

  時間

  執行內容

  30min內

  成立應急小組,確定應急總指揮

  1h內

  評估恢復所需時間,業務影響方案,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相關人員

  2h內

  獲取最新備份,確定備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h內

  準備新的系統運行環境,進行系統恢復

  10h內

  完成系統恢復,進入業務測試,確保數據的完整性

  12h內

  系統恢復正常,進入系統監控狀態

  應急站點

  1)應急站點的要求

  a)與現有的主機房有適當的距離;

  b)足夠的空間;

  c)通訊線路充足;

  d)有足夠的UPS電源支持;

  e)便于設置為特別受控區域;公司的應急站點首先為**公司,其他分公司基本備份以上要求的均可作為應急站點,替換場所由總指揮根據情況選擇。

  2)應急站點配置

  a)備用主機

  自備主機:將備用主機安裝在應急站點。備用機容量應至少滿足15個客戶同時進行業務處理;備用主機應該安裝與當前運行業務主機同版本的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系統。

  借用主機設備:應急站點根據實際需要,向主機供商借用主機。

  b)網絡設備

  使用原有全套網絡設備,原有網絡設備不可用時,啟用備用網絡設備或向網絡供貨商借用網絡設備。

  3)應急站點的日常維護

  a)操作系統和數據庫運行環境必須與生產環境保持兼容;

  b)應用程序系統每季度更新1次。

  5人員后備計劃

  描述啟動服務持續性管理所需要的后備人員。

  關鍵、主要系統名稱

  第一負責人

  第二負責人

  第三負責人

  研發系統管理

  信息系統管理

  基礎架構管理

  服務管理

  6備用電源

  機房設備配備UPS不間斷電源。

  7計劃測試

  服務持續性計劃的測試頻率為每季度1次。

  測試內容:

  服務連續性測量評價表

  測量日期

  編號

  測量人員

  各部門相應指定責任人和專員

  序號

  分類

  評定項(n=22)

  百分值(*)

  備注

  1重要應用系統和資源的目標恢復點有效性測量

  集成環境管理

  辦公設備及環境

  郵件系統管理

  E*changer服務器

  服務器管理

  公司共享文件服務器

  組織過程級配置庫服務器

  項目配置庫服務器

  災難備份系統

  網絡管理

  公司內部網管理

  互聯網管理

  移動訪問管理

  客戶服務管理

  電話終端

  短消息

  即時通訊工具支持

  配置庫服務器備份有效性測試

  本地備份成功率

  異地備份成功率

  災難預案演習有效性

  機房火災預案演習

  火災預案演習

  災難恢復流程演習

  服務可用性測量

  服務可用性程度

  5服務連續性配置變更管理

  配置數據可用性

  變更數據可用性

  6服務連續性培訓度量

  培訓次數滿意度

  培訓效果滿意度

  確定分值*=1/n∑*i

  8計劃的培訓

  定期的對該計劃的使用人員進行相關系統的培訓,每季度至少1次

篇3:工程造價咨詢業務術語解釋

  工程造價咨詢業務術語解釋

  1、預可行性研究:也稱初步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資機會研究的基礎上,對項目方案進行的進一步技術經濟論證,對項目是否可行進行初步判斷。

  2、可行性研究:是通過對項目的主要內容和配套條件,如市場需求、資源供應、建設規模、工藝路線、設備選型、環境影響、盈利能力等,從技術、經濟、工程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比較,并對項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進行預測,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的一種綜合性的系統分析方法。

  3、建設方案的經濟評價:是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是在完成市場預測、廠址選擇、工藝技術方案選擇等研究基礎上,對擬建項目投入產出的各種經濟因素進行調查研究、計算及分析論證,比選推薦最佳方案。它包括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

  4、可行性研究評估:根據委托人的要求,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目標,由另一咨詢單位對投資項目的可靠性進行分析判斷、權衡各種方案的利弊,向業主提出明確的評估結論。

  5、投資估算:是指在整個投資決策過程中,依據現有的資料和一定的方法,對建設項目的投資額進行估計。投資估算總額是指從籌建、施工直至建成投產的全部建設費用,其包括的內容應視項目的性質和范圍而定。

  6、初步設計概算:是指在初步設計階段,根據設計要求進行的工程造價計算。它是初步設計文件的組成部分,由單位工程概算、單項工程綜合概算和建設項目總概算組成。

  7、施工圖預算:是指在施工圖設計階段,根據設計要求進行的工程造價計算。

  8、竣工結算:是指已完工程經有關部門點交驗收后,承發包雙方就最后工程價款進行結算。

  9、施工工程標底:是由招標單位自行編制或委托具有編制標底資格和能力的工程造價咨詢單位代理編制,并作為招標工程在評標時參考的預期價格。

  10、施工合同:是發包方和承包方為完成商定的建筑、安裝工程,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11、招標文件:是工程建設的發包方以法定方式吸引承包商參加競爭,擇優選取施工單位的書面文件。

  12、投標報價書:是投標商根據招標文件對招標工程承包價格作出的要約表示,是投標文件的核心內容。

  13、工程簽證:按承發包合同約定,一般由承發包雙方代表就施工過程中涉及合同價款之外的責任事件所作的簽認證明(注:目前一般以技術核定單和業務聯系單的形式反映者居多)。

  14、工程進度款:是指在施工過程中,按逐月(或形象進度、或控制界面等)完成的工程數量計算的各項費用總和。

  15、工程造價鑒證:針對鑒證對象,由造價工程師依據鑒證目的和提供的資料,根據現行規定、合同約定,遵循工程造價咨詢規則和程序,運用工程造價咨詢方法和手段,對工程造價作出的客觀、公正的判斷。

  16、合同咨詢:咨詢機構對委托方與第三方簽定的合同,就合同形式選取,條款內容的有效設定等提供全面咨詢。

  17、合同圖紙:是指作為招標文件發放給投標單位,并在招標過程中補充、完善,作為施工承包合同價款計算依據的圖紙及相關技術要求。

  18、造價工程師:是指經全國統一考試(考核)合格,取得執業資格證書,并經注冊從事建設工程造價業務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

  19、項目負責人:由咨詢單位法定代表人書面授權,具有同類工程相關專業知識及經驗,負責咨詢合同的履行,主持咨詢業務工作,具有最終咨詢成果文件和相關咨詢成果文件簽發權的造價工程師。

  20、專業造價工程師:根據咨詢業務崗位職責分工和項目負責人的安排,具有同類工程同類專業知識及經驗,負責實施某一專業或某一方面的咨詢工作,具有相應咨詢成果文件簽發權的造價工程師。

  21、概預算人員:通過培訓,具有一定的同類工程相關專業知識,從事具體咨詢業務工作的專業人員。

  22、校核人員:經咨詢單位技術管理部門授權從事咨詢業務校對核查的專業人員,其專業層次不得低于編制人員。

  23、審核人員:經咨詢單位技術管理部門授權,具有同類工程相關專業知識,全面參與咨詢業務,對咨詢成果文件進行全面復核的造價工程師,其專業層次不得低于編制人員。

  24、工程變更:是指設計變更、進度計劃變更、施工條件變更以及原招標文件和工程量清單中未包括的"增減工程"。

  25、工程計量:就工程某些特定內容進行的計算度量工作。工程造價的計量系指為計取工程造價就工程數量或計價基礎數量進行的度量統計工作。

  26、工程造價的確定:是指在工程建設的各個階段,合理確定投資估算、概算、預算、合同價、竣工結算價、竣工決算價。

  27、工程造價的控制:是指在優化建設方案、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在建設程序的各個階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價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和核定的造價限額以內。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