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制度
一、宗旨
促學生發展,讓家長滿意。
二、組織形式
在校長室的領導下,由學校政教處具體分工負責,在家長委員會的指導下,由各年級組分段具體負責實施,班主任和全體任課教師參加。
三、家長會的主要形式
全校家長會、年級家長會、部分同學家長會、部分班級家長會。會議的形式:講座、座談會、討論會、交流會。主張集體輔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提倡開發性、互動性的家長會,鼓勵和支持家長積極參與。
四、召開家長會的條件
1、新生入學時;
2、學期中階段性測試前后;
3、學期開學、期末考試前后;
4、學校認為有必要時或相當的家長要求時;
5、畢業班按實際需要安排。
五、相關要求
1、家長會前年級組、班主任、任課教師要依據學生、學校的實際和要求確定主題,班主任要認真在教案上備課。
2、事先及時做好對家長的通知工作,充分尊重家長的意見;
3、班級黑板上要寫明歡迎字樣或主題內容。
4、家長到會率不低于90%。對于沒有到會的家長班主任應及時取得聯系并傳達會議精神。
5、在家長會期間,不論是廣播講話還是其他老師發言,班主任應該組織安排好工作。
6、家長會期間主動熱情、耐心細致做好接待工作,做到有問必答,客觀真實地反映情況。
7、班主任在分析成績和班情時,不要貶低其他班級。不得報學生排名。不說與教師身份和學校辦學方針相違背的話。
8、及時收集家長反映的各種信息,認真梳理,作好記錄。
9、家長會后及時作好會后反饋工作,分析整理好反饋資料,及時送交德育處。
10、將整理、分析、匯總后的信息,以年級組、教研組為單位,及時做好整改工作,落實具體措施。
篇2:學校家訪及家長會制度
家訪及家長會制度
一、班主任必須對本班學生進行每學期一次的家訪,每次家訪做好紀錄。
二、學生發生特殊情況及時家訪,不能以電話聯絡代替家訪工作。
三、平時各班教師加強同家長聯系,及時反映學生在校情況與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
四、學校召開家長會議,全體教師必須參加。
五、提前15分鐘到學校,做好會議的各項準備工作,安排好家長簽到、就座,管好家長會紀律。
六、根據學校分工,全體教師認真履行崗位職責。
七、各主科教師做好會議發言的準備,寫好發言提綱、會后上交家長考勤表、發言稿,到校長室存檔。
八、會議期間,不得離開工作崗位和學校,因事因病請假,要經校長批準,寫好請假條交教導處。
九、家長會結束后,教師要負責本班場室清潔,關燈、關風扇電源,關鎖門窗。
篇3:中學家長委員會及學生家長會制度
> 中學家長委員會和學生家長會制度1.家長委員會每學期活動不少于一次,由學校行政和級長負責組織;每學期各班召開一次全體或部分家長會。
2.家長會旨在加強學校、學生、家長三者間的相互了解:讓家長了解學校;讓家長了解子女在校情況;使學校掌握學生家庭現狀和學生在家的活動情況。
3.由班主任擬好家長會提綱并主持會議。
4.全體科任教師都有責任認真準備和積極參加家長會,向家長匯報學生本學科情況,并虛心聽取家長意見。
5.由班主任負責做好家長會會議記錄,并將有關內容報年級或德育處備案。
6.必要時可有學生代表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