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三國演義》讀后感(2)

1777

  《三國演義》前六十回讀后感

  1、《三國演義》第一回講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都懷有上報國家,下安黎民的遠大抱負,他們為此結為異姓兄弟,留下了“桃園三結義“這一千古絕唱。因為他們有一心天下的雄心壯志,所以任何挫折和磨難都沒有讓他們退縮,始終團結在一起,從來沒有考慮個人的得失。后來的結拜都夾雜著個人利益,沒有被后人認同。我們現在結交朋友也是一樣,要志同道合,要志存高遠,

  才能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去努力,去拼搏。千萬不要結交那些為了吃喝玩樂而走進你的人,更要遠離那些總是斤斤計較,只顧自己的自私的人!

  2、《三國演義》第四回,講的是董卓廢漢帝自立陳留王為帝,曹操為了除去董卓獻寶刀的故事,讀起來扣人心弦,為曹操捏一把汗。在大家的印象中,曹操是一個詭計多端,陰險狡詐這樣的人,但是曹操重視人才,唯才是舉的胸懷是舉世無雙的。曹操能為了國家,為了正義向董卓獻刀,他的勇氣就讓我非常地佩服,是一個正義之士,并非我們想象中的“壞”,他有正義的一面。這就告訴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他光輝的一面,同樣,也有陰暗的一面,我們不應該因為別人做錯了一件事就認定他是一個毫無是處的人,應該有一個寬容之心,理智地看待人和事物。

  3、《三國演義》第五回講到,三英戰呂布,劉關張三兄弟與呂布決戰,是歷史上很有名的主將作戰故事。雖然三個人和一個人作戰,但呂布毫無怯意,而且越戰越勇,勇氣和膽識讓人欽佩。我們學習和生活也要這樣,要苦練能力,要踏實地學習,只要掌握了豐富的知識,有深厚的文化儲備和扎實的基本功,就會藝高

  人膽大,不怕任何考驗,不懼怕挫敗,永遠以昂揚的斗志去迎接各種挑戰!

  4、《三國演義》第八回講到董卓身為太師驕橫自恃、妄自菲薄,常常以“尚父”自居,以皇帝的禮儀出行,還把自己的所有親屬安排到朝廷。另外,還建設豪華的宮殿,貪污財寶不計其數。多行不義必自斃,正因為董卓的驕奢淫逸使他被大臣們所唾棄,最后被自己的義子呂布所殺?,F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自認為自己有了權力與金錢就等于有了資本,目中無人,過著奢侈不勞而獲的生活,最后都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我們要學習那些勤儉節約,有著高尚情操的人,被人所尊重,成為后人學習的榜樣。

  5、《三國演義》第十回講到曹操舉賢納士,真心誠意的廣泛招納賢能,是自己的實力不斷壯大。這期間,也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賢士之間相互舉薦,互相推舉的感人局面。荀彧最先來到曹操門下,他舉薦了程昱,程昱舉薦了郭嘉,郭嘉舉薦了劉曄,劉曄舉薦了滿龐、呂虔,二人又共同舉薦了毛玠。這種連環舉薦實際上為曹操確立三分天下的形勢打下了人才基礎??梢钥闯?,當時的賢能之士都是比較大度和寬容的,能夠在封建社會下,做到不嫉妒他人的才能,還敢于舉薦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是很難做到的!我們現在人,多事互相猜忌,相互妒忌,更難做到推薦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來領導自己,所以在這點上我們要向古代賢能之士學習

  6、《三國演義》第十二回,講的是曹操用計大敗呂布,攻陷濮陽城,呂布被迫棄城而逃。這件事情我們就可以明白一個道理,武夫始終只能當將軍。呂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有勇無謀,空有一身武藝和力氣,在深謀遠慮、詭計多端的曹操面前,就顯得很笨拙,很無能。其實,呂布的謀士陳宮幾次很好的建議和計謀,但不被重視,最可氣的是呂布與曹操會面,竟然不知道是曹操,還放走了曹操,看來真的是空有一把子力氣是不能成就大事啊!現今時代,我雖然不需要用什么計謀,但是也要做到既要有一身本領,更要有智慧和思想,要懂得用恰當的方法去贏取機會,去實現自己的抱負。

  7、《三國演義》第十四回講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呂布攻取了徐州城。從中我們看出呂布是反復無常,重利輕義的人。以前認丁原為義父,因董卓以財寶相送,呂布便殺了丁原。后番又認董卓為義父,因王允和貂蟬巧使連環計,又殺了董卓。今番投奔劉備,因劉備、關羽不在,張飛醉之,趁夜把徐州拿下。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今社會,都要固守誠信,要有做人做事的原則,不能因為有了利益就背信棄義,最終會落得千古罵名。

  8、《三國演義》第十五回講到孫堅之子孫策,年18歲,為不能繼承父親遺志,圖霸一方而著急落淚,舊部朱治、呂范獻計,向袁術借兵。孫策以父親的傳國玉璽為證,借兵攻取秣陵,擊敗揚州刺史劉繇,收降太史慈,并擊敗吳郡嚴白虎叛亂,至此在江東開創了基業。

  孫策18歲就有平天下的志向和抱負,他禮賢下士、嚴整軍紀、愛護百姓,被東吳百姓稱為“孫郎”?,F今時代,18歲的人很難有這樣的遠大志向。周總理留學的時候,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鴻志,最后成為全國人民愛戴的總理。我們要學古人,學習革命先烈,從小立志,為實現自己的志向而努力學習,掌握本領,這樣才能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

  9、《三國演義》第十七回講到曹操在行軍路上見麥田成熟,下令將士不許踐踏麥田,違令者斬。但是,曹操的馬因飛鳥得驚嚇,沖入麥田,破壞了大片麥子。曹操割發代首,將士悚然,無不畏懼軍令。曹操治軍嚴格,所以軍令暢通,軍紀嚴整。我們任何一個集體和團隊,也要嚴格各種紀律,用鐵的紀律來約束所有人得行為,讓想違紀的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有這樣才能夠步調一致,形成合力,這個集體才會有無往而不勝得戰斗力。

  10、《三國演義》第十九回講到劉備得到謀士徐庶之后,就很器重他,便讓徐庶當上了軍師。曹操得知徐庶的才學,便想得到徐庶,便把他的老母親抓以此逼迫徐庶來到曹操手下,但是至此徐庶沒有為曹操出一條好計策。這才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典故。我們不難看出,不論什么年代招賢納士、人員調整做好是遵從人的意愿和想法,強扭的瓜不甜,只有讓人欣然接受,才能夠激發出個人的潛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否則,就會事與愿違,互相桎梏。

  11、《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講到曹操邀請劉備到小亭暢飲,煮清酒,論天下。席間,劉備問曹操,誰才是一統天下英雄?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聽后大吃一驚,手中的筷子不覺掉到地上。這時正值雨季,雷聲大作,劉備忙撿起,不慌不忙地掩飾說:“雷聲一陣,嚇得筷子掉了”。曹操因此沒有多起疑心。后人有詩贊曰:“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這說明劉備隨機應變的能力是很強的。其實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這樣爾虞我詐的場景很少了,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談話還是很多的,這就要求謹言慎行,夸夸其談,自吹自擂,甚至過于張揚都會招來人的反感,要機智、巧妙地回答,要善于保護自己,這樣才能夠在現代社會中贏得大家的歡迎和尊重。

  12、《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講到曹操讓張繡寫書招安劉表。賈詡說:“劉表喜愛結交文人名士,要派個名士才可以“???/p>

  融推薦一人,名叫禰衡,字正平。曹操召見禰衡,禰衡口出狂言,把文臣武將貶得一無是處,還自夸天文地理,無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曹操見其狂妄,讓其做一名擊鼓的樂官,后被曹操用去招降劉表,因粗言不遜被黃祖所殺??梢?,古往今來的英豪,不論是有多大的才學,有多大的本領,都要謙虛謹慎,要靠真本事說話,不能妄自菲薄,否則就會成為眾矢之的,被大家所唾棄。這也告訴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即使自己的能力和學識超群,也不要自賣自夸,要靠實際的工作成績來贏得大家的尊重和好評。

  13、《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講到關羽探知劉備在袁紹處時,寫書信封,辭謝曹操。信中說:關羽早年追隨劉皇叔,誓同生死。如今辭別,不是不感激丞相的大恩,只是當初的承諾不能違背。曹操掛回避牌,遵守許諾,放關羽離開??梢哉f曹操對關羽的愛護是罕見的,傾其所有,但是關羽仍不忘故交,不棄故盟,這就是一種誠信,是大義,因此備受后人推崇,被尊為武圣人、武財神。曹操在這件事情上也是講誠信,沒有為難關羽?;ナ卣\信成就了這段佳話。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信息飛速發展,但更需要講誠信,講擔當。特別是自己答應的,或者許下的諾言,一定要遵守,一定要踐諾,方能立身,方能成就一番事業。

  14、《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講到關羽一路上護送劉備夫人,過曹軍五個關口,斬殺六將,直奔汝南與劉備相見。一路艱辛,一邊要保護嫂子的安全,一邊還要與曹軍周旋,還受了箭傷,但是不言退卻,更無怨言,足見關羽的作戰之英勇,意志之堅定,忠義之慷慨。我們現代人既要學習古人這種為了一個目標,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的努力,甚至是犧牲自己的膽識和魄力,更要學習這種俠肝義膽,為知己盡職盡責的情懷,只有這樣才能結交一生一世的朋友和知己。

  15、《三國演義》第三十回講到袁紹起兵七十萬攻打曹操,袁紹謀士沮授建議不要速戰,袁紹不聽;

  許攸建議分幾路軍馬攻打許昌,還建議派重兵駐守囤積糧草的烏巢,袁紹還是不聽;最后沮授急諫派兵救急烏巢,但袁紹還是不聽。謀士的多次建議都沒有被袁紹重視,喪失了一次又一次贏取勝利的機會。最后許攸投奔曹操,沮授不降被曹操所殺,最后眾叛親離,大敗而亡。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要善于傾聽身邊人的意見和建議,兼聽則明,不要固執己見,尤其是大家都一致的建議,更要重視,并加以改正,這樣才能在做人做事上不出差錯,才會立于不敗之地。

  16、《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講到袁紹與曹操黎陽決戰失利,在軍中數日后吐血而亡。三子袁尚即位,引起長兄袁譚的不滿。袁譚借曹操之手打敗袁尚,后曹操又反水追殺袁譚。最終袁氏兄弟兩敗俱傷,被曹操從中漁利,攻破鄴城。袁氏兄弟沒有在關鍵的時刻團結一致,對抗曹操,而是引狼入室,企圖獨立門戶,最后卻落得自取滅亡。唇亡齒寒的故事猶在耳邊,我們要懂得,不論是在外敵當前,還是在社會生活中,都要明白,只有自身團結起來,才能形成合力,才能無往而不勝,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17、《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講到曹操統領眾將入冀州城,一日,大將許褚騎馬入城,遇見許攸,許攸大喊許褚:“汝等無我,安能出入此門乎?”許褚大怒,言道:“吾等千生萬死,身冒血戰,奪得城池,你安敢夸口!”許攸不知深淺,大聲說:“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許褚拔劍殺之。許攸自仗有功,近乎到了沒有他人的地步,妄自菲薄,把功勞全系于一人,完全忽略了別人的努力,最后招致殺身之禍,純粹是咎由自取?,F今社會,不論我們有多大的本領和才能,或者取得了多大的功績,都需要謙虛謹慎,尤其是取得成功的時候,要看到別人的努力和付出,沒有人能夠獨立取得成功。尊重別人的努力,不過多粉飾自己的功勞,就能團結更多人,取得更大的成功。

  18、《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講到劉備險遭蔡瑁追殺,的盧馬越過慈溪,方脫離險境。還心有余悸,在山間游走,遇見了司馬徽。交談中說到:你有今天的禍事因將軍左右沒有知人善任的人才啊。”劉備說:“備雖不才,文有孫干、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張、趙云之流,竭忠輔相,頗賴其力。”司馬徽告知:“關、張、趙云,皆萬人敵,,但孫干、糜竺輩,乃白面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也。后來劉備得到了徐庶,有得到龐統和諸葛亮,都是輔佐劉備的治國能人??梢?,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古人有云,一個好漢三個幫,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等,都是這個道理。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要固步自封,更不要覺得自己和身邊人就是最優秀的,要善于結識和團結有才學的人,對自己的成長是有很大幫助的。

  19、《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講到劉備為得到諸葛亮的輔佐,三次到隆中拜請。前兩次均為諸葛亮遠游而不得見,第三次也是一波三折最后才駕到諸葛亮??墒?,諸葛亮在睡覺,劉備求賢若渴,但又心懷敬意,所以沒有打擾,一直等到諸葛亮醒了,才敢說出來由。諸葛亮倍受感動,并與劉備促膝長談,這才有了“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歷史典故。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很多事情其實就差一步就可能成功了,但是有的人放棄了,有的人堅持住了,最后獲得了成功。我們現代人要從中明白一個道理,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須要明確目標,排除萬難,百折不回,這是成功的秘訣。

  20、《三國演義》第四十回講到荊州劉表病重而亡,蔡瑁和蔡夫人假擬遺囑,令次子劉琮為荊州之主,然后舉哀報喪。蔡夫人和劉琮擔心劉備和劉琮興師問罪,躲至襄陽,卻聞聽曹操引大軍徑望襄陽而來。內部不穩,又有外賊侵擾,劉琮在威逼之下寫了降書,軍前投獻。操大喜,立劉琮永為荊州之主。古語有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歷史有很多巧合,很多末代君王都是靠賣國求得片刻安寧,但是最后能夠善終的人沒有幾個,多數是死的很慘,遺臭萬年。歷史的教訓告訴我,不論外敵多么強大,只要我們同心同德,共仇敵愷,就一定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

  21、《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講到曹操大軍到樊城,劉備聽從諸葛亮計策,棄城奔往襄陽。劉備擔心城中百姓遭曹操加害,就令人昭告百姓:“今曹兵將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隨者,便同過江。”百姓異口同聲說:“我等雖死,亦愿隨使君!“。劉備和將士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但曹操追兵將至,誘人勸劉備放棄百姓,直奔襄陽。劉備流淚說:“做大事,就要以人為本,現在百姓歸附于我,我怎么能棄之不管呢?后人有詩贊之曰:“臨難仁心存百姓,登舟揮淚動三軍。至今憑吊襄江口,父老猶然憶使君。”可見,劉備深得民心,是他在危難時刻,真的想著百姓,沒有自顧性命,而拋棄百姓。古來就有得民心者的天下的古訓,水能載舟也可覆舟,只有真心地位百姓著想,才能在群眾中站穩腳跟,才能成為群眾信得過,真心擁戴的人。

  22、《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講到劉備孫權聯合抗曹,在采桑共議抗曹之計,諸葛亮與東吳張昭、顧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辯論時局形勢,張昭先發制人,揶揄諸葛亮三顧茅廬才肯出山,諸葛亮聽罷,啞然而笑說:“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反唇相譏,這才有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典故“舌戰群儒”。在二十幾個名臣謀士面前能夠收放自如,侃侃而談,這心中必有成竹。這與諸葛亮博覽群書,通曉古今歷史的學識基礎是分不開的。我們要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能夠推銷自己,把自己的觀點和思想變成行動,需要有扎實的功底和深厚的內功,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要多學習,多積累,不論是哪方面的知識,只要是有用的多學總是有益處的。

  23、《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講到舌戰群儒后,周瑜覺得諸葛亮將是東吳的大患。所以想找機會斬殺之。一日,教請孔明議事。周瑜命諸葛亮在十日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說:“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枝箭。鄭重周瑜下懷,于是簽訂軍令狀。其實諸葛亮很清楚要是人工造箭,十日根本完成,這是周瑜在想辦法加害自己。但是為何三日能造出箭來呢!這就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他知道曹操多疑,又觀察天象,三日內必有東風大霧,這樣可以扎草人,借曹操的箭。這才有了“草船借箭”的著名典故。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情要想做好,真的要多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換一個思路一定會有更好的收效。

  24、《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講到曹操率水軍于長江赤壁操練,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氣晴明,平風靜浪,曹操在大船上看到水軍、汗軍訓練嚴整,很是高興,于是擺下酒席宴請眾將,酒喝至半夜,曹操會想自己多年的經歷,借酒醒作詞,命左右以歌和之。曹操作為文學家絕不為過,“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等千古佳句都反襯出了其在文學上的造詣。所以我們來評價一個歷史人物,要客觀地去認識和了解,不能武斷地下結論,憑借文學作品的記載就說曹操就是壞人,這樣不客觀,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人是有多面性的。

  25、《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講到周瑜火燒赤壁,曹操敗走華容道,據守的正是大將關云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操軍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覷。曹操此時只有求關羽放過,于是說:“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為重,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關羽是個義重如山之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與后來五關斬將之事,懂了惻隱之心。無奈下放走了曹操和張遼。后人有詩曰:“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關羽是忠義之人,但是他去犯了大錯,為以后曹操建立霸業提供了可能。其實,現今社會中,也會經常有這樣事情發生,如果因私廢公,為情義而放棄工作原則,一定會造成嚴重的損失,自己也會深受其害。

  26、《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講到曹仁率軍攻打東吳南郡,周瑜用“詐死”計騙曹仁偷襲,后于曹仁鏖戰,曹仁大敗。周瑜收眾軍,徑到南郡城下,見旌旗布滿,城樓上一將喊道:“都督少罪!吾奉軍師將令,已取城了。吾乃常山趙子龍也。”周瑜大怒,攻城不下。周瑜想先取荊州、襄陽,然后卻再取南郡未遲??蔀闀r已晚,諸葛亮已騙的兵符,巧取荊州、襄陽。周瑜聽后大叫一聲,金瘡迸裂。此時看來周瑜的計謀還是不周密,但是更令人惋惜的是他的氣量不夠,為自己暴斃埋下了隱患。在失敗和挫折面前,我們不應意氣用事,要冷靜思考,總結經驗教訓,為走出困境找出出路,而不是大發脾氣,自釀苦果。

  27、《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講到張飛取得武陵后,關羽請命,帶五百精兵直取長沙。長沙太守韓玄平生性急,輕于殺戮,很多將官都很厭惡他。老將黃忠出城與關羽廝殺,不料戰馬失蹄,落于馬下,關羽沒有趁人之危,放了黃忠。第二日交戰,黃忠佯敗,關羽隨后猛追,黃忠兩次拉弓沒有搭箭,最后一次射中關羽盔纓,關羽才明白老將黃忠有百步穿楊的本領。韓玄看黃忠不肯殺關羽,就很懷疑黃忠通敵,并準備斬首。這時魏延救下黃忠,并率眾將斬殺了韓玄??磥聿皇枪糯?,還是現代,都需要明察秋毫,要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不要隨意下結論而枉費忠義之心,否則會作繭自縛,落得孤家寡人的境地。

  28、《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講到周瑜獻計孫權,以孫權妹妹孫尚香為計,騙的喪妻的劉備入贅,然后以劉備要挾索要荊州。孫權以為好計謀,但是,孫權的母親知道后,暗自相看劉備,覺得是個人才,就訓誡孫權,并把孫尚香真的嫁給了劉備。最后劉備賺得美人歸??梢钥闯?,周瑜的這等腌臜計謀只能是自取其辱,氣度不夠、謀略不遠,即使是騙的劉備,也會被后人恥笑。所以,我們做人做事,都要光明磊落,坦坦蕩蕩,不能只算計別人,否則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9、《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講到周瑜因氣量小而暴斃。諸葛亮聞信前去吊唁。期間,見龐統并舉薦去劉備處。東吳失周瑜,魯肅力薦龐統。但孫權看其相貌丑陋而棄之。轉投劉備,也因相貌而被屈任耒陽縣縣令。龐統看如此輕視自己,就不理政事,終日飲酒為樂。有人密報,劉備就派張飛前去核實。見龐統衣冠不整,扶醉而出,就想治罪。龐統命公吏,將百余日所積公務,都取來剖斷。龐統手中批判,口中發落,耳內聽詞,曲直分明,并無分毫差錯,民皆叩首拜伏。后劉備予以重用。以貌取人歷來是名儒大賢出仕的絆腳石,這些道理帝王將相哪有不懂得道理,但是能夠做到的卻很少。因此,如今我們交朋友也好,找合作伙伴也好,都要看其真正的才學,要看一個人的內在素質,而不是以貌取人,而失之交臂。

  30、《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講到韓遂與馬超共同抵抗曹操,曹操營寨都難立,幸得高人指點,以冰鑄城。但仍不能擊退西涼兵馬,謀士賈詡獻計,丞相親筆書信一封,只交給韓遂,中間朦朧字樣,于要害處,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封送給韓遂,故意讓馬超知道。馬超必疑,然后互相離間,不戰自敗。結果真的如賈詡所言,馬超深疑韓遂,追殺之,韓遂被砍左手,眾將公敵,西涼兵馬自亂,曹操乘虛而入殺退馬超。這是曹操的離間計,其實歷史上這類史實很多,但中計之人多為魯莽武夫或嫉賢妒能的小人。以史為鏡,告誡我們要充分相信你身邊的人,不要因為別人的挑撥或者重傷而去傷害你的親人或者伙伴,千萬不做“親者痛仇者快”的傻事。

篇2:物業員工《禮儀金說》讀后感

  物業員工《禮儀金說》讀后感

  禮儀是現代人的處世根本;禮儀是成功者的潛在資本。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為科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至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是一種為時代共識的行為準則或規范,即大家認可的,可以用語言、文字和動作進行準確描述和規定的行為準則,并成為人們自覺學習和遵守的行為規范。

  在人際交往中,禮儀不僅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和魅力,還體現出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水準、個人學識、修養和價值。禮儀是一種潛在資本,如果能夠恰當地運用,人們就能取得豐碩的成就?!按笮胁煌氈?,大禮不辭小讓”,若禮儀不當,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別人看作是“烏合之眾”!

  與一般禮儀類圖書最大的區別是,本書的風格幽默、風趣,非常生活化,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對不同行業的讀者均有較大的參考價值。本書的目的就是給廣大讀者提供一個值得參考的讀本,直接可以修正自己日常言行中的錯誤部分,進而用規范禮儀約束自己,成為一個有尊嚴、有教養現代公民。

  讀完全書,對問候、握手、介紹、交談、待客、拜訪、溝通、裝束、儀表等諸多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有的禮儀更了解,并且會做得更規范。在日常生活與商界往來中,更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社交氛圍,促進雙方了解,塑造自己和公司的良好形象。

  “中國人,便后請沖水”,“請安靜”,“請不要隨地吐痰”......這種僅以簡體中文標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國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國--法國、德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頻現。當大批游客成為中國的最新出口品時,“中國人”卻成了不文明、粗魯的代名詞。近幾年來,一些中國公民的旅游陋習,嚴重損害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和批評。中央文明辦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增強國家的“軟實力”。

  我覺得整本書可以用幾句話來概括,就是交往中,一定要以對方為中心,多換位思考,多替別人著想,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同時,對別人的尊重要通過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 這也是很重要的。

  就這點來說,我覺得對于象我們這樣的服務業來說尤其顯得重要,我們的所提供的良好服務也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禮儀上的,如故光有好的服務而不重視禮儀,那我們服務的結果勢必會大打折扣,在觀看了《禮儀金說》之后,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禮儀對于我們的工作、生活是多么的重要而又無處不在,同時覺得在今后有必要更多的學習禮儀,使自己的修養能更上一層。

篇3:《向解放軍學習》讀后感:創建高效率組織

  《向解放軍學習》讀后感:創建高效率組織

  很多的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的時候,隨著人數的增多、機構的增加,基于工作流程的效率卻越來越低,對市場的應變能力也就越來越慢,如何使組織高效運轉,已成為很多企業的一大困擾的一大難題。

  解放軍有80多年的軍史,是中國最有效率的一個組織。向解放軍學習,成為現今企業界比較流行的一句話。聯想的柳偉志、海爾的張瑞敏、華為的任正非、華潤集團的寧高寧、杉杉集團的鄭永剛等等,他們都是中國優秀的企業家,都出自解放軍,他們都用軍隊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從市場、競爭、制度建設、傳承、員工忠誠等方面進行了創造性的模仿與復制,提高組織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加速組織的成長,創建了中國最有效率的企業。

  那么,如何才能創建高效率組織呢?讀完《向解放軍學習》,體會如下

  1、有效溝通

  “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宣傳隊”。從紅軍到八路軍、新四軍,再到解放軍,每戰必作思想動員,是這支軍隊由少到多,由弱到強的一個重要保證。政治思想工作是部隊各級軍政主官必會的一項工作?!跋虏筷牎本褪擒婈牳骷夘I導深入基層,了解真實情況、傾聽廣大基層官兵心聲的一個好制度和方式。

  對于企業來說,當今年代是個溝通的時代,溝通是組織賴以生存的重要過程。一個企業要實現高速運轉,要讓企業充滿生機和活力,有賴于下情能為上知,上意能迅速下達,有賴于部門之間互通信息、同甘共苦、協同作戰。良好的溝通能讓員工感覺到企業對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從而產生極大的責任感、認同感和歸屬感,促使員工以強烈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為企業工作.

  2、建立健全競爭機制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在軍隊里面,除去一般性、日常性的競爭,還設計了“大練兵”、“大比武”、紅藍軍對抗和實戰演習等等科目,在部隊中不僅同年兵在競爭,而且班與班、連與連、團與團之間都有競爭,以此來帶動官兵的訓練熱情和士氣,在對抗性演練中提高了部隊的戰斗力、生存能力和處突應變能力。從組織管理策略上說,在企業內部制造“鯰魚效應”,進行自己人與自己人競爭,有時候其實比自由市場競爭更能符合公司利益。對企業來說,能夠形成一個內部競爭的戰略布局,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可以培養企業內的一種良性競爭的氛圍,夯實企業的“內功”,在市場上才更有競爭力。在成功的企業中都有內部展開競爭的辦法和途徑。海爾的“賽馬不相馬”,是海爾人力資源戰略成功的一個標志。競爭沒有身份的貴賤、年齡的大小、資歷的長短之說,只有技能、能力、活力、創造精神、奉獻精神之比。

  3、完善激勵機制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在解放軍組織中具有現實意義。在部隊中按照規定,要懸掛張思德、雷鋒、黃繼光、董存瑞等我們能耳熟能詳的英雄模范的照片。解放軍這個組織深信,只要有了模范,就有了學習的榜樣,就有了規范--這是組織最有效、最好的激勵。

  在現代軍隊管理中,精神激勵占有主要地位,物質激勵只起輔助作用。精神激勵還包括滿足官兵的情感需要,鼓勵他們參與管理,增加他們的工作興趣等內容。工作目標是工作激勵的主要源泉。工作目標告訴員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作出多大的努力。具體化的工作目標可以使員工預期自己行為的目的和結果,減少行為的盲目性,提高員工自我控制的程度。如果工作目標的設定超出了員工個人的能力水平,則會令員工產生挫折感,喪失信心;如果過于簡單,又會缺乏挑戰性。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表揚和鼓勵。在組織中,對待自覺性比較差的員工,無須一味地為他們創造良好的軟環境,去幫助他,并不一定非讓他們感受到“胡蘿卜”的重要,有時還離不開“大棒”的威脅。偶爾利用你的權威對他們進行“威脅”式的激勵,會及時制止他們消極散漫的心態,激發他們發揮出自身的潛力。自覺性強的員工也有滿足、停滯、消沉的時候,也有依賴性,適當的批評和懲罰能夠幫他們認清自我,重新激發新的工作斗志。

  4、監督檢查機制

  組織的效率來自組織的執行能力。執行力的具體表現就是“服從命令聽指揮” ,解放軍的執行力更源于督促與檢查形成了制度。部隊團以上的司令部、政治部、聯勤部和裝備部四大機關,主要職責之一是對所屬部隊執行命令、軍官履行職務進行督促、檢查,表現在對所有工作的落實上。做得好的部隊希望通過上級首長、機關的檢查,對工作有一個肯定;首長、機關也希望通過督促檢查,發現問題,為指導部隊改進工作提供依據。

  在企業外部,是市場配置資源;在企業內部,則主要是計劃配置資源。由于這個特性,在企業內部,強調了一致和統一,強調了服從。在企業中,不是你愿意做什么,更多的是企業需要你做什么。海爾在總結自己的經驗時,張瑞敏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之所以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是因為比別人更有效的通過上層對下層的有效介入--監督檢查。因為人們通常不做你所希望的,他只做你檢查的,你布置了什么,就要檢查什么,不檢查就等于不重視?,F代企業管理者往往通過監督和檢查來實現對企業的控制。

  需要闡明的是:《向解放軍學習》指明了組織必須根據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不斷地及時調整組織內部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以組織與其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對任何組織來說,不存在一成不變的、最好的管理方法。管理的秘訣在于管理者能夠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下采取合理的行動的成功率。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