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學琴的心得體會

4055

學琴的心得體會

  到下個月中,我的小朋友就學琴兩年整了。作為琴童媽媽的我,差不多也是每天堅持了兩年。學琴過程并沒有想像中那樣十分美好,也不斷地走一些彎路。鋼琴音樂知識浩如煙海,越是深入,反而越是覺得自己淺薄。不過,無論怎樣淺薄,只要有思考,就會有收獲。只要能堅持,就一定會找到快樂。喜歡,是堅持唯一的理由。 下面就琴童學琴的技術基礎寫了些體會,當作兩年陪練過程的反思。因為是外行,所以有什么觀點相左,不嚴謹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導,交流。言語包涵。

  在鋼琴學習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1. 換老師的時候,新老師一般都不會接著前任老師的進度來,而是先對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基礎訓練的調理。一方面可能是顯得自己更專業,一方面孩子的基本功也確實是個問題。

  2,學鋼琴到了一定階段,無論一天練多少小時,曲子都練不好聽,不精巧,不細膩。小毛病挺多,手指不聽使喚。陷入一個有進度沒進展的誤區。

  3.學琴的小朋友的家長,或者老師,盲目地追求進度。在基礎方面(如節奏,手指能力等)把關不嚴。沒有質量的進度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反而還會帶來許多副作用。 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基礎不好?;蚧竟Σ缓?。如果是從頭來過,往往是無所適從,孩子也會非常厭煩。那么趁孩子還小的時候,為什么要一味地追求進度,而忽視基本功練習呢?到較高級階段才發現問題多得學不下去了。與其要從頭補以前的功課,還不如趁早打好基礎。從而避免這些情況發生,少走彎路。

  (1)鋼琴技術基礎和音樂性的關系。

  個人認為,鋼琴技術基礎是音樂性是否能表現得出來,是否能將音樂想法傳達得得心應手的基礎?,F在的孩子有好一些學琴的年齡差不多是5歲左右,都很小。那么對這些小初學者來說,音樂性更重要呢還是打好技術基礎更重要?現在普遍提倡寓教于樂,開發智力,快樂學琴,以興趣為主。再者鋼琴本來就是為音樂服務的。所以傾向于音樂性的更多?;蛘吒茖W。我也覺得沒得錯。只是,音樂性固然很重要,自不必言說,但作為對技術性要求極高的樂器—鋼琴來說,技術不僅顯得重要,更是基礎。 手一放到鋼琴上,離開了技術,音樂就是一句空話。嘴里談得出音樂,手上彈不出音樂。如果基本功練得不扎實,怎么把心中充滿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體現出來呢,那么這就會陷入一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這時你或許會說,孩子還小嘛,都沒發育完全。講技術才是一句空話。是的,孩子小,我知道,所以我并不是說一下子就應該怎樣怎樣。而是說在整個練琴過程中作為基石的技術應該得到足夠的思考和重視。找準方向,循序漸進。尤其針對盲目追求進度而忽視基本功的學習情況而言。進度是一塊誘人的奶油蛋糕。領先的進度仿佛說明你的孩子天賦好,與眾不同。實則不然。盲目追求進度是一個目光短淺,禍害無窮的誤區。通常表現在:

  1.為了考級而考級。

  2.人比人,一味想跑在前頭。

  3.夸大孩子的天賦能力。

  4.反正又不走專業,會彈曲子最重要。危害:曲子練不精細。在進入稍高階段后,能力阻礙進度,學習停滯不前。白白浪費了寶貴的精力和時間。這就像修一棟房子,最終能修多少層,絕對取決于根基有多堅穩。 基本功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音樂的表現。因此學習鋼琴,從把雙手放到鍵盤上的那一刻起,就應該有計劃,有方法,有針對地,循序漸進地訓練鋼琴技術基本功,這跟走不走專業一點關系都沒有。說實話我不太贊成一學琴一買鋼琴就為孩子立志走專業的態度。但是,就算不走專業,也一定要用專業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我看來,學習鋼琴演奏根本不分專業學法和非專業學法,既然買了鋼琴,交了學費,下了決心,那么要學就得學好,學到底。不僅學鋼琴,學任何一門藝術也是這樣。所以無論走不走專業,在態度和學習方法上,一定要“專業”?;竟毩暡灰驴菰?,所謂先苦后甜,苦盡甘來,在這上頭體現得最明顯了。而且只要每次目標明確,開動腦子,少而精地練習,不僅事半功倍,而且可在很大程度上杜絕想像的那樣枯燥。

  (2)初級階段的技術基礎。

  一。手指能力

  1,獨立嗎?靈活嗎?短附點音符和波音的練習,對加強手指彼此之間的靈活性,不失為一種良方。五根手指中4指獨立性最差,支撐力弱,靈活性不夠,下鍵無力。所以對4指的訓練又是重中之重。

  a次數。4指要單獨強化練習,練習次數是其它手指的數十倍。堅持不懈,刻苦練習,量的積累產生質的變化,這在4指訓練上體現充分。4指通過訓練達到獨立后,不但不再是跑動障礙,反而能做出許多亮點來。

  b方法。關于弱指的練習要講方法。保留音的練習對4指的訓練是不錯的方法。另外,要有針對性,目的明確。對整體訓練安排要做到心里有數。每次練習少而精。抓住一個問題不放,態度要執著。障礙解決一個少一個,解決兩個少一雙。每解決一兩個障礙,肯定就是一個大進步。

  c注意力集中。注意力集中才能聚集力量,才能主動靈活快速地下健。沒有方法,就沒有效果。作為陪練的家長這時候最大的作用,就是引導孩子,不斷思考最好的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把好的練習方法養成了習慣,那么再枯燥的練習,也只是不好玩而已,而不再是一種痛苦。

  2.力量。這一環節難點在4指和5指。4指因為受獨立能力的牽制,力量使不出來。5指的難點在于太細弱,支撐力不夠,缺乏爆發力??墒?,弱如5指,恰恰經常需要它負擔外聲部和音列中最高點音或最低點音演奏的重任。所以,5指的力量,靈活性訓練也是手指訓練中特別要強調的。 通過針對訓練,徹底消除弱指,達到各指力量控制均勻。手指能力的訓練目的是為了使手指最終能均勻,清晰,快速地跑動起來。關于手指的快速跑動,但昭義先生有一段話我印像深刻:“我們的手指在沒有正式進入快速反應跑動訓練之前,用力形式主要是一個音一個音地用力。這是正確也是必要的。但是在快速跑動中,這種用力方式顯然讓跑動變得笨重,停滯,不流暢。但要渡過這個難關,其實也不難。僅僅一句話:把一個音一個力轉變為一組音一個力?;蛘叻催^來說,用一個力彈一組音或用一個力彈一串音。”這其實就是一種內心內在的感覺。通過這種感覺讓手指在琴鍵上不斷實踐。

  二。 音階和琶音。

  音階和琶音的練習非常重要。通過對音階和琶音的訓練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手指能力。而且音階和琶音練好了,還可以直接作為半成品在樂曲中隨心運用。 問題是:你每天都堅持練習了嗎?怎么練習的呢?

  1,你每天都練了嗎?音階和琶音每天都要堅持練一定的時間。時間不必太長,注意力要集中。在樂曲之前彈奏一定時間的音階琶音,讓手指靈活起來,伸張自如。

  2.怎么練?如果不講方法,只堆積時間,手指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

  a。針對性。針對跑動中的薄弱環節練習,哪個指跑不動?動作是否多余?哪個手指聲音偏弱?左手的力量,節奏跟得上右手嗎?

  b。大指的轉指。音階和琶音能否彈得溜,大指的轉指尤其重要。上行音階時大指要主動鉆。下行音階時大指稍微惦一點,使手腕不上下抖動,保持平穩。平穩是快速跑動的前提。另外三四指的跨指一要提前,二要主動,三要指法正確。

  3,指法清楚。音階和琶音的指法最容易把三四指搞混。左右手指法要在完全搞清楚的前提下,才能研究其它問題。

  4.慢練。音階一定要一個音一個音彈清楚。力量要用得透。慢又要有度,不可太慢,要注意音階練習的整體感。一定不要急著快練,俗話說得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孩子小,不能控制,陪練家長在這時候要幫助孩子控制他潛意識里快的欲望。

  在這個練習的過程中,有6樣事要做。其中5件用耳朵。1件用眼睛。謝謝。

  第1件,聽。聲音是否集中。也就是說每個彈下去的音符是否有清晰的發聲點。無論是強還是弱,都應有清晰的發聲點,如果找不到,那這個音顯然完成得沒有質量-----虛了。散了。重來。直到聽到為止。

  第2件.,聽。聲音是否生硬且砸。這是因為太想聽到那個點而對手沒有控制。過重。沒經過思考的用力。咂的聲音聽起來兇巴巴的,很刺耳,很不爽。重來。直到聽起來不砸不硬為止。

  第3件.,聽。節奏是否均勻。有沒有滑音,有沒有清晰的拍點。長音階跑動時有沒有拖沓。上行漸強時不搶拍,下行漸弱時不拖拍。找到清晰的拍點是關健。這時可以考慮用節拍器幫忙。節拍器的使用要合理,一定不能產生依賴。使用節拍器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沒有節拍器的情況下彈奏也能節奏均勻。

  第4件,聽。力量是否均勻。二指三指一般沒有問題(不過二指時有惰性)。大指容易太強,4,5指容易太弱。力量不均勻直接導致聲音不均勻。訓練過程中尤其要聽1,4,5指的聲音,由判斷聲音來指導如何針對練習。該糾纏的地方就是要反復糾纏,看起來好像花多了時間,實則是掃除障礙,長遠打算。

  第5件,聽。雙手合的時候是否整齊。雙手合奏時兩手手指須有相當整齊的觸鍵聲音。指尖的感覺和內心的感覺可以與聽覺相互配合。一般來說左手跟不上

  的情況多。左手要有更多的單獨練習,使手指能力大概不輸于右手,方能做到步伐統一。

  第6件.,看。手腕是否平穩。肩,肘,背等部位動作是否多余。是否始終保持同一個高度,同一條線。同一高度,是用來檢查手腕有沒有上下抖動。同一條線,檢查手腕有沒有前后聳動(上黑鍵時尤其注意,主動用手指去夠,而不是用手腕來幫忙)。手腕的平穩,簡化動作,手指以后快速跑動起來才沒有障礙和負擔。內心也要有平穩的感覺。逐漸做到保持平穩來自習慣不用看。

  看對家長來說一般沒有問題。聽的話有些家長有一點問題。但我認為要做到會聽也不是難事。魯迅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聽的道理也一樣,一開始誰會聽得出名堂來?不聽,聽得少,不動腦子聽,當然不會聽。聽多了,多思考,多作對比。那么耳朵的聽力是會得到顯著提高和改善的,不分人,人人均可,只看你是否用了心多多聽。在孩子學琴的過程中,家長也要共同進步才行呢。如果沒耐性,不用心聽,聽覺反應麻木遲頓,那么根本就沒法做出調整。均勻的問題只能通過聽來發現,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前提。在訓練過程中慢慢獲得內心對均勻效果的敏感感受力。

  音階琶音的練習,本身較為枯燥。練的過程中只要肯多動腦,多想辦法,枯燥中未必就不能找到進步的樂趣。良好的聲音,節奏,力量的控制,一旦成了好習慣,那么在“自然,自如,省力,協調,舒服的狀態下彈也最均勻的聲音,一氣呵成”不是難事。這時就嘗到甜頭了。而且是一生享用不盡。 好的老師在音階和琶音等基本功練習方面有正確又獨到的練習方法。這就是為什么寧愿多花錢也要找力所能及最好老師的道理之一。節省時間,少花精力,練了不白練---手指能力?;瞬话谆?--銀子。

  (三)節奏。

  啊,節奏可真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你不要說你孩子的節奏沒有問題。在你對準確的節奏沒有充分認識和把握之前,任何人都會有節奏問題。尤其是才學不久的孩子。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最好。而是更好。比去年更好。比上個月更好。比昨天更好。只有不斷地更好,才能根本解決這個問題. 節奏是音樂表現最根本,最重要的前提。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節奏不好,音樂肯定不會是好聽的音樂。所以從彈第一個音符開始,我們就要開始重視節奏的問題。有些孩子節奏感不好,我覺得并不是孩子本身感覺不好,而是在學琴的過程中,節奏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足夠的重視。其實不要說如我這樣一般水平的琴童家長,就連好多琴行的鋼琴老師,在這個問題上都得過且過,把關不嚴,“差不多”就好。恕不知這個“差不多”,隱患是多么的嚴重和長遠!(再次聲明一下好老師的關健性和重要性。)

  節奏要穩當,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強調第一點:節拍。無論是琴童還是家長,學琴之初一定要學會打拍子,音樂問題就是時間問題。時間的比例不正確,則有音無樂。節拍有好些種,要理清他們的時間分配關系。在彈樂曲時,找準拍點,是節奏能否準確的關鍵。剛拿到譜子,練習一個新的曲子,請不要打開琴蓋。在你對曲譜一點都不熟悉的情況下,

  切記不要忙著打開琴蓋。因為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彈。而是唱。請允許我再把這個字寫一遍:唱。 通過唱: 1,認清譜號,拍號,調號,臨時變音記號。認準各種音符以及休止符。

  2,找準拍點,唱出正確節奏的音符。

  3,熟悉旋律。

  4,搞清楚譜上各種標示記號,如指法及奏法。

  5。心里有數,胸有成竹。

  6。養成良好的讀譜習慣。

  7. 培養樂感。真是一舉七得。

  強調第二點:找準拍點。 首先,看清拍號。如2|4拍。即以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兩拍。那么首先你就要看你想要用幾分音符來打拍子。因為對于小初學琴童來說,拍子分得細一點更容易搞清楚音符之間時間關系。假定這時候用八分音符來數拍。那么就變成以8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四拍。其次,找準拍點。每一拍的拍點在哪里?這個搞清楚非常重要。因為很多時候曲子中有附點,切分,休止符,保留音,倚音,顫音,三連音等等,2分音符,4分音符,8分音符和16分音符交替出現,感覺很亂,我們唯一能理清脈絡的,就是找到每一拍的拍點,具體落在哪一個音符上?延音上?休止符上?不好記的地方,用筆來幫忙,一邊用手或腳打拍,一邊認音,一邊唱(休止符一定要唱出來),一邊找拍點,一邊作記號。理清了每一拍,打著拍子唱得順了,OK,這時你可以打開琴蓋啦。心里有數了,學起來就順手多了!同時也潛移默化音樂在內心的感覺----樂感。當然,不是說唱順了就一定彈得順,手指彈奏習慣的養成肯定需要多次的反復練習,先分手,分節,分難點慢慢練習(補充一句,在對樂曲還不是很熟悉時,盡量拒絕從頭到尾地練習,而是一句,一節,一段的練),有一定的手指彈奏習慣后再合手練,合手之后又分手,彈不順的地方強化練習,如此一再反復。慢的東西整順了,是為細膩和精巧打好基礎。不經過動腦的慢練的快速彈奏,很難經得起推敲。兩個字:粗糙啊! 唱對了才能彈對??雌饋砻菜贫嗔艘粋€步驟,實則卻是省了好些時間(分手,分節練亦然)!而且通過唱慢慢會獲得很自然,很準確的節拍感,以及美妙的音樂旋律感。這可是個大收獲啊。 這種方法,正是傳說中的離琴唱譜。切記先動腦,后動手的方法要貫穿學琴始終。

  強調第三點:手指能力決定了節奏快慢的范疇,切不要盲目地任性地快。聲音含糊不清和力量不均勻,快就完全沒有意義。所以對節奏的要求始終要控制在自己能較為輕松駕馭的技術能力范圍之內。對初學者來說,一開始不要太相信自己內心對節奏的感覺。盲目信賴自己的感覺,以為感覺對了就對了。其實不然。初學階段在對節奏沒有完全把握前,感覺是錯的多,對的少。所以彈奏的時候可合理,適當地運用節拍器,檢查自己的節奏是否真的準確.(也有老師對節拍器持否定態度的,很可能是因為其學生在節奏上已經基本沒什么問題)

  強調第四點。節奏的準確還要做到對自然的節拍強弱感。要“追求非均分律動節奏自然舒服的比例”。這類節奏比如:漸慢,漸快,突慢,突快,延長音等。拿漸慢來說,首先要找好漸點。即從哪兒開始慢。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追求恰到好處。其次是怎么漸。所謂漸,就是慢慢來。那就做細一點,一拍一拍地漸慢。呈自然的趨勢,使人感覺不到就慢下來了。

篇2:學琴的心得體會

學琴的心得體會

  到下個月中,我的小朋友就學琴兩年整了。作為琴童媽媽的我,差不多也是每天堅持了兩年。學琴過程并沒有想像中那樣十分美好,也不斷地走一些彎路。鋼琴音樂知識浩如煙海,越是深入,反而越是覺得自己淺薄。不過,無論怎樣淺薄,只要有思考,就會有收獲。只要能堅持,就一定會找到快樂。喜歡,是堅持唯一的理由。 下面就琴童學琴的技術基礎寫了些體會,當作兩年陪練過程的反思。因為是外行,所以有什么觀點相左,不嚴謹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導,交流。言語包涵。

  在鋼琴學習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1. 換老師的時候,新老師一般都不會接著前任老師的進度來,而是先對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基礎訓練的調理。一方面可能是顯得自己更專業,一方面孩子的基本功也確實是個問題。

  2,學鋼琴到了一定階段,無論一天練多少小時,曲子都練不好聽,不精巧,不細膩。小毛病挺多,手指不聽使喚。陷入一個有進度沒進展的誤區。

  3.學琴的小朋友的家長,或者老師,盲目地追求進度。在基礎方面(如節奏,手指能力等)把關不嚴。沒有質量的進度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反而還會帶來許多副作用。 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基礎不好?;蚧竟Σ缓?。如果是從頭來過,往往是無所適從,孩子也會非常厭煩。那么趁孩子還小的時候,為什么要一味地追求進度,而忽視基本功練習呢?到較高級階段才發現問題多得學不下去了。與其要從頭補以前的功課,還不如趁早打好基礎。從而避免這些情況發生,少走彎路。

  (1)鋼琴技術基礎和音樂性的關系。

  個人認為,鋼琴技術基礎是音樂性是否能表現得出來,是否能將音樂想法傳達得得心應手的基礎?,F在的孩子有好一些學琴的年齡差不多是5歲左右,都很小。那么對這些小初學者來說,音樂性更重要呢還是打好技術基礎更重要?現在普遍提倡寓教于樂,開發智力,快樂學琴,以興趣為主。再者鋼琴本來就是為音樂服務的。所以傾向于音樂性的更多?;蛘吒茖W。我也覺得沒得錯。只是,音樂性固然很重要,自不必言說,但作為對技術性要求極高的樂器—鋼琴來說,技術不僅顯得重要,更是基礎。 手一放到鋼琴上,離開了技術,音樂就是一句空話。嘴里談得出音樂,手上彈不出音樂。如果基本功練得不扎實,怎么把心中充滿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體現出來呢,那么這就會陷入一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這時你或許會說,孩子還小嘛,都沒發育完全。講技術才是一句空話。是的,孩子小,我知道,所以我并不是說一下子就應該怎樣怎樣。而是說在整個練琴過程中作為基石的技術應該得到足夠的思考和重視。找準方向,循序漸進。尤其針對盲目追求進度而忽視基本功的學習情況而言。進度是一塊誘人的奶油蛋糕。領先的進度仿佛說明你的孩子天賦好,與眾不同。實則不然。盲目追求進度是一個目光短淺,禍害無窮的誤區。通常表現在:

  1.為了考級而考級。

  2.人比人,一味想跑在前頭。

  3.夸大孩子的天賦能力。

  4.反正又不走專業,會彈曲子最重要。危害:曲子練不精細。在進入稍高階段后,能力阻礙進度,學習停滯不前。白白浪費了寶貴的精力和時間。這就像修一棟房子,最終能修多少層,絕對取決于根基有多堅穩。 基本功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音樂的表現。因此學習鋼琴,從把雙手放到鍵盤上的那一刻起,就應該有計劃,有方法,有針對地,循序漸進地訓練鋼琴技術基本功,這跟走不走專業一點關系都沒有。說實話我不太贊成一學琴一買鋼琴就為孩子立志走專業的態度。但是,就算不走專業,也一定要用專業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我看來,學習鋼琴演奏根本不分專業學法和非專業學法,既然買了鋼琴,交了學費,下了決心,那么要學就得學好,學到底。不僅學鋼琴,學任何一門藝術也是這樣。所以無論走不走專業,在態度和學習方法上,一定要“專業”?;竟毩暡灰驴菰?,所謂先苦后甜,苦盡甘來,在這上頭體現得最明顯了。而且只要每次目標明確,開動腦子,少而精地練習,不僅事半功倍,而且可在很大程度上杜絕想像的那樣枯燥。

  (2)初級階段的技術基礎。

  一。手指能力

  1,獨立嗎?靈活嗎?短附點音符和波音的練習,對加強手指彼此之間的靈活性,不失為一種良方。五根手指中4指獨立性最差,支撐力弱,靈活性不夠,下鍵無力。所以對4指的訓練又是重中之重。

  a次數。4指要單獨強化練習,練習次數是其它手指的數十倍。堅持不懈,刻苦練習,量的積累產生質的變化,這在4指訓練上體現充分。4指通過訓練達到獨立后,不但不再是跑動障礙,反而能做出許多亮點來。

  b方法。關于弱指的練習要講方法。保留音的練習對4指的訓練是不錯的方法。另外,要有針對性,目的明確。對整體訓練安排要做到心里有數。每次練習少而精。抓住一個問題不放,態度要執著。障礙解決一個少一個,解決兩個少一雙。每解決一兩個障礙,肯定就是一個大進步。

  c注意力集中。注意力集中才能聚集力量,才能主動靈活快速地下健。沒有方法,就沒有效果。作為陪練的家長這時候最大的作用,就是引導孩子,不斷思考最好的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把好的練習方法養成了習慣,那么再枯燥的練習,也只是不好玩而已,而不再是一種痛苦。

  2.力量。這一環節難點在4指和5指。4指因為受獨立能力的牽制,力量使不出來。5指的難點在于太細弱,支撐力不夠,缺乏爆發力??墒?,弱如5指,恰恰經常需要它負擔外聲部和音列中最高點音或最低點音演奏的重任。所以,5指的力量,靈活性訓練也是手指訓練中特別要強調的。 通過針對訓練,徹底消除弱指,達到各指力量控制均勻。手指能力的訓練目的是為了使手指最終能均勻,清晰,快速地跑動起來。關于手指的快速跑動,但昭義先生有一段話我印像深刻:“我們的手指在沒有正式進入快速反應跑動訓練之前,用力形式主要是一個音一個音地用力。這是正確也是必要的。但是在快速跑動中,這種用力方式顯然讓跑動變得笨重,停滯,不流暢。但要渡過這個難關,其實也不難。僅僅一句話:把一個音一個力轉變為一組音一個力?;蛘叻催^來說,用一個力彈一組音或用一個力彈一串音。”這其實就是一種內心內在的感覺。通過這種感覺讓手指在琴鍵上不斷實踐。

  二。 音階和琶音。

  音階和琶音的練習非常重要。通過對音階和琶音的訓練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手指能力。而且音階和琶音練好了,還可以直接作為半成品在樂曲中隨心運用。 問題是:你每天都堅持練習了嗎?怎么練習的呢?

  1,你每天都練了嗎?音階和琶音每天都要堅持練一定的時間。時間不必太長,注意力要集中。在樂曲之前彈奏一定時間的音階琶音,讓手指靈活起來,伸張自如。

  2.怎么練?如果不講方法,只堆積時間,手指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

  a。針對性。針對跑動中的薄弱環節練習,哪個指跑不動?動作是否多余?哪個手指聲音偏弱?左手的力量,節奏跟得上右手嗎?

  b。大指的轉指。音階和琶音能否彈得溜,大指的轉指尤其重要。上行音階時大指要主動鉆。下行音階時大指稍微惦一點,使手腕不上下抖動,保持平穩。平穩是快速跑動的前提。另外三四指的跨指一要提前,二要主動,三要指法正確。

  3,指法清楚。音階和琶音的指法最容易把三四指搞混。左右手指法要在完全搞清楚的前提下,才能研究其它問題。

  4.慢練。音階一定要一個音一個音彈清楚。力量要用得透。慢又要有度,不可太慢,要注意音階練習的整體感。一定不要急著快練,俗話說得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孩子小,不能控制,陪練家長在這時候要幫助孩子控制他潛意識里快的欲望。

  在這個練習的過程中,有6樣事要做。其中5件用耳朵。1件用眼睛。謝謝。

  第1件,聽。聲音是否集中。也就是說每個彈下去的音符是否有清晰的發聲點。無論是強還是弱,都應有清晰的發聲點,如果找不到,那這個音顯然完成得沒有質量-----虛了。散了。重來。直到聽到為止。

  第2件.,聽。聲音是否生硬且砸。這是因為太想聽到那個點而對手沒有控制。過重。沒經過思考的用力。咂的聲音聽起來兇巴巴的,很刺耳,很不爽。重來。直到聽起來不砸不硬為止。

  第3件.,聽。節奏是否均勻。有沒有滑音,有沒有清晰的拍點。長音階跑動時有沒有拖沓。上行漸強時不搶拍,下行漸弱時不拖拍。找到清晰的拍點是關健。這時可以考慮用節拍器幫忙。節拍器的使用要合理,一定不能產生依賴。使用節拍器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沒有節拍器的情況下彈奏也能節奏均勻。

  第4件,聽。力量是否均勻。二指三指一般沒有問題(不過二指時有惰性)。大指容易太強,4,5指容易太弱。力量不均勻直接導致聲音不均勻。訓練過程中尤其要聽1,4,5指的聲音,由判斷聲音來指導如何針對練習。該糾纏的地方就是要反復糾纏,看起來好像花多了時間,實則是掃除障礙,長遠打算。

  第5件,聽。雙手合的時候是否整齊。雙手合奏時兩手手指須有相當整齊的觸鍵聲音。指尖的感覺和內心的感覺可以與聽覺相互配合。一般來說左手跟不上

  的情況多。左手要有更多的單獨練習,使手指能力大概不輸于右手,方能做到步伐統一。

  第6件.,看。手腕是否平穩。肩,肘,背等部位動作是否多余。是否始終保持同一個高度,同一條線。同一高度,是用來檢查手腕有沒有上下抖動。同一條線,檢查手腕有沒有前后聳動(上黑鍵時尤其注意,主動用手指去夠,而不是用手腕來幫忙)。手腕的平穩,簡化動作,手指以后快速跑動起來才沒有障礙和負擔。內心也要有平穩的感覺。逐漸做到保持平穩來自習慣不用看。

  看對家長來說一般沒有問題。聽的話有些家長有一點問題。但我認為要做到會聽也不是難事。魯迅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聽的道理也一樣,一開始誰會聽得出名堂來?不聽,聽得少,不動腦子聽,當然不會聽。聽多了,多思考,多作對比。那么耳朵的聽力是會得到顯著提高和改善的,不分人,人人均可,只看你是否用了心多多聽。在孩子學琴的過程中,家長也要共同進步才行呢。如果沒耐性,不用心聽,聽覺反應麻木遲頓,那么根本就沒法做出調整。均勻的問題只能通過聽來發現,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前提。在訓練過程中慢慢獲得內心對均勻效果的敏感感受力。

  音階琶音的練習,本身較為枯燥。練的過程中只要肯多動腦,多想辦法,枯燥中未必就不能找到進步的樂趣。良好的聲音,節奏,力量的控制,一旦成了好習慣,那么在“自然,自如,省力,協調,舒服的狀態下彈也最均勻的聲音,一氣呵成”不是難事。這時就嘗到甜頭了。而且是一生享用不盡。 好的老師在音階和琶音等基本功練習方面有正確又獨到的練習方法。這就是為什么寧愿多花錢也要找力所能及最好老師的道理之一。節省時間,少花精力,練了不白練---手指能力?;瞬话谆?--銀子。

  (三)節奏。

  啊,節奏可真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你不要說你孩子的節奏沒有問題。在你對準確的節奏沒有充分認識和把握之前,任何人都會有節奏問題。尤其是才學不久的孩子。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最好。而是更好。比去年更好。比上個月更好。比昨天更好。只有不斷地更好,才能根本解決這個問題. 節奏是音樂表現最根本,最重要的前提。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節奏不好,音樂肯定不會是好聽的音樂。所以從彈第一個音符開始,我們就要開始重視節奏的問題。有些孩子節奏感不好,我覺得并不是孩子本身感覺不好,而是在學琴的過程中,節奏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足夠的重視。其實不要說如我這樣一般水平的琴童家長,就連好多琴行的鋼琴老師,在這個問題上都得過且過,把關不嚴,“差不多”就好。恕不知這個“差不多”,隱患是多么的嚴重和長遠!(再次聲明一下好老師的關健性和重要性。)

  節奏要穩當,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強調第一點:節拍。無論是琴童還是家長,學琴之初一定要學會打拍子,音樂問題就是時間問題。時間的比例不正確,則有音無樂。節拍有好些種,要理清他們的時間分配關系。在彈樂曲時,找準拍點,是節奏能否準確的關鍵。剛拿到譜子,練習一個新的曲子,請不要打開琴蓋。在你對曲譜一點都不熟悉的情況下,

  切記不要忙著打開琴蓋。因為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彈。而是唱。請允許我再把這個字寫一遍:唱。 通過唱: 1,認清譜號,拍號,調號,臨時變音記號。認準各種音符以及休止符。

  2,找準拍點,唱出正確節奏的音符。

  3,熟悉旋律。

  4,搞清楚譜上各種標示記號,如指法及奏法。

  5。心里有數,胸有成竹。

  6。養成良好的讀譜習慣。

  7. 培養樂感。真是一舉七得。

  強調第二點:找準拍點。 首先,看清拍號。如2|4拍。即以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兩拍。那么首先你就要看你想要用幾分音符來打拍子。因為對于小初學琴童來說,拍子分得細一點更容易搞清楚音符之間時間關系。假定這時候用八分音符來數拍。那么就變成以8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四拍。其次,找準拍點。每一拍的拍點在哪里?這個搞清楚非常重要。因為很多時候曲子中有附點,切分,休止符,保留音,倚音,顫音,三連音等等,2分音符,4分音符,8分音符和16分音符交替出現,感覺很亂,我們唯一能理清脈絡的,就是找到每一拍的拍點,具體落在哪一個音符上?延音上?休止符上?不好記的地方,用筆來幫忙,一邊用手或腳打拍,一邊認音,一邊唱(休止符一定要唱出來),一邊找拍點,一邊作記號。理清了每一拍,打著拍子唱得順了,OK,這時你可以打開琴蓋啦。心里有數了,學起來就順手多了!同時也潛移默化音樂在內心的感覺----樂感。當然,不是說唱順了就一定彈得順,手指彈奏習慣的養成肯定需要多次的反復練習,先分手,分節,分難點慢慢練習(補充一句,在對樂曲還不是很熟悉時,盡量拒絕從頭到尾地練習,而是一句,一節,一段的練),有一定的手指彈奏習慣后再合手練,合手之后又分手,彈不順的地方強化練習,如此一再反復。慢的東西整順了,是為細膩和精巧打好基礎。不經過動腦的慢練的快速彈奏,很難經得起推敲。兩個字:粗糙啊! 唱對了才能彈對??雌饋砻菜贫嗔艘粋€步驟,實則卻是省了好些時間(分手,分節練亦然)!而且通過唱慢慢會獲得很自然,很準確的節拍感,以及美妙的音樂旋律感。這可是個大收獲啊。 這種方法,正是傳說中的離琴唱譜。切記先動腦,后動手的方法要貫穿學琴始終。

  強調第三點:手指能力決定了節奏快慢的范疇,切不要盲目地任性地快。聲音含糊不清和力量不均勻,快就完全沒有意義。所以對節奏的要求始終要控制在自己能較為輕松駕馭的技術能力范圍之內。對初學者來說,一開始不要太相信自己內心對節奏的感覺。盲目信賴自己的感覺,以為感覺對了就對了。其實不然。初學階段在對節奏沒有完全把握前,感覺是錯的多,對的少。所以彈奏的時候可合理,適當地運用節拍器,檢查自己的節奏是否真的準確.(也有老師對節拍器持否定態度的,很可能是因為其學生在節奏上已經基本沒什么問題)

  強調第四點。節奏的準確還要做到對自然的節拍強弱感。要“追求非均分律動節奏自然舒服的比例”。這類節奏比如:漸慢,漸快,突慢,突快,延長音等。拿漸慢來說,首先要找好漸點。即從哪兒開始慢。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追求恰到好處。其次是怎么漸。所謂漸,就是慢慢來。那就做細一點,一拍一拍地漸慢。呈自然的趨勢,使人感覺不到就慢下來了。

篇3: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3月29日是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那天,幾個警察叔叔來到我們學校,為我們帶來了“交通安全小冊子”、“交通安全視頻資料”等,目的是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有關“交通安全”的知識。

  了解了知識,看了視頻,我切實領會了安全的重要性。前幾天我上網時曾看到過一條非常驚駭的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如: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殺等,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說每天將有一個班級的學生在“消失”。

  前幾天,我和媽媽在馬路上見到一位四十左右的男子,在成功走過來來往往的車輛間的“羊腸小道”后,走到護欄前,右手往欄桿上一撐,兩只腳先后蹬上了欄桿,然后往下一跳,就跨過了“障礙物”,繼續迎接對面車道的“挑戰”。幸好最后他“安全”到達馬路對面,沒出什么事,可剛才的驚險一幕讓我為他捏了一把汗。我朝四處看了看,發現人行道就在不遠處,他怎么就沒看見呢!?這樣跨過護欄多危險啊!怎么能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呢?

  我還曾看見一個婦女拉著一個老人和一個小孩過馬路,眼前就有一輛車臨近了,婦女一看拉著老人和小孩就跑了過去,也是幸好,沒有撞著。呵,這難度也太高了,完全沒有顧及到自己的安危。萬一那司機沒留神,突然一看前面有人來不及踩剎車就撞上了。司機要賠償不說,他們的生命也受到了威脅,這不是害人又害己嗎?

  生命,不存在僥幸。昨天沒事,今天也湊巧,明天就說不定了。我們知道,沒什么比生命更珍貴,更值得珍惜的東西了,因為生命是無價的。不要靠僥幸來避免危險,要意識到生命很寶貴,我們應該保護自己的安危才是,請大家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時刻遵守交通法規,做個“安全小衛士”!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