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K**+000~K**+000)***總結報告
***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部
二0一五年三月
一、試驗段簡介
***工程水泥砼基層為18cm厚水泥砼,面層為28cm厚水泥砼。路面鋪筑采用抗彎拉強度5Mpa的混凝土。于20**年1月23日當日完成。經檢驗并報駐地監理工程師認可,各項檢測數據符合設計規范要求,表明K80+810~K81+847(左幅第一車道)及K80+890~K81+317(左幅第二車道)水泥砼路面試驗段鋪筑成功。經過試驗,得出以下結論:
二、施工集料配合比
本施工段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按規范要求進行的標準試驗所確定的集料配合比進行施工:
基層混合料配比(C20)為水泥:細集料:粗集料:水:外加劑=1:2.86:4.66:0.58:0.018=264:754:1230:153:4.75;
面層混合料配比(5Mpa)為水泥:細集料:粗集料:水:外加劑=1:1.84:3.73:0.37:0.019=346:636:1290:128:6.57
三、基層試驗段施工準備
1、鋪筑水泥砼基層前,將底基層上的浮石、雜物、塵土等全部清除,保持表面整潔、濕度達到一定的要求。
2、人員、機械:已配備滿足試驗段施工需要的人員及機械。
1)基層試驗段施工參加人員分工
姓名 職務 工作職責
項目經理 負責全面組織、協調管理工作
總工程師 負責施工方案的設計及交底
安全部部長 負責現場質量控制
測量員 負責現場測量控制工作
職務 工作職責
試驗室員 負責材料檢驗、試件留樣工作
路面工程師 負責路面的施工
專業工人 25人 基層施工作業
同時配備5名操作工人配合現場具體施工。
2)試驗段施工機械一覽表
設備名稱
型號 數量 用途
拌和站 JS1000型 2座 水泥砼拌和
發電機組 3000W 2臺 水泥砼上基層攤鋪
三棍軸整平機 1臺 水泥砼基層整平、密實
砼攪拌運輸車 3臺 運輸水泥砼
插入式振搗器 6根 人工加強振搗
撒水車 1臺 灑底水
切縫機具 2臺 切縫設備
四、面層試驗段施工準備
1、鋪筑水泥砼面層前,將基層上的浮石、雜物、塵土等全部清除,保持表面整潔、濕度達到一定的要求。
2、人員、機械:已配備滿足試驗段施工需要的人員及機械。
1)面層試驗段施工參加人員分工
姓名 職務 工作職責
項目經理 負責全面組織、協調管理工作
總工程師 負責施工方案的設計及交底
安全部部長 負責現場質量控制
測量員 負責現場測量控制工作
試驗室員 負責材料檢驗、試件留樣工作
路面工程師 負責路面的施工
專業工人 32人
面層施工作業 同時配備5名操作工人配合現場具體施工。
2)、試驗段施工機械一覽表
設備名稱
型號 數量 用途
拌和站 JS1000型 2座 水泥砼拌和
發電機組 3000W 2臺 水泥砼上基層攤鋪
三棍軸整平機 1臺 水泥砼基層整平、密實
砼攪拌運輸車 3臺 運輸水泥砼
插入式振搗器 6根 人工加強振搗
撒水車 1臺 灑底水
切縫機具 2臺 切縫設備
五、試驗段的施工目的
1、通過試驗段的生產,對投入正式生產人員、機具設備及組織管理進行磨合,總結出最佳的施工方案指導本標段大規模施工。
2、通過試驗段的施工生產,確定以下主要項目:
1)、驗證生產配合比
2)、通過試驗段確定人員、設備的最佳組合為大面積施工提供充足的依據,為本工程路面工程全面開工、順利施工創造條件。
六、試驗段施工過程
一、鋪筑水泥砼基層前,將底基層上的浮石、雜物、塵土等全部清除,保持表面整潔,水泥砼基層的施工按以下程序進行:
(1)砼拌和、運輸:砼拌和采用強制式攪拌機拌制;投入攪拌機的每拌原材料數量按施工配合比和攪拌機容量確定,稱量準確;砼拌和時間不得小于1.5分鐘,砼料拌和均勻。
(2)攤鋪:混凝土應專人指揮車輛均勻卸料;貧砼基層澆筑前,必須保證基底大致平整,無松散浮土及碎渣;如遇較大坑洼,須提前利用貧砼進行填平,保證路面結構層厚度基本均勻;如貧砼基層連續長度超過20m,必須要進行鋸縫處理。
(3)振搗:砼運輸車直接開進路面底基層上,由專人按距離和砼的用量指揮砼運輸車進行卸料,對料不均時用鏟車補料。人工大致整平,工作時應用“扣鍬”的方法,嚴禁拋擲和摟耙。用插入式振搗器普遍振搗一遍,作用半徑嚴格搭茬,振搗到位且均勻。振搗時間通過觀察砼的情況確定(①振搗時砼不再明顯沉降②不再有大量氣泡出現③砼表面均勻,平整并已泛漿)一般情況下振搗時間約為20-30秒。振搗棒在一個部位工作完畢后,須緩慢,勻速地邊振邊上提,不宜過快,以防振動中心產生空隙或不均勻。
超過初凝時間的砼拌合料嚴禁使用,嚴禁分散于砼板底層。
(4)整平:砼表面通過整平工作由提漿整平機完成,在整平過程中,由專人隨時用3m鋁杠測量平整度,最大間隙不超過5mm。對于低洼處,填補均勻的砼拌合料拍實抹平。對個別較高的部位進行壓平直至達到要求。嚴格控制好整平時間、遍數及程度,避免路面起砂、露石等現象。
同時應進行清邊整縫,清除黏漿,修補缺邊、掉角。
(5)養生:砼澆筑作業完成后,表面具有一定的強度后即覆蓋土工布保濕養生,為減少水分蒸發,避免陽光照射,防止風吹和雨淋等。我們在凝土板表面的泌水消失后,采用噴灑養生劑的方法進行養生,使之保持濕潤狀態。水泥砼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養生時間為7d。
二、鋪筑水泥砼面層前,將基層上的浮石、雜物、塵土等全部清除,保持表面整潔,水泥砼面層的施工按以下程序進行:
(1)安裝拉桿、傳力桿:
1、拉力桿設置其深度、規格、間距及植筋方法必須按設計圖紙要求進行安裝。
2、安裝前先采用空壓機將孔內的粉塵清除干凈,在利用注漿槍將植筋膠注入孔內(注漿量約1/4孔深),最后在利用鐵錘將鋼筋打入孔內,深度至孔底。
(2)涂抹瀝青:由于破損板、嚴重脫空板換板施工只針對個別砼面層板塊,為確保路面不受雨水的浸泡、確保密封。采用先在相鄰板塊上路面以下7cm以內抹一層瀝青,防止因為收縮造成雨水滲漏破壞路面。
(3)砼拌和、運輸:在K76+200左側設砼攪拌站二臺,采用集中拌合,攪拌機加料順序為:砂、水泥、碎石,邊攪拌邊加水。加水量要以實驗室提供的數據為準,以保證砼的和易性,塌落度不易過大。運輸采用汽車自卸運輸車運輸,自卸車后門用鏈條控制卸車時開啟大小。砼到達現場后必須先進行坍落度檢測,合格后方可澆筑砼。
(4)攤鋪:澆筑砼前,復測模板頂面標高,測量澆筑厚度,灑水濕潤基層,以避免底部砼水分的流失。
砼運輸車直接開進基層面上或支好模板的路面基層上,由專人按距離和砼的用量指揮砼運輸車進行卸料,對料不均時用挖掘機補料。人工大致整平,工作時應用“扣鍬”的方法,嚴禁拋擲和摟耙。用插入式振搗器普遍振搗一遍,作用半徑嚴格搭茬,振搗到位且均勻。振搗時間通過觀察砼的情況確定(①振搗時砼不再明顯沉降;②不再有大量氣泡出現;③砼表面均勻,平整并已泛漿)一般情況下振搗時間約為20-30秒。振搗棒在一個部位工作完畢后,須緩慢,勻速地邊振邊上提,不宜過快,以防振動中心產生空隙或不均勻。
超過初凝時間的砼拌合料嚴禁使用,嚴禁分散于砼板基層。
(5)振搗:混凝土拌和物布料長度大于10m時,可開始振搗作業。當采用密排振搗棒組間歇插入振搗時,每次移動距離不宜超過振搗棒有效作用半徑的1.5倍,并不得大于500mm,振搗時間宜為15-30s。以不再冒出氣泡并泛出水泥砂漿為準。
(6)整平:砼表面通過整平工作由提漿整平機完成,在整平過程中,由專人隨時用3m鋁杠測量平整度,最大間隙不超過5mm。對于低洼處,填補均勻的砼拌合料拍實抹平。對個別較高的部位進行壓平直至達到要求。嚴格控制好整平時間、遍數及程度,避免路面起砂、露石等現象。
同時應進行清邊整縫,清除黏漿,修補缺邊、掉角。
拉毛:攤鋪完畢精平表面后進行拉毛,紋理制作的深度控制在0.8mm左右,紋理的走向控制與路面前進方向垂直,相鄰板的紋理要互相銜接,橫向相鄰的紋理要溝通以利排水。
(7)接縫施工:
切縫:其目的是人為的把砼面層斷開,避免砼面層出現不規則的斷縫。切縫一定要及時。切縫時間以每小時累計溫度和220℃切縫,切縫深度要求應大于路面厚度的1/4,嚴禁早切造成塌邊晚切造成斷裂。
灌縫:混凝土面板養生期滿后應及時灌縫,灌縫前應采用切縫機清除縫中的雜物,再使用壓力水或壓力空氣徹底清除接縫中的塵土及其他污染物,確??p壁及內部清潔、干燥。接縫填料采用純瀝青,防銹涂料采用防銹漆。各項指標必須符合相關規范要求。填縫必須飽滿、均勻、厚度一致并連續貫通,填縫料不得缺失、開裂、滲水。
(8)養生:水泥砼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砼澆筑作業完成后,養生時間應根據混凝土彎拉強度增長情況而定,不宜小于設計彎拉強度的80%,應特別注重前7d的保濕(溫)養生。一般養生天數宜為14d~21d,高溫天不宜少于14d,低溫天不宜少于21d?;炷涟屦B生初期,嚴禁人、畜、車輛通行,在達到設計強度40%后,行人方可通行。面板達到設計彎拉強度后,方可開放交通。
七、鋼筋施工技術要求:
嚴格按設計圖紙及規范要求制作安裝。
八、試驗段施工目的驗證
1、通過試驗段驗證:基層及面層的7天彎拉強度能夠符合設計要求。
2、上述列表人員機械設備數量能夠滿足大面積施工要求。
九、通過試驗段的施工確定以下主要項目:
1、基層的平均厚度為183mm;面層的平均厚度278mm,均符合設計要求。
2、面層平整度通過平整度儀檢測能夠滿足1.2mm要求,平均值為1.1mm。
3、面層的平均構造深度平均值0.81mm,滿足規范值的要求。
十、試驗段施工中需改進的方面
1、縱縫植筋拉桿及預埋拉桿外露長度不太均勻,拉桿雖居中但不夠垂直板面,需加強工人質量意識。
2、橫縫傳力桿埋置不夠水平,需控制好并精細化。
3、由于新建路面層與原老路砼路面相接,接觸面平整度及順直度相對較差。
十一、試驗段施工分析總結
1、通過試驗段的鋪筑,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得到驗證,施工工藝比較科學合理,施工方法基本正確,組織機構健全,崗位設置合理,質量保證體系完善,前后場配合密切,為大規模施工提供了充分的技術準備。
2、施工組織管理正確,指揮和指導得當。水泥砼面層試驗段施工組織形式為兩級負責制,經理部技術指導組負責制定技術方案、技術交底和施工技術指導、工程質量檢驗、試驗檢測和控制測量,路面施工隊組織現場施工。
3、施工工藝流程和施工方法正確?;鶎拥尿炇?、施工前的準備、水泥砼的運輸、攤鋪、振搗、試驗檢測、交通管制等工序在試驗段的施工過程中證明是可行的、正確的。
4、設備的規格適當、數量足夠,配制均衡,可以高質量滿足水泥砼路面施工的要求。試鋪實踐證明,主要施工機械的配置上是合理的。
5、通過試驗段取得了具有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的施工技術參數。
綜上所述,我部水泥砼路面試驗段的施工總結,作為我項目部全線混凝土路面大面積施工的理論依據是完全可行的。
十二、附件:施工資料及檢測資料
篇2:高速公路路基土方試驗段施工總結
高速公路路基土方試驗段施工總結
大慶至廣州高速公路深州至大名(冀豫界)段
施工單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合同號:LQ1
監理單位:牡丹江市公路工程監理有限公司 編 號: 監表52
致:駐地監理工程師 zz(先生) :
我部已完成路基填筑試驗段(首件工程)的施工總結,現進行上報路基填筑施工總結,望貴辦審核。
承包人: 日 期:
駐地監理工程師意見:
簽 字: 日 期:
總監辦意見:
簽 字: 日 期:
附注:本申報表適用于必須書面申報監理工程師的施工方案、意見、申請等。
路基土方試驗段施工總結
一、試驗段簡介
大廣高速公路衡大段LQ1標的土方路基試驗段設在K4+640-K4+940右幅,路基填料采用榆科鎮劉園土場的土質填料。于20**年5月25日開始施工至20**年5月26日施工結束。經檢驗并報駐地監理工程師認可,各項檢測數據符合設計規范要求,表明K4+640-K4+940右幅路基土方試驗段鋪筑成功。
二、試驗段施工準備
1、測量:
1)、試驗段施工前,已對路線距中樁12.5m邊樁進行測設,并在施工段落用灰線明示。
2)、施工前對下承層即邊溝回填砂礫頂面進行了高程測量。
所有測量成果已報測量監理工程師認可。
2、試驗:施工前已完成路基填筑所涉及的各項土工試驗及土的原材料檢測試驗。
3、土場:施工前已完成土場清表及土方外運便道的整修。
4、人員、機械:已配備滿足試驗段施工需要的人員及機械。
1)、試驗段施工參加人員分工
姓名 職務 職責
zz 項目總工 施工技術指導及質量管控
同時配備10名操作工人配合現場具體施工。
2)、試驗段施工機械一覽表
序號 設備名稱 規格型號 數量 技術狀況 備注
1 挖掘機 BH220 1 良好
三、試驗段的施工目的
1、通過試驗段的生產,作為一次全體動員,對投入正式生產人員、機具設備及組織管理進行磨合,總結出最佳的路基施工方案指導本標段大規模土方施工。
2、通過試驗段的施工生產,確定以下主要項目:
1)、在最佳含水量的情況下,確定碾壓遍數與壓實度的關系;
2)、通過測量數據確定榆科鎮劉園土場土質的松鋪系數、松鋪厚度;
3)、通過試驗段確定人員、機械、設備的最佳組合、碾壓遍數、碾壓速度、振動參數等,為大面積施工提供充足的依據,為路基工程全面開工、順利施工創造條件。
四、試驗段施工過程
路基土方試驗段自20**年5月25日開始,至20**年5月26日結束,具體施工過程如下:
1、施工前準備
1)、在試驗段上土前,先對路線軸線進行放樣,放樣出距中樁12.5m的邊樁,并用油漆在舊路路面標出,同時在舊路坡腳立樁明示,并在施工段落用石灰灑出斷面線;然后在施工段落進行高程測量,每10m一個斷面,每斷面分左、中、右三點進行測量。以上工作均報測量監理工程師認可。
2)、施工前對砂礫頂面進行清理,特別是邊角處的浮土進行人工清除,對邊溝邊緣用平地機開設臺階,臺階寬30cm,高20cm,最后對砂礫頂面灑水濕潤。以上工作均報現場監理工程師認可。
3)、打通了土場至試驗段的運土便道,并進行了整修、碾壓及灑水。
4)、在土場先挖探坑,查驗土質。經查驗發現劉園土場在取土1.5m深度共分三層,第一層為50cm厚粉性粘土,第二層為30cm厚粉性土,第三層為70cm厚粘性土,各層含水量差異較大,但同一層土的含水量相對穩定。為保證工程質量,決定分層取土并在試驗段施工中取上層粉性粘土。
2、備土
自20**年5月25日晚8點開始試驗段備土。挖機在裝土時,盡量控制每車裝土量大致相等,試驗段施工時控制在挖機每車裝8斗,大致18方左右?,F場卸土時,控制在每12m卸一車(平均寬度6m,虛鋪25cm,則每米1.5方)。至5月26日凌晨1:30,試驗段用土全部備齊。
3、初平
備土同時,用推土機進行初平。初平使土大致均勻分部,并保證大面大致平整。
4、精平
5月26日早上8點開始,每20m布設高程控制點后用平地機進行精平。精平保證表面平整,且成向外2%—4%的橫坡,以利于降水的集中排除。精平的同時,配備人工對兩側壅起的浮土鏟除并灑布在中間部位。精平結束后測量頂面高程。
5、機械組合及碾壓
試驗段施工中按既定的碾壓機械組合,一臺20t和一臺22t振動壓路機的組合方式。碾壓時含水量為15.4,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在K4+790~K4+940施工段落(150m),先用20振動壓路機以3.5km/h左右的速度靜壓1遍,再用20振動壓路機和22t振動壓路機以2.5~3.5km/h的速度交叉振動碾壓,碾壓過程中,每振動碾壓一遍,檢測壓實度。直至壓實度檢測合格,并且振動碾壓過后無明顯輪跡,最后用20t振動壓路機靜壓收面。
在K4+640~K4+790施工段落(150m),先用20振動壓路機靜壓穩壓1遍,再用22t振動壓路機和20t振動壓路機以2.5~3.5km/h的速度交叉振動碾壓,碾壓過程中,每振動碾壓一遍,檢測壓
實度。直至壓實度檢測合格,并且振動碾壓過后無明顯輪跡,最后用20t振動壓路機靜壓收面。通過試驗段施工確定前一種碾壓方式更加合理,效果更好。
碾壓完成后,測量壓實后頂面高程。
五、試驗段施工目的的驗證
1、通過試驗段的施工,對投入正式生產人員、機具設備及組織管理進行了初步磨合,總結出我標段路基施工的具體施工工藝為:
路基填筑具體施工工藝流程圖
推土機粗平
施工測量放樣
自卸車運土
專人指揮倒土
初壓
平地機精平
土場清表
土方挖裝
壓路機碾壓
20t壓路機收面
壓實度自檢 不合格
合格
抽 檢 不合格
合格
填筑下一層
2、通過試驗段的施工,確定以下主要項目:
1)、在最佳含水量的情況下,確定了碾壓遍數與壓實度的關系;
碾壓過程中,從碾壓第三遍開始檢測壓實度,每振動碾壓一遍測定壓實度,直到碾壓第六遍,所有檢測壓實度達到要求,并且第七遍進行碾壓后,壓實度無明顯增長。繪制壓實度增長曲線如下:
2)、通過測量數據確定榆科鎮劉園土場土質的松鋪系數;
施工前測量的底面高程(即砂礫頂面高程)記為h1,平地機精平后測量的頂面高程記為h2,碾壓結束后測量的頂面高程記為h3,松鋪系數s=(h2-h1)/(h3-h1)。
經試驗段施工總結的松鋪系數為:具體高程數據見《路基土方試驗段松鋪系數計算表》
3)、通過試驗段確定的人員、機械、設備最佳組合、碾壓遍數、碾壓速度、振動參數。
通過試驗段施工確定:土方作業每個施工面最佳施工長度200~300m;
最佳人員配置為:
工種 數量 隊長
1 現場工程師 1 技術員
1 安全員 1 操作工人 10
最佳機械組合為:
機械名稱 數量
挖掘機 1
推土機 1
自卸車 5
灑水車 1
平地機 1
壓路機 2
通過試驗段施工確定,壓路機碾壓的行駛速度控制在2.5~3.5Km/h,碾壓遍數為6遍,針對施工中的土質為粉性粘土,壓路機碾壓時采用低幅高頻、弱擊振力的碾壓方式。
六、試驗段施工中需改進的方面
在試驗段施工中,仍存在以下需改進的方面:
1、各工種之間的配合還不是十分默契,中間環節銜接還不是十分流暢,后續施工中應加強協作及配合。
2、精平時應適當加大頂面橫坡,以利于頂面排水或積水的集中排出。
3、相鄰施工段落碾壓時,搭接長度應保證15m以上,保證相鄰段落搭接處表面平整、密實。
4、對于頂面的粉性土,光面碾壓之前少量灑水,稍加晾曬后進行光面碾壓,保證表面平整無浮土。
七、結論
通過試驗段施工,總結出路基土方施工中,最佳施工段落為200~300m;劉園土場土方的松鋪系數為;最佳含水量15.2%;最大干密度1.81g/cm3;碾壓機械組合為20t加22t振動壓路機;碾壓遍數為6遍壓實度達到設計規范要求,且再次碾壓壓實度無明顯增長。
綜上所述,我部路基土方試驗段的施工總結,作為我部路基土方大面積施工的理論依據是完全可行的。
篇3:駐地辦上報隧道CRD開挖工法試驗段總結報告
駐地辦關于上報隧道CRD開挖工法試驗段的總結報告
新賽果六監〔20**〕357號 簽發人:z
總監代表處:
將軍溝隧道大里程端左線上斷面施工至ZK582+264,開挖揭露圍巖與原設計差別很大,隧道在初期支護后即出現持續變形,最大斷面變形量超過70cm,致使初期支護大段侵限;而且根據TSP203和地質雷達超前預報分析,隧道該類圍巖在可預報范圍內無明顯好轉跡象,如不改變施工方案,難以控制圍巖變形,隧道施工和結構安全也難以保證。對此,伊犁片區公路建設指揮部非常重視,組織施工參建各方并邀請國內專家召開了專項會議,并形成了會議紀要(詳見新交建伊指〔20**〕115號文件),根據會議決定,將軍溝隧道該情況圍巖地段改用CRD法施工,其中ZK582+264~+247段為試驗段,由設計拿出CRD開挖工法施工圖。
監理組根據新交建伊指〔20**〕115號文件和CRD開挖工法施工圖,密切配合施工單位于2008年7月16日開始進行CRD開挖工法的試驗段施工,截至9月6日,已全部完成ZK582+264~+247段試驗段的開挖和初期支護。
第六合同段項目部于20**年9月10日上報《關于將軍溝隧道左線CRD施工工法試驗段的總結報告》(新賽果六項〔20**〕193號),監理組根據施工原始記錄和監控量測資料審核后認為:
一、根據監控量測資料,拱頂下沉量較大,但下沉量主要集中在斷面未完全封閉前,在開挖斷面全部封閉后,拱頂下沉逐步趨于收斂穩定;各斷面收斂值相對于拱頂下沉量較小,最大為65.01mm,各斷面均趨于收斂狀態,對施工影響較小??梢缘贸觯篊RD開挖工法能有效的控制圍巖變形和地表下沉,能確保施工安全和結構安全。
二、本工法充分利用了中隔壁和臨時仰拱的支撐作用,并輔以注漿小導管超前支護、掛網和格柵噴砼等支護手段,加之開挖對圍巖擾動小,故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
三、其支護系統能很好的適應圍巖的變化,與圍巖形成一個整體,能充分發揮圍巖的自承能力。
四、本工法采用分部開挖,其超前導坑可以起到超前預報的作用;本工法還能有效應用監控量測等信息指導施工,使整個施工過程處于受控狀態。
五、施工單位在CRD開挖工法試驗段施工中優化的施工工藝和總結的施工參數,能夠指導下一步CRD開挖施工,并能確保施工安全和結構安全。
六、由于CRD開挖工法進度較慢(每天開挖進尺在1.0m左右)、造價較高(每延米約10萬元),在下一步施工中需根據掌子面地質情況并結合超前地質預報密切監視圍巖變化情況,如圍巖情況有了根本性好轉,應迅速轉變開挖工法,以加快進度、降低造價;施工單位應提前作好轉變開挖工法的準備工作。
附件:新賽果六項〔20**〕193號
二ОО八年九月十一日
?。撓等耍簔,聯系電話:1367993****)
主題詞:隧道 CRD試驗段 總結報告
抄送:存檔。
賽-果公路第六監理組印
20**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