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第一學期大班主題計劃
主題一:成長你我他(9.1---9.22)
(一)主題說明:
本主題圍繞“成長”這個關鍵詞,引導幼兒在學習關注自我成長的同時,發現同伴的成長,以及自己和同伴的不同特點,從而實現主題的核心目標。整個主題分為三個層次,層層遞進,各有側重,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展開教育教學活動。
本主題首先以第一層次“我們長大了”為切入點,引導幼兒發現自己外形上的變化,關注自身的成長;通過與弟弟妹妹的互動交流、共同游戲,體驗成為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學習關愛他人;通過做小助手、當值日生等,愿意為集體做事,產生初步的責任感。
接著進入第二層次“心情魔法師”,引導幼兒關注和體驗自身的心情變化,知道有各種不同的情緒很正常,學習用合適的方法表達情緒,同時能初步感受和體察同伴的情緒,與同伴積極快樂地相處。
最后通過第三層次“特別的我和你”系列活動,引導幼兒觀察、展示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地方,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學會悅納自我、尊重他人。
本主題“成長你我他”凸顯的是每一名幼兒的成長,生命的成長是一個個體不斷感受和體驗的過程。因此在主題的展開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避免空洞的說教,而是將主題活動與幼兒的日?;顒?、多途徑的實踐活動、家園共育活動緊密結合,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以豐富“成長”的感受,在多樣化的活動中體驗自己與同伴長大了的自豪感。
(二)主題目標:
1.關注自己的成長和變化,體驗在幼兒園里作為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學習關愛他人,愿意為集體服務,感受成長的快樂。
2.關注和體驗各種不同的心情,初步感受和體察同伴的情緒,學習用合適的方法表達情緒,和同伴積極快樂地相處。
3.觀察和表達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感知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同伴間的差異,學會悅納自我、尊重他人。
(三)環境創設:
在開展第一層次活動時創設“我長大了”主題墻,展示反應幼兒成長過程的照片,如剛進幼兒園時哭鬧的照片和如今長大了的照片,幫助幼兒直觀地了解自己的成長變化。
在開展第二層次活動時創設“心情魔法師”主題墻,在墻面張貼各種不同表情的照片,在中間張貼幼兒針對每一種表情畫的小圖,如“生氣”照片下面是幼兒畫的“我什么時候會生氣”的圖畫,再在下面張貼幼兒畫的如何正確表達和調節這種情緒的小圖,如“生氣時,我可以聽會兒音樂就不生氣了?!?/p>
(四)家園互動:
1.請家長幫助孩子收集、整理成長過程中的照片、音像資料及紀念物。
2.與孩子談論其成長經歷,鼓勵家長和孩子共同制作從出生到現在的《成長冊》,與孩子一起感受成長的喜悅,同時幫助孩子感受自己成長過程中親人對自己的關愛。
3.為家長推薦一些和成長話題有關的優秀繪本,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
4.請家長引導幼兒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強其責任心,進一步體驗“我長大了”。
(五)每周安排:
第一周(9.1)
星期五:
社會:幼兒園里我最大
第二周(9.4---9.8)
星期一:語言:我們都是好孩子
星期二:1.
藝術:勞動最光榮
2.社會:時光隧道
星期三:社會:成長的紀念
星期四:1.藝術:我的心情
2.健康:找來的開心
星期五:數學:桌椅大行動
第三周(9.11--9.15)
星期一:語言:我很生氣
星期二:1.藝術:羞答答
2.健康:我不要生氣
星期三:社會:不一樣的哭
星期四:1.藝術:心情色彩
2.科學:身高比一比
星期五:數學:我是小司機
第四周(9.18--9.22)
星期一:語言:猜猜我是誰
星期二:1.科學:我的密碼
2.藝術:好朋友寫真
星期三:語言:各種各樣的人
星期四:1.藝術:我的自畫像
2.
社會:豎起大拇指
星期五:數學:數字鄰居
主題二:龍的傳人
(9.25---10.20)
(一)主題說明:
本主題從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龍的傳人》切人,從“我是中國娃。這一層次展開。孩子從認識自我開始,到初步了解中國的地理位置,知道中國的首都是北京,并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相互介紹、交流祖國各地的文化、特產,知道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
在第二層次“絢麗中國風中,我們將和孩子一起走進異彩紛呈的中國傳統文化,領略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傳承下來的文明智慧。四大發明、文房四寶、中國瓷器、中國民樂??????孩子在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碰撞中,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感悟四大發明為人們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激發民族自豪感。
最后在“騰飛中國龍。這一層次中,孩子的視角將轉向日新月異發展中的祖國,神舟飛天,蛟龍人海,神話故事中的情節在現實中得到了實現。中國人的智慧在延續,小朋友的智慧之門也將開啟,他們開始暢想長大后的夢想,嘗試用行動去表達對祖國稚嫩而又真誠的情感。
整個主題強調孩子的內心體驗和感受,從孩子的已有經驗出發,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有趣的、互動的環境,喚醒孩子的內在驅動力,有效帶動孩子初步構建起對祖國的歸屬感,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二)主題目標:
1.感受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并不斷發展的國家。
2.體驗一些傳統的民間藝術和游戲,探究古往今來中國人的主要發明和創造,感悟中國人的智慧
產生對“蛟龍號“潛人深海、神舟號。飛天等事物的探究愿望。
3.嘗試用多種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愿意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是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三)環境創設:
1.結合主題墻開展,布置“我是中國小導游”主題墻。幼兒收集旅途中拍攝的照片、祖國各地名勝古跡的圖片,結合相應的文字介紹,合理創設主題墻。
2.請幼兒收集自己感興趣的少數民族資料,教師幫助幼兒歸類布局形成“中華大家庭”主題墻。
3.收集一些中國元素的資料照片,比如:中國結、文房四寶、民族樂器、民族服裝等,和幼兒作品組合成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脈絡的“絢麗中國風”主題墻。
4.隨著主題的推進,將幼兒手機來的關于四大發明、神舟號飛船、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宇航員的資料,以及幼兒對發明的暢想等組合成“聰明的中國人”板塊。
(四)家園互動:
1.與孩子一起收集祖國各地風光的圖片、土特產資料等,和孩子一起翻看家庭成員旅游的照片,和孩子交流旅游的感受。
2.和孩子一起尋找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少數民族,和他們交流溝通或者收集整理感興趣的少數民族資料,可以通過圖片、服飾、舞蹈視頻等,幫助幼兒感受不同民族的風土人情。
3.和孩子一起去博物館或富有濃郁地方風俗特色的街道、古代的建筑等地參觀游覽,了解家鄉的過去與現在,比較從前和現在的異同,感受家鄉的變化。
4.帶孩子去美術館欣賞中國書法、中國畫的展覽,和孩子在街上尋找中國書法,幫助孩子認識中國畫的繪畫工具和材料,親子共同體驗用毛筆寫字和作畫的樂趣。
5.和孩子討論祖輩、父輩玩過的一些民間傳統游戲,并和孩子一起玩一玩,體驗親子游戲的快樂。
(五)每周安排:
第五周(9.25--9.30)
星期一:藝術:龍的傳人
星期二:1.語言:我的祖國
2.科學:聰明的中國人
星期三:社會:五十六個兄弟姐妹
星期四:1.藝術:國旗真美麗
2.美術:可愛的泥人
星期五:數學:種豆豆
星期六:藝術:娃哈哈
第六周國慶節休息
第七周(10.9-10.13)
星期一:語言:我是小導游
星期二:1.科學:古人的計算機算盤
2.藝術:擺泥人
星期三:藝術:有趣的水墨畫
星期四:1.社會:我認識的民族樂器
2.藝術:我的夢想
星期五:數學:星期的秘密
第八周(10.16--10.20)
星期一:藝術:青花瓷的秘密
星期二:1.社會:我的姓氏
2.科學:小小蛟龍號
星期三:語言:我是發明家
星期四:1.科學:飛天入海
2.社會:值得敬佩的中國人
星期五:數學:花仙子的花園
主題三:瀛洲風情(10.23—11.3)
(一)主題目標:
1.知道舟山群島的來歷及舟山是由1339個島嶼組成的,萌發愛家鄉的情感。
2.了解船的發展變化,并對船的變化感興趣,大膽想象未來的漁船,發展想象力。
3.知道我們衢山吃魚的禁忌,喜歡衢山的風俗習慣,培養幼兒愛衢山、愛家鄉的情感。
4.知道衢山一些主要的風俗習慣。
5.表現出對家鄉成就的贊美,熱愛自己的家鄉。
(二)環境創設:
1.展示師幼共同收集的與主題有關的資料、圖片。將幼兒有關“瀛洲風俗”的問題寫下來,貼在問題樹上。
2.布置主題墻飾:家鄉的風俗
(三)家園互動:
1.家長可經常向孩子講講家鄉的風俗,可以通過讓孩子觀看有關的錄像資料、圖片、圖書了解家鄉的風俗。
2.幫助孩子收集家鄉各個風俗的照片及碟片等資料。
(四)每周安排:
第九周(10.23-10.27)瀛洲歷史
星期一:語言活動:衢山的來歷
星期二:藝術活動:起蓬號子
星期三:數學活動:賣蟹
星期四:音樂活動:說唱衢山
星期五:美術活動:畫衢山風光
第十周(10.30-11.3)瀛洲人
星期一:談話活動:衢山的名人、第一下海的女人----王慧菊
星期二:剪紙活動:千女鬧海
星期三:語言活動:兒歌《最美衢山人》第一課時
星期四:音樂活動:快板《最美衢山人》第二課時
星期五:數學活動:瀛洲商店
主題四:大自然的秘密(11.6—11.24)
(一)主題說明:
該主題從孩子能方便、直接感知到的天氣變化入手,開啟第一個板塊“天氣變變變”,由故事,“小水滴旅行記”這一文學作品引發孩子對天氣變化真是自然現象的關注,在于可愛的小水滴結伴旅行云朵寶寶一起展開豐富想象中對于云、雨、雷、電等自然天氣現象更加了解。
第二板塊“四季的秘密”,主要是孩子對自己的有關探索和感知。由孩子對自己的原有經驗展開討論,你到他們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談論自己的喜好。
梳理四季的明顯特征以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將原有對四季的較為零散個別的經驗進行理性的梳理與歸納。
在最后一個板塊“四季的花和樹”中,孩子們的目光將將聚焦到四季的花和樹你觀察具有典型特征的單一植物為切入點,通過觀察比較和分類對植物在四季里的生長規律進行歸納,形成初步的淚的經驗。
這是一個遵從和發展幼兒有關自然的“科學經驗”為主要脈絡展開的主題。教師在主題進行中,要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以幼兒學習的直接經驗為基礎,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激發幼兒主動觀察的興趣,關注每一名幼兒經驗與方法的獲得。通過持續觀察、操作記錄、同伴分享等途徑。使幼兒對自然現象的探究形成更加持之以恒的興趣,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關愛自然,關愛生命的種子。
(二)主題目標:
1.對天氣現象四季變化以及植物生長規律等自然現象,產生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2.了解天氣變化四季輪回植物生長現象與規律嘗試發現并理解自然界變化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系。
3.初步學習從觀察中尋找規律在歸納和梳理中心城出錢經驗產生對自然和生命持續的關注。
(三)環境創設:
建立“大自然的蜜語”主題墻根據主機可分成三個板塊,用圖像質量符號記錄作品照片留下幼兒觀察討論表達主題活動內容的痕跡。展示區,對落葉進行藝術加工,用拓印、線描、剪貼等形式做成各種裝飾,可以掛在區域之間做隔斷裝飾活動是和爸爸媽媽一起找秋天的落葉戰士親子作品制作各種太陽、月亮、云朵、雷電等圖形,烘托主題氣氛。
(四)
家園互動:
1.幫助孩子收集有關天氣四季植物變化的信息為主題開展,提供豐富的素材。
2.帶領孩子到植物園街心公園等地觀察對周圍環境生活產生了解和探究的興趣。
3.陪同孩子一起收看或收聽天氣預報,養成持續關注天氣情況的習慣與意識。
4.在家長的影響和引導下,幫助孩子形成生活中自主觀察發現規律梳理歸納等學習方法。
(五)每周安排:
第十一周(11.6-11.10)
星期一:語言:小水滴旅行記
星期二:1.藝術:小雨點跳舞
2.科學:我喜歡的季節
星期三:社會:踩雨啦
星期四:1.語言:云朵面包
2.科學:天氣預報員
星期五:數學:小手翻翻樂
第十二周
(11.13-11.17)
星期一:藝術:云
星期二:1.社會:風爺爺來了
2.
藝術:我的插花
星期三:科學:天氣預報員
星期四:1.語言:小蝸牛的四季
2.健康:花兒花兒幾月開
星期五:數學:手帕猜猜樂
第十三周(11.20-11.24)
星期一:語言:常綠樹和落葉樹
星期二:1.藝術:最后的秋葉
2.社會:四季里超市的貨品
星期三:語言:一片葉子落下來
星期四:1.科學:花的時鐘
2.
藝術:四季花開
星期五:數學:找個朋友變成5
主題五:防電安全我知道(11.27-12.1)
(一)
主題說明:
近年來,電視報刊雜志不斷報道登載一些兒童不懂的自我保護,自我防范的令人觸目驚心的消息——農民的孩子燒死在家中,重慶一男孩凍死在冰箱里,某城市一幼兒從五樓陽臺掉下摔傷。。。。這些事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有責任培養幼兒安全自我保護意識,并教給他們一些安全常識。為此,我們從多元化的角度,根據幼兒學習的需要和興趣,開展了“防電安全我知道”主題活動,活動中幼兒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逐步了解一些安全方面常識,最終知道哪些是安全的行為,哪些是危險的行為,不做危險的事,學會保護自己。
(二)主題目標:
1.了解生活環境中有關電的知識,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2.懂得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3.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感受活動的樂趣。
(三)環境創設:
鼓勵家長和幼兒在家中收集各種有關安全主題的資料,帶到幼兒園在主題墻中展示。
(四)
家園互動:
1.了解本主題的內容,作好家園配合工作。
2.向幼兒介紹一些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的方法。
3.收集主題有關的資料,帶到幼兒園。
4.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五)
每周安排:
第十四周:(11.27--12.1)
星期一:安全教育:安全用電
星期二:安全教育:電線里的小火蛇
星期三:安全教育:煤氣的作用和安全
星期四:安全教育:電梯里的小熊貓
星期五:安全教育:怎樣呼救
主題六:旋轉王國(12.4---12.22)
(一)主題說明:
主題從一則幽默的故事《轉不停的小狗》導入,引發孩子對“旋轉”現象的關注。接著,我們從孩子最感興趣的玩具入手,讓孩子在玩一玩、做一做身邊各種旋轉玩具的過程中,感受、體驗旋轉帶來的樂趣。當孩子對旋轉產生興趣后,進入第二層次,一起去尋找、發現身邊來自自然的旋轉:漩渦、龍卷風;來自生活事物的旋轉:風車、陀螺、時鐘;還有來自藝術的旋轉:名曲、名畫……當孩子發現這些旋轉,并嘗試探究、了解旋轉的奧秘時,他們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將會得到充分的挖掘和發揮。當這份“激情”被燃起后,孩子將進入第三層次,將發現的奧秘進行嘗試和實踐,一起創造屬于自己的“旋轉”!
幼兒的科學探究應以“激發興趣”為主。本主題重在引發幼兒對“旋轉”現象的關注,在對“旋轉”現象產生探究興趣的基礎上,嘗試親身探究、發現,了解旋轉的秘密,“創造”旋轉因此教師在開展該主題活動時,應以保護和激發幼兒對旋轉現象的興趣為首要目標,幫助幼兒感受探究的樂趣、發現的快樂。并在此基礎上,引發幼兒自主探索,積累經驗,獲得知識。
(二)主題目標:
1.對“旋轉”現象有探究興趣,積累關于“旋轉”的經驗。
2.初步探索影響旋轉的因素,了解旋轉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系。
3.樂意嘗試自己創造“旋轉”現象,感受探索的樂趣。
(三)環境創設:
1.建立“旋轉王國”主題墻,由“旋轉玩具大集合”“我發現的旋轉”和“我是旋轉小達人”三個板塊內容組成一個大轉盤。
2.旋轉玩具大集合:幼兒收集與旋轉有關的玩具照片,并作玩法和感受的介紹;幼兒在玩旋轉玩具時的照片若干。
3.我發現的旋轉:親子合作完成“身邊的旋轉”調查表,并制作成海報進行張貼。
4.我是旋轉小達人:幼兒制造旋轉時的活動照片;幼兒利用身邊器械進行旋轉實驗的照片,及自我的發現(活動中說的話)。
(四)家園互動:
1.在節假日帶孩子去游樂園玩耍,讓孩子體驗各種旋轉玩具(如旋轉木馬、旋轉飛機、旋轉杯等)帶來的快樂。用相機記錄下孩子開心的一刻,并將照片帶到幼兒園,讓孩子與同伴分享有趣的經歷。
2.與孩子共同發現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旋轉物品,用繪畫或相關圖片粘貼的方式,完成《我身邊的旋轉》調查表,并協助孩子寫好姓名后帶回幼兒園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
3.在孩子詢問某樣事物旋轉的原因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通過各種渠道,如書籍、網絡、動畫片、小實驗等,探究事物旋轉的原因,以及旋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
(五)每周安排:
第十五周(12.
4---12.8)
星期一:語言:轉不停的小狗
星期二:1、科學:各種各樣的風車
2、藝術:小風車
星期三:社會:游樂園的旋轉
星期四:1、語言:旋轉大集合
2、科學:旋轉的風
星期五:數學:螞蟻搬豆
第十六周(12.11--12.15)
星期一:科學:神秘的漩渦
星期二:1.藝術:星月夜
2.科學:轉不停的陀螺
星期三:科學:旋轉的時鐘
星期四:1.語言:危險的旋轉
2.竹蜻蜓轉呀轉
星期五:數學:寬寬窄窄的紙條
第十七周(12.18--12.22)
星期一:科學:轉不停
星期二:1.藝術:甜甜的棒棒糖
健康:身體轉呀轉
星期三:社會:快樂的大轉盤
星期四:1.科學:旋轉的小花
2.藝術:小魔仙的魔法故事
星期五:數學:長頸鹿買圍巾
主題七:我們的城市(12.25-1.12)
(一)主題說明:
依據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需要依托身邊的具體事物,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夠理解的方式,才能促進幼兒萌發熱愛生活、熱愛居住地的情感。因此,“我們的城市”主題就從幼兒最為熟悉、最容易體驗的社區生活展開,依托“城市很舒服”“城里的新鮮事”“城市很美麗”三個板塊,將探尋內容逐步擴大到從對周邊生活設施的了解,再到對城市全貌的體悟;從體驗城市生活的便捷、快速發展,升華到體會城市的人文內涵。
在第一個板塊“城市很舒服”里,社區生活、周邊設施對大班幼兒來說如數家珍,因此不需要對每一處建筑物、超市、交通標志等做事無巨細的再現,而是要幫助幼兒進行“類”的學習,讓幼兒學會在觀察比較中提煉身邊的某一類事物,能從中歸納總結出城市里有各種生活設施、城市標志、道路交通,并體悟出因為有了這一切,才讓我們的生活很舒服、很方便。
第二個板塊“城市的新鮮事”從活動“會吃硬幣的柜子”開始,借助城市里越來越多的“柜子”,引發幼兒對城市變化的關注,愿意主動尋找并發現城市里其他更多的新鮮事,在找找、說說、演演的過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些變化帶給我們生活的便捷,從而自然而然地因城市的變化而萌發喜愛之情。
第三個板塊“城市很美麗”主要帶領幼兒感受城市的人文色彩,這是城市另一道美麗的風景,但對幼兒來說較難主動感知。因此在這個小主題中,要引領幼兒去關注城市中容易被忽略的角落,發現以前不曾感悟的美麗,感受人們生活的狀態,從而體會城市生活的溫情和美好。在此基礎上,再滲透“維護城市美麗”的環保理念,就更能落到實處。
在這個主題的實施中,教師不能將目標單純定位于對城市的認知上,而應重點理清為城市的便捷、變化、美麗感到高興的情感路線上。對載體的尋找,要遵循“從身邊的具體事物開始”,多帶幼兒到街道上、小區里、商店等場所觀察與實踐,讓幼兒看得見、摸得著、感知得到,才不會空洞無物。在組織策略上,要根據大班幼兒實際需要,不只停留在對某一具體事物的認知上,而應在幼兒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注重引導幼兒發現、比較、歸納,梳理出城市各類設施與自己生活的關系,以及城市變化給自己帶來的影響。最后,教師還要結合本地、本園的實際情況,靈活替換內容,使教學思路能與本地文化接軌。特別是應針對生活在小城鎮或農村中的幼兒,既要融合他們的實際經驗,又要幫助他們更多地了解城市、愛上城市。
(二)主題目標:
1.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區及周邊的公共設施、道路交通、城市標志等,樂于發現城市里的新鮮事,感受城市生活帶給自己的便捷與舒適。
2.能發現、歸納城市設施與自己生活的關系,以及城市變化帶來的不同影響,能運用各種方式將自己的發現表現出來并樂意與他人分享。
3.關心人們在城市里的生活,為城市的發展變化感到高興,愿意用環保的方式來維護城市的美麗。
(三)環境創設:
1.我們的城市:根據主題推進進度,逐步將幼兒發現、歸納出的“小區生活”“周邊設施”“道路交通”“城市標志”一一張貼在墻面上,逐步完善成“我們的城市”。
2.我們生活的小區:幼兒收集自己生活的小區里的設施圖片,以及參觀附近小區后收集到的設施圖片,運用兩個交集圓引導幼兒歸納和比較各個小區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3.老房子、新房子、未來的房子:將幼兒的繪畫作品分成“老房子”“新房子”“未來的房子”三個板塊,分別組合成“老城區”“新城區”和“未來的城市”,使幼兒感受不一樣的美。
(四)家園互動:
1.與孩子一起對小區進行調查,包括樓群的特點、小區里的綠化、小區里的交通和生活設施、在小區里的感受等,并協助孩子一起制作成平面圖,帶到幼兒園與大家分享。
2.帶孩子到兒童公園(地點可替換)游玩,去之前和孩子一起商量一種最想體驗的交通方式,沿途一起感受不同類型的交通要道,體會越建越好的馬路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
3.帶孩子逛逛城市里的各種館舍,如圖書館、自然博物館、歷史博物館、美術館等,了解本地文化,感受城市的人文色彩。
4.跟孩子說說當地的老故事,體現本地的歷史、城市的由來、建設過程中的趣事、歷史人物傳奇等,豐富孩子對城市的過去的了解。
5.上學途中抓住機會引導孩子觀察身邊的事物,如從來沒見過的新鮮玩意兒、一些奇怪的符號,與孩子探討它們和生活的關系。這樣既能培養孩子主動觀察的習慣,又能提高孩子感悟生活的能力。
(五)每周安排:
第十八周(12.25-12.29)
星期一:語言:野貓的城市
星期二:1.藝術:我喜歡的小區
2.科學:小區管理員
星期三:社會:到兒童公園去
星期四:1.語言:游公園
2.社會:我的家在這里
星期五:數學:我們去秋游
第十九周(1.2-1.5)
星期二:1.科學:馬路上的數字
2.健康:小馬路大馬路
星期三:藝術:跳房子
星期四:1.社會:會吃硬幣的柜子
2.科學:布置超市
星期五:數學:方方的積木變魔術
第二十周(1.8-1.12)
星期一:社會:有卡真方便
星期二:1.科學:手機
2.藝術:城市變化大
星期三:語言:消防栓阿閑
星期四:1.語言:古代的鄉村
2.藝術:跳跳廣場舞
星期五:數學:擺一擺
主題八:喜氣洋洋賀新年(1.15—2.2)
(一)主題說明:
“喜氣洋洋賀新年”主題活動以孩子能感受的真真切切的生活背景為依托,以知年事,備年貨,盼新年為主題脈絡,讓孩子們在收集資料,實踐探索,互動游戲中獲得關于農歷新年的傳統節日文化知識,體味和積累過春節的生活經驗,表達對新年的期盼。
主題的第一個層次“年事”知多少圍繞兩個文學作品展開,從閱讀繪本《年》進入主題。引發幼兒思考和了解過年的風俗,賞年畫的獨特風格,讀年畫的吉祥寓意,通過游戲感知春節對聯的特征,由《十二生肖的故事》知曉生肖的名稱和順序,在歌曲中表現十二生肖的靈動,繼而探究生肖輪回的秘密,這一層次意在豐富幼兒關于年年初的經驗,初步領略傳統節日的風華文化精髓。
第二層是“今年我當家”,將在現幼兒熟悉的大家準備過年的生活場景。在音樂中煮餃子,在游戲中買年貨,比誰家年貨多,自己的手包春卷,請客人,裝扮節日新家,置辦歡樂團圓飯,在親歷喜慶又忙碌的準備過新年的系列活動中,鍛煉實際生活能力,學習自主交往,體驗當家做主的特別感受,孩子們一定會玩的不亦樂乎。
知曉了年事的多姿多彩,忙妥了過年的諸多準備,孩子們更期盼新年快來到。這一層重在引導孩子回顧過去一年,感恩身邊的伙伴,展望美好的未來,抒發對新年的期盼,同時開展豐富的藝術活動,讓幼兒互助合作制成五彩長龍,讓歡騰的五龍燈舞起來,喜慶的歌兒唱起來,快樂的舞蹈跳起來,將新年歡樂氣氛推向高潮,主題進行圓滿收尾。
本主題源于生活,更要回歸生活,深入生活。教師在主題實施中鼓勵幼兒玩一次,試一試,力求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發展他們的自主能力,提升他們的交往能力。第一層次年事知多少中,應讓幼兒充分的搜搜,看看,聽聽,想想,說說,開闊視野,豐富經驗,今年我當家的各種活動,要引導幼兒多嘗試,多操作,多探索,進而收獲成功,新年快來到的活動則應鼓勵幼兒的自主發現,自我表達,主動參與,大膽表現。
(二)
主題目標:
1.感受過年熱鬧,喜慶的氣氛,萌發對過年相關系數==習俗的探究興趣。
2.了解過新年的傳統習俗,在親身體驗中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
3.樂意與同伴一起運用多元的表達形式創造性的表現,對過年的期盼和感受。
環境創設
(三)
環境創設:
1.依循主題漸進的脈絡,與孩子一起創設多維,互動的主題墻面。
2.主題開展初期,展示十二生肖的圖片,年畫,春聯和福字,營造出濃濃的年味,自然地引發孩子談論和探索過年的習俗,
3.隨著主題活動的深入,幼兒所親歷的煮餃子,包春卷,裝扮居室,辦團圓飯等活動照片和過程記錄成為墻面的主旋律,充分展現幼兒在主題中的體驗和交往行為。
4.在“新年快來到”中,著力捕捉幼兒期盼新年的個性化表達和創造性作品,甄選有特點的內容進行展示,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新年的憧憬。
(四)
家園互動:
1.與孩子一起收集家人歡慶新年的不同活動的照片,讓祖輩給孩子們講講他們小時候過年的趣事,讓孩子們積累更多關于過年風俗的經驗。
2.外出活動時,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發現街道公園商場在節日里的變化。
3.帶孩子一起逛逛年貨展銷會,欣賞新年音樂會,參觀年畫展覽等,感受過年豐富多彩的文化氛圍。
4.和孩子一起貼窗花,貼福字,掛中國結等裝扮家庭的節日環境。
(五)每周安排:
第二十一周(1.15-1.19)
星期一:繪本:年
星期二:1.社會:熱熱鬧鬧過大年
2.貼春聯
星期三:藝術:年畫欣賞
星期四:1.語言:十二生肖的故事
2.藝術:十二生肖歌
星期五:數學:分豆豆
第二十二周(1.22-1.26)
星期一:語言:團圓
星期二:1.藝術:歡樂團圓飯
2.藝術:煮餃子
星期三:社會:香香的春卷
星期四:1.科學:買年貨
2.健康:誰家年貨多
星期五:數學:雙色花
第二十三周(1.29--2.2)
星期一:藝術;百變窗花
星期二:1.社會:感恩這一年
2.藝術:做花燈
星期三:語言:新年新愿望
星期四:1.科學:這天我生日
2.扭秧歌
星期五:數學:分的一樣多
篇2:幼兒園大班幼兒健康活動計劃
幼兒園大班幼兒健康活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于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毒V要》再三強調要讓幼兒主動活動,而皮亞杰也曾說過,兒童是自己的哲學家,教育的第一條件就是要尊重主體、認識主體、熱愛主體。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兒,使其發揮應有的主體性,幼兒才有可能主動、積極、創造性地活動。幼兒健康教育既然將促進幼兒的健康作為最直接的目的,其教育過程就不應使幼兒感到壓抑或受到傷害。幼兒健康教育工作者應充分發揮幼兒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將幼兒的興趣與必要的規則相結合,使幼兒盡早建立起各種健康行為。
二、目的意義
1、 懂得一些簡單的健康常識,初步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
需要的行為華考范文網救及應付意外事故的常識。
(1)了解應付意外事故的常識,具有基本的求生技能
(2)日常生活中安全常識與規則的了解及遵守。
(3)有關安全標志的認識,交通規則的遵守,自我保護意識的初步形成
三、具體措施、活動內容及安排
(一)各方面具體措施
1.培養良好的日常健康行為
(1)會正確的洗手、刷牙,并自覺的做到早晚都刷牙,餐前、便后洗手。
(2)養成獨立穿脫整理衣服得好習慣
(3)知道正確得站、坐、行、睡等姿勢。
(4)有良好得作息習慣,早睡在起,按時午睡。
(5)知道保持玩具得整潔,會整理玩具。
2.形成初步的健康、營養飲食習慣
(1)情緒愉快、會獨立進餐,不挑食。
(2)會主動飲水,少吃零食,對常見得食物會辨別。
(3)按時進餐,保持清潔。進餐習慣好
(4)關心周圍環境得衛生。
3.了解身體生長的知識,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
(1)五官得保護及功能的了解。
(2)換牙、保護牙齒知識的基本掌握。
(3)用眼的衛生
(4)探索生命現象的興趣。
4.了解日常生活中安全知識技能,知道自救及應付意外事故的常識。
(1)了解應付意外事故的常識,具有基本的求生技能
(2)日常生活中m.airporthotelslisboa.com安全常識與規則的了解及遵守。
(3)有關安全標志的認識,交通規則的遵守,自我保護意識的初步形成
5.具有良好的情緒,健康心理
(1)能夠與同伴共同生活友好相處。
(2)情緒愉快,知道快樂有益于健康。
華考范文網(4)基本體操何隊列隊形的練習。
6.養成初步的體育鍛煉意識
(1)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2)練習身體活動的知識與技能。
(3)身體素質的練習。
(4)基本體操何隊列隊形的練習。
三、活動計劃
周次 內容 周次 內容
10 爸爸媽媽不在家
2 我們的皮膚
12 牛牛換牙
4 學會快樂
14 學習的好習慣
6 認識安全標記
16 我的小房間
8 食物的旅行
18 尖利的東西會傷人
篇3:幼兒園大班體格鍛煉計劃
幼兒園大班體格鍛煉計劃
一、幼兒情況分析
1、大班共有39個小朋友,其中四分之一是外地轉來的新生。在他們當中,由于遺傳素質的不同,加上生活環境不同,因此,在動作發展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有幾位小朋友平時的體質較差常生病,對于這些幼兒應多提供給他們戶外鍛煉活動的機會,逐漸地增強他們的體質。還有些小朋友長得較胖,動作發展也不夠好,對于他們應加強活動的強度,逐漸地增強他們的體質。
2、總之,針對班中幼兒的動作發展水平的不同,在組織幼兒進行體格鍛煉中應考慮到各種動作發展來組織活動,照顧到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不同強度的體格鍛煉,讓每個幼兒都得到提高發展。
二、活動目標
1、走:聽信號變換方向走。
2、跑:聽信號變速跑或改變方向跑;跑走交替,距離為200—400米。
3、跳:原地縱跳觸物;助跑跳過不少于寬50厘米的平行線;練習跳繩。
4、平衡:兩臂側舉,單獨站立5—10秒鐘;在有間隔的物體(磚、木塊、硬紙板)上走。
5、投擲:兩人相距2—4米拋接大球;肩上揮物投遠。
6、鉆爬:協調靈活地鉆爬攀登障礙物,練習側滾。
7、基本體操:徒手操??诹睿合蜃螅ㄓ遥┺D,原地踏步、立定、左(右)轉彎走。
三、體格鍛煉活動計劃
周次 內容
10 七色花開
2 圈兒變變變
11 滾球門
3 紙棍造型
12 烏龜一家
4 踩高蹺
13 好玩的稻草球
5 抓尾巴
14 狐貍和獵狗
6 火眼金晴
15 怕癢的紅布頭
7 小傘兵
16 跨跳竹編
8 滾龍珠
17 孫悟空和孩兒們
9 光線寶寶來嘍
18 卷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