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點80
壓縮語段而不丟失文段信息
要突破這個難點,考生應掌握“三個技法”和“三個注意”:
1.三個技法?!叭齻€技法”即摘取法、分層法和復合法。所謂“摘取法”,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先把語段中的關鍵詞勾畫并摘取出來,然后按題干要求將其連綴起來。這種方法適合于要求寬泛的題目?!胺謱臃ā笔菈嚎s語段中一種廣泛應用的方法,其操作步驟是:首先,給段落劃分層次,概括層意;其次,辨別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將主要信息連綴成句?!皬秃戏ā笔且环N根據語段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整合歸納的壓縮方法,常用于并列語段。
2.三個注意。第一,壓縮語段題,其答案切勿超過限定字數,要學會區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選主舍次;第二,壓縮后的答案不能缺少語段的主要陳述對象;第三,對于包含多個語段的題目,確定答案后一定要對照語段和題目要求檢查一下,看自己所寫的答案是否丟掉了某個語段中的關鍵信息。
1.根據下面這段話的內容,在橫線處補充一句話,使文段語意完整,15個字以內。
黃庭堅被貶后多有感慨,寫下了這樣兩句詩:“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碑旤S庭堅二十多歲及第登科的時候,巴結他的人很多,每天高朋滿座,大魚大肉。但是當他被貶他鄉的時候,所有曾經巴結他的人都離他而去。所以,從他的身上我們要吸取一些教訓,我們要記?。?/p>
。
【答案】示例
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墜志
來看,后面補充的內容只能是針對黃庭堅的。這一點往往容易被考生忽視。
2.下面一段文字是對“中國夢”的闡釋。請閱讀這段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它包含著對道路、制度和理論思想的正確選擇,包含著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包含著社會的公平正義。它需要以更加寬廣的胸懷包容各種文化思潮的交流交融碰撞,吸納一切體現人類先進文化的發展成果;需要弘揚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傳承優秀璀璨的中國文化。它要求人們多一些信任、寬容和關愛,少一些冷漠、歧視和暴戾;多一些“對不起”的歉意善意,少一些惡語相向的劍拔弩張。樂共識而惡離心,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1)請在橫線上填寫一個總括性的句子。
(2)請用最簡潔的語言分條概括“中國夢”的內涵,每條不超過10個字。
【答案】示例
(1)中國夢應是一幅多維度的藍圖
(2)①民主公平,政治清明;②文明進步,文化繁榮;③人人友愛,社會和諧。
壓縮語段試題的評分標準有兩個方面:一是能夠歸納和提取文段的主要信息;二是要符合所限定的字數,超過字數要酌情扣分。
考生在壓縮語段時要對材料進行認真閱讀,全面分析,將文段中次要的、修飾性的、解釋性的文字刪除,保留主要的、關鍵性的、實質性的詞語。
1.(20**屆廣西南寧市第二中學高三2月月考)概括下面新聞的主要內容,不超過25個字。
2022年北京冬奧會會徽“冬夢”和冬殘奧會會徽“飛躍”,在位于北京的“雙奧”場館——國家游泳中心正式亮相。
會徽體現了冬奧會會徽評審專家的高度共識——主題具有較高設計水平,藝術形式具有中國特色,創意設計突出冰雪主題,易于國際傳播。
冬奧會會徽“冬夢”以漢字“冬”為靈感來源,運用中國書法的藝術形態。圖形上半部分展現滑冰運動員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現滑雪運動員的英姿。中間舞動的線條流暢且充滿韻律,代表舉辦地起伏的山巒、賽場、冰雪滑道和節日飄舞的絲帶,為會徽增添了節日喜慶的視覺感受,也象征著北京冬奧會將在中國春節期間舉行。
冬殘奧會會徽“飛躍”體現以運動員為中心的理念,結合中國書法藝術與冬殘奧會體育運動特征。其設計展現了漢字“飛”的動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滑行、沖向勝利的運動員,同時形象化地表達了輪椅等冬殘奧會特殊運動器械形態。會徽上半部分線條剛勁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圓潤,寓意運動員經過頑強拼搏、歷經坎坷最終獲得圓滿成功,展現其不斷飛躍、超越自我的精神。
2.(20**屆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學高三第五次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篩選整合信息,給“公共圖書館”下定義,要求不超過4個字。
公共圖書館是免費為市民服務的圖書館,一般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資助和支持。與專業圖書館不同,公共圖書館的館藏大多是綜合性的,讀者成分也是多樣的。它的服務對象廣泛,包括各種職業、各種年齡和各種文化程度的讀者,即所有的普通居民。它提供非專業的圖書(包括通俗讀物、期刊雜志和參考書籍)。這類圖書館也會提供社區活動的場所。
3.(20**—20**學年浙江省諸暨市諸暨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對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內容,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
)
20**年,我國中藥工業總產值已達7886億元,占醫藥產業規模近三分之一,中藥大健康的產業突破1萬億元,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笆濉睍r期,我國中藥工業總產值增速達20%。以藥材生產為基礎、工業為主體、商業為紐帶,中國現代中藥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目前,我國國產中藥民族藥約有6萬個藥品批準文號,全國有2088家通過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認證的制藥企業生產中成藥。中醫藥產業已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A.我國中醫藥產業漸成戰略增長點
B.我國現代中藥產業體系基本建成
C.我國中醫藥產業市場前景廣闊
D.我國中醫藥產業增長速度明顯
1.“冬夢”“飛躍”亮相北京,凸顯冰雪激情與活力。
2.公共圖書館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資助和支持的,免費為所有普通居民提供書籍并為社區活動提供活動場所的公共設施。
3.A
【解析】本題考查壓縮語段的能力。解答該題,應當結合所給段落具體內容分析,尤其是抓住“中醫藥產業已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一句考慮,即可得出答案為A。
篇2:暑期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
20**年暑期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
20**年7月12日到15日,濱海區開展了暑假教師培訓,按照要求我應該參加語文組的學習。第一天由于參加央子街道會演彩排,沒有能夠及時參加學習;第二天,在濱海實驗小學,主要聽了王迎春老師關于《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通過學習,收獲頗深,下面就此次學習談一點對學習《語文課程標準》的體會。
一、領會教材,要正確理解語文課程的本質屬性
《語文課程標準》總結和概括了歷年來關于語文課程性質問題的不同意見,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為我們準確地認識和定位語文課程性質和功能提供了方向和思路,還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階段的重要地位?!?/p>
作為義務教育的教師,只有明確了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方向更加明確,教學目標更加準確。但是,在新課改推進的過程中,還大量存在或偏重于工具性,或偏重于人文性的狀況。我們要杜絕這兩種現象的發生。
二、課堂教學,要全面領會課程標準的四大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的基礎。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是語文教育得以有效進行的基本前提。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難點和亮點。學習方式不僅包括相對的學習方法及其關系,而且涉及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
4.努力建設開發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針對以往語文課程的封閉和缺少活力而言的,它要求語文課程必須突破“三中心”即“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框框。
三、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及時更新知識觀念
1、知識的定義:布魯姆將知識定義為對具體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憶,對這是和方法的回憶,或者對一種模式、結構或框架的回憶。
2、知識維度的分類: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
3、認知過程維度的分類: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
4、語文知識的基本范疇:語文教材中的基本知識是什么?人們歷來認為是字、詞、句、篇、語修、邏、文,這是狹義的知識觀。從認知心理學的廣義知識觀看,知識可分為三類: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陳述性知識也稱描述性知識,它具有靜態的性質,主要用來回答事物“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陳述性知識也叫步驟性知識,它具有動態性質,主要用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策略性知識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情境中對學習任務的認識、對學習方法的選擇和對學習過程的調控。
5、語文知識和語文知識教學:“精要、好懂、又用”這六個字一直被奉為語文知識教學的“六字箴言”。實際上這“六字要求”就是語文知識教學的通用策略。所謂“精要”,是對語文知識教學內容提出的要求——精簡化、開放化。所謂“好懂”,是對語文知識教學方法提出的要求——情景化、動態化。所謂“有用”,是對語文知識教學目的提出的要求——實踐化、習慣化。
知識教學的四種m.airporthotelslisboa.com方法:以體驗為主要途徑的知識教學法;以案例為主要形式的知識教學法;以訓練為主要行為方法的知識教學法;以分析為主要手段的知識教學法。
處理閱讀教學中的幾個關系: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需要教師預先作出周密的安排?!胺彩骂A則立”預設是很重要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但教師的指導只是學生語文素養形成的外因。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學習的內因是不斷產生的學習需要與自己原有的語文素養水平之間的矛盾。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要使閱讀教學有效,教師必須洞察學生內因的動態生成,并努力創造條件促使內因向提高語文素養的方向發展。
處理好自主與指導的關系:《語文課程標準》把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教學改革的重心,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由教學的主宰,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著”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伙伴等權利。
處理好方法與效果的關系:在閱讀教學中,目的和方法以及方法與方法之間,都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一般來說,引領學生個人閱讀文本是主要的方法,同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輔之以集體討論、演課本劇、多媒體演示和研究探索等方法。對閱讀教學來說,各種方法都是必須的,沒有優劣之分。
處理好語感和質疑、閱讀與運用的關系:現在閱讀教學優一種傾向,是重視語感,忽略質疑。因此需要辯證地理解兩者的關系。
在閱讀教學中處理感悟和質疑的關系: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安排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質疑問難。閱讀課應該有個自讀——淺悟——質疑——深悟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感悟和質疑在程序上誰先誰后,在時間上誰重誰輕,要因文而異,辯證處理;要交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并因勢利導地幫助學生將解疑和感悟結合起來;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質疑和感悟積累的獨特性,千萬不要追求標準化答案。
綜合性學習:綜合性學習是超越了傳統單一學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組織的原則,將人類社會的綜合性課題和學生關心的問題以單元的形式統一起來,通過學生主體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篇3:嚴華銀《讓語文安靜》讀后感
嚴華銀《讓語文安靜》讀后感
看到嚴華銀老師的《讓語文安靜》,抄下幾句來:
中國語文真的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國語文人,既得救“人”,更得自救。這是危言聳聽嗎?我以為不是。中國語文更為痛苦的,就在于,圍繞很多關于語文學科的關鍵問題,很少有人愿意正視矛盾,直言利害,和整個大的社會背景一樣,真話難覓。這可能是最最要命的事!
中國語文教育,也即母語教育,幾乎可以說是與學校相伴生的最為古老的一門課程。但其最大的悲劇在于,直到今天任然沒有人能夠說清楚,作為一門學科,它究竟是什么,它應該教學什么。從葉圣陶提出的“工具性”到《課程標準》首創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從《教學大綱》明言的“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到《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文化層次似乎越來越高了,但老師們的操作卻越來越無所適從了。
語文人應該頗多書生意氣。語文人是最接近中國傳統文人的,名士雅致,清高遠俗,遺世獨立,常有超然物外的仙風道骨??梢詻_冠一怒,揮斥方遒;可以玩花弄草,在山水之間而樂以忘憂;可以舞文弄墨,在稠人廣坐之中敢于“大醉”而“擊鼓罵曹”;可以“士為知己者死”,處江湖之遠而仍憂君民;也可以“舍魚而取熊掌”,為了尊嚴和道義且行且吟“歸去來兮”。書生的“意氣”,如風發,如云行;去有影,來有蹤;書生也許并不富裕,但真正的書生一定“富有”,書生富有的當然是“書”,原來這如風卷云舒的海量的“意氣”正是從“書”中“生”來!
語文人應該頗多文學情結。以閱讀為生活方式甚或生命,愛好文學,語文人大多做過或多或少的文學的美夢。祈求以詩歌的浪漫抒懷,以小說的凝重濟世,以為文學、文章不僅可以怡情養性,而且真的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所以凡古代書院云集的多數學者,近現代語文老師很多作家。說語文老師中藏龍臥虎,那應該是毫不虛夸的的評。也正因為此,語文人的才華、浪漫和瀟灑,便是一種表征;語文人的憂郁、慈善和悲憫,便是一種特質。
語文人常常存良知,多批判。語文人似乎更像經典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其心理永不滿足,其目光總審視并批判現實。所以,魯迅才會被后人公認為民族的良心。同情弱者,蔑視強權,于亂世可以“茍全性命”,但絕不搖尾乞憐。有標格,守底線,說真話,做真人,絕不昧著良心,攀龍附鳳,借勢炒作,以求“聞達于諸侯”。
語文人是應該有些的操守的。我們有的是瘋狂應試的功利和浮躁,我們有的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和一批教輔的所謂“書香”,最該讀書卻很少讀書甚或最不讀書的“惡謚”。當月考和周考已然成為語文教學的常態,當選修課的教學需要用考試的杠桿來加以撬動,我們的語文還能有什么!
這一切,對于今天的語文人,恍如隔世,說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真的就是夢中桃源。
讓語文學界安靜。從本源問題出發,整合力量,研究這一門課程存在的“合法性”:語文是什么?語文教什么?怎樣教學語文?在今天,被糟踐如此、幾乎將要成為“玄學”的語文急需要“科學”的拯救!
讓語文教育安靜。從語文學習規律入手,回歸真實的語文學習狀態,語文就是語文,喊偏激的口號,貼招搖的標識,炒“創新”的陳貨,m.airporthotelslisboa.com不是十足的幼稚,就是沽名釣譽!
讓語文課堂安靜。讓學生真正自主并成為主體,靜靜地看書,靜靜地讀書,靜靜地思索,接著與同學、與老師靜靜地研討,悄悄地對話,正是在這一神圣的殿堂里,靜謐的“情境”下,語文的營養如隨風潛入的春夜細雨,在有無之間緩緩注入,于是,語文能力和素養的芽兒在無聲無息中潛滋暗長。這就是每一個人語文學習的真實狀態!
讓語文人安靜。靜靜地修煉自己的內功,讀書作文;靜靜地研文備課,獨立思考,不妨孤芳自賞,可以目中無他;并進而推己及人,在課堂中放任孩子自由閱讀思索的同時,把自己“指導”的角色演繹成本真、樸素和實在。語文人的安靜首先是自己心態的安靜。寧靜,才能氣定神閑,才可清醒明志。淡泊,才可無求品高,才可超然致遠。在今天,當市場無孔不入,當世俗排山倒海,語文人最需要時間,最需要清閑,最需要悠然,都說文化是閑出來和玩出來的,我們能不能在無法改變的世俗的陰霾中尋找到聊以自慰、潛心深思、專注治學的凈土呢?哪怕是在深夜,在電腦上,讀一點自己喜歡的文字,寫一點自己想寫的文章,說兩句自己真想說的實話,或者思考一點關于語文教和學的真的問題。
是的,一旦走出喧嘩和嘈雜,走出浮躁和虛火,我們會看到柳暗花明,我們就能夠安靜下來。于是,語文、語文學科和課程建設、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目標、語文教學和改革等問題,就可以作為科學來研究。跟誰誰說過定過毫無關系,讓偶像走下神壇,我們就能不講童話,不怕神話,少說故事,研究問題本身才是語文前進的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