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社區科普工作計劃
“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良好氛圍”,這是科學教育和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務。今年,我們以認真貫徹落實并進一步加強黨對科普工作領導的意見為動力,在街道科普協會的正確下,積極做好科普宣傳活動,努力營造社區良好的科普氛圍,大力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提高廣大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特制訂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努力學習,不斷加強自身建設
認真學習貫徹**大精神,把**大精神溶入到社區科普工作中,以“***”重要思想來指導社區科普工作,努力增強新時期拉普工作的自覺性的責任感,深入到群眾中,廣泛聽取群眾對科學知識了解的需求,制訂切實可行的措施,轉變工作作風,使科學知識的普及率得到加強,科普意識得到明顯提高。
進一步健全組織網絡,成立科普領導小組,發展科普志愿者隊伍,并充分利用轄區單位的資源優質,成立了老年合唱隊等幾個業余文化團隊,使科普意識滲透每家每戶。同時,充分挖掘轄區內人才資源,將熱心于社區科普工作的人員,聚集到社區科普人才資源庫上來。到目前為止,已有10多人被吸收。此外,我們還根據社區的自身特點,實施科普工作信息化戰略,在社區開通博客,在網上對居民進行科學知識普及和推廣。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四聯”機制,即科普教育聯抓、科普活動聯搞、科普設施聯建、科普基地聯辦;定時定期傳播科學知識。
二、以科技周活動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公眾的參與是科普宣傳的主體,今年,我們還將繼續每月舉辦科普講座、科普活動,滿足人們對科學知識的求知心態。在5月份,我們將開展大型科普活動,組織廣大群眾參與此次活動,并邀請有一技之長的人員,為居民服務。我們還與共建單位聯手,以文藝演出、盆景展覽、手工制作、宣傳畫板展等形式,把科技周活動推向高潮。另外,我們還利用青少年節假日,開展寓教于樂的活動,帶領他們接近自然、擁抱自然,激發他們對科技,對自然想象力與動手能力,這樣既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又培養了他們熱愛生活,創造未來的自信心。
三、抓示范、突特色,進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在科普工作中,科普墻門、科普家庭的評選,使科普工作更加接近居民,接近人們的生活。今年,我們繼續加大此次評選活動力度,樹立典型在社區里推廣,以點帶面使社區科普工作再上一個臺階。同時,加大社區各個階層,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從文化、養生、環保、科技方面滿足不同人員的要求。如我們制作了科普畫板,放在居民的樓道上,使居民日日可以學到科學知識,并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四、反對**,崇高科學
加大對偽科學,flg**組織反對力度,我們利用社區已有的宣傳陣地,組織居民觀看碟片、宣傳畫等,使居民民自覺加入到反對**,反對偽科學的隊伍中來。同時,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躍社區居民的業余生活。
新的一年里,我們將在**大精神的指引下,把社區的科普工作搞得更加有聲有色,讓的人加入到科普工作中來,形成人人學科學、信科學的新局面。
篇2:幸福社區居委科普工作計劃
幸福社區20**年居委科普工作計劃
我們社區居委科普工作根據區科協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把社區科普工作作為社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來抓的要求,加強科普宣傳工作,提高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創建學習型社區,推動整個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特制訂以下計劃:
一、進一步加強科普宣傳工作
1、科普畫廊宣傳欄每兩月出版一期,全年共出版六期。
2、科普出版內容(四塊版面)即:現代科技、生活常識、環境保護、衛生保健。
3、出版資料收集由專人負責,出版后交由居委安排宣傳。
二、科普講座
1、科技知識講座年內安排2~3次。
2、保健知識講座年內安排2~3次。
?。ň唧w內容根據需要由居委安排)
三、科普活動
1、年內組織科普錄像,電視或電影觀看1~2次。
2、在全國和市科協舉辦科普活動周期間組織科普志愿者和部分居民群眾參觀學習。
3、積極參加區、街道組織的各項科普活動(包括黑板報、宣傳欄、出版展示等活動)。
篇3:中小學科普教育基地工作計劃
中小學科普教育基地20**年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及工作目標:
以*理論和“***”的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統領全局工作;根據國家、上海和普陀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區教育教育黨工委、教育局20**年工作的部署,結合社會實踐中心的實際,進一步貫徹落實市教委《關于進一步落實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若干意見》和《上海市學生農村社會實踐教育指導大綱(試行)》的文件精神,完善“以現代農業為主,傳統農業為輔,培養學生創新素養的綜合性實踐基地”的發展規劃。
二、具體工作:
?。ㄒ唬┙ㄔO學農實踐基地,提升“環境育人”的教育內涵
1.完成認知園-諧園(果園實踐區),預計一年完成一個。
2.今年將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玻璃大棚5800平方米,塑料高棚4200平方米。
3.基地預計明年初步開展網站建設。
?。ǘ嫿ㄌ飯@學堂課程,彰顯“實踐育人”的教育特色
1.明年植樹節計劃開展小學五年級、初二年級實踐主題教育活動;
2.與市農科院和華師大生命科學院等專業機構的開展共建合作,在教育學院的專業指導和共同參與下,推進“自然探索課程”,進一步豐富田園學堂的課程內容,提升內涵。
3. 該套教材是在普陀區區域課程——農耕文化教育基礎上,在本中心校本教材《農耕文化嘗試讀本》的基礎上,開發的科學普及讀物。分成兩套三冊。目前正在開發以小學、初中為讀者對象的《漫游農耕園》,已經列入少兒出版社明年初的出版計劃中。并本中心明年計劃開發以高中為讀者的《農耕文化七日談》》
?。ㄈ┡c校內教育相配套,體現“服務育人”的中心職能
1.加強和基層學校的互動,為學校特色(如“一校一品”)搭建一個展示平臺,有條件的可以共建創新實驗室,以點帶面,形成“區內走班制”的新亮點。
2.通過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繼續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教育載體和內涵時空,如加強區域雛鷹獎章的探索工作,探索十四歲生日的新模式,組織全區少先隊員參與基地建設等。
3.本中心開展了“我心目中的實踐基地”主題活動;
4.明年計劃開展全普陀區研究性課題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