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學年下學期高一、高二地理備課組工作總結
本學期來,我們地理備課組三位老師:我、時常武老師和史麗萍老師認真積極地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及業務學習,在平時的工作中大力提倡堅持真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勇于吃苦的精神,立足崗位,與時俱進,履行職責,扎實搞好本職工作。把良好的師德化為實際的行動,把教學的高質量作為工作追求的目標,把教科研的能力作為自我培養的重點,力爭做到才學高、師德好、質量優、創新精神強。我們三位老師總是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共同討論問題,共同商議,做到期初有計劃,期中有小結,期末有總結。特總結如下幾點:
(一)研究新課程,實施新課程。
如何實施新課程,這是擺在全組老師面前的一大課題。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因為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種新觀念的確立,都是對舊觀念的一種變革,而變革的往往是那些我們已經駕輕就熟的東西,這對許多人來說,不是沒有痛苦的。
開學時,我們組織全組老師對新課程教學進行精心安排,使全組老師初步把握新課程的基礎理念,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內涵,老師們通過認真閱讀新教材,發現新教材的實用性,不但使用課本中的案例,還增加有說服力的案例,便學生理解和自學,更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堂上,各位教師注重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尤其是適合地理學科的“直觀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
(二)實施“青藍”工程,培養新教師。
本學期開學初,在學校安排下,我和史麗萍老師分別與時常武老師結成師徒關系。新教師做到聽一節課,上一節課,學期總聽課已超額完成所規定的課數;我們每聽一節課,都相互交流意見,肯定優點、指出缺點,使我組的教師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三)加強教學科研工作。
青年教師充分利用我組的資料優勢,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并收到較好的效果。所有配合新課程的教學課件、錄像、影片均為本組教師收集和自制。
充分利用每周的集體備課活動時間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研討、分析教材,逐步做到組內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作業、統一教案。所有教師都認真學習了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刻苦鉆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學專業報刊和互聯網,了解學科最新動態,提高理論水平和修養,高質量的完成了全級地理課的教學任務。
做到課堂教學的完全公開,在本備課組內安排我和史麗萍老師新課程教學研討課,逐步形成了互相觀摩、積極研討的好氛圍。
(四)加強課堂教學的模式化
教學內容地圖化。地圖(圖像)及各種圖幅是實現該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把地理信息通過圖片、圖像、音像等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需要突現給學生,學生可以形象、直觀、地獲得一些難以直接觀察、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地理信息,從而能較快感知認識地理現象和地理規律。
教學形式疑問化和開放化。該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教學情景,設計程序式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逐步進行探究發現,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一些新問題,向學生介紹問題的條件,指導學生觀察、分析,而不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出結論,教師及時點評小結,指出最佳途徑,揭示正確的規律和一般方法。這有利于展開學生思維,形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習慣,通過案例學習促進學生形成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的培養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過程訓練化。教學本身就是通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技能,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而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個認識、理解、練習、再認識、再理解、再練習……。最后達到熟練的過程。本模式以圖作為出發點,又以圖作為落腳點,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幫助學生提高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技能過程。
篇2:X中-第一學期地理備課組工作計劃
z中20**-20**第一學期地理備課組工作計劃
一、基本情況
本組成員共4人,均為中學高級教師,基本能勝任本職工作。是一個團結而充滿活力的集體。
二.指導思想
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全體組員加強理論學習,躬身課題研究,進一步發揮備課組活動在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中的作用,努力使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探索課堂新模式,為積極打造魅力課堂而努力。通過課堂主陣地,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學習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
三.工作重點
1. 學習地理課程標準,做好新課程培訓工作
認真學習和鉆研學科課程標準和七年級新教材,對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反思與調整,力求實現突破課改中的重點和難點。
2. 抓教學常規,探討多種課堂教學形式
組織有關學習活動,多研究探索教法,教學形式以課堂內上課為主,但要加入其他形式,例如觀看的錄像,同時通過網絡,進行互聯網進行教學,讓學生查找相關的資料,收集素材等等。在這過程中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效益,研究學法,將如何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促進學習方式多元化,為研究重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3.大膽實踐,提高課題研究能力
根據學校的工作要求,積極參與“一趣二疑三主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研究教科研活動,以提高自身的教科研能力,為打造魅力課堂打基礎。
四.主要工作安排
第1周學習本學期備課組活動指導意見,商討制工作計劃
8.1.1 疆域 (z)7.1.1 地球 (z)
第2周8.1.2 人口 (z)7.1.2 運動 (z)
第3周8.1.3 民族 (z)7.1.2 運動 (z)
第4周8.2.1 地形 (z)7.1.3 地圖 (z)
第5周8.2.2 氣候 (z)7.1.3 地圖 (z)
第6周8.2.2 氣候 (z)7.2.1 大洲 (z)
第7周8.2.3 河湖 (z)7.2.2 變遷 (z)
第8周8.2.3 河湖 (z)7.3.1 天氣 (z)
第9周復習(z)7.3.2 氣溫(z)
第10周8.3.1 資源 (z)7.3.3 降水(z)
第11周期中考試
第12周8.3.2 土地(z)7.3.4 氣候 (z)
第13周8.3.3 水資源 (z) 7.4.1 人口(z)
第14周8.4.1 交通(z)7.4.2 語言 (z)
第15周8.4.2 農業(z)7.4.3 聚落 (z)
第16周8.4.3 工業(z)7.5 發展 合作(z)
第17周復習
篇3:高二(上冊)地理備課組工作計劃
高二(上冊)地理備課組工作計劃
一、情況分析
從師資來看,高二地理備課組共有五名教師,分別是*1老師、*2老師、*3老師和*4老師和*5老師,教學經驗相對豐富,有著充足的教學資源。
從學情來看,本屆選修班文科共3個班,理科共4個班,人數較多;本學期教學內容多,因為有會考,理科學生不重視地理,知識的落實任務重。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學期前半段教學內容為自然地理部分,共分為兩大塊——必修Ⅲ的教學和必修I、II、III的復習,文科為“世界地理”的學習進行知識儲備。該部分內容主要來自于必修一,但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融入一些應用型的知識點和題型,比如等值線。這使得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有了較大的難度,所以在授課及選題時應注意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化對待,以使全部學生都有較大收獲。
本學期后半段主要教學內容為世界地理分區,共有十三個分區,著重研究各分區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特征,即各分區的位置、地形、氣候、植被、河流、資源、人口、工業、農業、城市、交通等。模式化特點很突出,在有較好的必修一及必修二的知識儲備的前提下該部分內容顯得現對簡單。
三、指導思想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的整體構想,就是要借鑒我校前幾屆高二地理教學的經驗和教訓,結合本屆學生的實際,準確定位教學起點,立足雙基,夯實基礎,瞄準高考,培養能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從而全面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四、教學方法及手段
1.加大課堂的教學內容的密度,使學生形成強烈的學習節奏感。
2、以圖文資料為線索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獲取、解讀圖文信息的能力;
3、運用地理探究室等硬件設施,以及教材“問題研究”內容進行探究教學,以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4、堅持學生課前三分鐘基礎知識的回顧,逐步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構架,強調學生必須有四心:耐心、細心、信心、恒心。
5、夯實基礎知識,逐步提高學生解題能力:萬變不離其宗。一切解題答案都是來自于課本,有的是偏重于記憶,只要學生認真記,就可以得分。另一部分高于基礎,但來自于基礎。
6、通過學科競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尖子生;
7、結合區域地理特點,搜集典型生產生活素材,進行案例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遷移、應用能力;
8、向其他教師學習,加大備課組教研組老師之間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師之優點。
9、適當與兄弟學校取得聯系,了解其他學校的教學情況,取彼之長補己之短。
附表一: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主持人 教學活動安排
1 *5 制定本期高二地理教學計劃;激發、鼓勵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學好地理的信心;向學生介紹本期必修3教材學習要點和學習方法。
2 *1 完成第一章第一節《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的教學,計劃課時2;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
3 *1 完成第一章第二節《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中的應用》的教學,計劃課時2;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
4 *5 完成第二章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區為例》的教學,計劃課時3;補充相關背景知識;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
5 *5 完成第二章第二節《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和問題探究《為什么停止開發北大荒》的教學,計劃課時3;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
6 *2 完成第三章第一節《能源資源的開發——以山西省為例》的教學,計劃課時3;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和訓練輔導。
7 *2 完成第三章第二節《河流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的教學,計劃課時3、《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
8 *3 完成第四章第一節《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的教學,計劃課時3;作業處
9 *3 完成第四章第二節《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以珠三角為例》的教學,計劃課時3;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自己命題,進行第二次月考。
10 *4 完成第五章《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的教學,計劃課時4;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
11 *5 完成本冊教材知識內容的教學,考前知識復習梳理;自己命題,對本冊教材進行統考訓練;期中考試。期中試卷分析;對學生本期成績、表現進行總結;布置后期教學計劃:復習必修一教材第一二章節內容,時間安排一個月。
12 *2 進行摸底測驗;全面梳理教材脈絡和和強化主干知識,使學生明確本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整個高中地理教材的把握及在高考中的地位尤為重要;系統、細致的講述教材內容;進行跟蹤訓練;及時進行點撥輔導;師生互動,由學生事先準備、自主提問,當堂解決;進行針對性、總結性訓練與試卷分析。
13----22 *1 *2 *3 *4 *5
選修班全面進入地理教材的復習。
必修班全面進入小高考地理的復習
附表二:**年度第一學期高二地理備課組教研活動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