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無損探傷作業指導書
1目的
為使無損探傷檢測的操作有所依循,保證實驗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2范圍
凡本公司需用無損探傷的檢測作業,均適用。
3作業內容
3.1超聲波探傷
3.1.1檢測依據
根據相應的標準
3.1.2主要儀器設備及檢測前的準備
3.1.2.1設備:
CTS-3020
3.1.3校正試塊、ZGZ、ZGS系列對比試塊;耦合劑:甘油、機油、漿糊。。
檢測前的準備:對受測工件應去除測量面的覆蓋污物、氧化皮、油漆等,如表面過分粗糙或有嚴重的銹蝕坑則需對檢測工件進行適當的修磨,并用與受測部位有較大反差的油漆標明測試面,用鋼印在意見到部位打編號做好檢驗結果的標識。
3.1.4儀器校正:按標準要求進行。
3.1.5檢測工作的進行。
3.1.6檢測中異?,F象處理儀器工作一小時,在標準試塊上復核一次,若讀數超過儀器允許誤差,則前一小時內的測量數值,應校正儀器后復檢。當讀數不穩定時,應檢查受測工件的表面,或更換電池。
3.1.7搬運時,使用匹配的皮箱,輕拿輕放,防止振動,碰撞。
3.2射線照相探傷
3.2.1檢測依據
根據相應的標準
3.2.2射線探傷
3.2.2.1工件進探傷區域后,對照探傷通知單進行復驗,確認合格后,方可進行拍片。
3.2.2.2按要求確定探傷比例,劃出探傷部位,放置好一切標記,進行散射線遮擋。
3.2.2.3檢查探傷設備,做好拍片前期準備,接通電源及冷卻系統,做好防護工作。
3.2.2.4裝好膠片的暗袋應按照要求貼在工件劃定的拍片位置上,中心標記應對準射線窗口中心,并調整好透照距離。
3.2.2.5根據曝光曲線表,選定管電壓,在保證穿透能力的前提下,應盡量選用較低的管電壓。
3.2.2.6打開電流、電壓開頭緩慢均勻地上升到選定數值,拍片過程中,注意觀察電流、電壓穩定情況,盡量避免大的波動。
3.2.2.7蜂鳴器響后,應降壓到原位,關閉電源,拍片結束。
3.2.2.8操作完畢后,認真做好原始記錄。
3.2.2.9清理現場,收好設備。
3.2.3暗室操作
3.2.3.1將膠片裝在底片夾上,并在開始顯影前攪動藥液。
3.2.3.2將膠片依次浸入顯影槽,底片夾之間應留有一定距離,使沖洗過程中 膠片彼此不會相貼。不斷將底片夾上下移動,大約15S。
3.2.3.3顯影溫度要在20℃左右,正常的顯影時間為5-8min,延長顯影時間,會使底片黑度增加,并稍增加對比度。在溫度稍高或稍低時,必須調整顯影時間。顯影時間的選擇或調整應根據膠片制造廠所推薦的數據。
3.2.3.4顯影過程中,應不時將膠片作垂直方向的上下移動,使膠印均勻顯影。
3.2.3.5顯影結束后,在清水中將膠片強力抖動,進行漂洗2-3min,以中和膠片乳膠中的顯影劑。
3.2.3.6膠片浸入定影液時,要均勻作上下方向的移動約10S左右。然后浸泡到定影結束。時間為通透時間兩倍,一般不超過15min,若經常移動,可縮短定影時間,但必須避免膠片在定影液中的互相接觸。
3.2.3.7定影結束后,可用定影中和劑進行中和處理,以減少沖洗時間和用水 量。
3.2.3.8沖洗槽最好分兩部分,從定影液中取出的底片放在出水口部分,經過 一段時間沖洗后把底片移動進水口部分,從而在新鮮水中完成沖洗。當溫度在30℃以上時,應注意底片浸在水中的時間不能太長。
3.2.3.9為縮短干燥時間,避免底片上出現水跡,把底片浸入洗滌劑中約30S。
3.2.3.10底片干燥在常溫下晾干劃烘干,也可用溫度不高于60℃的循環熱空氣中干燥。
3.3磁粉探傷
3.3.1檢測依據
根據相應的標準
3.3.2主要儀器設備:DA-400S 便攜式磁粉探傷機
所用磁探儀提升力≥44N,且符合《GB3721-83》標準的其他型號磁粉探傷儀。
3.3.3操作程序
3.3.3.1檢驗前準備,應對受檢表面及附近50mm范圍內進行清理不得有淤垢、銹蝕、飛濺物、氧化皮等,當受檢面妨礙顯示時應打磨或拋光處理,用鋼印打號,用與受檢面有較大反差的油漆標明工件、焊縫等探傷部位檢測結果的標識。
3.3.3.2靈敏度檢驗,每次探傷前用靈敏度試片校驗探傷設備、磁懸液、操作方法等綜合性能。A2-30/100型標準試片的缺陷磁粉堆積清晰顯示才能進行探傷,連續工作1小時后應進行校驗。
3.3.3.3使用鉗式探傷儀探傷必須作兩次大體垂直的磁化;磁化時必須有重迭區,以免漏檢。
3.3.3.4磁懸液,采用水劑磁懸液,磁膏加水,按產品說明書配制。
3.3.3.5施加磁懸液,采用濕磁粉連續磁化法,在通磁化電流時,應同時施加磁懸液,磁化電流每次持續時間為2s左右,停施磁懸液至少1s后才能停止磁化。
3.3.3.6磁懸液應采用噴灑等方法,使用時,磁懸液應不斷搖晃,以免濃度不夠。
3.3.3.7觀察:在充足的光線下,仔細觀察,有懷疑時擦去磁粉后重擦,如能顯示出與前次相同磁痕,方能確認為缺陷。
3.3.3.8記錄:磁粉顯示的缺陷作好詳細記錄,記錄下缺陷的部位、長度、條數等,以及探傷者和探傷日期。
3.3.4質量評定:按標準進行評定
3.3.5安全與搬運
3.3.5.1安全:選用相匹配的電源,安全用電,要腳穿絕緣鞋,儀器外殼應加可靠地線。
3.3.5.2搬運:移動過程中,輕拿輕放,不碰撞,外出裝箱時應用填料(海綿、泡沫等)填充好,防止電源箱倒置,防止激烈振動。
3.4滲透探傷
3.4.1檢測依據:
根據相應的標準
3.4.2滲透探傷前的準備
3.4.2.1滲透探傷使用劑系易燃、微毒液體,操作時要嚴禁火種和采取必要的通風措施。如在容器內操作,尚需采取防毒措施,以防操作人員中毒。
3.4.2.2滲透探傷前,應對受檢表面及附近30mm范圍內進行清理,不得有污垢、蝕銹、焊渣飛濺、氧化物。當受檢表面妨礙顯示時應打磨或拋光處理,在受檢面用鋼印打編號并用于受檢面有較大反差的油漆標明檢驗結果的標識。
3.4.2.3滲透劑的選用與保存
a)著色法滲透劑中配有顏料,其對比色應能在日光或正常的室內照明下達到可見的程度。
b)購回的滲透使用劑(DPT-5)需存放在陰暗通風處,存放溫度應低于40℃。
3.4.3滲透探傷的基本操作程序
3.4.3.1靈敏度檢驗:每次探傷前,用人工缺陷試塊(鋁合金試塊,鍍鉻試塊)來鑒別滲透探傷靈敏度,檢查探傷使用劑、探傷方法、探傷用具是否處于正常使用狀態。確定正常后才能進行探傷。
3.4.3.2預清洗:噴(涂)滲透使用劑之前,尚需清洗表面,如用丙酮干擦,再用清洗劑將受檢表面洗凈,讓其自然晾干。
3.4.3.3滲透:用噴灑將滲透劑施加于受檢表面,滲透劑在足夠滲透時間(一般為5~10min)內必須濕潤全部受檢表面。若為探測微細缺陷,可將工件預熱至40~50℃,然后進行滲透。
3.4.3.4清洗
a)清洗:在施加的滲透劑達到規定的滲透時間后,可用破布將表面多余的滲透劑除去,然后用清洗劑清洗,但需注意不要把缺陷里面的滲透劑洗掉。
b)不同類型的滲透劑所用配套的清洗劑清洗。
3.4.4顯象:清洗后在受檢表面噴灑一層薄且均勻的顯象劑,噴灑顯象劑時,噴嘴離被檢面距離為150~300mm,其厚度為0.05~0.07mm(略蓋住工件表面),保持5~
10min后進行觀察。
3.4.5檢查:著色法(溶劑去除型)用肉眼觀察,當受檢表面有缺陷存在,即在白色
的顯象劑上顯示出紅色圖象;必要時,可用5~10倍放大鏡觀察,以免遺漏微細裂紋。
3.4.6質量評定:根據進行質量評定。缺陷的處理按有關規定進行。
3.4.7后清洗:整個滲透探傷完畢時,應對受檢表面進行后清洗,即洗掉原滲透使用劑殘液,以免腐蝕構件或影響其正常使用,后清洗方法可參照。
3.4.8檢查中異?,F象的處理:當檢測結束時,用對比試塊驗證滲透劑失效,發現檢測過程中操作方法有誤;供需雙方有爭議或認為有其他需要時:經返修后的部位。以上情況之一發生,則需復驗。進行復驗時,必須對被檢面進行徹底清洗,以去除前次檢驗時所留下的痕跡,必要時,應用有機溶劑進行浸泡,當確認洗干凈后,再重復上述操作程序。
3.4.9安全事項:現場戴好安全帽,高空作業注意系好安全帶,進入容器前,應有兩人以上方可作業,注意通風防火工作。
4相關文件
4.1二級文件:無
4.2三級文件:無
4.3四級文件:無
編制: 審核: 批準:
篇2:造價工程師技術計量安裝高頻考點:無損檢測(探傷)
造價工程師技術與計量安裝高頻考點:無損檢測(探傷)
考點三:無損檢測(探傷)
【考頻分析】★★★★★
1.射線探傷(RT)
(1)*射線探傷的優點是顯示缺陷的靈敏度高,特別是當焊縫厚度小于30mm時,較γ射線靈敏度高;其次是照射時間短、速度快。缺點是設備復雜、笨重,成本高,操作麻煩,穿透力比γ射線小。
γ射線的特點是設備輕便靈活,特別是施工現場更為方便,而且投資少,成本低。但其曝光時間長,靈敏度較低,在石油化工行業現場施工時常用。
(2)中子射線檢測的獨特優點是使檢驗封閉在高密度金屬材料中的低密度材料如非金屬材料成為可能,此方法與*射線法是互為補充的。在某些場合,試件既用*射線又用中子射線做全面的檢測。
2.超聲波探傷(UT)
超聲波探傷與*射線探傷相比,具有較高的探傷靈敏度、周期短、成本低、靈活方便、效率高,對人體無害等優點。缺點是對工作表面要求平滑、要求富有經驗的檢驗人員才能辨別缺陷種類、對缺陷沒有直觀性。超聲波探傷適合于厚度較大的零件檢驗。
3.渦流探傷
渦流探傷只能檢查金屬材料和構件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在檢測時并不要求探頭與工件接觸,所以這為實現高速自動化檢測提供了條件。渦流法可以一次測量多種參數,如對管材的渦流檢測,可以檢查缺陷的特征。此外,還可以測量管材的內徑、外徑、壁厚和偏心率等。
渦流探傷的主要優點是檢測速度快,探頭與試件可不直接接觸,無須耦合劑。主要缺點是只適用于導體,對形狀復雜試件難作檢查,只能檢查薄試件或厚試件的表面、近表面缺陷。
4.磁粉探傷(MT)
磁粉檢測法可以檢測材料和構件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對裂紋、發紋、折疊、夾層和未焊透等缺陷極為靈敏??蓹z出的缺陷最小寬度約為1μm;幾乎不受試件大小和形狀的限制。
局限性是只能用于鐵磁性材料;只能發現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可探測的深度一般在1~2mm;寬而淺的缺陷也難以檢測;檢測后常需退磁和清洗;試件表面不得有油脂或其他能黏附磁粉的物質。
5.滲透探傷
滲透探傷是檢驗非疏孔性金屬和非金屬試件表面上開口缺陷的一種無損檢測方法。
液體滲透檢驗的優點是不受被檢試件幾何形狀、尺寸大小、化學成分和內部組織結構的限制,也不受缺陷方位的限制,一次操作可同時檢驗開口于表面中所有缺陷;不需要特別昂貴和復雜的電子設備和器械;檢驗的速度快,操作比較簡便,大量的零件可以同時進行批量檢驗,因此,大批量的零件可實現100%的檢驗;缺陷顯示直觀,檢驗靈敏度高。最主要的限制是只能檢出試件開口于表面的缺陷,不能顯示缺陷的深度及缺陷內部的形狀和大小。
篇3:風電場項目無損探傷工作制度
風電場項目無損探傷工作制度
1.目的和范圍:
1.1為了加強無損探傷工作的管理,更好地控制和保證金屬結構產品的質量,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適用于公司承擔的金屬結構制作、安裝和機電設備安裝工程的無損探傷工作。
2.無損探傷工作是產品質量控制和保證的手段之一。無損探傷班歸屬質檢科直接領導,并在質檢科指令下進行工作。
3.無損探傷班應依據質檢科簽發的“產品探傷檢驗通知書”明文規定的要求進行探傷,不得隨意變動,通知書明文的內容如探傷時間、探傷百分比,探傷標準、質量標準等。
4.無損探傷人員應按“探傷工作程序”進行檢驗工作,并對探傷的工作質量和探傷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責任。
5.無損探傷工作,應由Ⅱ級以上合格人員執行,在需集體完成的射線透照中,應至少有一名Ⅱ級合格人員參加,并對透照全過程的工作質量,透照成果質量負責。
6.無損探傷班內應建立“監查制度”和“會診制度”。探傷班技術負責人有權對探傷結果進行檢查核實。探傷中如遇難以結論之缺陷,應采用其它探傷手段補充檢查或采用會診方法解決,不得輕率結論。
7.無損探傷班應建立儀器設備及組件性能定期測試檔案,長期末用的儀器及組件啟用前應檢查其可靠性,不合格的儀器或組件不得使用。
8.探傷工作應在受檢部位外觀檢查合格后進行,探傷前探傷人員應對受檢件表面進行檢查、修正。
9.對重要、復雜結構件設備探傷前,探傷人員應編制出探傷工藝方案,交探傷技術負責人審批,探傷中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10.在射線透照工作時,應保證射線機操作人員及其它工作人員的安全。
11.在對產品進行探傷檢驗過程中,如發現超標缺陷,探傷人員應在當日出據“返修通知單”交施工技術負責人,并在受檢部位作出明顯標記。
12.探傷中,探傷人員應在探傷部位打上探傷標記,并繪制探傷部位原始記錄。
13.在對產品進行探傷過程中,探傷班負責人應經常向質檢股和施工單位負責人反映質量情況,協助施工單位改進制造工藝,提高產品質量。
14.無損探傷工作中,應在當日作好檢驗原始記錄,在工程結束三日內作好探傷報告和質量統計表,提交質檢股和施工單位質檢負責人,探傷報告應由Ⅱ級以上合格人簽字,方為有效。
15.探傷班應建立與探傷人員工作質量掛鉤的經濟責任制。
1.探傷人員應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探傷技術,加強職業責任心,努力作好探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