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谷基本法
第一章 公司的宗旨
一、核心價值觀
第一條(追求)為每一個人提供最佳健康生活方案,構筑人類健康新坐標,創立綠谷生命自由王國。
第二條(員工)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綠谷最大的財富。尊重知識、尊重個性、集體奮斗和不遷就有功的員工,是我們事業可持續成長的內在要求。
第三條(技術)廣泛吸收世界生物醫藥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虛心向國內外優秀企業學習,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開放合作地發展領先的核心技術體系,用我們卓越的產品自立于世界健康產業列強之林。
第四條(精神)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和愛生活是我們凝聚力的源泉。責任意識、創新精神、敬業精神與團結合作精神是我們企業文化的精髓。實事求是是我們行為的準則。
第五條(利益)綠谷主張在顧客、員工與合作者之間結成利益共同體。努力探索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內部動力機制。我們決不讓雷鋒吃虧,奉獻者定當得到合理的回報。
第六條(文化)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一切工業產品都是人類智慧創造的。綠谷沒有能夠依存的自然資源,唯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精神是能夠轉化成物質的,物質文明有利于鞏固精神文明。我們堅持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的方針。
這里的文化,不但僅包含知識、技術、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無形因素。
第七條(社會責任)綠谷以產業報國和科教興國為己任,以公司的發展為所在社區做出貢獻。為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中華民族的振興,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二、基本目標
第八條(質量)我們的目標是以優異的產品、可靠的質量、優越的終生效能費用比和有效的服務,滿足顧客日益增長的需要。
質量是我們的自尊心。
第九條(人力資本)我們強調人力資本不斷增值的目標優先于財務資本增值的目標。
第十條(核心技術)我們的目標是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領先的健康產業技術支撐體系。
第十一條(利潤)我們將按照我們的事業可持續成長的要求,設立每個時期合理的利潤率和利潤目標,而不單純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三、公司的成長
第十二條(成長領域)我們進入新的成長領域,應當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技術水平,有利于發揮公司資源的綜合優勢,有利于帶動公司的整體擴張。順應技術發展的大趨勢,順應市場變化的大趨勢,順應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就能使我們避免大的風險。
只有當我們看準了時機和有了新的構想,確信能夠在該領域中對顧客做出與眾不同的貢獻時,才進入市場廣闊的相關新領域。
第十三條(成長管理)我們不單純追求規模上的擴展,而是要使自己變得更優秀。因此,高層領導必須警惕長期高速增長有可能給公司組織造成的脆弱和隱藏的缺點,必須對成長進行有效的管理。在促進公司迅速成為一個大規模企業的同時,必須以更大的管理努力,促使公司更加靈活和有效。始終保持造勢與做實的協調發展。
四、價值的分配
第十四條(價值創造)我們認為,勞動、知識、企業家和資本創造了公司的全部價值。
第十五條(知識資本化)我們是用轉化為資本這種形式,使勞動、知識以及企業家的管理和風險的累積貢獻得到體現和報償;利用股權的安排,形成公司的中堅力量和保持對公司的有效控制,使公司可持續成長。知識資本化與適應技術和社會變化的有活力的產權制度,是我們不斷探索的方向。
第十六條(價值分配形式)綠谷可分配的價值,主要為組織權力和經濟利益;其分配形式是:機會、職權、工資、獎金、安全退休金、醫療保障、股權、紅利,以及其它人事待遇。我們實行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方式。
第十七條(價值分配原則)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價值分配的基本原則。
第十八條(價值分配的合理性)我們遵循價值規律,堅持實事求是,在公司內部引入外部市場壓力和公平競爭機制,建立公正客觀的價值評價體系并不斷改進,以使價值分配制度基本合理。衡量價值分配合理性的最終標準,是公司的競爭力和成就,以及全體員工的士氣和對公司的歸屬意識。
第四章 基本人力資源政策
一、人力資源管理準則
第十九條(基本準則)綠谷全體員工無論職位高低,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準則是公正、公平和公開。
第二十條(公正)共同的價值觀是我們對員工做出公平評價的準則;對每個員工提出明確的挑戰性目標與任務,是我們對員工的績效改進做出公正評價的依據;員工在完成本職工作中表現出的能力和潛力,是比學歷更重要的評價能力的公正標準。
第二十一條(公平)綠谷奉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我們鼓勵每個員工在真誠合作與責任承諾基礎上,展開競爭;并為員工的發展,提供公平的機會與條件。每個員工應依靠自身的努力與才干,爭取公司提供的機會;依靠工作和自學提高自身的素質與能力;依靠創造性地完成和改進本職工作滿足自己的成就愿望。我們從根本上否定評價與價值分配上的短視、攀比與平均主義。
第二十二條(公開)我們認為遵循公開原則是保障人力資源管理的公正和公平的必要條件。公司重要政策與制度的制定,均要充分征求意見與協商。抑僥幸,明褒貶,提高制度執行上的透明度。我們從根本上否定無政府、無組織、無紀律的個人主義行為。
第二十三條(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我們不搞終身雇傭制,但這不等于不能終身在綠谷工作。我們主張自由雇傭制,但不脫離中國的實際。
第二十四條(內部勞動力市場)我們經過建立內部勞動力市場,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引入競爭和選擇機制。經過內部勞動力市場和外部勞動力市場的置換,促進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激活沉淀層。并使人適合于職務,使職務適合于人。
第二十五條(人力資源管理責任者)人力資源管理不只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工作,而且是全體管理者的職責。各部門管理者有責任記錄、指導、支持、激勵與合理評價下屬人員的工作,負有幫助下屬人員成長的責任。下屬人員才干的發揮與對優秀人才的舉薦,是決定管理者的升遷與人事待遇的重要因素。
二、員工的義務和權利
第二十六條(員工的義務)我們鼓勵員工對公司目標與本職工作的主人翁意識與行為。
每個員工主要經過干好本職工作為公司目標做貢獻。員工應努力擴大職務視野,深入領會公司目標對自己的要求,養成為她人作貢獻的思維方式,提高協作水平與技巧。另一方面,員工應遵守職責間的制約關系,避免越俎代庖,有節制地暴露因職責不清所掩蓋的管理漏洞與問題。
員工有義務實事求是地越級報告被掩蓋的管理中的弊端與錯誤。允許員工在緊急情況下便宜行事,為公司把握機會,躲避風險,以及減輕災情作貢獻??墒窃谶@種情況下,越級報告者或便宜行事者,必須對自己的行為及其后果承擔責任。
員工必須保守公司的秘密。
第二十七條(員工的權利)每個員工都擁有以下基本權利,即咨詢權、建議權、申訴權與保留意見權。
員工在確保工作或業務順利開展的前提下,有權利向上司提出咨詢,上司有責任做出合理的解釋與說明。
員工對改進經營與管理工作具有合理化建議權。
員工有權對認為不公正的處理,向直接上司的上司提出申訴。申訴必須實事求是,以書面形式提出,不得影響本職工作或干擾組織的正常運作。各級主管對下屬員工的申訴,都必須盡早予以明確的答復。
員工有權保留自己的意見,但不能因此影響工作。上司不得因下屬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見而對其歧視。
三、考核與評價
第二十八條 綠谷員工考評體系的建立依據下述假設:
1、綠谷絕大多數員工是愿意負責和愿意合作的,是高度自尊和有強烈成就欲望的。
2、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點突出的人往往缺點也很明顯。
3、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應當體現在工作績效的改進上。
4、失敗鋪就成功,但重犯同樣的錯誤是不應該的。
5、員工未能達到考評標準要求,也有管理者的責任。員工的成績就是管理者的成績。
第二十九條(考評方式)建立客觀公正的價值評價體系是綠谷人力資源管理的長期任務。
員工和干部的考評,是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對每個員工和干部的工作績效、工作態度與工作能力的一種例行性的考核與評價。工作績效的考評側重在績效的改進上,宜細不宜粗;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的考評側重在長期表現上,宜粗不宜細??荚u結果要建立記錄,考評要素隨公司不同時期的成長要求應有所側重。
在各層上下級主管之間要建立定期述職制度。各級主管與下屬之間都必須實現良好的溝通,以加強相互的理解和信任。溝通將列入對各級主管的考評。
員工和干部的考評實行縱橫交互的全方位考評。同時,被考評者有申訴的權利。
四、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規范
第三十條 綠谷依靠自己的宗旨和文化,成就與機會,以及政策和待遇,吸引和招攬天下一流人才。我們在招聘和錄用中,注重人的素質、潛能、品格、學歷和經驗。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在人才使用、培養與發展上,提供客觀且對等的承諾。
我們將根據公司在不同時期的戰略和目標,確定合理的人才結構。
篇2:綠谷基本法
綠谷基本法
第一章 公司的宗旨
一、核心價值觀
第一條(追求)為每一個人提供最佳健康生活方案,構筑人類健康新坐標,創立綠谷生命自由王國。
第二條(員工)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綠谷最大的財富。尊重知識、尊重個性、集體奮斗和不遷就有功的員工,是我們事業可持續成長的內在要求。
第三條(技術)廣泛吸收世界生物醫藥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虛心向國內外優秀企業學習,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開放合作地發展領先的核心技術體系,用我們卓越的產品自立于世界健康產業列強之林。
第四條(精神)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和愛生活是我們凝聚力的源泉。責任意識、創新精神、敬業精神與團結合作精神是我們企業文化的精髓。實事求是是我們行為的準則。
第五條(利益)綠谷主張在顧客、員工與合作者之間結成利益共同體。努力探索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內部動力機制。我們決不讓雷鋒吃虧,奉獻者定當得到合理的回報。
第六條(文化)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一切工業產品都是人類智慧創造的。綠谷沒有能夠依存的自然資源,唯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精神是能夠轉化成物質的,物質文明有利于鞏固精神文明。我們堅持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的方針。
這里的文化,不但僅包含知識、技術、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無形因素。
第七條(社會責任)綠谷以產業報國和科教興國為己任,以公司的發展為所在社區做出貢獻。為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中華民族的振興,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二、基本目標
第八條(質量)我們的目標是以優異的產品、可靠的質量、優越的終生效能費用比和有效的服務,滿足顧客日益增長的需要。
質量是我們的自尊心。
第九條(人力資本)我們強調人力資本不斷增值的目標優先于財務資本增值的目標。
第十條(核心技術)我們的目標是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領先的健康產業技術支撐體系。
第十一條(利潤)我們將按照我們的事業可持續成長的要求,設立每個時期合理的利潤率和利潤目標,而不單純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三、公司的成長
第十二條(成長領域)我們進入新的成長領域,應當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技術水平,有利于發揮公司資源的綜合優勢,有利于帶動公司的整體擴張。順應技術發展的大趨勢,順應市場變化的大趨勢,順應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就能使我們避免大的風險。
只有當我們看準了時機和有了新的構想,確信能夠在該領域中對顧客做出與眾不同的貢獻時,才進入市場廣闊的相關新領域。
第十三條(成長管理)我們不單純追求規模上的擴展,而是要使自己變得更優秀。因此,高層領導必須警惕長期高速增長有可能給公司組織造成的脆弱和隱藏的缺點,必須對成長進行有效的管理。在促進公司迅速成為一個大規模企業的同時,必須以更大的管理努力,促使公司更加靈活和有效。始終保持造勢與做實的協調發展。
四、價值的分配
第十四條(價值創造)我們認為,勞動、知識、企業家和資本創造了公司的全部價值。
第十五條(知識資本化)我們是用轉化為資本這種形式,使勞動、知識以及企業家的管理和風險的累積貢獻得到體現和報償;利用股權的安排,形成公司的中堅力量和保持對公司的有效控制,使公司可持續成長。知識資本化與適應技術和社會變化的有活力的產權制度,是我們不斷探索的方向。
第十六條(價值分配形式)綠谷可分配的價值,主要為組織權力和經濟利益;其分配形式是:機會、職權、工資、獎金、安全退休金、醫療保障、股權、紅利,以及其它人事待遇。我們實行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方式。
第十七條(價值分配原則)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價值分配的基本原則。
第十八條(價值分配的合理性)我們遵循價值規律,堅持實事求是,在公司內部引入外部市場壓力和公平競爭機制,建立公正客觀的價值評價體系并不斷改進,以使價值分配制度基本合理。衡量價值分配合理性的最終標準,是公司的競爭力和成就,以及全體員工的士氣和對公司的歸屬意識。
第四章 基本人力資源政策
一、人力資源管理準則
第十九條(基本準則)綠谷全體員工無論職位高低,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準則是公正、公平和公開。
第二十條(公正)共同的價值觀是我們對員工做出公平評價的準則;對每個員工提出明確的挑戰性目標與任務,是我們對員工的績效改進做出公正評價的依據;員工在完成本職工作中表現出的能力和潛力,是比學歷更重要的評價能力的公正標準。
第二十一條(公平)綠谷奉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我們鼓勵每個員工在真誠合作與責任承諾基礎上,展開競爭;并為員工的發展,提供公平的機會與條件。每個員工應依靠自身的努力與才干,爭取公司提供的機會;依靠工作和自學提高自身的素質與能力;依靠創造性地完成和改進本職工作滿足自己的成就愿望。我們從根本上否定評價與價值分配上的短視、攀比與平均主義。
第二十二條(公開)我們認為遵循公開原則是保障人力資源管理的公正和公平的必要條件。公司重要政策與制度的制定,均要充分征求意見與協商。抑僥幸,明褒貶,提高制度執行上的透明度。我們從根本上否定無政府、無組織、無紀律的個人主義行為。
第二十三條(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我們不搞終身雇傭制,但這不等于不能終身在綠谷工作。我們主張自由雇傭制,但不脫離中國的實際。
第二十四條(內部勞動力市場)我們經過建立內部勞動力市場,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引入競爭和選擇機制。經過內部勞動力市場和外部勞動力市場的置換,促進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激活沉淀層。并使人適合于職務,使職務適合于人。
第二十五條(人力資源管理責任者)人力資源管理不只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工作,而且是全體管理者的職責。各部門管理者有責任記錄、指導、支持、激勵與合理評價下屬人員的工作,負有幫助下屬人員成長的責任。下屬人員才干的發揮與對優秀人才的舉薦,是決定管理者的升遷與人事待遇的重要因素。
二、員工的義務和權利
第二十六條(員工的義務)我們鼓勵員工對公司目標與本職工作的主人翁意識與行為。
每個員工主要經過干好本職工作為公司目標做貢獻。員工應努力擴大職務視野,深入領會公司目標對自己的要求,養成為她人作貢獻的思維方式,提高協作水平與技巧。另一方面,員工應遵守職責間的制約關系,避免越俎代庖,有節制地暴露因職責不清所掩蓋的管理漏洞與問題。
員工有義務實事求是地越級報告被掩蓋的管理中的弊端與錯誤。允許員工在緊急情況下便宜行事,為公司把握機會,躲避風險,以及減輕災情作貢獻??墒窃谶@種情況下,越級報告者或便宜行事者,必須對自己的行為及其后果承擔責任。
員工必須保守公司的秘密。
第二十七條(員工的權利)每個員工都擁有以下基本權利,即咨詢權、建議權、申訴權與保留意見權。
員工在確保工作或業務順利開展的前提下,有權利向上司提出咨詢,上司有責任做出合理的解釋與說明。
員工對改進經營與管理工作具有合理化建議權。
員工有權對認為不公正的處理,向直接上司的上司提出申訴。申訴必須實事求是,以書面形式提出,不得影響本職工作或干擾組織的正常運作。各級主管對下屬員工的申訴,都必須盡早予以明確的答復。
員工有權保留自己的意見,但不能因此影響工作。上司不得因下屬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見而對其歧視。
三、考核與評價
第二十八條 綠谷員工考評體系的建立依據下述假設:
1、綠谷絕大多數員工是愿意負責和愿意合作的,是高度自尊和有強烈成就欲望的。
2、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點突出的人往往缺點也很明顯。
3、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應當體現在工作績效的改進上。
4、失敗鋪就成功,但重犯同樣的錯誤是不應該的。
5、員工未能達到考評標準要求,也有管理者的責任。員工的成績就是管理者的成績。
第二十九條(考評方式)建立客觀公正的價值評價體系是綠谷人力資源管理的長期任務。
員工和干部的考評,是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對每個員工和干部的工作績效、工作態度與工作能力的一種例行性的考核與評價。工作績效的考評側重在績效的改進上,宜細不宜粗;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的考評側重在長期表現上,宜粗不宜細??荚u結果要建立記錄,考評要素隨公司不同時期的成長要求應有所側重。
在各層上下級主管之間要建立定期述職制度。各級主管與下屬之間都必須實現良好的溝通,以加強相互的理解和信任。溝通將列入對各級主管的考評。
員工和干部的考評實行縱橫交互的全方位考評。同時,被考評者有申訴的權利。
四、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規范
第三十條 綠谷依靠自己的宗旨和文化,成就與機會,以及政策和待遇,吸引和招攬天下一流人才。我們在招聘和錄用中,注重人的素質、潛能、品格、學歷和經驗。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在人才使用、培養與發展上,提供客觀且對等的承諾。
我們將根據公司在不同時期的戰略和目標,確定合理的人才結構。
篇3: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
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1993年3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1993年3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號公布自1999年12月20日起實施)
目錄
序言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中央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關系
第三章-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第四章-政治體制
第一節-行政長官
第二節-行政機關
第三節-立法機關
第四節-司法機關
第五節-市政機構
第六節-公務人員
第七節-宣誓效忠
第五章-經濟
第六章-文化和社會事務
第七章-對外事務
第八章-本法的解釋和修改
第九章-附則
附件一: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
附件二: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
附件三: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全國性法律
序言
澳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十六世紀中葉以后被葡萄牙逐步占領。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三日,中葡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從而實現了長期以來中華人民收回澳門的共同愿望。
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有利于澳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考慮到澳門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國家決定,在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并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不在澳門實行社會主義的制度和政策。國家對澳門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由中國政府在中葡聯合聲明中予以闡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特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以保障國家對澳門的基本方針政策的實施。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依照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第三條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依照本法有關規定組成。
第四條
澳門特別行政區依法保障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和其他人的權利和自由。
第五條
澳門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的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第六條
澳門特別行政區以法律保護私有財產權。
第七條
澳門特別行政區境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除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前已依法確認的私有土地外,屬于國家所有,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管理、使用、開發、出租或批給個人、法人使用或開發,其收入全部歸澳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