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工程施工技術、工藝及驗收標準
1、風系統概況:本工程的風管道工程包括低速風系統送、回風管,風機盤管送風接管,新風管,機械通風管,防排煙管等。
2、要施工程序
熟悉審查圖紙→施工機具與人員準備→通風管道及部件的加工制作→通風管道及部件的安裝→通風空調設備安裝→風管漏風量測試→風管保溫→通風空調系統試運轉及試驗調整→工程交工驗收
3、主要施工方法
(1)、熟悉審查圖紙
(2)、施工機具與人員準備
依據總體施工進度計劃,確定各主要工種和輔助用工的需要量計劃,以及根據工程進度合理安排相應的施工機具進場計劃,確保工程如期保質、保量完成。
(3)、通風管道及部件的加工制作
通風管道及部件的加工制作順序:熟悉圖紙→現場復測→繪制風管系統加工草圖→通風管道與部件的加工制作→風管與部件制作質量檢查→風管的組配→風管與部件的安裝
?、袷煜D紙
通風管道與部件加工制作之前首先熟悉施工圖紙和有關技術文件,了解與通風空調系統在同一房間內的其它管道、生產工藝設備等的安裝位置、標高以及有關土建圖紙,如有圖紙變更,結合變更圖紙,繪制出風管加工制作圖。
?、颥F場復測
按圖施工,是施工人員必需遵守的準則。但是對于通風管道來說,由于其體積大,按圖紙加工好后,有時到現場就位時安裝不上,這是因為:施工圖紙對系統各個部件的尺寸標注不可能全部完備;土建旗工誤差造成建筑物的墻柱尺寸和間距、門窗位置和尺寸、預留孔洞的位置和大小,設備基礎的位置和尺寸、層間高度等與設計圖紙有出入;建筑結構尺寸的中途修改、變更?;谝陨显?,必須在通風系統安裝現場進行尺寸復測,以減少安裝中的矛盾,并將復測的結果繪成草圖,作為加工風管的依據?,F場復測內容包括:
a 準備復測工具預備復測所需的鋼卷尺、角尺、線錘以及輕便梯子等。
b 用卷尺測量通風空調系統安裝部位與柱子間的距離、隔墻之間的距離和樓層高度。
c 測量柱子的尺寸、窗的高度和寬度、墻壁的厚度。
d 測量風管預留孔洞的尺寸和相對位置,離墻距離和標高。
e 測量通風空調設備的基礎或支架的尺寸、高度以及相對位置。
f 測量與通風管道連接的設備連接口的位置、標高、尺寸和連接風管的位置。
g 將實測尺寸記錄在加工制作圖上。復測時發現通風管道或設備與其他設備相碰,不能按原圖施工時,由現場設計組及時解決。
?、罄L制風管加工制作圖
依據施工圖紙和復測所得到的尺寸,繪制出正確的加工制作圖,加工制作圖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 先根據圖紙設計和實測結果確定風管的標高。
b 確定干管及支管中心線離墻或柱子的距離。為了風管法蘭螺栓便于操作,風管離墻要有150mm以上的距離。
c 按照《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和“全國通風管道配件圖表”的要求確定三通、四通的高度及夾角,同時確定彎頭角度和彎頭的曲率半徑。
按照支管之間的距離和上項風管配件尺寸算出直風管的長度。
e 按圖紙確定風口的高度和干管的標高,扣除三通、彎頭和其他配件的尺寸,標出支管的長度。
f 按照施工規范和通風管道支吊架標準圖集和現場情況,確定支吊架安裝的數量、位置、結構形式和安裝所需的加工件。
?、敉L管道與部件的加工制作
a 風管制作在干凈、專門的預制場地內進行, 風管預制車間地面敷設橡膠墊。
b 風管和部件的板材選用鍍鋅鋼板考慮。依據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其用料規格按設計要求或見下表。
風管大邊長A 鍍鋅鋼板厚度
A≤500mm δ=0.6mm
A>1250mm δ=1.2mm
c 通風管道與部件的加工制作順序為:材料檢驗→展開下料→咬口→拆方→合縫。
d 風管加工所用板材須有出廠證和材質分析報告,板材外觀要求平整,厚度均勻,無腐蝕和鍍鋅層剝落現象;風管制作采用剪板機下料,折方機折方,咬口機咬口,壓口機合縫,局部采用手工操作。
e 風管加工尺寸:矩形風管的制作尺寸以外長為準;圓形風管尺寸以外徑為準。
f 風管的板材拼接采用單咬口:圓形風管的閉和縫采用單咬口,彎管的橫向縫采用立咬口;矩形風管轉角縫采用聯合角咬口。
g 當矩形風管邊長大于或等于630mm 和保溫風管邊長大于或等于800mm,且其管段長度大于1200mm 時,均應采取加固措施。
h 風管的風量、風壓測定孔在風管安裝之前設于設計要求的部位;
i 法蘭制作先核對幾何尺寸,找好平整度,對于相同尺寸的法蘭,統一制作,統一鉆孔,保證法蘭具有互換性。
矩形風管法蘭用料規格
風管長邊尺寸(mm) 法蘭用料規格(角鋼)
≥630 25×3
670~1250 30×4
1320~2500 40×3
矩形法蘭的制作:矩形法蘭由四塊角鋼拼成,畫線下料時,注意使焊接后法蘭的內邊不能小于風管的外邊尺寸,達到允許的偏差值。角鋼切斷采用切割機,切割后磨掉角鋼兩端毛刺,在平臺上進行法蘭的焊接。法塵焊接時先進行點焊,點焊后進行測量和變形調整,使法蘭的兩條對角線相等。然后再進行法蘭的滿焊。矩形法蘭鉆孔時先按規定的螺栓、鉚釘數量畫線分孔,用樣沖定點后,將兩個相配的法蘭用夾子夾在一起,在臺鉆上鉆出螺栓孔、鉚釘孔。
?、趫A形法蘭的制作圓形風管的法蘭采用機構煨制作成型,煨好的法蘭,待冷卻后,稍加找圓平整,就可以焊接和鉆孔。圓形風管的鉆孔方法同矩形法蘭。
J 風管支吊架的制作
不保溫風管的吊架制作采用型鋼規格如下:
風管長+寬 鍍鋅型鋼規格
≤2400mm <40×4
>2400mm 6.3#
注:吊架吊桿采用Φ10 的圓鋼。
保溫風管的吊架制作采用角鋼規格如下:
風管長+寬 鍍鋅型鋼規格
≤800mm <40×4
>800mm 6.3#
注:吊架吊桿采用Φ10 的圓鋼。
k 風管、部件和設備的支吊托架、基礎的鋼制構件,在除銹后涂防銹底漆兩道,外露部分涂面兩道。
V 風管與部件制作質量檢查
a 風管與配件制作完畢之后應依據施工規范和設計要求規定進行用料和制作誤差檢查。首先檢查風管制作所用材質、規格是否符合規范和設計要求;其次檢查風管的咬口是否平整、嚴密;第三檢查其制作誤差是否符合規范規定,其制作尺寸允許偏差及檢查方法見下表:
風管與配件外徑(外邊長) 制作尺寸允許偏差 檢查方法
≤300mm -1~0mm 尺量檢查
>300mm -2~0mm 尺量檢查
b 檢查中發現不符合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的風管或法蘭應重新進行整改,直至達到符合規定。然后將檢查合格的風管與配件和法蘭進行組配。
VI 風管的組配
風管與法蘭的翻邊鉚接:鉚接矩形風管法蘭時,在平鋼板上進行,先把兩端法蘭連接在風管上,并使管端露出法蘭10mm,然后將法蘭和風管鉚接在一起,鉚好后,再用小錘將管端翻邊,使風管翻邊平整并緊貼法蘭,且保證翻邊寬度不小于7mm。將鉚接好法蘭的風管按規范要求鉚好加固框,編上標號,同時按設計要求安裝風量、風壓及溫度測定孔,避免因安裝后高空作業打孔,使風管變形不易修整。
(4)、通風管道與部件的安裝
I 風管安裝前,先檢查風管穿越樓板,墻孔的尺寸,標高和標定支吊架的位置等是否符合要求。
II 吊架之間的間距為3m,對于不足3m 長的管道在其兩端各設一吊架。保溫風管為防止冷橋產生在風管和吊架之間加設墊木,墊木的厚度同保溫層。
III 風管安裝前,必須經過預組裝并檢查合格后,方可按編寫的順序進行安裝就位。
IV 法蘭填料依據設計規定,如設計無規定時采用δ=5mm 閉孔乳膠海綿橡膠板,為保證法蘭連接的嚴密性,閉孔乳膠海綿橡膠板接頭采用閉孔乳膠海綿橡膠板的在法蘭角處的連接形式梯形或楔形連接(見下圖)。法蘭連接時,連接法蘭的螺母設在同一側。
?、躏L管及部件安裝前將管內外的積塵及污物清除,用聚乙烯薄膜封好兩端,保持管內清潔,經清洗干凈包裝密封的風管及其部件,安裝前不得拆卸。
?、鲲L管的支吊架要避開風口、風閥、法蘭、檢查門等部件位置,配件的可卸接口不允許安裝在墻洞或樓板內,支吊架與風管之間設墊木。
?、飨暺靼惭b的方向保證正確,且不得損壞和受潮。消聲器單獨設支架,避免其重量由風管承受。
?、阑痖y安裝前,檢查其型號和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有無產品合格證,防火閥易熔片要迎氣流方向安裝,為防止易熔片脫落,易熔片在系統安裝后再裝,安裝后做動作試驗,另外防火閥安裝時單獨設支架。
?、罁O計要求的位置安裝排煙閥、排煙口及手控裝置(包括預埋導管),排煙閥安裝后做動作試驗,檢查其手動、電動操作是否靈敏、可靠,閥體關閉是否嚴密。
?、M排風機,空調機的風管進出口與風管的連接處采用帆布軟接,軟接的長度不得大于150mm,且軟接的接縫處要保持嚴密和牢固,且禁止軟接變徑。
?、L口安裝時,保證風口與風管連接的嚴密、牢固;風口的邊框與建筑裝飾面貼實;安裝完畢的風口外表面保證其平整不變形,調節靈活。依據國家規范,風口的安裝允許偏差項目見
下表:
允許偏差項目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風口 水平度 5 拉線、液體連接器和尺量檢查
垂直度 2 吊線和尺量檢查
?、惭b過程中振動和噪音的預防振動和噪音的預防是安裝過程中一個重點,安裝過程中風管的振動和噪音的預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空調風管相連接的軟接頭的安裝做到松緊適度,避免因軟接過松減小進出風口面積,而引起噪聲和振動。
為防止風管振動,在每個系統風管的轉彎處、與空調設備和風口的連接處設固定支架。
(5)、通風空調設備安裝見設備安裝方案
(6)、風管的漏風量測試
風管安裝完畢,且在風管保溫之前,首先進行風管的檢漏。國家規定的風管的漏風檢測分為漏光法檢測和漏風量測試兩種方法。依據規范規定,風管的漏風量檢測采用漏光法定性檢測和漏風量測試定量檢測相結合的方式,對一般性空調來說漏光法適合于中、低空調系統的嚴密性檢驗;漏風量測試適合于中壓系統的抽檢和高壓系統的悉數檢測。
風管安裝完畢以后,在保溫之前按以下步驟對安裝完畢的風管進行的漏風量的測試。
?、僭囼炃暗臏蕚涔ぷ鳎簩⒋郎y風管連接風口的支管取下,交將開口處用盲板密封。試驗方法:利用試驗風機向風管內鼓風,使風管內靜壓上升到700pa 后停止送風,如發現壓力下降,則利用風機繼續向管內進風并保持在700pa 此時風管內進風量即等于漏風量。該風量用在風機與風管之間設置的孔板與壓差計來測量。
?、墼囼炑b置
試驗風機:為變風量離心風機,風機最大風量為1600m3/h,最大風壓2400pa 連接管:Φ100mm
孔板:當漏風量≥130m3/h 時,孔板常數C=0.697,孔徑=0.0707m
當漏風量<130m3/h 時,孔板常數C=0.603,孔徑=0.0306m
傾斜式微壓計:測孔板壓差0~2000pa
測孔管壓差0~2000pa
?、茉囼灢襟E
漏風聲音試驗:本試驗在漏風量測量之前進行。試驗時先將支管取下,用盲板和膠帶密封開口處,將試驗裝置的軟管連接到被測風管上。關閉進風擋板,啟動風機。逐步打開進風擋板直到風管內靜壓值上升并保持在700pa 為止。注意聽風管所有接縫和孔洞處的漏風聲音,將每個漏風點作出記號并進行修補。
漏風量測試:本試驗在有漏風聲音點密封之后進行。測試時,首先啟動風機,然后逐步打開進風擋板,直到風管內靜壓值上升并保持在700pa 時,讀取孔板兩側的壓差,按下述公式度算被測風管的漏風量:
漏風量按下式進行計算
式中:V-風速,(m/s)
Q-漏風量,(m3/h)
A-孔板面積(m2)
C-孔板常數
△P-空氣通過孔板的壓差(pa)
ρ-空氣密度(kg/m3)
?、萁Y論
為確保工程質量,對于本工程我公司計劃在風管預制完畢、安裝之前采用漏光法對風管的嚴密性進行定性檢測,風管安裝完畢以后全部采用漏風量測試對風管的嚴密性進行定量檢查。
(7)、風管的保溫
風管的保溫采用δ40mm 的離心玻璃棉板。
?、癖氐牟馁|、規格及防火性能必須符合設計和防火要求,保溫材料使用前要查驗材料合格證或做燃燒實驗。
?、虮夭牧舷铝弦獪蚀_,切割面要平齊,在截料時要使水平、垂直面搭接處以短面兩頭放在大面上。
?、笄鍧嶏L管表面:風管保溫之前除去風管表面殘留的油污及積塵。
?、粽潮蒯敚合鹚馨宀捎媒饘俦蒯斢枰怨潭?,將保溫釘粘貼在風管表面,風管底面保溫釘之間的間距不大于25cm,風管側面和頂面的保溫釘數目依據規范適當減少。
?、醴笤O橡塑保溫板:敷設保溫板時,保溫板的接縫盡量避免出現在風管底部,敷設完畢后,用固定壓片將保溫板適度、均勻壓緊。保溫板敷設完畢后用寬底大于50mm 的鋁箔膠帶將橡塑板的接縫封嚴。保溫材料鋪覆應是縱橫縫錯開,小塊保溫材料應盡量鋪覆在水平面上。
?、霰貙悠秸?,保溫厚度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見表
項次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1 保溫層表面平整度 5 用1 米直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2 隔熱層厚度 +0.10δ
-0.05δ 用鋼針刺入隔熱層和尺量檢查
(8)、通風空調系統試運轉及試驗調整
通風空調系統安裝完畢后,系統投入使用前進行系統的測定和調整。通風空調系統測定和調整方法見調試方案。
4、通風、空調系統試運轉及試驗調整
(1)、調試內容
通風空調系統測定和調整的目的,是檢驗設計、施工和設備性能是否合乎生產工藝要求的必要球節,通過測度與調整,使空調機、風機的風量符合設計要求,使室內風量、溫濕度、噪音、氣流速度等滿足設計要求,以及使空調系統運行達到節能的目的。
(2)、調試前的準備工作
?、裾{試所用儀器、儀表的準備和調試人員的配備:空調系統調試之前首先準備調試所用儀器、儀表,安排調試人員以及調試輔助工。調試所用儀器、儀表見后附“所
用儀器、設備一覽表”。
?、颥F場的準備工作
?、倏照{系統全部閥門打開,并清理空調機組內雜物。
?、跈z查機組風機接線是否正確。
?、蹤z查總風管及分支管預留測試孔位置是否正確,如果預留位置不合格或沒有預留,則需在測試前選擇、安裝好測孔。
?、軝z查各風機皮帶松緊程度,過緊會增加磨擦力,皮帶易損壞,電機負荷過大,過松會使皮帶在輪上打滑,造成風量變小。
(3)調試內容
通過空調系統的無生產負荷聯動試運轉的測定和調試包括以下內容:
?、裢L與空調設備的風量、風壓轉速的測定
?、蛳到y與風口風量測定與調整;
?、罂照{系統室內參數的測定;
?、舴琅艧熛到y正壓送風前室靜壓的測定。
(4)、調試方法與步驟
通風與空調設備的風量、風壓轉速的測定;風管內風壓、風量采用畢托管及傾斜式微壓計測定,以下圖為例:
?、俣〝嗝孢x擇:測定斷面原則須選在氣流均勻且穩定的直管段上,即按氣流方向大局部阻力之后大于或等于4 倍管徑,在局部阻力之前大于或等于1.5 倍管徑(矩形風管大邊尺寸)的直管段上,對于上述系統來說,由于現場條件受到限制,距離適當縮短,LS、LH 可通過測量孔測量風壓、風量,L* 也可在風量出口處及入口處測得。
確定斷面內的測點:首先將測定斷面劃分為若干個接近正方形面積相等的小斷面,其面積不大于0.05mm2,測點位于各個斷面的中心,以LP 斷面為例。
?、墼贚P 斷面1250×800 上至少測量20 個點,各點分布在各個小斷面積中心,如果氣流不均勻,可通過增加測點數。各點動壓測得后,則可計算出平均動壓:Pdp=(Pd+Pd2+----+Pdn)/n (Pa)其中Pd1、Pd2-----------Pdn-各測點動壓
平均風速:Vp= 2√gPdn/ρm/s
ρ:空氣密度
?、苡贚S、LH,送回風量可由公式:L=3600FVP m3/h 計算。
其中F:測點處的斷面積(m2) VP:平均風速(m/s)
對于L* 可在風量出口和入口測得。采用熱球風速儀、探頭貼近格柵或網絡,并垂直于風速,定點測量法,測得風速。
L* 的風量:L=KFVP×3600 m3/h
其中F:測點斷面積(m2)VP-平均風速(m/s) K1-斷面面積修正系數
?、輽C轉速采用轉速表直接測量風機至軸轉速,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
(5)、風口風量的測定
采用熱電風速儀,將探頭貼近風口并垂直于風速,采用定點測量法可測得風速,如果與設計風速有出入,可調節風口閥門的開度來控制風量,直到測量值符合設計值為止,并且與設計風量的偏差不大于10%。
風口風量:L=3600F 外框×VP×K(m3/h)
其中K:風口面積修正系數F 外框:風口外框面積(m2)
VP:風口平均風速(m/s)
(6)、系統風量的調整與風口風量的平衡
系統總送風量、回水量、排風量和新風量可通過調節各總風管上的調節閥來調整風量,直至達到設計要求與設計風量的偏差不大于10%。
?、亠L口風量的調整與平衡:
從最不利環路末端風口S1 開始,先測量S1 風口的風量,然后分別出S4、S6、S8、S10、S12、S14 風口的風量。接著測量Ⅰ環路的S2 及S3 風口的風量,通過調節風口調節閥使S2、S3 風口風量與S1 風口風量相同;第二步調節Ⅱ環路S5 風閥,使S5 風量與S4 風量相同;第三步,調節Ⅲ環路S7 風閥,使S7 風量與S6 相同,以此類推,使每個環路的風口的風量相同。
?、谒愠觫癍h路的風量是否達到設計風量,實測風量與設計風量偏差不大于10%,如果誤差超出10%,可調節Ⅰ環路的支管調節閥,使Ⅰ環路的風量達到設計要求。對于同一風管,只改變風量,當其它條件不變時,其管路的阻力特性系數不變,因此,調節Ⅱ環路支管風閥使S4 達到設計風量,這樣S5 的風量也達到設計風量,并可測出,以此類推,分別可測出各風口風量。
(7)、室內參數的測定
?、駵囟炔捎盟y溫度計測定,工作區由設計要求來確定,室內溫度采用干濕度計測定。
?、蚍块g噪聲的測定:一般以房間中心離地高度為1.2m 處為測點,用聲級計測量,測量三次取平均值。
(8)、數據整理與分析
檢測完畢后,將測出的原始數據進行計算整理,將這些數據同設計和工藝要求的指標進行比較,來評價被測系統是否滿足要求,同時針對測試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恰當的改進意見,從而使系統更加完善。
六、砼基礎工程施工技術措施、施工方法及驗收標準
1、本工程基礎所有鋼筋、水泥、砂、石均需經化驗合格后方能使用。墊層所用非商品混凝土,其用料、級配、用量應遵照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并經試拌后使用。商品混凝土則按深圳市有關規定使用,嚴格把關,確保工程質量。
2、模板工程:按設計要求復查墊層標高及墻、柱的中心軸線位置,并用墨線彈出中心線。條形基礎模板采用18 厚的膠合板制作,確?;炷恋臐矒v質量。
3、鋼筋工程:按圖紙要求綁扎鋼筋,嚴格控制保護層厚度?;A下層鋼筋應設置細石混凝土墊塊,保證保護層厚度達到設計規范的要求;鋼筋數量、尺寸、接頭長度、焊接質量均應符合圖紙及規范要求。所有鋼筋工序完成后,應嚴格進行自檢,并經有關人員驗收合格、辦理完畢隱蔽工程簽證后,方能進行下道工序施工。注意確保柱子預留鋼筋的位置,數量應準確。
4、混凝土工程:本工程基礎墊層采用C15 現場攪拌混凝土,基礎采用C30 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施工應嚴格按照試驗室提供的配合比下料。商品混凝土則按深圳市有關規定使用,商品混凝土應以最少的轉運次數、最短的時間從攪拌地點運至澆筑地點,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注入模板。澆注混凝土時,采用分層斜面推進趕漿法進行,施工中應注意澆搗密實,振搗時快插慢拔,做到既不漏振也不過振。為保證混凝土連續澆搗,間歇時間應控制在90 分鐘內,下一次澆注應在混凝土初凝以前進行。
篇2:中央空調管道工程施工工藝方法主要技術要點
中央空調管道工程施工工藝、方法及主要技術要點
1.施工準備
施工準備是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的前提,主要包括技術準備、物質準備、組織準備以及作業條件的準備等,其具體內容是:
1.1熟悉與本工程有關的建設文件,了解工程重點和總體要求。
1.2研究施工圖紙,了解設計意圖和適用規范,認真做好圖紙會審工作,施工圖上存在的問題要商定解決辦法,并在施工會審紀要中反映出來。
1.3編制施工方案、施工圖預算。
1.4根據現場施工條件和施工總設計的要求,本專業工種的臨時設施和施工現場的布置。
1.5根據土建施工進度情況組織勞動力進場施工。
1.6按施工要求組織勞動力、機具、材料進場
1.7由工程項目經理和有關技術負責人組織進場施工人員認真學習施工圖,明確設計意圖和質量要求,并逐級進行技術交底,其內容包括工程特點、設計要求、施工工藝、質量標準、技術措施、安全措施、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實施方法等,并做好技術交底記錄。
1.8注重現場施工管理,對已進場的勞動力和機具、材料,根據施工條件進行合理有效的調度使用,充分利用時間、空間,建立起文明施工秩序,完善施工資料積累和傳遞機制。
2.管道安裝工程施工程序:
現場繪制
繪制加工草圖
支吊架制作管道預制需鍍鋅無縫鋼管預組裝
支吊架安裝--安裝準備預組裝管道拆除--管道鍍鋅
管道安裝
系統試壓
系統清洗吹掃
系統油漆、保溫
系統調試
說明:管道系統安裝調試與空調設備安裝密切配合
如管道安裝及設備接口應等設備安裝好后才可進行,系統調試應等設備單機試車合格后才可進行。
3.管道預制加工場地布置:應根據管道預制加工的順序,再結合現場場地的情況,做到各道工序不交叉進行,使材料搬運,人員起動的距離最短??蓞⒄杖缦虏贾脠D:
4.施工工藝方法及主要技術要點
4.1空調系統Dg≤100采用鍍鋅鋼管,采用絲扣連接;Dg>100采用無縫鋼管,采用焊接和法蘭連接。用螺紋連接時,加工的螺紋應連續、整齊,不得有斷絲和缺絲,連接時的配件應上緊上齊,外露絲扣上的油麻絲等應處理干凈。焊接時必須確保焊透,焊縫的破口形式、對口錯邊量寬度、加強高度等均應符合施工驗收規范的質量要求。采用法蘭連接時,法蘭應垂直于管子中心線,其表面應相互平行。采用無縫管預制后鍍鋅的,二次安裝法蘭連接,不得再施焊。
4.2管道預制前對所用的管材、配件、附件應按設計選用并認真核對檢查,應符合質量要求。
4.3管道、部件安裝前必須清除內部污垢和雜物,安裝完畢或停頓時的敞口處,應及時封閉。
4.4閥門安裝前,應按規范規定的比例要求作耐壓強度試驗和嚴密性試驗,安裝時的型號、方向等不得有錯。
4.5管道下料前應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實測,采用無縫管預制(預裝)后鍍鋅的管段,預制(預裝)后要進行復查,確認無誤后還應打鋼印進行編號標識,以備安裝時對號入座。
4.6管道穿過墻和樓板應預埋套管,套管直徑應能夠穿越保溫后管道;樓板套管應采用防水套管且上端高出地坪200mm,墻面套管采用普通套管,長度應與墻面兩邊的粉刷層相平,穿屋面外另設防雨罩。
4.7管道安裝應做到橫平豎直,橫管的坡度應在3‰左右,坡向立管或設備。排凝結水管線坡度應大于5‰,且與設備排水口連接時,最后能有150-200mm的落差,確保排水通暢。管道成排安裝時,直線部分應相互平行,曲線部分也應保持相等的曲率半徑或保持等距。在安裝過程中要做到合理布置管道,不僅做到自身美觀,還要給下道施工工序留有足夠的操作空間。
4.8管道支、吊、拖架的安裝,位置應正確,間距符合規范要求且平整、牢固,無熱伸長管道的吊架、吊桿應垂直安裝,有熱伸長管道的吊桿,應向熱膨脹的反方向偏移。冷凍水管道與支吊、拖架之間應墊好木拖隔離,不得有遺漏,以免形成冷橋在支、吊拖架上產生凝結水和損失冷量。
4.9管道系統安裝完畢后應按規范規定或設計規定進行水壓試驗,為保證試壓工作的順利進行,試壓前應另編制試壓方案。試壓合格后方可進行保溫。在系統試運行之前,應用水沖洗,直到各系統的排出水潔凈無污物為止。
5.管道系統的防腐與保溫
5.1管道的支吊拖架和不保溫的管線,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除銹,并涂二道紅丹防銹和兩道面漆進行防腐。
5.2冷凍水供回水管、冷凍水膨脹管及凝結水管均需進行保溫。保溫材料為橡塑。保溫時應核對保溫材料、質量等。管道保溫時,保溫瓦塊的接縫應錯開,保溫層應粘貼緊密,接縫處要用保溫材料填補。對該保溫的管子不得有漏,應全部包齊,且應確保嚴密、平整,保證質量,系統的閥門、法蘭也應進行保溫,保溫后各單位、各工種應注意對保溫工程的保護,以免造成返工和試車運行時產生凝結水下滴,造成冷量的損失和對其它工程的損害。
篇3:中央空調主要設備安裝工藝技術標準
中央空調主要設備安裝工藝及技術標準
除按設備安裝的一般規定外仍應按設備本身的技術文件要求進行。
1、熱泵機組安裝:
1.1安置前合格證和隨機文件、設備安裝等情況是否完好。
1.2基礎尺寸是否與設備要求相符。
1.3設備的安裝方向。
1.4設備安裝標高、中心、水平、垂直度均符合規定要求。
1.5設備表面清掃、保護和附件安裝。
1.6設備與管道連接符合要求。
1.7系統試漏、吹掃、排污,用0.5-0.6Mpa壓縮空氣吹掃時,應分段進行,達到清潔為止。經18小時無顯著增加為合格。
1.8真空試驗:利用真空泵,抽空標準壓力≤332Kpa,經18小時無顯著增加為合格。
2、風機安裝
2.1開箱檢查,按裝箱單核對葉輪、機殼和其它部位(地腳螺栓孔中心距、進排氣口法蘭孔徑和方位及中心距、軸的中心標高等)主要安裝尺寸是否與設備相符。
葉輪放置方向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進排氣口嚴密遮蓋,防止雜物進入。
外露加工面防銹情況,轉子是否變形、碰傷等。
2.2搬運與吊裝
搬運和吊裝時,繩索不得捆在轉子和機殼、軸承裝置等應有單獨支撐,不能支承在機殼上。
2.3風機安裝要求:進排氣管及閥件、調節裝置等應有單獨支撐,不能支承在機殼上。
2.4傳動裝置外露部位應加護罩。
2.5風機軸與電動機軸的不同軸度,向位移≤0.05mm,傾斜≤0.2/1000。
2.6風機座按設計要求放減振裝置,減振器與基礎風機緊密連接,受力均勻。
2.7試運轉:
2.7.1試運轉時,經過一次啟動,立即停止運轉試驗,檢查轉子與機殼是否有磨擦,無異常響動,才能繼續運轉。運轉時檢查軸承溫度。
7.2.7.2離心軸流風機運轉達到額定轉速后,調到最小負荷進行運轉至規定時間,然后逐步調到設計負荷,無異常再運轉至規定時間。風機在低負荷運轉0.5小時,滿負荷運轉2小時。風機運轉完畢,將有關裝置,調到起動狀態。
3、泵類安裝:
3.1檢查設備,不應缺件、損壞、銹蝕等,盤車靈活,無異常。
3.2泵的基礎、尺寸,符合設計要求。
3.3泵安裝,縱、橫向水平度≤0.1/1000在加工面上測量,設備不能偏斜。
3.4泵的不同軸度,應符合技術要求及規范。
3.5數臺泵安裝排列整齊。
3.6有減振要求時,應在機座裝設減振器。
3.7泵類試動轉:
3.7.1水泵啟動前必須充滿液體,、排凈空氣,不得空泵啟動。啟動前,應盤車靈活,閥門處于下列位置:入口閥門全開,出口閥門除離心泵全閉外,其余泵全開。
3.7.2泵的運轉應在各獨立的附屬系統運轉正常后進行。
3.7.3泵在設計負荷下連續運轉不得小于2小時。
3.7.4動轉時,泵的填料函壓蓋松緊適度、無水泄漏、溫度不過高、無明顯振動、各連接部位不松動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