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Z住建局行政機關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工作制度

5548

  Z住建局行政機關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工作制度

  為做好行政機關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有關規定,結合我局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

  本制度所稱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在職責范圍內,按照規定程序,采取有效方式及時主動地向社會公開的政府信息。

  二、公開原則

  行政機關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工作應當遵循及時、完整、準確的原則。

  三、公開范圍

  行政機關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

  (三)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

  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條例》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確定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具體內容。

  四、公開方式

  (一)政府網站。

  (二)政務服務中心、檔案館、公共圖書館。

  (三)新聞發布會、政府公報、報刊、廣播、電視以及政府信息公開專欄等。

  (四)其他便于公眾及時獲取政府信息的方式。

  法律、法規對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內容、方式有專門規定的,從其規定。

  五、公開主體

  行政機關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該政府信息的行政機關負責公開;行政機關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該政府信息的行政機關負責公開。

  法律、法規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權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六、公開期限

  屬于主動公開范圍的政府信息,應當自政府信息形成或者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行政機關對已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予以廢止的,應當自廢止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予以說明。

  法律、法規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七、監督與考核

  行政機關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工作納入本級機關績效考評體系。

  行政機關違反本制度的,由監察機關、上一級行政機關按照《條例》和有關規定處理。

篇2: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20**年)

  (20**年2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現公布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20**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本報告由概述、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政府信息公開相關費用情況、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情況、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六部分組成。本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20**年1月1日起至20**年12月31日止。如對本報告有疑問,請聯系電話:0512-6****3。

  一、概述

  20**年,蘇州工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堅持以**社會***為指引,按照國務院和省、市統一部署,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結合國家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助力建設法治政府、透明政府和服務型政府,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保障公眾知情權。

  (一)圍繞國家試點推進政務公開。作為全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的唯一經開區單位,園區緊緊圍繞9大試點領域(城鄉規劃、重大建設項目、財政預決算、稅收管理、環境保護、食品藥品監管、安全生產、公共文化服務、公共法律服務),全面落實國家4項重點任務(梳理政務公開事項、編制政務公開標準、規范政務公開工作流程、完善政務公開方式)和江蘇省10項重點任務(編制權責清單、公共服務清單、政務公開事項目錄清單,完善政務公開工作規則、政策解讀輿情回應制度規范、依申請公開辦理規程,建設政府網站、政務發布移動客戶端、政府數據開放網站、在線監督平臺),加快實現“全流程權力公開、全過程服務公開、全要素事項公開、全渠道信息獲取、全方位監督評價”,積極探索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的開發區樣本。

  通過試點,園區建立了1套保障機制(組織保障、溝通協調、監督考核、經費保障),形成了2種體驗模式(線上、線下),梳理了3張清單目錄(責任清單、權力清單、公共服務清單、政務公開事項目錄),打造了4大功能平臺(集中展示平臺、微信發布平臺、重大建設項目“一碼通”平臺、管理監督平臺),完善了5項工作制度(政務公開工作規則、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公開辦法、政策文件解讀實施辦法、政務輿情回應實施辦法、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辦理工作實施辦法),進一步提升了政府服務效能,促進了營商環境建設,推動了社會治理創新,取得全過程服務公開、全要素事項公開等階段性成果,并涌現智慧政務E站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智慧社區、社區環境理事會等創新亮點。在省政務公開辦開展的第三方測評中,園區成績位列第一;園區打造重大建設項目領域政務公開“一碼通”平臺案例被中國軟件評測中心評為全國“20**年最受關注政府門戶網站優秀創新案例”。

  (二)圍繞深化改革推進公開。以推進權力相對集中為基礎,體系化、機制化推動審批要素深度重組、辦理流程系統優化、服務體系合理整合,統籌落實行政審批標準化體系、商事制度、審批服務便民化、政務服務“網上網下一體化”、“一網、一門、一次”、“不見面”審批(服務)、“一張網”建設等多項改革任務,推行“一窗受理”、“證照分離”、套餐服務、全程電子化登記,持續提速企業開辦。擬訂《園區建設項目審批全鏈條提升工作方案》,發布全鏈審批流程圖,編制全流程常見問答,推行并聯預審、幫辦代辦、電子審圖等舉措,不斷提效項目審批。豐富政務大廳功能,推行即辦窗口、“碼上辦事”、自助服務、綠色通道、快遞送達等創新服務,優化排隊叫號系統,加強提質政務服務。制定印發《蘇州工業園區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智慧政府建設工作方案》,啟動園區一網通辦平臺一期建設,更大程度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

  (三)圍繞民生改善推進公開。持續抓好群眾普遍關心、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公開工作,推動進一步改善民生。權威發布中小學學區劃分、學前教育補貼等事項,制定出臺養老服務事業等規范性文件,積極做好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信息咨詢工作。按規定公開20**年政府預算、部門預算,建立完善透明預決算制度,強化社會監督,促進依法理財。規范公示醫療機構和醫師從業申請,穩步推進醫療機構審批透明預期、公共場所衛生許可“告知承諾制”試點,新增2項優化準入服務事項。繼續加強安全用氣科普宣傳,準確公布正規瓶裝燃氣供應站點信息和燃氣安全檢查相關信息,委托權威機構進行供水水質監測并發布每日水質報告,及時公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排污許可、固廢管理、輻射管理、醫療廢物、綠色建筑等信息。持續推進“明廚亮灶”惠民工程建設,通過多種媒體形式第一時間發布食品安全即時社會輿情、專項檢查、抽檢結果等食品監管信息,加大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公開的同時引導媒體正面宣傳。不斷完善河長工作體系,通過公示牌、宣傳手冊、電視、報紙、網站、微信微博等載體,全面公開河長制開展情況,積極公布“信息報送制度、驗收制度、交辦制度、會議制度、督查制度、考核辦法、信息共享制度”等七項制度、河長履職標準化流程、河長制工作手冊和區級河長辦工作制度等河長制工作機制、社會監督機制和工作內容,發布河長制工作信息報道70余條。

  (四)圍繞智慧體驗推進政務公開。積極打造線上線下兩種政務公開體驗區,提高政務公開智能化水平,提升群眾政務公開體驗。線上按照“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要求,借助融媒體平臺建設虛擬政務公開體驗區,優化完善政府門戶網站,提升政府網站信息智能化水平,推動政務公開與業務系統嵌套融合,實現群眾辦事進展流程信息的實時告知。線下在現有政務服務中心、智慧社區工作站、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建設實體政務公開體驗區,充分利用政務公開終端為群眾提供信息公開、服務展示、自主辦理、查閱獲取等一站式、個性化、便捷化的服務,推動政務公開由“被動查詢”向“主動推送”轉變,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易獲取、能監督、好參與”,提升群眾政務公開的獲得感。在管委會網站上開設數據共享平臺,發布相關領域的目錄式、數據鏈式信息,向社會提供瀏覽、查詢、下載等服務,滿足群眾和企業對政府數據的“知情權”和“使用權”,推進更開放的政府建設。建設完善城市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匯集工商、質監、環保、稅務、安監、人社等部門信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信息集成,依申請公開相關數據,為推動政府服務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數據支撐(目前覆蓋2500多家企業),持續提升企業服務水平和客戶滿意度,也大幅提高行政審批效率。融合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不斷擴大新聞宣傳力度,加強提升政務公開影響力的廣度和深度,“蘇州工業園區發布”微博獲評“江蘇年度最佳創新傳播微博”, “蘇州工業園區發布”微信榮獲“20**江蘇十大最具影響力政務新媒體獎”。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政府信息情況:政府門戶網站發布信息數39516條,微博發布230條,微信發布1154篇。

  三、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全區各級行政機關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101宗。其中,當面申請5宗,占5.0%;網絡申請57宗,占56.4%;信函申請39宗,占38.6%。

  四、政府信息公開相關費用情況

  全區各級各部門嚴格執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省、市相關規定,政府信息公開相關費用全部在行政經費中列支,沒有向申請人收費。

  五、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情況

  本年度政府信息公開類行政復議案件2宗,法院裁定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數1宗,其他情形數1宗。

  本年度政府信息公開類行政訴訟案件23宗,法院裁定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數7宗(含撤訴1宗),其他情形數16宗。

  六、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20**年,園區政務公開工作重點圍繞國家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開展,雖然試點順利通過國辦調研和省市驗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政務公開工作整體仍還改進完善空間,如政務公開工作機制和機構設置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政策解讀和輿情回應方式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改進等。20**年,園區將再接再厲,從以下幾方面,持續做好政務公開工作:

  (一)穩步推進政務公開試點成果推廣。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市關于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工作和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園區中心工作以及公眾關切,穩步推進園區政務公開試點成果推廣,不斷提升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水平。依托園區政務服務事項管理平臺、政務公開電子監察平臺,逐步梳理試點領域外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目錄,實現對園區政務服務事項的統一規范管理和智能高效監察,在此基礎上,持續優化政府網站,進一步打造和完善園區政務公開統一平臺,全面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

  (二)高質量做好政務發布解讀回應工作。對以園區管委會名義印發的規范性文件或者涉及面廣、與民生關系密切、社會關注度高、實施難度大或專業性強的重要政策文件,按照“誰起草、誰解讀”的原則,及時進行解讀,傳遞權威信息,做到政策文件制定與解讀材料同步組織、同步審簽、同步部署“三同步”;同時,在提高文字解讀質量的同時,增加圖文解讀的數量,力爭讓人民群眾對政策文件聽得懂、記得住、信得過、用得上。對涉及面廣、引發媒體和公眾關切的輿情信息,要重點回應;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要力爭在3小時內、最遲不超過5小時發布權威信息,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并根據工作進展,通過傳統媒體和微信微博新媒體,持續發布權威信息。

  (三)努力提升政務公開群眾體驗。一是進一步規范服務好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工作,建立健全接收、登記、補正、辦理、審查、答復、送達、存檔等流程,提升群眾依申請公開體驗。二是進一步運營好政務公開微信公眾號,及時發布園區各領域群眾高頻關注的新聞動態和政策簡明問答,努力推動政務公開“上手”。三是進一步建設好政務公開體驗區,線上努力提升政府網站信息智能化水平,加快推進“一網通辦”,線下持續完善實體政務公開體驗區,充分利用政務公開服務終端為群眾提供信息公開、服務展示、自主辦理、查閱獲取等一站式、個性化、便捷化的信息服務,努力提升政務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