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稱:爐渣墊層施工
交底部位:
工程編號:
日期:
交底內容:
1.范圍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樓地面的爐渣墊層施工操作。
2.施工準備
2.1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爐渣:爐渣內不應含有有機雜質和未燃盡的煤塊,粒徑不應大于40mm(且不得大于墊層厚度的1/2),粒徑在5mm及以下的體積,不得超過總體積的40%。
2.1.2水泥:宜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其標號325號以上。
2.1.3熟化石灰:生石灰使用前3~4d灑水粉化,并加以過篩,其粒徑不得大于5mm。熟化石灰亦可采用加工磨細生石灰粉,使用前加水溶化后方可使用。
2.1.4主要機具:攪拌機、手推車、壓滾石制或鐵制,(直徑200mm,長600mm)、平鐵鍬、計量器、篩子、噴壺、漿壺、木拍板、3m和1m長木制大杠、笤帚、鐵鏨子、鋼絲刷等。
2.2作業條件:
2.2.1結構工程已經驗收,并辦完驗收手續,門框已安裝完,墻面上+50cm水平標高線已彈好。
2.2.2預埋在墊層內的電氣及其它設備管線已安裝完(用細石混凝土或1∶3水泥砂漿將電管嵌固嚴實,有一定強度后,才能鋪爐渣),并辦完隱蔽驗收手續。
2.2.3穿過樓板的管線已安裝驗收完,樓板孔洞已用細石混凝土填塞密實。
2.2.4首層地面以下的排水管道、暖氣溝、暖氣管道已安裝完,并辦完隱蔽驗收手續?;靥钔?、灰土做完,并經檢查驗收。
3.操作工藝
3.1工藝流程:
基層處理→爐渣過篩與水悶→找標高、彈線、做找平墩→基層灑水濕潤、拌合爐渣→鋪爐渣墊層→刮平、滾壓→養護
3.1.1基層處理:鋪設爐渣墊層前,對粘結在基層上的水泥漿皮、混凝土渣子等用鐵鏨子剔鑿,鋼絲刷子刷掉,再用掃帚清掃干凈,灑水濕潤。
3.1.2爐渣過篩與水悶:爐渣在使用前必須過兩遍篩,第一遍過大孔徑篩,篩孔徑為40mm,第二遍篩用小孔徑篩,篩孔為5mm,主要篩去細粉末,使粒徑5mm及以下的顆粒體積不得超過總體積的40%,這樣做使爐渣具有粗細粒徑兼有的合理配比,確保了石灰與爐渣的相互作用,對促進墊層的成型和早期強度提高很有利。
爐渣或水泥爐渣墊層采用的爐渣,不得用新渣,必須使用“陳渣”,所謂“陳渣”就是在使用前應深水悶透的爐渣,澆水網透時間不少于5d。
水泥白灰爐渣墊層采用的爐渣,應先用石灰漿或用熟化石灰澆水拌合悶透,悶透時間也不得小于5d。
3.1.3找標高、彈線、做找平墩:根據墻上+50cm水平標高線及設計規定的墊層厚度(如設計未規定時,其厚度不應小于80mm)往下量測出墊層的上平標高,并彈在四周墻上。然后拉水平線抹找平墩(用細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漿抹成60mm×60mm見方,與墊層同高,當墊層鋪完找平之后可拆除,補爐渣拌合料),其間距2m左右,有泛水要求的房間,按坡度要求拉線找出最高和最低的標高,抹出坡度墩,用來控制墊層的表面標高。
3.1.4基層灑水濕潤:爐渣墊層拌合料鋪設之前再次用掃帚清掃基層,用清水灑一遍(用噴壺灑均勻)。
3.1.5爐渣拌合:水泥爐渣墊層或水泥白灰爐渣墊層的配合比應符合設計要求。先將悶透的爐渣按體積比(應預先準備好量具)與水泥干拌均勻后,再加水拌合,要嚴格控制加水量,以鋪設時墊層表面不得出現泌水現象為原則來確定加水量。
水泥白灰爐渣的拌合方法同上,先按配合比干拌均勻后,再加水拌合均勻。
3.1.6鋪設爐渣拌合料:鋪爐渣前在基層刷一道素水泥漿(水灰比為0.4~0.5),將拌合均勻的拌合料,從房間內退著往外鋪設,虛鋪厚度宜控制在1.3∶1,例如設計要求墊層為80mm,拌合料虛鋪厚度為104mm(墊層厚度如大于120mm時,應分層鋪設,每層壓實后的厚度不應大于虛鋪厚度的3/4)。
3.1.7刮平、滾壓:以找平墩為標志,控制好虛鋪厚度,用鐵鍬粗略找平,然后用木刮杠刮平,再用壓滾往返滾壓(厚度超過20mm時,應用平板振搗器),并隨時用2m靠尺檢查平整度,高出部分鏟掉,凹處填平。直到滾壓平整出漿為止。對于墻根、邊角、管根周圍不易滾壓處,應用木拍板拍打密實。
水泥爐渣墊層應隨拌隨鋪,隨壓實,全部操作過程應控制在2h內完成。施工過程中一般不留施工縫,如房間大必須留施工縫時,應用木方或木板擋好留槎處,保證直槎密實,接搓時應刷水泥漿(水灰比為0.4~0.5)后,再繼續鋪爐渣拌合料。
3.1.8養護:墊層施工完后應進行灑水養護,嚴禁上人亂踩、弄臟,待其凝固后方可進行面層施工。
4.質量標準
4.1保證項目:
4.1.1爐渣墊層使用的水泥、爐渣、石灰等材料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及有關標準的規定。
4.1.2施工配合比,鋪壓密實度應符合設計和施工驗收規范的要求。
4.1.3爐渣墊層與基層間,不得有空鼓和表面積散現象。
4.2允許偏差項目,見表7-1。
5.成品保護
5.1運輸拌合料的手推車不要碰撞門框。鋪爐渣墊層拌合料時,注意不得將穩固電管的細石混凝土碰松動,通過地面的豎管也要加以保護。
爐渣墊層允許偏差表7-1
序號 | 項目 | 允許偏差 (mm) | 檢驗方法 |
1 | 表面平整度 | 10 |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
2 | 標高 | ±10 | 用水準儀檢查 |
3 | 坡度 | 2/1000,且不大于30 | 用坡度尺檢查 |
4 | 厚度 | 個別地方不大于設計厚度1/10 | 尺量檢查 |
5.2爐渣墊層澆筑完之后,要注意加以養護,常溫3d后方能進行面層施工。
5.3不得在墊層上存放各種材料,尤其是油漆桶、拌合砂漿等,以免影響與面層的粘結力。
6.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1墊層空鼓開裂: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6.1.1基層雜物未清理干凈,水泥漿皮沒有剔掉刷凈,鋪墊層前又沒灑水等,影響墊層與基層之間的粘結力。
6.1.2爐渣含有未燃盡的煤渣,或爐渣悶水不透。
6.1.3爐渣內微小顆粒(粘徑在5mm及以下)比例較大。
6.2爐渣墊層表面不平:主要是爐渣鋪設后,未進行按線找平,待水泥初凝后再進行抹平,已比較困難了,因此必須嚴格按工藝流程操作,整個操作過程控制在2h之內,滾壓過程中隨時拉水平線進行檢查。
6.3墊層松散,強度低:主要是在拌合過程中配合比不準,施工全過程過長,初凝后仍進行滾壓,造成墊層松散,墊層澆筑完后,未經養護過早上人操作等因素,都易導致表面松散強度低。
7.質量記錄
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1水泥出廠合格證。
7.2爐渣出廠證及試驗記錄。
7.3爐渣墊層分項質量驗收評定記錄。
技術負責人:交底人:接交人:
篇2:爐渣墊層工程技術交底
工程名稱:爐渣墊層施工
交底部位:
工程編號:
日期:
交底內容:
1.范圍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樓地面的爐渣墊層施工操作。
2.施工準備
2.1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爐渣:爐渣內不應含有有機雜質和未燃盡的煤塊,粒徑不應大于40mm(且不得大于墊層厚度的1/2),粒徑在5mm及以下的體積,不得超過總體積的40%。
2.1.2水泥:宜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其標號325號以上。
2.1.3熟化石灰:生石灰使用前3~4d灑水粉化,并加以過篩,其粒徑不得大于5mm。熟化石灰亦可采用加工磨細生石灰粉,使用前加水溶化后方可使用。
2.1.4主要機具:攪拌機、手推車、壓滾石制或鐵制,(直徑200mm,長600mm)、平鐵鍬、計量器、篩子、噴壺、漿壺、木拍板、3m和1m長木制大杠、笤帚、鐵鏨子、鋼絲刷等。
2.2作業條件:
2.2.1結構工程已經驗收,并辦完驗收手續,門框已安裝完,墻面上+50cm水平標高線已彈好。
2.2.2預埋在墊層內的電氣及其它設備管線已安裝完(用細石混凝土或1∶3水泥砂漿將電管嵌固嚴實,有一定強度后,才能鋪爐渣),并辦完隱蔽驗收手續。
2.2.3穿過樓板的管線已安裝驗收完,樓板孔洞已用細石混凝土填塞密實。
2.2.4首層地面以下的排水管道、暖氣溝、暖氣管道已安裝完,并辦完隱蔽驗收手續?;靥钔?、灰土做完,并經檢查驗收。
3.操作工藝
3.1工藝流程:
基層處理→爐渣過篩與水悶→找標高、彈線、做找平墩→基層灑水濕潤、拌合爐渣→鋪爐渣墊層→刮平、滾壓→養護
3.1.1基層處理:鋪設爐渣墊層前,對粘結在基層上的水泥漿皮、混凝土渣子等用鐵鏨子剔鑿,鋼絲刷子刷掉,再用掃帚清掃干凈,灑水濕潤。
3.1.2爐渣過篩與水悶:爐渣在使用前必須過兩遍篩,第一遍過大孔徑篩,篩孔徑為40mm,第二遍篩用小孔徑篩,篩孔為5mm,主要篩去細粉末,使粒徑5mm及以下的顆粒體積不得超過總體積的40%,這樣做使爐渣具有粗細粒徑兼有的合理配比,確保了石灰與爐渣的相互作用,對促進墊層的成型和早期強度提高很有利。
爐渣或水泥爐渣墊層采用的爐渣,不得用新渣,必須使用“陳渣”,所謂“陳渣”就是在使用前應深水悶透的爐渣,澆水網透時間不少于5d。
水泥白灰爐渣墊層采用的爐渣,應先用石灰漿或用熟化石灰澆水拌合悶透,悶透時間也不得小于5d。
3.1.3找標高、彈線、做找平墩:根據墻上+50cm水平標高線及設計規定的墊層厚度(如設計未規定時,其厚度不應小于80mm)往下量測出墊層的上平標高,并彈在四周墻上。然后拉水平線抹找平墩(用細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漿抹成60mm×60mm見方,與墊層同高,當墊層鋪完找平之后可拆除,補爐渣拌合料),其間距2m左右,有泛水要求的房間,按坡度要求拉線找出最高和最低的標高,抹出坡度墩,用來控制墊層的表面標高。
3.1.4基層灑水濕潤:爐渣墊層拌合料鋪設之前再次用掃帚清掃基層,用清水灑一遍(用噴壺灑均勻)。
3.1.5爐渣拌合:水泥爐渣墊層或水泥白灰爐渣墊層的配合比應符合設計要求。先將悶透的爐渣按體積比(應預先準備好量具)與水泥干拌均勻后,再加水拌合,要嚴格控制加水量,以鋪設時墊層表面不得出現泌水現象為原則來確定加水量。
水泥白灰爐渣的拌合方法同上,先按配合比干拌均勻后,再加水拌合均勻。
3.1.6鋪設爐渣拌合料:鋪爐渣前在基層刷一道素水泥漿(水灰比為0.4~0.5),將拌合均勻的拌合料,從房間內退著往外鋪設,虛鋪厚度宜控制在1.3∶1,例如設計要求墊層為80mm,拌合料虛鋪厚度為104mm(墊層厚度如大于120mm時,應分層鋪設,每層壓實后的厚度不應大于虛鋪厚度的3/4)。
3.1.7刮平、滾壓:以找平墩為標志,控制好虛鋪厚度,用鐵鍬粗略找平,然后用木刮杠刮平,再用壓滾往返滾壓(厚度超過20mm時,應用平板振搗器),并隨時用2m靠尺檢查平整度,高出部分鏟掉,凹處填平。直到滾壓平整出漿為止。對于墻根、邊角、管根周圍不易滾壓處,應用木拍板拍打密實。
水泥爐渣墊層應隨拌隨鋪,隨壓實,全部操作過程應控制在2h內完成。施工過程中一般不留施工縫,如房間大必須留施工縫時,應用木方或木板擋好留槎處,保證直槎密實,接搓時應刷水泥漿(水灰比為0.4~0.5)后,再繼續鋪爐渣拌合料。
3.1.8養護:墊層施工完后應進行灑水養護,嚴禁上人亂踩、弄臟,待其凝固后方可進行面層施工。
4.質量標準
4.1保證項目:
4.1.1爐渣墊層使用的水泥、爐渣、石灰等材料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及有關標準的規定。
4.1.2施工配合比,鋪壓密實度應符合設計和施工驗收規范的要求。
4.1.3爐渣墊層與基層間,不得有空鼓和表面積散現象。
4.2允許偏差項目,見表7-1。
5.成品保護
5.1運輸拌合料的手推車不要碰撞門框。鋪爐渣墊層拌合料時,注意不得將穩固電管的細石混凝土碰松動,通過地面的豎管也要加以保護。
爐渣墊層允許偏差表7-1
序號 | 項目 | 允許偏差 (mm) | 檢驗方法 |
1 | 表面平整度 | 10 |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
2 | 標高 | ±10 | 用水準儀檢查 |
3 | 坡度 | 2/1000,且不大于30 | 用坡度尺檢查 |
4 | 厚度 | 個別地方不大于設計厚度1/10 | 尺量檢查 |
5.2爐渣墊層澆筑完之后,要注意加以養護,常溫3d后方能進行面層施工。
5.3不得在墊層上存放各種材料,尤其是油漆桶、拌合砂漿等,以免影響與面層的粘結力。
6.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1墊層空鼓開裂: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6.1.1基層雜物未清理干凈,水泥漿皮沒有剔掉刷凈,鋪墊層前又沒灑水等,影響墊層與基層之間的粘結力。
6.1.2爐渣含有未燃盡的煤渣,或爐渣悶水不透。
6.1.3爐渣內微小顆粒(粘徑在5mm及以下)比例較大。
6.2爐渣墊層表面不平:主要是爐渣鋪設后,未進行按線找平,待水泥初凝后再進行抹平,已比較困難了,因此必須嚴格按工藝流程操作,整個操作過程控制在2h之內,滾壓過程中隨時拉水平線進行檢查。
6.3墊層松散,強度低:主要是在拌合過程中配合比不準,施工全過程過長,初凝后仍進行滾壓,造成墊層松散,墊層澆筑完后,未經養護過早上人操作等因素,都易導致表面松散強度低。
7.質量記錄
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1水泥出廠合格證。
7.2爐渣出廠證及試驗記錄。
7.3爐渣墊層分項質量驗收評定記錄。
技術負責人:交底人:接交人:
篇3:爐渣墊層技術交底資料
工程名稱:爐渣墊層
交底部位:
工程編號:
日期:
交底內容:
本技術交底適用于混凝土基層上做爐渣墊層工程。
1.材料要求
(1)爐渣:宜采用煙煤爐渣,表觀密度應為800kg/m3以內;爐渣內不應含有機雜質和未燃盡的煤塊,粒徑不應大于40mm,且不可大于墊層厚度的1/2;爐渣粒徑在5mm以下者,不得超過爐渣總體積的40%。
(2)水泥:3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也可用火山灰水泥或粉煤灰水泥。
(3)石灰:塊灰使用前需經水粉化,過篩;也可用加工磨細石灰粉水溶后使用。
2.主要機具
(1) 機械:攪拌機、手推車、平板振搗器。
(2)工具:壓滾(直徑200mm、長600mm),平銑、計量斗、篩子、噴壺、漿壺、木拍板、3m和1m木制大杠和掃帚等。
3.作業條件
(1)結構工程已經驗收,控制地面,樓面的+50cm標高水平線已彈好,門框安裝完畢。
(2)與墊層有關的電氣管線,設備管線及埋件安裝完畢,并固定牢靠。
(3)管道用細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漿全長固定,固定斷面一般做成梯形,厚度不得超過墊層厚度。
(4)墊層施工前應經隱蔽工程驗收。
4.操作工藝
工藝流程:
基層處理→ 涂刷水泥漿結合層→ 爐渣過篩與水燜→ 按體積比拌合→
→做成平墩→ 鋪設拌合好的爐渣→ 上杠找平控制標高→ 滾壓并找平→
→拍邊修整→ 養護
(1)基層處理:正式施工爐渣墊層前,把基層上粘結的雜物認真清除,清除后撒水濕潤,經驗收合格方可進行墊層施工。
(2)爐渣過篩與水燜:為保證所需爐渣的粒徑和清除雜物,爐渣使用前應過兩遍篩,第一遍過大孔篩,篩孔為30mm~40mm,根據墊層厚度確定,第二遍過小孔篩,篩孔為5mm,主要篩去細粉末,保證粒徑5mm以下者不大于總體積的40%。
水泥爐渣:施工前應澆清水將爐渣燜透,水燜時間應不少于5d。
水泥石灰爐渣施工前應潑石灰水拌合燜透,燜制時間不少于5d。
(3)拌合:水泥爐渣宜采用1:6(體積比);水泥石灰爐渣宜采用1:1:8(體積比)機械拌合。攪拌前應先按比例計量加水拌合,干料入機后先干攪1min,再加入適量的水攪拌1.5~2min,使水泥漿分布均勻。其干濕程度以便于滾壓密實,有少量漿不泌水為宜;人工攪拌時應先將水泥和燜好的爐渣干拌均勻,再用噴壺緩緩加水濕拌,直至拌合均勻。
(4)控制標高:按相對標高+50cm的平線,根據設計墊層厚度用尺量出墊層的上平標高,拉小線做好找平墩,一般找平墩的間距為2m左右,有泛水的房間按坡度找出最高點和最低點的標高,同樣做成平墩,用來控制墊層的表面標高。
(5)鋪設與滾壓:爐渣墊層厚度宜60mm以上,虛鋪和壓實厚度的比例一般是1.3:1,如實厚為60mm,則虛鋪厚度為78mm。鋪爐渣墊層時,先在鋪設基層面上撒水濕潤,再撒1:0.5水泥漿,涂刷均勻成水泥漿結合層;做好找平墩;裝鋪爐渣熟料,按找平墩用鐵銑粗略的找平,再上大杠細找平度,全部或分段鋪好后滾壓,在滾壓中局部撒墊調整平整度,經反復進行滾壓平整出漿,厚度符合設計要求;對墻根、邊角、管根周圍不宜滾壓處,應用木拍板拍打平實。如墊層厚度較大時宜分層鋪壓或用平板振搗器振平振實。水泥爐渣墊層的施工應隨拌、隨鋪、隨壓實,全部操作過程應在2h內完成。墊層厚度如大于120mm,應分層鋪設、壓實后的厚度不應大于虛鋪厚度的3/4。
(6)施工縫:爐渣墊層一般不留施工縫,如房間大,2h內完成施工的全過程有困難,必須留施工縫時,應用木方或木板擋好留槎處,保證直槎密實,接槎時應在接槎處刷水泥漿結合層,使先后爐渣墊層接合良好。
(7)養護:墊層施工完應注意養護,待其凝固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8)冬期施工:
1)冬期施工水燜爐渣不得受凍,應加保溫材料覆蓋。
2)做墊層前3d做好主房間保暖措施,使操作和養護溫度不低于+5℃。已做好的墊層不得受凍。
5.質量標準
(1)保證項目:
1)爐渣墊層使用的水泥、爐渣、石灰材料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及有關標準規定。
2)施工配合比,鋪壓密實度應符合設計和施工驗收規范要求。
3)爐渣墊層與基層間不得有空鼓和表面松動現象。
(2)允許偏差項目:見表4—18。
爐渣墊層允許偏差表4—18
項目 | 允許偏差(mm) | 檢驗方法 |
表面平整度 | 10 | 用2m靠尺楔形塞尺檢查 |
標高 | ±10 | 用水準儀檢查 |
坡度 | 2/1000且不大于30 | 用坡度尺檢查 |
厚度 | 個別地方不大于設計厚度1/10 | 尺量檢查 |
6.成品保護
(1)墊層施工操作和運輸中不應碰撞門口、管線、墊層內埋設件和已完的裝飾面層。
(2)施工完的墊層應注意保護,常溫3d后方能進行面層施工。
7.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墊層空鼓開裂,爐渣內含有有機雜物和未燃盡的爐碴,含有遇水能膨脹分解的物質;爐渣燜水不透,鋪料與結合層粘結不好,爐渣徽顆粒較多等原因造成。材料應按要求選用,基層清理應認真,粘結層應隨刷、隨鋪,在規定操作時間內完成滾壓,加強成品養護。
(2)標高不準,表面不平:爐渣攪拌不均勻,稠度不一致,造成操作困難,鋪爐渣不平。應嚴格控制各道工序的操作質量。
(3)強度不足,主要是配合比不準,施工全過程時間過長,滾壓不實,養護不好等造成,施工應正確掌握配合比,認真計量,控制加水量,加強檢查鋪爐渣的平整度和厚度,滾壓密實均勻,成品加強保護。
技術負責人:交底人:接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