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釘墻邊坡支護的施工工藝
土釘墻邊坡支護的施工工藝流程為:挖土→整理坡面→初噴→打孔眼→插桿→灌注→掛網→復噴。
1、開挖整理坡面
土釘支護是分層進行的,因此挖土深度不能超過設計深度,同時要保證坡角達到設計要求的78°~80°,坡面平整光滑,坡角未達到設計要求的則要進行專門修整。
2、初噴
為使挖好的坡面不產生垮塌,凡挖好的坡面需立即進行混凝土噴射,以使表層固結。其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為水泥:石子=1.5:1.5,水灰比=0.5~0.6。
3、鉆孔
采用人工機械一起作用的方法,鉆孔下傾角度為15°~25°,采用風鉆的方法進行,人工挖工用的是洛陽鏟,兩人一組。
4、插桿與灌漿
成孔后按設計要求插入直徑中22mm加筋桿,加筋桿每1.5m焊接直徑110mm的扶正環,起導正作用。在插筋的同時,用加筋桿將注漿管帶進離孔底0.3m的地方,然后進行灌注,注漿材料的配合比為水泥:砂子=1:2。水灰比=0.4~0.5??變纫欢ㄒ酀M,不能形成空洞和孔隙。
5、掛網
上道工序完工后,按設計要求,將直徑中6mm的鋼筋,按30cm×30cm的網距焊接,固定于坡面之上;同時,在危險坡上的土釘之間用金屬件連接在一起,以進一步加強支護強度。
6、復噴
掛網后,整個坡面復噴混凝土,其噴射厚度達到設計要求。
一般錨桿長度在15~45m之間,直徑較大,錨桿所承受的荷載可達400kN以上;鋼筋插入深度不得小于設計要求的90%,安裝后不得敲擊、碰撞。灌漿用的砂漿應拌和均勻,隨用隨拌,孔眼在灌漿前用風吹凈,灌漿時從孔底開始,連續均勻的進行。
篇2:土釘墻邊坡支護施工工藝
土釘墻邊坡支護的施工工藝
土釘墻邊坡支護的施工工藝流程為:挖土→整理坡面→初噴→打孔眼→插桿→灌注→掛網→復噴。
1、開挖整理坡面
土釘支護是分層進行的,因此挖土深度不能超過設計深度,同時要保證坡角達到設計要求的78°~80°,坡面平整光滑,坡角未達到設計要求的則要進行專門修整。
2、初噴
為使挖好的坡面不產生垮塌,凡挖好的坡面需立即進行混凝土噴射,以使表層固結。其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為水泥:石子=1.5:1.5,水灰比=0.5~0.6。
3、鉆孔
采用人工機械一起作用的方法,鉆孔下傾角度為15°~25°,采用風鉆的方法進行,人工挖工用的是洛陽鏟,兩人一組。
4、插桿與灌漿
成孔后按設計要求插入直徑中22mm加筋桿,加筋桿每1.5m焊接直徑110mm的扶正環,起導正作用。在插筋的同時,用加筋桿將注漿管帶進離孔底0.3m的地方,然后進行灌注,注漿材料的配合比為水泥:砂子=1:2。水灰比=0.4~0.5??變纫欢ㄒ酀M,不能形成空洞和孔隙。
5、掛網
上道工序完工后,按設計要求,將直徑中6mm的鋼筋,按30cm×30cm的網距焊接,固定于坡面之上;同時,在危險坡上的土釘之間用金屬件連接在一起,以進一步加強支護強度。
6、復噴
掛網后,整個坡面復噴混凝土,其噴射厚度達到設計要求。
一般錨桿長度在15~45m之間,直徑較大,錨桿所承受的荷載可達400kN以上;鋼筋插入深度不得小于設計要求的90%,安裝后不得敲擊、碰撞。灌漿用的砂漿應拌和均勻,隨用隨拌,孔眼在灌漿前用風吹凈,灌漿時從孔底開始,連續均勻的進行。
篇3:土釘墻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土釘墻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1、調整好機架和卡具,臺面應平穩,鉆頭應垂直。
2、打孔時,操作人員不得用手直接扶設備。
3、壓漿和噴射管道安裝應正確,連接處應緊固和密封。
4、啟動時,必須先送入壓縮空氣,電動機旋轉方向應與機體所示箭頭方向相符,然后才能加料。停機前應先停止加料,然后再停電動機與停送壓縮空氣。
5、噴射機應保護內部干燥和清潔,加入的干料配合比及潮潤程度必須合乎噴射機性能要求,不得使用結塊的水泥和未經篩選的砂石。
6、機械操作和噴射操作人員應密切聯系,送風、加料、停機、停風以及發生堵塞等應相互協調配合。
7、在噴嘴的前方或左右5m范圍內不得站人,工作停歇時,噴嘴不得對向有人方向。
8、作業中,暫停時間超過一小時,必須將倉內及輸料管內的干混合料(不加水)全部噴出。
9、如輸料軟管發生堵塞時:可用木棍輕輕敲打外壁,如打無效,可將膠管拆卸用壓縮空氣吹通。
10、轉移作業面時,供風、供水系統也應隨之移動,輸料軟管不得隨地拖拉和折彎。
11、作業后,必須將倉內和輸料軟管內的干混合物(不加水)全部噴出,再將噴嘴拆下清洗干凈,并清除噴射機外部粘附的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