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寫字樓施工測量建筑物垂直度觀測方案

3450

  寫字樓施工測量及建筑物垂直度觀測方案

  本工程建筑體量大,結構復雜。本方案遵循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結合本工程的實際, 為先整體、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測量原則。

  一、場區控制網的建立。

  1、場區平面控制網的建立。

  由于一標段由我單位承建,二標段的控制網原則上沿用一標段的控制網。在本標段施工前組織測量人員對原控制網進行校核,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

  根據本工程特點,我們建立的本地坐標系統與城市坐標系統相同,關系為水平位移關系,即:

  *=*'+a Y=Y'+b *' Y'為城市坐標, * Y 為本地坐標

  根據紅線點,和建筑物定位坐標值(詳見《軸線定位平面圖》,使用WILDTC905L全站儀(測角2〃,測距2+2ppin),采用極坐標放樣法建立方格網的主軸線軸線。

  由于場地狹小及圍墻通視原因,需要將場外控制點引入場內適當位置,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擬引入JD4 點在現場辦公樓前,并保持和場外JD2 的通視,和場外控制系統形成極坐標關系,并按照測量施工規范進行埋設和保護,該點離地連墻距離約為3.5 米。

  場內坐標系統根據建筑物定位坐標和JD4 點之間的相對坐標,設置主控制系統如下:

  ,分別為塔樓結構部分,裙樓地下結構部分,地庫其他部分。

  主軸線經過糾正后,進行量距,使用全站儀WILDTC905L。

  結構細部軸線根據主軸線作業后,按常用的定線方法放樣。

  建筑方格網的其他網格點用交匯等方法定出。所有網格點的中誤差為2mm。

  建筑方格網建立后,用WILDTC509L 全站儀測量各網格點間的角度、距離,并經過平差改正,于現場規劃建筑網格的四個角點 JD5、JD6、JD7、JD8、JD9、JD10、JD11。規劃后使用WILDTC509L 全站儀進行現場檢查、驗證,確保建筑方格網的精度。

  建筑網格點的埋設采用造標埋石法,具體作法按《工程測量規范》實施。施工過程中應加強方格網點的保護工作,方格網點為日后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結構施工測量工作的測量起算依據。應確保標石附近不得從事影響標石穩定性的任何作業活動,并設立警示標志。

  2、場區高程控制網的建立。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水準點,在場區內按二等水準測量技術規范于場內布置3個水準點。3 個水準點標石與平面控制網方格網點標石共用。

  附圖表:建筑方格網布置圖

  二、結構施工平面和高程測量

  本工程平面控制網根據工程結構特點,分階段分區域實施。工程地上主要由3層裙樓和33 層塔樓組成,地下三層,所以測量控制網也需做相應的布置。

  施工測量分為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施工測量工作,地下部分施工測量采用外控法,地上部分施工測量采用內控法,現分述如下:

  1、地下結構的施工測量工作。

  根據總平面測量控制網,將 等軸線控制點,用經緯儀引測各控制點至各層圍堰頂梁面,圍堰壁內側及基坑底作為地下結構施工的軸線控制依據。利用經緯儀加鋼尺丈量的方法進行水平測量放線。

  高程利用水準儀、標尺向下傳遞定于圍內側壁上。作為地下結構施工高程控制的依據,利用水準儀、塔尺控制施工高程。

  為保證施工測量的定位準確,定時對布設在圍堰上的測量控制網進行引測復核檢查。

  2、地上結構施工測量。

  使用WILD TC905L 全站儀將樓層施工用平面控制點布設于一層結構平面,要求樓層控制網點測設過程中測距精度為1/100000,測角精度為±8〃,并確保此控制網于地下部分平面施工控制網一致。由于本工程上部為方形和多邊弧形建筑,共分為2 區,因此上部結構施工測量控制網亦分區布設。

  高程控制網建立同樣是確保地上、地下的一致性,即引測標高依據同樣為建筑方格網上各重點標石上的水準點。

 ?。?)塔樓上部結構的施工測量工作。

  依據建筑方格網點的重點,采用WILD TC905L 全站儀,塔樓結構平面上布設樓層施工用控制點,編號為A、B、C、D、,此4 點作為地上1~31 層施工測量放線控制圖,參見附圖表:上部結構平面控制點布置圖

  根據控制點形成的樓層施工控制網,與本區相應軸線關系,計算邊角元素,使用經緯儀,鋼卷尺分出細部軸線,作為施工指導,樓層施工放線過程中,過程后加強復核工作。

 ?。?)裙樓上部結構的施工測量工作

  平面控制網的傳遞同一區相應工作的做法。平面控制網傳遞至施工層后,用WILD TC905L 測角、量距分出各個相對應軸線。裙樓為由多個圓弧組合而成的平面異型結構,在裙樓定位軸線傳遞完后,柱子和剪力墻結構均可以從主軸用鋼尺配合經緯儀直接定出。

  三、控制網的豎向傳遞技術

  控制網的豎向傳遞技術

  網點豎向投遞

  網點豎向投遞時,在每層樓板相應位置預留100mm×100mm 的孔洞進行豎向傳遞。

  豎向投點立面示意圖見下圖所示:

  在±0.00m 以上標高引測,首先在首層核芯筒墻上建立3 條+1000mm 的標高基準線。

  3 條基準線的測設采用水準儀。

  方法是:調整儀器高度使其后視線正對水平線,前視則用鉛筆直接標出視線。

  這種測法與一般的塔尺標記測法相比,精度可以提高1~2mm。 從首層3 個基準線用檢定合格的50m 鋼尺按照規定的拉力,向上引測每節柱頂設計標高減去1000mm的標高點,這樣在每個施工層上有3 條標高控制線,以便相互校核。

  四、裝修階段的測量控制

  內部裝修的局部平面位置的確定從已經在結構施工中確定的結構控制軸線中引出,高程同樣從結構施工高程中轉移至各需要處。在轉移時盡量遵循儀器使用過程中保持等距離測距的原則,以提高測量精度。從而使裝修工作有明確的控制依據。

  外墻垂直軸線與高程均由內控軸線和高程點引出,轉移到外墻立面上,彈出豎向、水平控制線,以便外墻裝修。在軸線點引出后,務必注意,內控法是逐層實施的,而外墻是從上至下的全長線條。因此,此時需在外控點的輔助下,從上至下進行一次檢測修正,逐層測量引起的間接微小誤差,使垂直線貫穿于建筑物的整個外墻面,從而達到準確的測量外墻控制效果。

  五、施工沉降觀測

  當建筑物隨結構施工層的上升整體重量增加將發生沉降,施工過程的沉降測量將給建筑物今后的監測提供初始數據。

  當地下室底板施工完后,按設計要求在有關位置埋設沉降觀測點,沉降觀測點采取保護措施防止

沖撞引起變形影響數據統計。

  測量期設為每施工一個結構層測量一次(如施工暫停每半個月一次),測量數據制定統計分析表,進行統計分析,直到交工驗收為止。測量采用精密水準儀,參照點為現場設置的觀測點。對現場設置的觀測點發生變動或誤差應及時進行數據參數修正,以保證數據精確。

  豎向投點操作流程圖如下

  高程控制基準線的確定

  六、測量定位精度要求

 ?。?)建筑方格網的建立,其測距精度不低于2/1000000,測角精度不得低于4〃,各控制點布設嚴格遵守《工程測量規范》的各項規定。

 ?。?)建筑物垂直度,單層間小于3mm,全高≤3h/10000,且不大于15mm。

 ?。?)建筑物標高控制,標高偏差不得大于3mm。

  七、測量儀器與工具配備

  序號名稱型號單位數量用途

篇2:核芯筒垂直度筒壁清水混凝土和幾何尺寸控制

  核芯筒垂直度、筒壁清水混凝土和幾何尺寸控制

  1 核芯筒垂直度控制

  電視塔核芯筒高度436.75m,橢圓形筒體截面尺寸長短軸僅為18×15m,截面臺階狀收縮變化,施工工藝中橫向水平結構滯后施工。故核芯筒的垂直度控制顯得十分重要,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關鍵所在。我們從測量技術、測量設備、施工設施構造幾方面著手,來控制核芯筒的垂直度的精度達到優質工程的要求。

  1.1測量技術的保障措施

  1)在核芯筒的外墻內壁上標定位置固定,布置強制對中測量平臺;在整體提升鋼平臺上的向上投影位置固定布置強制對中測量點接收平臺。

  2) 將天頂儀在強制平臺上設站,將底部強制平臺中心的坐標垂直向上投影至整體提升平臺的強制對中接收平臺。

  3) 在提升平臺的結構放射梁上,相對于強制對中點的坐標,測設出橢圓外墻內壁每塊模板定位控制點。從而使核芯筒外墻每一點垂直度都得到控制。

  詳細的測量技術內容見本篇第一章第五節敘述。

  1.2測量設備的保障措施。

  選擇天頂儀等設備精度滿足垂直度控制要求。

  1.3施工設施構造的保障措施

  1)配置有足夠剛度的整體提升平臺與內核空間格構柱框架。平臺在提升過程中,有可能產生扭轉,平移偏位,內核框架提供了一個糾偏的可靠支撐點。

  2)考慮工作狀態和非工作狀態兩種情況的最不利工況。用有限元對其體系進行分析計算,其模型見圖2.3.3。

  圖2.3.3整體提升平臺與內核空間格構柱框架模型計算圖

  從計算結果可知:在工作狀態下,格構柱頂部最大位移12.5mm;非工作狀態,格構柱頂部最大位移21.1mm,使整體提升平臺施工在受控狀態。

  2 核芯筒截面幾何尺寸的控制

  核芯筒墻體的幾何尺寸控制和墻體表面光潔度平整度的控制,使核芯筒表面達到清水混凝土的質量要求,是本工程確保獲得魯班獎外觀質量指標重要控制點之一。

  在施工中將采取以下幾條措施。使核芯筒墻體截面厚度尺寸控制在0~+5mm誤差范圍內,外墻表面達到清水混凝土的質量要求。

  2.1模板的定位測量

  詳見本章1節的敘述

  2.2高精度、高強度的模板保證措施

  設計高強度的模板,使模板在5.2米高混凝土側壓力的作用下,綜合彈性變形小于3mm,外墻模板面板采用6mm優質冷軋鋼板,模板面板拼縫進行金加工切削铇邊,使模板拼縫間隙小于1mm。面板接縫不平度小于0.5mm,達到清水混凝土表面質量要求。外觀質量滿足魯班獎要求。

  模板的分塊和單塊弧度嚴格按橢圓的弧度尺寸加工,從而保證核芯筒外型尺寸的正確。

  2.3采用先進模板對拉螺栓定位技術

  剪力墻內外模的對拉固定。采用H型節安螺母系列技術,該技術原為芬蘭技術,由上海建工集團在上海南浦大橋塔座施工中應引進,經專業單位改進限位技術后,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專利技術。

  該對拉螺桿系統有三部分組成,分為外螺桿、H型螺母和內埋螺桿。如下圖2.3.4:

  圖2.3.4拉螺桿示意圖

  根據墻體厚度,配置內埋螺桿,其長度要求在兩端擰上H型螺母后的實際長度等于墻體厚度減去2mm。通過澆混凝土后的正常脹模達到設計尺寸,將此作為墻體幾何尺寸的限位。墻體兩側模板通過外置螺桿旋入進行固定。

  其外置螺桿和H型螺母可重復周轉應用。

  內埋螺桿永久留在墻體中,它可以徹底消除因穿墻螺孔修補不當而引起滲水質量隱患。

  同時當H型錐形螺母擰出重復應用后在墻面上留下一個深Φ75~70mm錐形孔洞內埋螺桿在孔洞中伸出30mm,可作為墻面孔修補混凝土的錨筋。從而消除了外墻修補混凝土脫落的質量隱患。

  應用H型螺母對拉螺桿固定模板技術。根據以往大量工程實踐經驗證明,可以確保剪力墻體的截面尺寸控制在±0~5mm誤差之間。從而使核芯筒的幾何尺寸得到有效控制。

  3 保證清水混凝土質量的其它措施

  清水混凝土的質量控制是多方面的綜合控制。除核芯筒的清水混凝土模板工程外還有混凝土原材料的選擇、配合比設計、鋼筋工程、混凝土澆注施工等方面的控制。

  3.1模板工程見前述2節的相關內容。

  3.2原材料選擇見本章7.1的相關內容。

  3.3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和試驗控制。

  混凝土的配制要經過多次試驗最終確定最佳的配合比。要注意混凝土通氣性、和易性,以方便澆注,減少表面的氣孔。詳細內容參見本章7.2.1相關內容。

  3.4鋼筋工程:在清水混凝土質量控制中,主要是混凝土保護層的控制;表面外埋件的施工控制及埋件銹蝕和鋼筋銹水下淌污染的控制。其詳細內容見本章5.5。

  3.5混凝土澆注施工

  要注意分層澆注,強化振搗工藝,"快插慢拔",由截面中心向外振搗的方法,主要目的為減少混凝土表面的氣孔,詳細內容見本章7.2.3。

篇3:大廈建筑垂直度控制方法

  大廈建筑垂直度控制方法

 ?。?)控制點設置

  本工程采用高層建筑內控法施工,控制點設置在±0.000板面上,往±0.000樓板混凝土澆搗前,預埋鋼板,鋼板尺寸為200mm×200mm厚10mm,鋼板直接焊在板面筋上,鑿出十字線,十字交叉點即為控制點,并用紅丹漆標明,在鋼板周圍砌60mm高,370mm×370mm,保護圈預制板保護蓋,各層樓面控制點位置均預留250mm×250mm,垂線傳遞孔各傳遞孔位置,控制點位置與軸線距離取1m。

 ?。?)投測方法

  1)控制點在各段樓層上的投測操作應盡可能選擇在無風或微風天氣,操作時在底層垂線傳遞孔的控制點上,用光學垂準儀兩側回10~180,90~270,向上投點,施工樓面上按對講機批示方向移動投點覘板,使覘板十字刻線中心任務,對準投點,然后將覘板相互垂直的兩刻線延長至孔外,最后根據四次投得的點位,用J經緯儀測角。

  2)由于光學垂準儀操作緩慢,為適應施工進度,各段樓層均由鋼錘從這段樓層控制點向上投點,根據不同層次和高度使用不同重量的鋼錘,每三至五層用光學垂準儀投測一次用以鋼錘投得的點位比較,控制在允許偏差范圍內,確保投測的準確性。

 ?。?)墻、柱垂直度控制

  結構施工中模板安裝為主導工序,為使墻、柱模板的接槎、位移、平整、垂直度控制在施工規范允許的偏差范圍內,本工程采用方法如下:在距墻、柱邊線50cm彈出墻、柱腳模板定位控制線以及門窗洞口,墻柱轉角延長線等,用以控制墻、住、門窗、洞口的模板安裝位置準確,在梁板、模板安裝完畢后,根據各控制網線再進行一次投點,將模板定位控制線引測到梁板模板面,檢查控制墻柱模板的偏移和外墻柱、梁邊緣尺寸,結合墻、柱模板垂直度檢查,差錯杜絕在澆筑混凝土之前。

  施工前另編測量專項施工方案。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