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線工程施工及竣工測量主要施工方法
所有測量儀器在啟用前必須校驗或者在檢驗有效期內,以確保工程中使用的測量儀器的誤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減少整個施工過程中的系統誤差。
本工程的圖-4 施工測量流程
控制線測量采用全站儀、經緯儀,高程測量采用水準儀。測量前首先完成測量放樣計算書??刂凭W等級必須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進行,并及時整理測量成果,報送監理工程師認可??刂凭€、標高根據導線點和水準點單獨測放,要避免產生測量的累積誤差。測量流程見圖-4。
1 施工前平面測量控制
1.1 測量人員會同勘測單位進行測量控制及水準點的交樁手續,接樁后及時組織精干測量人員對平面控制點及高程控制點進行實地復測、校核,如果發現誤差超過限差或控制點的精度,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須及時上報有關部門。
1.2 復測校核合格后,立即上報監理審批。并引測臨時水準點,各點根據現場地形設保護裝置并做好控制點記錄。然后再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建立測區的加密控制網,建立施工區內的首級平面、高程控制點,使之對整個施工現場形成一個完整的控制體系。加密控制點選擇圍繞測區布設成環狀的導線點,其邊長一般不大于300m。選點時考慮不受施工作業的影響,并進行對測點的防碰撞保護。
1.3 閉合導線的測量精度要依據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中一級導線的有關要求進行,即邊長不大于300m;測角中誤差8〃以內;兩個測回數相對閉合差達到1/1500。建立導線加密控制的標準是:既要滿足精度要求又要分布均勻使用方便。加密控制導線測完后,要對測量成果進行整體平差,在滿足精度要求的基礎上,報監理審批后方可在施工中投入使用。
1.4 施工中建立三級復測制度,工地測量人員均持證上崗,定期檢查,做好施工的原始記錄。
2 施工過程中測量的主要工作
2.1 施工中所使用的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鋼尺必須有鑒定合格證,超過鑒定周期的需重新進行鑒定方可進場。不準在工程中使用未鑒定的儀器設備。
2.2 控制線測設必須經過二級復核合格后,填寫測量復核記錄上報駐地監理工程師報驗。
2.3 測量外業的操作嚴格遵守城市測量技術規范《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的要求:
2.4 每天施工測量的外業資料及時進行整理、檢核,避免對施工的誤導。
2.5 定期對控制點進行復核,以減少控制點的變化對施工的不利影響。施工中被破壞的控制點應及時補測。
3 施工測量的內業工作
3.1 接到設計圖紙定線資料后,必須對設計資料數據進行核算,遇有疑問時,與工程業主、設計單位及監理單位及時聯系,商討解決辦法。
3.2 結合工程的設計文件,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技術規范,提前做好工程所需測量數據的計算準備工作,所提供的數據必須由第二人進行復核方可進行現場的施工放線。
3.3 結合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使與工程測量有關的各種記錄、計算表格的填寫及竣工資料編制規范化。
3.4 內業計算時,測量的精度為:
1)根據國標GB50026-96《工程測量規范》規定平面控制測量精度:
測距中誤差: ±15mm
測角中誤差: ±8"
方位角閉合差:±24"n(n:測站數)
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 1/10000
采用全站儀進行控制測量其精度遠高于上述要求,其測角中誤差為±
5",測距精度為2mm+2ppm。
2)高程控制測量按二等水準測量進行,其精度如下:
每公里偶然中誤差: ±1mm
每公里高差全中誤差: ±2mm
符合路線閉合差: ±4Lmm(L:公里數)
4 竣工測量
4.1 竣工測量是整個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測量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積累原始資料,每一項測量工作完成后都要及時進行報驗,報驗資料一定要跟上,測量報驗資料要求準確、清晰、完整,所有資料需統一編號,并建立報驗臺帳,報驗資料要求有去有回,每道施工工序的記錄、復測、報驗等資料一定要分門別類、分工期裝訂成冊,妥善保存。,為竣工資料整理打下良好的基礎。測量報驗資料除上報監理工程師外,內部也要留底,以備以后查找。
4.2 對已完成的分部、分項工程,特別是隱蔽項目要按規范要求及時竣測,保證竣測資料準確、齊全;未完成或即將完成的分項工程做到心中有數,隨時完工隨時竣工測量。
篇2:改線工程施工竣工測量主要施工方法
改線工程施工及竣工測量主要施工方法
所有測量儀器在啟用前必須校驗或者在檢驗有效期內,以確保工程中使用的測量儀器的誤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減少整個施工過程中的系統誤差。
本工程的圖-4 施工測量流程
控制線測量采用全站儀、經緯儀,高程測量采用水準儀。測量前首先完成測量放樣計算書??刂凭W等級必須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進行,并及時整理測量成果,報送監理工程師認可??刂凭€、標高根據導線點和水準點單獨測放,要避免產生測量的累積誤差。測量流程見圖-4。
1 施工前平面測量控制
1.1 測量人員會同勘測單位進行測量控制及水準點的交樁手續,接樁后及時組織精干測量人員對平面控制點及高程控制點進行實地復測、校核,如果發現誤差超過限差或控制點的精度,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須及時上報有關部門。
1.2 復測校核合格后,立即上報監理審批。并引測臨時水準點,各點根據現場地形設保護裝置并做好控制點記錄。然后再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建立測區的加密控制網,建立施工區內的首級平面、高程控制點,使之對整個施工現場形成一個完整的控制體系。加密控制點選擇圍繞測區布設成環狀的導線點,其邊長一般不大于300m。選點時考慮不受施工作業的影響,并進行對測點的防碰撞保護。
1.3 閉合導線的測量精度要依據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中一級導線的有關要求進行,即邊長不大于300m;測角中誤差8〃以內;兩個測回數相對閉合差達到1/1500。建立導線加密控制的標準是:既要滿足精度要求又要分布均勻使用方便。加密控制導線測完后,要對測量成果進行整體平差,在滿足精度要求的基礎上,報監理審批后方可在施工中投入使用。
1.4 施工中建立三級復測制度,工地測量人員均持證上崗,定期檢查,做好施工的原始記錄。
2 施工過程中測量的主要工作
2.1 施工中所使用的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鋼尺必須有鑒定合格證,超過鑒定周期的需重新進行鑒定方可進場。不準在工程中使用未鑒定的儀器設備。
2.2 控制線測設必須經過二級復核合格后,填寫測量復核記錄上報駐地監理工程師報驗。
2.3 測量外業的操作嚴格遵守城市測量技術規范《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的要求:
2.4 每天施工測量的外業資料及時進行整理、檢核,避免對施工的誤導。
2.5 定期對控制點進行復核,以減少控制點的變化對施工的不利影響。施工中被破壞的控制點應及時補測。
3 施工測量的內業工作
3.1 接到設計圖紙定線資料后,必須對設計資料數據進行核算,遇有疑問時,與工程業主、設計單位及監理單位及時聯系,商討解決辦法。
3.2 結合工程的設計文件,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技術規范,提前做好工程所需測量數據的計算準備工作,所提供的數據必須由第二人進行復核方可進行現場的施工放線。
3.3 結合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使與工程測量有關的各種記錄、計算表格的填寫及竣工資料編制規范化。
3.4 內業計算時,測量的精度為:
1)根據國標GB50026-96《工程測量規范》規定平面控制測量精度:
測距中誤差: ±15mm
測角中誤差: ±8"
方位角閉合差:±24"n(n:測站數)
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 1/10000
采用全站儀進行控制測量其精度遠高于上述要求,其測角中誤差為±
5",測距精度為2mm+2ppm。
2)高程控制測量按二等水準測量進行,其精度如下:
每公里偶然中誤差: ±1mm
每公里高差全中誤差: ±2mm
符合路線閉合差: ±4Lmm(L:公里數)
4 竣工測量
4.1 竣工測量是整個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測量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積累原始資料,每一項測量工作完成后都要及時進行報驗,報驗資料一定要跟上,測量報驗資料要求準確、清晰、完整,所有資料需統一編號,并建立報驗臺帳,報驗資料要求有去有回,每道施工工序的記錄、復測、報驗等資料一定要分門別類、分工期裝訂成冊,妥善保存。,為竣工資料整理打下良好的基礎。測量報驗資料除上報監理工程師外,內部也要留底,以備以后查找。
4.2 對已完成的分部、分項工程,特別是隱蔽項目要按規范要求及時竣測,保證竣測資料準確、齊全;未完成或即將完成的分項工程做到心中有數,隨時完工隨時竣工測量。
篇3: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管理制度
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管理制度
1、施工質量控制體系
質量保證體系是運用科學的管理模式,以質量為中心所制定的保證質量達到要求的循環體系,質量保證體系的設置是使施工過程中有法可依,關鍵工序運行正常,只有正常運轉的質保體系,才能真正達到控制質量的目的。而質量保證體系的正常運行必須以質量控制體系來予以實現的。
1.1 施工質量控制體系的設置
(1) 施工質量控制體系是按照科學的程序運轉,其運轉的基本方式是pda 的循環管理活動,它是通過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階段把經營和生產過程的質量有機的聯系起來,形成一個高效的體系來保證施工質量。
(2) 我們提出的質量目標,編制相應的分項工程質量目標計劃,這個分項工程目標計劃,使在項目參與管理的全體人員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3) 在目標計劃制定后,施工現場管理人員應編制相應的工作標準在施工班組實施,在實施過程進行方式、方法的調整,以使工作標準完善。
(4) 在實施過程中,無論是施工工長還是質檢人員均要加強檢查,在檢查中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使所有質量問題解決在施工之中,并同時對這些問題進行匯總,形成書面材料,以保證在今后或下次施工時不出現類似問題。
在實施完成后,對成形的建筑產品進行全面的檢查,發現問題,追查原因,對不同問題進行不同的處理方式,從人、物、方法、工藝、工序等方面進行討論,并產生改進意見,在根據這些改進意見而使施工工序進入下一次循環。
1.2 施工質量控制體系運轉的保證
(1) 項目領導班子應充分重視施工質量控制體系運轉的正常,支持有關人員開展圍
繞質保體系的各項活動。
(2) 強有力的質量檢查管理人員,作為質保體系中的中堅力量。
(3) 提供必要的資金,添置必要的設備,是確保體系運轉的物質基礎。
(4) 制定強有力的措施、制度,是保證質保體系的運轉方法。
(5) 每周召開一次質量分析會議,使質保體系在運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能及時處理和解決。
全面開展質量管理活動,使本工程的施工質量達到預期目標。
1.3 施工質量控制體系的落實
施工質量控制體系主要是圍繞著'人、機、料、法、環'五大要素進行,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差錯,則勢必使施工的質量達不到相應的要求,故在質量保證計劃中,對著施工過程中的五大要素的質量保證措施必須予以明確的落實。
(1) '人'的因素
1) 施工中人的因素是關鍵,無論是從管理層到勞務層,其素質、責任心等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施工質量。故對于'人'的因素的質量保證措施主要從:人員培訓、人員管理、人員評定來保證人員的素質。
2) 在進場前。我們將對所有的施工管理人員及施工勞務隊伍進行各種必要的培訓,關鍵的崗位必須持有上崗證。在管理層積極推廣計算機廣泛應用,加強現代信息化的推廣;在勞務層,對一些重要崗位,必須進行再培訓,以達到更高的要求。在施工中,我們既要加強人員的管理工作,又要加強人員的評定工作,人員的管理及評定工作應是對項目的全體管理層及勞務層,實施層層管理、層層評定的方式進行。使進駐現場的任何人員在任何時候均能保持最佳狀態,以確保本工程能夠順利完成。
(2) '機'的因素
現代的施工管理,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為工程更快、更好的完成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機械對于施工質量的影響以越來越大,故必須使機械處于最佳狀態,在施工機械進場前必須對機械進行一次全面的保養,使施工機械在投入使用前就已經達到最佳狀態,而在施工中,要使機械處于最佳狀態就必須對其進行良好的養護、檢修。在施工過程前,我們將制定機械維修計劃表,以保證在施工過程中所有的機械在任何施工階段均處于最佳狀態。
(3) '料'的因素
材料是組成本工程的最基本的單位,亦是保證質量的最基本的單位,故材料采用的優劣將直接影響本工程的內在及外觀質量。'料'的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為確保'料'的質量,我們必須從施工用材、周轉用材進行綜合的落實。
(4) '環'與'法'的因素
'環'實質施工工序流程,而'法'則是指施工的方法,在本工程中的施工建設中,必須利用合理的施工流程,先進的施工方法,才能更好的、更快的完成本工程的建設任務。在本《施工組織設計》中,我們已經對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作了具體的介紹,其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和合理性,但在施工過程中能否按照《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有關內容進行全面的落實才是確保本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只有建立良好的實施體系、監督體系才能按照既定設想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務。詳見《施工工藝、方法流程落實流程圖》。
2、施工質量控制管理措施
施工質量控制措施是施工質量控制體系的具體落實,其主要是對施工各階段及施工中的各控制要素進行質量上的控制,從而達到施工質量目標的要求。
2.1施工階段性的質量控制措施
(1) 施工階段性的質量控制措施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并通過這三個階段來對本工程各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進行有效的階段性質量控制。施工階段性的質量控制措施詳見《施工階段質量控制措施圖》。
1) 事前控制階段
?、?事前控制是在正式施工活動開始之前進行的質量控制活動,事前控制是先導。事前控制,主要是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質量管理體系,編制《質量保證計劃》,制定現場的各種管理制度,完善計量及質量檢測技術和手段,針對質量通病,制定預控措施。對工程項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構配件進行質量檢查和控制,并編制相應的檢驗方法。
?、?進行設計交底,圖紙會審等工作,并根據本工程的特點確定施工流程、工藝及方法。對本工程將要采用的新技術、新結構、新工藝、新材料均要審核其技術審定書及運用范圍。檢查現場的測量標樁,建筑物的定位線和高程水準點等。
?、?堅持樣板帶路制度,每一份部分項工程開始前必須現做出樣板,待建設單位、監理等施工方驗收,符合質量標準后,方可大面積施工。
2) 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就是在施工過程中進行質量控制,是關鍵。主要有:
?、?完善工序質量控制,把影響工序質量控制的因素都納入管理范圍之中。
?、?嚴格工序間交接檢查,做好各項隱蔽工程驗收工作,加強交檢制度的落實,對達不到質量要求的前一道工序決不交給下一道工序施工,直至質量符合要求為止。
?、?對完成的分布分項工程,按相應的質量評定標準和辦法進行檢查、驗收。
?、?如施工出現特殊情況,隱蔽工程為經驗收而擅自封閉,掩蓋或使用無合格證的
工程材料,或擅自變更替換工程材料等,項目總工程師有權向項目經理建議下達停工令。
3) 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就是指施工過的產品進行質量控制,是彌補。按照規定的質量評定的標準和辦法,對完成的單位工程,單項工程進行檢查驗收。
?、?整理所有的技術資料,并編輯目錄、建立檔案。在保修期間,對本工程進行跟蹤服務。
2.2各施工要素的質量控制措施
(1) 施工計劃的質量控制
1) 作為總承包商在編制施工總計度計劃、階段性進度計劃、月施工進度計劃等控制計劃時,應充分考慮人、財、物及任務量的平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計劃,合理配置各施工段上的操作人員,合理調撥原材料及各周轉材料、施工機械,合理安排各工序的輪流休息時間,在確保工程安全及質量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把工期抓上去
2) 鑒于本工程工期緊,分包單位多,質量要求高,故再施工中應樹立起工程質量為本的工程的最高宗旨。如果工期預質量發生矛盾,則應當把質量放在首要位置上,工期必須服從于質量,沒有質量的保證也就沒有了工期的保證。
綜上所述,無論何時都必須在項目經理部中樹立起'安全第一,質量為本'的觀念,但工期的緊迫性,就要求項目經理部的管理人員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熟悉圖紙,熟悉施工工藝,了解工藝流程,編制合理、科學、簡便、經濟的作業指導書,在保證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制定每周、每月直至整個總計度計劃的各大小節點的施工計劃,并確保其保質、保量地完成。
(2) 施工技術的質量控制措施
1) 施工技術的先進性、科學性、合理性決定了施工質量的優劣。發放圖紙之后,專業技術員會同施工工長先對圖紙進行深化、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圖紙中存在的問題、難點、錯誤,并在圖紙會審及設計交底時予以解決。對設計圖紙要求中,有質量難以控制,或要采取相應的技術手段、新的施工工藝才能解決,才能達到保證質量目的內容進行摘錄,并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深入的研究,編制相應的作業指導書,從而在技術上對此類問題進行質量上的保證,并在實施過程中予以改進。
2) 施工人員在熟悉圖紙、施工方案或作業指導書的前提下,合理的編排施工工序、并向操作人員進行相應的技術交底工作,落實質量保證計劃、質量目標計劃。特別是對一些施工重點、難點,更應該落實到施工班組的每一個操作人員,而且應讓他們了解本次交底中的施工流程、施工進度、圖紙要求、質量控制標準,以便于操作人員心中有數,從而保證在操作中按照要求施工,杜絕質量問題的出現。
3) 在本工程中采用兩極交底模式進行技術交底。
第一級為項目總工程師,根據經審批后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對本工程的施工流程、進度安排、質量要求以及主要施工工藝等項項目全體施工管理人員,特別是施工員、質檢人員進行交底。第二級為施工員向班組進行分項專業工種的技術交底。
4) 在本工程中,將對以下技術保證進行重點控制:施工前各種大樣圖;原材料的材質證明、合格證、復試報告;各種實驗分析報告;基準線、控制軸線、高程、標高、沉降觀測;混凝土、砂漿配合比的試配及強度報告。
(3) 施工操作中控制措施
1) 施工操作人員是工程質量的直接責任者,故從施工操作人員自身的素質以及對他們的管理均要有嚴格的要求,對操作人員加強質量意識教育的同時,加強管理,以確保操作過程中的質量要求。
2) 首先,對每個進入現場本項目施工的人員,均要求達到一定的技術等級,具有相應的操作技能,特工種必須持證上崗。對每個進入現場的勞動力進行考核,同時,在施工中進行考察,對不合格的操作人員堅決退場,以保證操作者本身具有合格的技術素質。
3) 其次,加強對每個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教育,提高他們的質量意識,自覺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在質量控制上加強其自覺性。
4) 再次,施工管理人員,特別是工長及質檢人員,應隨時對操作人員所施工的內容、過程進行檢查,在現場為他們解決難點,進行質量標準的測試,隨時指出達不到質量要求及標準的部位,要求操作者進行整改。
5) 最后,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堅持自檢、互檢、專業檢驗制度,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做到施工前有交底,過程中有檢查,工序后有驗收的一條龍'操作管理方式,以確保工程質量。
(4) 施工材料的質量控制措施
1) 物資采購:
?、?施工材料的質量,尤其是由于結構施工的材料質量,將會直接影響的整個工程結構的安全,因此,材料的質量保證是工程質量保證的前提條件。
?、?為確保工程質量,施工現場所需的材料均有材料部門統一采購,對本工程所需采購的物質,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控制。
?、?采購物資必須在合格的材料供應商范圍之內采購,如所需材料在合格的材料供應商范圍之內不能滿足,就要進行對其他廠家的評審,合格后再進行采購。物資采購遵循在諸多廠家中優中選優,執行首選名牌產品的采購原則。將采購的物資分為a、b 兩類,a 類材料必須是提供材料質量證明和《準用證》并在規定的期限內進行復試,合格后方可入場;b 類材料必須有合格證。一些材料還要有《準用證》和使用說明。
?、?為充分控制進場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質量,在施工現場設樣本間,對各供應商提供的合格樣本進行封存,已備材料等進場驗收比照。
?、?建立物質評審小組,由材料部門、項目經理部及吸收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對材料供應上的能力、產品質量、價格和信譽度進行預審,建立材料供應商評定卡。采購部門負責人定期(半年度)組織對于選定的材料供應商進行審核,如審核中發現不合格的,從合格的材料供應商花名冊中除名。
2) 產品的表示和可追溯性:
?、?為了保證本工程使用的物質設備、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質量,防止使用不合格的產品,必須以適當的手段進行標識,以便追溯和更換;
?、?鋼筋:必須有材質證明、準用證、復試合格報告,原材必須有規格、型號等標識,成形鋼筋進場按照規格型號、使用部位掛牌標識。
?、?水泥:必須有材質證明、準用證、復試合格報告,入庫必須分類對號,掛牌標識。
?、?砂石:復試合格報告,入場必須分規格插牌標識。
?、?磚:必須復試報告合格。
?、?空心磚:必須有材質證明、準用證、復試合格報告。
?、?防水材料:必須有出場合格證和認證書,工藝標準,復試合格報告,按包裝標識分類存放。
?、?其他材料必須有合格證,其包裝必須有出廠標識。
?、?所有砂漿試件必須標明工程部位、成形時間與強度等級。
?、?所有標識均應建立臺帳,做好紀錄,以具有追溯性。
3) 施工中的計量管理工作的保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