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敷設安全技術措施
1)供電電纜應沿道路路邊或建筑物邊緣埋設,并宜沿直線敷設;轉彎處和直線段每隔20m處應設電纜走向標志。
2)電纜直埋時,其表面距地面的距離不宜小于O.2~O.7m;電線上下應鋪以軟土或砂土,其厚度不得小于lOOmm,并應蓋磚保護。
3)電纜與鐵路、廠區道路交叉處,應敷設在堅固的保護管內;管的兩端宜伸出路基2m。
4)低壓電纜(不包括油浸電纜)需架空敷設時,應沿建筑物、構筑物架設,其架設高度不應低于2m;接頭處應絕緣良好,并應采取防水措施。
5)電纜直埋時,電纜之間,電纜與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間平行和交叉時的最小距離應符合表15—6的規定。嚴禁將電纜平行敷設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特殊情況應按下列規定執行:
?、匐娏﹄娎|間、控制電纜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在交叉點前后1m范圍內,當電纜穿人管中或用隔板隔開時,其交叉距離可減為O.25m。
?、陔娎|與熱力管道(管溝)及熱力設備平行、交叉時,應采取隔熱措施,使電纜周圍土壤的溫升不超過10℃。
?、垭娎|與熱力管道(管溝)、油管道(管溝)、可燃氣體及易燃液體管道(管溝)、熱力設備或其他管道(管溝)之間,雖距離能滿足要求,但檢修管路可能傷及電纜時,在交叉點前后hIl范圍內,尚應采取保護措施;當交叉距離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將電纜穿人管中,其距離可減為O.25m。
6)進入變電所、配電所的電纜溝或電纜管,在電纜敷設完成后應將管口堵實。
表15—6電纜之間、電纜與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間平行和交叉時的最小距離
篇2:預分支電纜敷設施工方法和措施
預分支電纜敷設施工方法和措施
1)電纜穿管前要清除管內雜物,電纜彎曲R倍數要符合規范規定,電纜敷設前要對電纜進行絕緣檢測,合格后方能進行施工。
2)了解電纜敷設的途徑,起端和終端一定要弄清楚,以免造成浪費??刂齐娎|敷設途徑也要按原理圖仔細核對,避免差錯。
3)預分支電纜施工前,一定要配合土建在配電小間樓地板按電纜規格預留孔洞。
4)預分支電纜訂貨前要給廠家提供樓層高度、分支接頭離地面高度及進樓層配電箱為上進線還是下進線,并提出主干電纜規格、分支電纜規格及電纜進線箱至配電小間距離。
5)預分支電纜訂貨前要制定電纜敷設方法(地面拉起法、樓頂放下法),以便廠家包裝、運輸。
6)預分支電纜敷設前預埋好橫擔、吊鉤及線夾。
篇3:電纜敷設施工方法和措施
電纜敷設施工方法和措施
1)電纜敷設前應準備好敷設電纜的工具,如電纜架、滾筒,根據電纜的大小選擇鋼管或元鋼、墊木等。
2)放電纜時把鋼管或元鋼穿入電纜盤的兩個孔內,一端用人或倒鏈抬起,把電纜放入電纜架上,用同樣辦法把另一端也放入電纜架內即可。注意:電纜盤應順時針轉動,即電纜始端應在電纜盤上端。
3)電纜敷設前,應對電纜規格、型號等進行逐一核對,檢查是否與圖紙相符,并具有生產廠家及產品合格證書。
4)電纜敷設中,電纜盤兩側應有協助推盤及負責剎盤滾動人員,為避免電纜受拖拉而損傷,可把電纜放在滾筒上,電纜在敷設中不得有扭絞、損傷等現象。
5)電纜展放前應由指揮者做好施工交底工作,使放電纜人員都能了解電纜敷設的途徑,始端及終端。施工人員布局要合理,并統一指揮,電纜敷設行進的領頭人必須對施工現場(電纜走向、順序、排列、規格、型號、編號等)十分清楚以防返工,在交通要道必須有專人負責看管,以免損傷正在敷設中的電纜。
6)電纜穿管前要清除管內雜物,電纜穿管時應在電纜端頭套一個用鐵絲編織的網套,用鋼絲拉動網套,防止電纜拉脫或受損傷。
7)電纜進入電氣設備箱(柜)以及穿入管子時出入口都應封閉,管口應密封,且管口兩端都應敲打喇叭口。
8)電纜直埋于地下時,首先應在電纜溝底部,鋪設不小于100mm厚的細砂,電纜敷設于沙上,敷設好后在電纜上再蓋不小于100mm厚的細沙,然后用砼板或磚蓋在沙子上,其覆蓋寬度應超過電纜兩側各50mm,在向電纜溝內覆土時應分層夯實,做好電纜走向記錄,并應在電纜引出端、終端、中間接頭、直線段每間隔100米處和走向有變化的部位設立標志牌,標志牌上應注明線路編號、電壓等級、電纜型號、截面大小、起止地點、線路長度等內容。
9)電纜直埋或穿管敷設時, 最小允許彎曲半徑見下表:
電纜最小允許彎曲半徑(D:為電纜外徑)
序號電纜種類最小允許彎曲半徑
1聚氯乙稀絕緣電力電纜10D
2交聯聚氯乙稀絕緣電力電纜15D
3多芯控制電纜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