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開發公司衛生制度范本5
為創造一個舒適、優美、整潔的工作環境,確保辦公區域及公共區域的環境衛生,樹立公司的良好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衛生管理的范圍為公司各部門、辦公室、會議室、廁所、建筑設施堆放處及走廊、門窗、樓梯間等辦公場所及其它設施的衛生。
第二條衛生清理的標準:門窗(玻璃、窗臺)均無浮塵,地面無污物、污水、浮土,四周墻壁及其附屬物,裝飾品無蜘蛛網、浮土。書櫥、鏡子上無浮塵、污跡,檔案柜內各類書籍資料排列整齊,無灰塵,櫥頂無亂堆亂放現象。辦公桌上無浮塵,物品擺放整齊,飲水機、水具,無茶繡、水垢。桌椅擺放整齊、干凈、電腦、打印機等設備保養良好,無灰塵、浮土。廁所墻壁、地面、便池清潔干凈,無雜物、無異味等。
第三條衛生清掃實行部門負責制,各部門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各部門辦公室的衛生,由各部門負責日常保潔。公共衛生清掃實行區域負責,實際劃分隨機而定。
第四條責任區的衛生清理每月集中清掃一次,日常保潔每月由辦公室牽頭進行衛生檢查評比。各部門衛生須每天上班前利用10分鐘時間清掃,隨時保持干凈整潔。
第五條各部門要認真對待衛生清掃和衛生檢查評比工作,積極主動地搞好衛生清掃,不得因衛生清理不達標而影響公司的整體形象。
第六條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隨意損壞室內外地板、門窗和墻壁不得隨意在墻壁張貼、懸掛公示牌、飾品等物。
第七條保潔員的工作標準要求:
1.嚴肅工作紀律,上班時間內除災休息室適量休息外,其他時間要在責任清潔區內不間斷巡查,隨時保潔,及時提醒與糾正損壞公共區域清潔衛生的行為。嚴禁在休息室或其他場所做與工作無關的事(閑聊、閑坐、打毛衣、做鞋墊等)。
2.嚴格請銷假制度,半天以內的病假、事假須經辦公室批準,請假1天以上的應報請公司領導批準。
3.必須保持通訊暢通,手機應保持24小時開機,并在接到任務通知后按要求迅速趕到現場,一般不超過20分鐘。
4.實行工作質效與工資掛鉤制度,每人每月工資700元(其中:基本工資400元,浮動工資300元)。辦公室對公共區域清潔衛生情況每月一考核,根據考核結算核發工資。
5.公共區域的清掃要求一天兩次,上午上班前,下午上班前各清掃一次。必須保證地面清潔無灰塵,墻壁(玻璃)無污跡,無蜘蛛網。打掃時間一般為每天上班前1小時或下班后1小時時間。
第七條施工工地的衛生要求
1、建立完善的衛生管理制度,專人負責落實。
2、設置1.8米以上高度的隔離護欄,圍施工,防止設備丟失,防止污染環境。
3、場內物料堆放整齊,環境專人清掃,保持整齊清潔。
4、生活用水統一用自來水,并有完善的排水設施,排水暢通,不得積水。積水處定期清理,噴灑殺蟲劑,控制蛟蟲孳生。
5、及時清理建筑物料和渣土,不得灑漏污染環境,運輸車輛經常沖洗,車體保持清潔。
6、工地集體食堂要建立衛生管理制度,申領"衛生許可證",炊事員要經過健康檢查,才能上崗。食堂環境清潔,排水暢通。生熟食品分開擺放。
7、工程完工后,立即清理場地,搞好工地內、外環境衛生,清理廢渣土,廢渣不得隨處傾倒,必須按指定地點傾倒。
8、施工單位是建筑工地衛生管理責任單位。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是工地衛生直接責任人,對工地衛生負完全責任。
第八條對違反本制度的單位與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
第九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篇2:物業公司食堂人員健康衛生檢查制度
物業公司食堂人員健康衛生檢查制度
一、從業人員上崗前應到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體檢單位進行體檢,定期接受衛生知識培訓;發現“五病”患者及時調離。
二、從業人員每年體檢,培訓一次,未取得體檢、培訓合格證明不得上崗;
三、從業人員的體檢、培訓合格證明應隨身攜帶,從備檢查。
四、衛生管理員每日對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并作好記錄,檢查內容主要是問,看員工有無感冒、咳嗽、腹瀉、手破傷或感覺有低熱、乏力、納差、盜汗等現象,一經發展,即刻上該員工停止操作食品工作,到醫院檢查治療,到醫生證明健康,才能恢復工作。
五、要堅持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換洗衣服被褥;勤換洗工作服。
六、儀容儀表符合要求、按規定著裝、不帶金戒指、耳環、項鏈,男性不留長發和大鬢角,女性頭發不披肩、化妝談而大方。
七、操作時不吸煙,不做有礙服務和衛生的動作,如抓頭發、剪指甲、掏耳朵、伸懶腰、剔牙、打哈欠等。
八、凡患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包抱病毒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者,應及時停止操作食品工作,進行治療,經醫生證明確已治愈無傳染性后,才能恢復工作。
篇3:某食堂食品衛生責任追究制度
食品衛生責任追究制度
1、建立主管校長負責的各級崗位責任明確的崗位責任網絡圖。
2、各級管理人員重視職業道德,積極鉆研業務,提高管理水平。
3、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責任承包制度,各級管理人員嚴把責任關。
4、食堂承包人作為學校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必須時刻把食品衛生安全放在首位,嚴把食品衛生關,對以下幾種情況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堂承包人應負全部責任。
(1)采購變質、劣質食品以及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造成食品安全事故;
(2)采購無衛生許可證、經營許可證、動物檢疫合格證等商家的食品造成食品安全事故;
(3)食品加工不符合標準造成食品安全事故;
(4)食堂內部安全防范不到位造成投毒事故引發的食品安全事故。
5、對因玩忽職守,疏于管理,違反食品衛生有關規定造成的食物中毒的各級責任人,根據情節輕重、后果的危害性等具體情況,給予批評、行政處分、調離崗位等處理,情節和后果特別嚴重的,將責任者移交有關部門處理。
6、一旦發生食物中毒后,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按應急預案處置過程中,處置不當的各級行為人、責任人事后根據情節和后果追究責任和給予相應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