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共享空間防排煙設計的淺析
建筑共享空間是指具有一個或者多個在豎直方向上連續貫通多層的封頂大空間。這種結構形式增加了建筑的魅力,但卻增大了火災危險性。建筑共享空間內部一旦發生火災,高溫有毒煙氣將迅速充滿整個空間,并蔓延到與建筑共享空間相通的各個樓層,對人員生命安全和建筑物安全形成巨大威脅。因此,設計合理可行的煙氣控制系統,對大空間建筑的防火安全設計、減少火災中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建筑共享空間火災煙氣流動特性
?。ㄒ唬┙ㄖ蚕砜臻g火災煙氣的流動特性。建筑共享空間的煙氣流動不同于普通建筑,有其自身的運動規律和特性。
煙氣在上升過程中會卷吸大量周圍冷空氣,一方面,火災產生的高溫氣體上升到火焰上方形成煙羽流,煙羽流受熱浮力驅動上升,在上升過程中,不斷卷吸周圍的空氣,在浮力、膨脹力和“煙囪效應”等作用下,煙氣上升到頂棚,進而沿頂棚四周向下擴散填充,形成煙氣層。隨著火災的發展,煙氣層厚度不斷增加,當煙氣層下降到其它層頂棚以下時,熱煙氣就會逐漸蔓延到著火層以上各層。另一方面,由于層高較高,隨著高度的增加,煙氣通過上部墻壁開口、縫隙、建筑導熱構件等散熱,溫度逐漸降低,其上浮力越來越小,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可能會出現“層化”現象,即在火災初期火場溫度較低,同時煙氣在上升過程中被不斷卷入的低溫空氣冷卻,部分下落,在未達到頂部空間時就橫向擴展,逐步停止上升,從而在建筑共享空間的中間或稍底位置,在熱對流的作用下形成混合氣流,致使煙流方向倒轉。
?。ǘЫㄖ蚕砜臻g高層建筑防排煙設計難點。建筑共享空間是上下左右貫通的大空間,采用普通建筑物的防火對策難以奏效,在進行這類建筑的消防設計時,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難點:(1)由于帶共享空間建筑的用途、結構差別大,如何很好地結合其特點,掌握好空間內煙氣流動規律及其影響因素,是進行消防設計的難點;(2)國際上很多研究表明,僅僅按照傳統的處方式設計方法來處理有共享空間的建筑的消防設計,往往不能滿足此類建筑物的安全消防需要。
二、建筑共享空間的防排煙設計
?。ㄒ唬┙ㄖ蚕砜臻g煙氣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法。目前,建筑共享空間煙氣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法有兩種:(1)“處方式”建筑防火設計?!疤幏绞健苯ㄖ阑鹪O計是設計人員按照傳統規范條文所規定的設計參數和指標,結合設計者本人的實踐經驗,從而制定出符合規范要求的防火設計方案。(2)性能化建筑防火設計。該方法是根據建筑物及其消防設施必須達到預期安全目標,根據建筑物結構、用途和內部可燃物分布等情況,運用工程分析的方法,提出科學合理、實際可行的最優化設計方案。
?。ǘ┙ㄖ蚕砜臻g排煙量的確定。由于高層建筑的建筑共享空間類型多種多樣、煙控設計復雜,難以做到完善,也不能用模擬試驗或實際工程得到正確答案。國內外有幾種關于建筑共享空間排煙量的計算方法:(1)按建筑共享空間占地板面積計算其排煙量。面積小于500m2也應以負擔兩個或兩個以上防煙分區處理,按每平方米排煙不少于120m3/h計算。(2)按建筑共享空間容積換氣次數來計算排煙量。根據我國《高規》第8.4.2.3條規定:中庭體積小于或等于17000m3時,其排煙量按其體積的6次/h換氣計算;中庭體積大于17000m3時,其排煙量按其體積的4次/h換氣計算,但最小排煙量不應小于102000m3/h。
?。ㄈ┙ㄖ蚕砜臻g煙氣控制的方法。一般的建筑物,對煙氣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一般是機械加壓送風防煙和機械排煙。減少煙氣產生的方法主要有:安裝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限制建筑結構以及堆放在建筑共享空間地面的可燃材料數量。限制煙氣流動則主要采取設置擋煙垂壁或防煙卷簾,阻止煙氣侵入相鄰空間和疏散通道的方法。另外,作為一種被動的方法是允許煙氣在人員疏散時充滿建筑共享空間上部空間。根據疏散通道的形式和布局、消防設施的特點以及建筑物的用途,決定了采取主動還是被動煙氣控制方式。概括起來,建筑共享空間煙氣控制方法分為如下幾種形式:a.用防煙分隔構件將建筑共享空間與周圍建筑隔開,以防止火災產生的煙氣和熱流通過建筑共享空間擴散;b.建筑共享空間設置集中排煙系統,使煙層界面保持在安全疏散高度的要求;c.在建筑共享空間四周各層房間設置排煙系統;d.以上方法結合使用。
三、防排煙設施的設置
?。ㄒ唬┓罒煼謪^的劃分?!陡咭帯芬幎ǎ骸懊總€防煙分區的面積不宜超過500m2,且防煙分區不應跨越防火分區?!庇忠幎ā皟艨崭叨瘸^6m的房間可不考慮防煙分區的劃分?!倍鴮τ诮ㄖ蚕砜臻g來說在防煙分區方面已大大超過規范的規定,使規范對建筑共享空間防煙分區的要求,已失去強制約束作用。在建筑共享空間內部可不劃分防煙分區,只需將建筑共享空間與建筑其他部位很好的分隔開,就能夠阻止煙氣的蔓延、擴散。
?。ǘ┫到y的選擇。根據建筑共享空間的建筑結構特點及火災時煙氣流動規律,可判定建筑共享空間只設置簡單的自然排煙是不夠的,凈空高度超過12m的室內建筑共享空間不應采取自然排煙措施,采取自然排煙措施應滿足凈空高度小于12m,可開啟的天窗或高側窗的面積不應小于該建筑共享空間地面積5%的同時考慮機械排煙。因此在建筑共享空間防排煙系統的設計時應先考慮自然排煙和機械排煙相結合的合用系統。即在大空間的煙氣停滯區設置窗口,利用“煙囪效應”、依靠機械排煙系統有組織地將煙氣從側窗或屋頂排氣窗排出。
?。ㄈC械排煙系統的設置。建筑共享空間的空間大且發生火災時煙氣流動會形成煙氣層或出現“層化”現象等特點決定了只在建筑共享空間頂部設置排煙口或只設單個排煙口是遠不能滿足要求的。因此,在考慮建筑共享空間頂部設置排煙口的同時還應考慮在四周墻面上設置排煙口。一般的建筑高度超過12m的室內建筑共享空間,豎向的排煙口按2至3層設一排煙口或分段設置為宜。
?。ㄋ模┳詣犹綔y報警系統的設置。建筑共享空間的防排煙系統固然十分重要,但只有及早發現火情,防排煙系統才能起到作用,所以火災自動探測報警系統的設置對于防排煙設計很重要。根據火災中發生的現象,人們已研制出許多種火災探測器,不同的火災探測器適用的火災類型也有所不同。對于有建筑共享空間的大空間建筑,只設置一種探測器是無法滿足要求的,必須對火災中出現的多種物理現象進行多參量復合監測,以降低誤報警。實行多參量復合監測要依據所在建筑共享空間結構特點及其火災特點(或火災數據),在降低火災誤報警同時,保證經濟和技術上合理。因此,有共享空間的大空間建筑可以在與其相連的各個樓層頂棚上設置感煙探測器;在建筑共享空間墻壁的適當位置布置線型紅外光束感煙探測器;在建筑共享空間高度1/ 2的墻上和頂棚布置煙霧圖象探測器和火焰圖象探測器。
四、結束語
建筑
共享空間的防排煙問題一直是消防界研究的熱點。本文在參考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對建筑共享空間防排煙系統設計存在的問題、建筑共享空間煙氣控制方法等方面進行了總結比較,分析了建筑共享空間自然排煙方式及特有的機械防排煙方式。在進行防排煙設計時應首先充分考慮機械排煙量,在相關的設計規范前提下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防排煙和火災自動探測報警系統的設計,以求達到最好的防排煙效果和及時地探測火災報警,為人員的疏散、火災的撲救提供更多的時間。篇2:酒店防排煙工程基礎知識
酒店防排煙工程的基礎知識
煙氣的基礎知識
煙氣是物質燃燒和熱解的產物?;馂倪^程所產生的氣體,剩余空氣和懸浮在氣體中的微粒的總和稱為煙氣。
影響煙氣的成分和性質的因素。
煙氣的成分和性質首先取決于發生熱解和燃燒的物質本身的化學組成,其次還與燃燒條件有關。
對于正常的燃燒工況,燃燒條件得到良好的保證,燃燒進行得比較完全,所生成的氣體都不能再燃燒,這種燃燒稱為完全燃燒,其燃燒產物稱為完全燃燒產物。
對于非正常的燃燒工況,沒有良好的燃燒條件,燃燒進行的很不完全,稱為不完全燃燒,相應的燃燒產物稱為不完全燃燒產物。建筑物發生火災時就屬于這種情況。由于火災時參與燃燒的物質比較復雜,尤其是發生火災的環境千差萬別,所以火災煙氣的組成相當復雜。
火災煙氣的危害性
火災煙氣會造成嚴重危害,其危害性主要有毒害性,減光性和恐怖性?;馂臒煔獾奈:π钥筛爬閷θ藗兩砩系奈:托睦砩系奈:煞矫?,煙氣的毒害性和減光性是生理上的危害,而恐怖性則是心理上的危害。
(一)火災煙氣的毒害性
首先,煙氣中含氧量往往底于人們生理正常所需要的數值,當空氣中含氧量降低到15%時,人的肌肉活動能力下降;降到10-14%時,人就四肢無力,智力混亂,辨不清方向;降到6-10%時,人就會暈倒。所以對處在著火房間內的人們來說,氧的短時致死濃度為6%。而實際的著火房間中氧的最低濃度可達到3%左右,可見在發生火災時人們要是不及時逃離火場是很危險的。
其次,煙氣中含有各種有毒氣體,而且這些氣體的含量已超過人們生理正常所允許的最高濃度,造成人們中毒死亡。
第三,煙氣中懸浮微粒也是有害的。危害最大的顆粒直徑小于10微米的飄塵,它們肉眼看不見,能長期漂浮在大氣中,少則數小時,長則數年微粒小于5微米的瓢塵,由于氣體擴散作用,能進入人體肺部粘附并聚集在肺泡壁上,引起呼吸道病和增大心臟病死亡率,對人造成直接危害。
第四,火災煙氣具有較高的溫度,這對人們也是一個很大的危害,在著火房間內,煙氣溫度可高達數百度,在地下建筑中,火災煙氣溫度可高達一千度以上。人們對高度煙氣的忍耐性是有限的。在65攝氏度時,可短時忍受;在120攝氏度時15分鐘內將產生不可恢復的損傷。
總之,火災生成煙氣的毒害性可歸納為八個字,即缺氧、毒害、塵害、高溫。
(二)火災的減光性
可見光波的波長為0.4-0.7微米,一般火災煙氣中煙粒子粒徑為幾微米到幾十微米,即煙粒子的粒徑大于可見光的波長,這些煙粒子對可見光是不透明的,即對可見光有完全的遮蔽作用,當彌蔓時,可見光因受到煙粒子的遮蔽而大大減弱,能見度大大降低,這就是煙氣的減光性。
(三)火災煙氣的恐怖性
發生火災時,特別是發生爆燃時,火焰和煙氣沖出門窗空洞,濃煙滾滾,烈火熊熊,使人產生了恐怖感,常常給疏散造成混亂局面,使有的人失去活動能力,有的甚至失去理智,驚慌失措。所以,恐怖性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防排煙的方式
一、防煙方式
防煙方式歸納起來有非燃化防煙、密閉防煙、阻礙防煙和加壓送風防煙幾種方式。
(一)非燃化防煙
防煙的基本作法首先是非燃化。非燃化防煙是從根本上杜絕煙源的一種防煙方式。關于非燃化的問題,各國都制定了專門的法規或規范,對包括建筑材料,室內家具材料以及各種管道及其保溫絕熱材料在內的各種材料的燃化都作了明確的規定,特別是對那些特殊建筑、大型建筑、地下建筑等許多場所,要求是非常嚴格的。非燃燒材料的特點是不容易發煙,即不燃燒且發煙量很少,所以非燃材料可使火災時產生的煙氣量化大大減少,煙氣光學濃度大大降低。
(二)密閉防煙方式
對發生火災的房間實行密閉防煙也是防煙的一種基本方式,其原理是采用密封性能很好的墻壁等將房間封閉起來,并對進出房間的氣流加以控制。當房間一旦起火時,一般可杜絕新鮮的空氣流入,使著火房間內的燃燒因缺氧而自行熄滅,從而達到防煙滅火的目的。
這種方式一般適用于防火分區容易分得很細的住宅、公寓、旅館等,并優先采用容易發生火災的房間,如灶房等。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不需要動力,而且效果很好。缺點是門窗等經常處于關閉狀態使用不方便,而且發生火災時,如果房間內友人需要疏散,仍將引起漏煙。
(三)阻礙防煙方式
在煙氣擴散流動的路線上設置各種阻礙以防止煙氣繼續擴散的方式稱為阻礙防煙方式。這種方式常常用在煙氣控制區域的交界處,有時在同一區域內也采用。防煙卷簾、防火門、防火閥、防煙垂壁等都是這種阻礙結構。
(四)加壓防煙方式
在建筑物發生火災時,對著火區以外的區域進行加壓送風,使其保持一定的正壓,以防止煙氣侵入的防煙方式稱為加壓防煙。因為加壓區域和非加壓區域之間有若干常規的擋煙物,如墻壁]樓板及門窗等,擋煙物兩側的壓力差可有效地防止煙氣通過門窗周圍的縫隙和圍護結構縫隙滲漏過來,如果4-10所示。發生火災是,由于疏散和撲救的需要,加壓區域之間的門總是要打開的,或者是在疏散期間打開,或者是在整個火災期間打開。如果敞開門洞處的氣流速度方向與煙氣流向相反,因達到一定值時,仍能有效阻止煙氣,即阻止煙氣由非加壓的著火區流動。
加壓防煙方式的優點是能有效地防止煙氣侵入所控制的區域,而且由于送入大量的新鮮空氣,特別適合于作為疏散通道的樓梯間,電梯間及前室的防煙。
二、排煙方式:
(一)自燃排煙方式
自然排煙是利用火災產生的煙氣流的浮力和外部風力作用通過建筑物的對外開口把煙氣排至室外的排煙方式的實質是熱煙氣和冷空氣的對流運動。在自然排煙中,必須有冷空氣的進口和熱煙氣的排出口。煙氣排出口可以是建筑物的外窗,也可以是專門設置在側墻上部的排煙口。對高層的建筑來說,曾一度采用專用的
通風排煙豎井,在平常,由于建筑物內空氣溫度一般比室外高,產生浮力,使氣流上升,便于房間排氣。發生火災時,由于室內溫度叫大幅度上升,室內外溫差較大,形成煙囪效應,成為排煙的一種動力,國外常稱為煙塔排煙方式。
這種方式由于利用了豎井的“煙囪效應”,產生抽風力,所以排煙效果好,它不受室外條件的影響,而且設備簡單,不需要動力,如果考慮了豎井的耐熱問題,可排除教高溫度的煙氣,因此得到了一定的應用。這種方式的主要缺點是占地面積大。
(二)機械排煙方式
1.全面通風排煙方式
在對房間利用排煙機進行機械排煙的同時,利用送風機進行機械送風,這種方式稱為全面通風排煙方式。由于這種機械排煙方式給控制區送入了大量的新鮮空氣,為避免產生助燃的影響,它不適用于應用在著火區的,可用于非著火的有煙區,系統運行時可使系統的送風量稍大于排煙量,使控制區顯微正壓。這種方式的優點是防煙排煙效果好,而且穩定,不受任何氣象條件的影響從而確??刂茀^域的安全,缺點是需要送、排風兩套機械設備。投資較高。耗電量也較大。
2.負壓機械排煙方式
利用排煙機把著火房間中產生的煙氣通過排煙口排到室外的排煙方式稱為負壓排煙方式。在火災發展初期,這種排煙方式能使著火房間內壓力下降,造成負壓,煙氣不會像其它區域擴散。但火災猛烈發展階段,由于煙氣大量產生,排煙機如來不及把其完全排除,煙氣就可能擴散到其它區域中去。另外排煙機要求能承受高溫煙氣,而且還需要設防火閥,在超溫時自動關閉停止排煙。所以,不僅初投資高,而且日常維護管理費用也高。
篇3:建筑共享空間防排煙設計
建筑共享空間防排煙設計的淺析
建筑共享空間是指具有一個或者多個在豎直方向上連續貫通多層的封頂大空間。這種結構形式增加了建筑的魅力,但卻增大了火災危險性。建筑共享空間內部一旦發生火災,高溫有毒煙氣將迅速充滿整個空間,并蔓延到與建筑共享空間相通的各個樓層,對人員生命安全和建筑物安全形成巨大威脅。因此,設計合理可行的煙氣控制系統,對大空間建筑的防火安全設計、減少火災中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建筑共享空間火災煙氣流動特性
?。ㄒ唬┙ㄖ蚕砜臻g火災煙氣的流動特性。建筑共享空間的煙氣流動不同于普通建筑,有其自身的運動規律和特性。
煙氣在上升過程中會卷吸大量周圍冷空氣,一方面,火災產生的高溫氣體上升到火焰上方形成煙羽流,煙羽流受熱浮力驅動上升,在上升過程中,不斷卷吸周圍的空氣,在浮力、膨脹力和“煙囪效應”等作用下,煙氣上升到頂棚,進而沿頂棚四周向下擴散填充,形成煙氣層。隨著火災的發展,煙氣層厚度不斷增加,當煙氣層下降到其它層頂棚以下時,熱煙氣就會逐漸蔓延到著火層以上各層。另一方面,由于層高較高,隨著高度的增加,煙氣通過上部墻壁開口、縫隙、建筑導熱構件等散熱,溫度逐漸降低,其上浮力越來越小,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可能會出現“層化”現象,即在火災初期火場溫度較低,同時煙氣在上升過程中被不斷卷入的低溫空氣冷卻,部分下落,在未達到頂部空間時就橫向擴展,逐步停止上升,從而在建筑共享空間的中間或稍底位置,在熱對流的作用下形成混合氣流,致使煙流方向倒轉。
?。ǘЫㄖ蚕砜臻g高層建筑防排煙設計難點。建筑共享空間是上下左右貫通的大空間,采用普通建筑物的防火對策難以奏效,在進行這類建筑的消防設計時,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難點:(1)由于帶共享空間建筑的用途、結構差別大,如何很好地結合其特點,掌握好空間內煙氣流動規律及其影響因素,是進行消防設計的難點;(2)國際上很多研究表明,僅僅按照傳統的處方式設計方法來處理有共享空間的建筑的消防設計,往往不能滿足此類建筑物的安全消防需要。
二、建筑共享空間的防排煙設計
?。ㄒ唬┙ㄖ蚕砜臻g煙氣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法。目前,建筑共享空間煙氣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法有兩種:(1)“處方式”建筑防火設計?!疤幏绞健苯ㄖ阑鹪O計是設計人員按照傳統規范條文所規定的設計參數和指標,結合設計者本人的實踐經驗,從而制定出符合規范要求的防火設計方案。(2)性能化建筑防火設計。該方法是根據建筑物及其消防設施必須達到預期安全目標,根據建筑物結構、用途和內部可燃物分布等情況,運用工程分析的方法,提出科學合理、實際可行的最優化設計方案。
?。ǘ┙ㄖ蚕砜臻g排煙量的確定。由于高層建筑的建筑共享空間類型多種多樣、煙控設計復雜,難以做到完善,也不能用模擬試驗或實際工程得到正確答案。國內外有幾種關于建筑共享空間排煙量的計算方法:(1)按建筑共享空間占地板面積計算其排煙量。面積小于500m2也應以負擔兩個或兩個以上防煙分區處理,按每平方米排煙不少于120m3/h計算。(2)按建筑共享空間容積換氣次數來計算排煙量。根據我國《高規》第8.4.2.3條規定:中庭體積小于或等于17000m3時,其排煙量按其體積的6次/h換氣計算;中庭體積大于17000m3時,其排煙量按其體積的4次/h換氣計算,但最小排煙量不應小于102000m3/h。
?。ㄈ┙ㄖ蚕砜臻g煙氣控制的方法。一般的建筑物,對煙氣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一般是機械加壓送風防煙和機械排煙。減少煙氣產生的方法主要有:安裝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限制建筑結構以及堆放在建筑共享空間地面的可燃材料數量。限制煙氣流動則主要采取設置擋煙垂壁或防煙卷簾,阻止煙氣侵入相鄰空間和疏散通道的方法。另外,作為一種被動的方法是允許煙氣在人員疏散時充滿建筑共享空間上部空間。根據疏散通道的形式和布局、消防設施的特點以及建筑物的用途,決定了采取主動還是被動煙氣控制方式。概括起來,建筑共享空間煙氣控制方法分為如下幾種形式:a.用防煙分隔構件將建筑共享空間與周圍建筑隔開,以防止火災產生的煙氣和熱流通過建筑共享空間擴散;b.建筑共享空間設置集中排煙系統,使煙層界面保持在安全疏散高度的要求;c.在建筑共享空間四周各層房間設置排煙系統;d.以上方法結合使用。
三、防排煙設施的設置
?。ㄒ唬┓罒煼謪^的劃分?!陡咭帯芬幎ǎ骸懊總€防煙分區的面積不宜超過500m2,且防煙分區不應跨越防火分區?!庇忠幎ā皟艨崭叨瘸^6m的房間可不考慮防煙分區的劃分?!倍鴮τ诮ㄖ蚕砜臻g來說在防煙分區方面已大大超過規范的規定,使規范對建筑共享空間防煙分區的要求,已失去強制約束作用。在建筑共享空間內部可不劃分防煙分區,只需將建筑共享空間與建筑其他部位很好的分隔開,就能夠阻止煙氣的蔓延、擴散。
?。ǘ┫到y的選擇。根據建筑共享空間的建筑結構特點及火災時煙氣流動規律,可判定建筑共享空間只設置簡單的自然排煙是不夠的,凈空高度超過12m的室內建筑共享空間不應采取自然排煙措施,采取自然排煙措施應滿足凈空高度小于12m,可開啟的天窗或高側窗的面積不應小于該建筑共享空間地面積5%的同時考慮機械排煙。因此在建筑共享空間防排煙系統的設計時應先考慮自然排煙和機械排煙相結合的合用系統。即在大空間的煙氣停滯區設置窗口,利用“煙囪效應”、依靠機械排煙系統有組織地將煙氣從側窗或屋頂排氣窗排出。
?。ㄈC械排煙系統的設置。建筑共享空間的空間大且發生火災時煙氣流動會形成煙氣層或出現“層化”現象等特點決定了只在建筑共享空間頂部設置排煙口或只設單個排煙口是遠不能滿足要求的。因此,在考慮建筑共享空間頂部設置排煙口的同時還應考慮在四周墻面上設置排煙口。一般的建筑高度超過12m的室內建筑共享空間,豎向的排煙口按2至3層設一排煙口或分段設置為宜。
?。ㄋ模┳詣犹綔y報警系統的設置。建筑共享空間的防排煙系統固然十分重要,但只有及早發現火情,防排煙系統才能起到作用,所以火災自動探測報警系統的設置對于防排煙設計很重要。根據火災中發生的現象,人們已研制出許多種火災探測器,不同的火災探測器適用的火災類型也有所不同。對于有建筑共享空間的大空間建筑,只設置一種探測器是無法滿足要求的,必須對火災中出現的多種物理現象進行多參量復合監測,以降低誤報警。實行多參量復合監測要依據所在建筑共享空間結構特點及其火災特點(或火災數據),在降低火災誤報警同時,保證經濟和技術上合理。因此,有共享空間的大空間建筑可以在與其相連的各個樓層頂棚上設置感煙探測器;在建筑共享空間墻壁的適當位置布置線型紅外光束感煙探測器;在建筑共享空間高度1/ 2的墻上和頂棚布置煙霧圖象探測器和火焰圖象探測器。
四、結束語
建筑
共享空間的防排煙問題一直是消防界研究的熱點。本文在參考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對建筑共享空間防排煙系統設計存在的問題、建筑共享空間煙氣控制方法等方面進行了總結比較,分析了建筑共享空間自然排煙方式及特有的機械防排煙方式。在進行防排煙設計時應首先充分考慮機械排煙量,在相關的設計規范前提下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防排煙和火災自動探測報警系統的設計,以求達到最好的防排煙效果和及時地探測火災報警,為人員的疏散、火災的撲救提供更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