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小學三年級科學課上冊教學計劃(冀教版)

2634

  小學三年級科學課上冊教學計劃(冀教版)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54人,這些學生是新課改后的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后,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5個單元,1個開門課,17個課。

  單元名稱單元概述學習課題

  親歷科學1.親歷科學

  認識自己2.認識自己

  動物和植物

  本單元在開門課“認識自己”的基礎上,以動物和植物為研究對象,培養學習觀察、記錄、測量、猜想、實驗等探究方法。本單元安排了“尋找動物和植物”、“蚯蚓”、“鳳仙花”三課,大約用7—8課時完成。

  由于最容易使學生產生興趣的客觀事物是身邊的生物。所以,安排了對其他的生物進行研究。其目的不是讓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知識,而是通過對動物和植物的研究,使學生體通過實際操作學習科學探究的各種方法,從而引起學生對學習《科學》課的深層次的興趣。3.尋找動物和植物4.蚯蚓5.鳳仙花

  土壤

  本單元在動物和植物單元的基礎上,以學生熟悉的土壤為研究對象,繼續培養學生用感官和簡單工具認識事物的能力,了解土壤的成分和基本性質。本單元包括“觀察土壤”和“土壤的保護”兩課,大約需要4-5課時。

  首先,通過指導學生開展野外觀察土壤、分析土壤成分的研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提問、動手實驗、思考和得出結論的能力。然后,通過對比實驗,幫助學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植物在保護土壤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水、土、植物、人(包括動物)之間的基本關系,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提出保護土壤的建議。6.觀察土壤7.土壤的保護

  水

  本單元以學生熟悉的水為探究對象,繼續培養學生用感官認識事物的能力,以及選擇問題、搜集整理信息、設計實驗及簡單制作等方面的能力,幫助學生理解水與生命的關系。本單元由“水與生命”、“浮和沉”、“流動的水”和“節約用水”四課組成,大約需要9-10課時。

  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在實際感受流水的力量和水的浮力的基礎上,了解流水的力量和水的浮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界水體的美麗,增強珍惜、保護水資源意識的同時,更要有節約用水的具體措施和行動。8.水與生命9.沉和浮10.流動的水11.節約用水

  空氣

  本單元在上一單元學習水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以空氣為研究對象,培養學生初步獲得通過實驗探究事物性質的能力,空氣的基本物理性質。本單元由“認識空氣”、“風”、“紙飛翼”三課組成,大約需要6-7課時。

  教材設計了觀察比較、設計制作、對比實驗等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空氣的性質。通過使用感官比較水和空氣的不同,使學生知道:空氣是無顏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氣體。通過實驗活動,使學生了解:空氣和水一樣都會流動,空氣的流動也有力量;物體在空氣中運動會受到空氣的阻力作用。12.認識空氣13.風14.紙飛翼

  食物與健康 “食物與健康”是本學期的結束單元,與第二課認識自己一課相呼應。本單元包括食物的營養、食品的加工、保持健康三課,大約需要6—7課時。

  本單元從保持健康的角度,將本學期所學的內容聯系起來,并通過學習食品加工技術、設計新食品等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與食物和健康有關的技術。15.食物的營養16.食品的加工17.保持健康漸上升。

  三、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贝胧脧膶W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并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占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制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并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篇2:小學三年級科學課下冊教學計劃

  小學三年級科學課下冊教學計劃

  一、課標要求:

  1、 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并應為他們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能保持和發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理解與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概念,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實、樂于探究的科學態度;發展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初步形成對科學的認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二冊。全冊教材包括了“游戲里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我們吃什么”、“陽光與生活”、“電的本領”5個單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教學目標要求: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五、教學時間安排:

  本學期以20周計算,每周2課時,大約40課時左右。

  六、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篇3: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3)

  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三)

  一、課標要求:

  1、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并應為他們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能保持和發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理解與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概念,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實、樂于探究的科學態度;發展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初步形成對科學的認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二冊。全冊教材包括了“游戲里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我們吃什么”、“陽光與生活”、“電的本領”5個單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教學目標要求: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五、教學時間安排:

  本學期以20周計算,每周2課時,大約40課時左右。

  六、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