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
從《賞識你的學生》中,我看到了一個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故事。一位老師本來為了學生的前途和未來著想,出于好心和責任心對學生進行"刺痛教育",結果卻是深深地傷害了他的學生,"他毀了我的自尊,這樣的恥辱在我的心里激起的只有仇恨,令我一生一世都不會再去親近那門課了",傷害了師生感情,并影響到教學效果,給他自己也帶來了刺痛。老師們委屈地說:"我們從心底喜歡教書,喜歡學生",然而由于外在的壓力和自身的水平、修養,總是讓老師們做出一些負疚終身、追悔莫及的事情。師生之間立著一道無形的屏障,既困擾著教師們,也在學生心底刻下了傷痕。多數的老師并不是沒有責任感,也并非缺乏愛心,然而,卻總是事與愿違,力不從心,原因就在于他們缺乏一種教育的藝術,愛的藝術。
老師的評價,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決定他們的一生。"羅森塔爾"效應給教育注入了新的藝術:學會賞識?!顿p識你的學生》帶來的,正是一股令人震撼的感動。"賞識"--多么溫暖的字眼。
"每個人心靈深處的信念,都存在著一種能量場,如果你從未懷疑過自己的學生或孩子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那么他會從你信念的能量場中接受到你的這一信息,并且又會把這一信息變成他的奮斗動力"。一位女孩,被國內的教師評為"缺乏數學腦子",卻被美國老師贊為"具有數學特長",能夠"優雅且具有創造性地解決難題";一個"厭學"的孩子,變得出類拔萃,讓美國教授對其能力和品質"以性命擔保"。愛潑斯坦,世界一流的腦外科權威專家之一,然而在讀書時卻有嚴重的學習障礙,他稱"我曾是智障者"……《賞識你的學生》所展示的,或是學生的心靈獨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選的專家評析,然而,它為我們開啟的,卻是教育的全部奧秘,那就是在對學生的心靈進行了真正的解讀后,愛的付出。
篇2:老師《賞識你學生》讀后感
老師《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
從《賞識你的學生》中,我看到了一個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故事。一位老師本來為了學生的前途和未來著想,出于好心和責任心對學生進行"刺痛教育",結果卻是深深地傷害了他的學生,"他毀了我的自尊,這樣的恥辱在我的心里激起的只有仇恨,令我一生一世都不會再去親近那門課了",傷害了師生感情,并影響到教學效果,給他自己也帶來了刺痛。老師們委屈地說:"我們從心底喜歡教書,喜歡學生",然而由于外在的壓力和自身的水平、修養,總是讓老師們做出一些負疚終身、追悔莫及的事情。師生之間立著一道無形的屏障,既困擾著教師們,也在學生心底刻下了傷痕。多數的老師并不是沒有責任感,也并非缺乏愛心,然而,卻總是事與愿違,力不從心,原因就在于他們缺乏一種教育的藝術,愛的藝術。
老師的評價,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決定他們的一生。"羅森塔爾"效應給教育注入了新的藝術:學會賞識?!顿p識你的學生》帶來的,正是一股令人震撼的感動。"賞識"--多么溫暖的字眼。
"每個人心靈深處的信念,都存在著一種能量場,如果你從未懷疑過自己的學生或孩子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那么他會從你信念的能量場中接受到你的這一信息,并且又會把這一信息變成他的奮斗動力"。一位女孩,被國內的教師評為"缺乏數學腦子",卻被美國老師贊為"具有數學特長",能夠"優雅且具有創造性地解決難題";一個"厭學"的孩子,變得出類拔萃,讓美國教授對其能力和品質"以性命擔保"。愛潑斯坦,世界一流的腦外科權威專家之一,然而在讀書時卻有嚴重的學習障礙,他稱"我曾是智障者"……《賞識你的學生》所展示的,或是學生的心靈獨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選的專家評析,然而,它為我們開啟的,卻是教育的全部奧秘,那就是在對學生的心靈進行了真正的解讀后,愛的付出。
篇3:《賞識教育》讀后感:學會賞識學生
《賞識教育》讀后感--學會賞識學生
周弘的《賞識教育》這是一本很簡單的書,人人都可以看懂的書。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真正學會賞識孩子,首先要學會賞識自己。
老師要學會愛自己,學會喜歡自己。自愛是快樂的發源地,就象活水的源頭,藏在內心深處。許多老師不會自愛,他們愛自己身上的優點,恨自己身上的缺點,自愛不僅要喜歡自己的優點,而且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這樣生命才能成熟。我們讓學生明白無條件愛自己,自己沒有理由不愛自己的時候,學生的生命就被喚醒,好孩子就出現了。
大人有時不會愛孩子,因為他們不知道在每個孩子心靈深處有兩個孩子,一個好孩子,一個壞孩子。在欣賞中,好孩子被喚醒,在抱怨中,就覺得自己就是壞孩子,只能緩慢而痛苦地爬行。尤其現在的教育有些拔苗助長,其悲劇就在否認差異,不承認失敗,。真正的好農民不會讓最矮的莊稼枯萎,好家長不會讓最差的孩子自卑。
好孩子與壞孩子就在一線之間,那就是“行”。所有的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孩子現在的缺點都可以成為未來的優點,也就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p>
我們在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既成功又快樂。尋找教育的規律,因為哪個時候,快樂最重要,對錯不重要。孩子在欣賞的目光中,歡樂輕松的環境中得成長。然而現在是快樂不重要,對錯重要。于是,有的人失態,孩子生活在責備和恐懼中,在抱怨教育中,孩子只能緩慢爬行。
教育所有的奧秘在于讓孩子有安全感。孩子多動、脾氣暴躁是因為“心不安”引起的。人不安心不靜,靜人生慧,寧靜致遠。
翹起大拇指是一個有效不方法?!按竽粗浮卑凳拘?,有激勵的作用。行的活力在于能夠滿足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賞識”,對孩子指指戳戳,橫加指責,兩種手勢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心態。
失敗是每個孩子必須遇到的人生課題,而對于孩子如何面對失敗反映了大人的心態,越是寬松的成長環境,孩子就越不怕失??;越是苛刻的成長環境,孩子就越害怕失敗。
因此,我們賞識孩子最重要的是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好比是一盞燈能照亮孩子的一生,能讓孩子感覺到心安。特別對那些屢教不改的孩子,他們怕的不是訓斥打罵,需要的更多是信任和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