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好吃的餅干》說課稿
一、設計意圖:
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于它激發情趣、激活興趣;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賦于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托班幼兒年齡在2歲左右,處于涂鴉期、表現期,他們好奇、好動、好模仿;但實際的動手能力較差,依賴成人的指導,他們喜歡動手,但總是弄得一塌糊涂。我班幼兒非常喜歡玩彩泥,所以我選擇了他們既感興趣,又能充分動手動腦的美術創作活動——泥工活動。此次活動通過壓扁、印花等多種技術學習制作餅干,讓幼兒去體驗、感受泥工活動帶來的愉悅感、滿足感、成就感;在延伸活動中,我還給幼兒充分想象的空間,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自由制作各種餅干,大膽表現自我;促進個性發展。
二、目標分析
1.社會性目標
*把自己做的餅干送給娃娃吃,讓孩子學會分享,有好東西大家一起吃.
*讓幼兒在愉悅的情緒下自由想象,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2.知識性目標
*讓幼兒學習掌握壓扁、印花、搓條等泥工的基本技術;
*體驗泥工的樂趣,并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活動的重點、難點
重點:⑴讓幼兒對泥工產生興趣。
?、普莆漳喙さ膲罕?、印花等技術。
難點:⑴學說短語:“請你吃餅干?!?/p>
?、七\用泥工的壓扁、印花、搓條等技術來制作各種餅干。
四、活動準備:
1.事先組織幼兒認識各種餅干的外形特征;
2.教師用彩泥做出各種圖案的餅干;許多布娃娃坐在活動室的周圍。
3.每位孩子一個彩泥團成的小球,雪花片一個。
五、活動流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
首先教師創設一個情境:娃娃的哭聲,他們怎么了?他餓了,想吃餅干,但老師的餅干很少,分不過來,請孩子們幫忙做很多餅干送給娃娃。用這樣一個情境來激發孩子學習制作餅干的欲望。然后出示教師做好的各種餅干,讓孩子說說餅干形狀、味道等來發展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二、學做餅干:教師示范將彩泥小球壓扁,用雪花片在上面壓上花紋。在教師的幫助下,讓孩子學習制作圓形小餅干。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主要采用講解和示范突出教學重點;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老師個別指導突破難點。
最后,請孩子將做好的送給娃娃,并學說短語,如“請你吃餅干”等,在此活動中,要不斷糾正孩子的發音。因為托班孩子說話含糊不清,好多字音都不準確。
延伸活動:發給給孩子另外準備的一些彩泥,讓孩子自由制作餅干,鼓勵孩子制作各種小餅干。
篇2:幼兒中班《畫金魚》說課稿
幼兒中班《畫金魚》說課稿
我今天組織的活動名稱是《畫金魚》,這是我們中班現在正在進行的主題活動《動物真有趣》中的一個小活動,這節課涉及到藝術領域。結合教材自身和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難點設定為:使用毛筆及認識國畫的繪畫工具。
依據《綱要》藝術領域的目標: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作為教師我們應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藝術的美。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觀察描述金魚的外形特征。
2、欣賞不同姿態的金魚作品,感受國畫的獨特美。
3、對國畫的工具和畫法感興趣,嘗試畫金魚,發展創作力。
為了較好地完成目標,我準備了毛氈1個,顏料1盒,正確握筆姿勢圖每組1個,幻燈片課件,范畫1幅,一得閣墨汁1瓶,A4紙1張,筆簾1個,魚缸1個,方巾一塊,金魚2條、調色盤每組1個,涮筆筒每組1個,毛巾每組一塊,廢報紙若干,毛筆若干,宣紙若干。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五步:
一、猜謎游戲,引出本課題金魚
活動開始時,我猜謎游戲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活動的主題。
二、出示金魚,說說金魚的特征
在這一步中我采用了觀察法,讓孩子們看一看水中游的金魚,然后和大家說說有什么感覺,對金魚有進一步的認識。
三、欣賞國畫,了解國畫獨特美
在此步驟中我出示了幻燈片,讓孩子們感受畫的美感,通過欣賞的形式讓孩子進一步感受國畫繪畫形式的不一樣,在這其中我滲透著順序觀察的方法。
四、出示工具,認識國畫的工具
在這步中我出示了國畫的繪畫工具,讓孩子們感受工具,通過師幼談話的形式讓孩子感受國畫的繪畫工具與其它繪畫的形式不一樣,并能說出國畫繪畫工具的用法和其他繪畫形式也是不一樣的,在這其中我滲透著順序觀察的方法運用了談話法。
五、學畫金魚,嘗試練習畫金魚
在此步驟中我利用現場操作畫金魚,讓孩子看金魚的繪畫過程,從蘸色,用筆和運筆畫金魚,從而感受國畫的韻味。
整節活動,我關注了孩子已有經驗的利用,關注了順序觀察法的滲透,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動的預設目標。在此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我的組織策略與回應策略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