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物業從業人員的三大工作壓力
香港人生活忙碌、緊張,工作及生活導致精神壓力極大。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情緒健康中心指出,香港每五個人中便有一個人受到情緒困擾,調查發現抑郁癥的發病率為8.5%,情況實不容忽視。所以香港近年來有多個團體積極推廣心理/情緒健康,希望香港人能擁有正能量,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及工作。香港的物業管理從業員在工作崗位上也面對不少壓力,但有多少雇主及機構會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呢?本文試分析物業管理從業員的工作壓力,希望引起雇主及員工共同關注心理健康。
物業管理服務的工作壓力
心理健康是指個人的正向能量和想法,擁有穩定的情緒和積極的生活態度,能適應壓力和悲傷,享受生活,實現目標和發揮潛能,并與其他人保持良好的關系。所有工作都有一定的工作壓力,而且適當的壓力也是改進、創新和發掘潛能的動力源頭;可是過量和不恰當的壓力會變成挫折、焦慮、驚恐和抑郁的源頭?,F試將物業管理從業員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經理和主任級的中高層職員;第二類是前線員工,包括客戶服務員、保安員等),并從工作時間、突發事件及客戶關系三方面分析兩類職員面對相同或不同的壓力時,對心理健康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工作時間
多項調查指出,在所有已發展城市當中,香港人的工作時間極長。20**年有調查發現四成香港人每周工作時間超過48小時,遠超其他已發展國家和地區;有更多員工每周工時超過60小時。20**年有調查發現香港人平均每星期工作50小時,即使政府帶頭推動五天工作制,但平均每周工作時間并不見有下降趨勢。調查亦發現,工作時間最長的是物業管理員和保安員,現時香港仍有大量物業管理公司采用二更制,即使部分大學學府亦如是。前線員工12小時一更,分日夜更甚至輪更工作,以期節省員工開支。員工每星期需工作六天,一天休假,每星期平均工時為72小時,遠遠超過香港人工時的平均數。員工每天扣除交通及睡眠時間,可能已沒有時間進行休閑及減壓的活動,若需要照顧家庭或進修的話,可能睡眠時間也不足。長時間工作或睡眠不足,不但會影響身體健康,更令記憶力衰退,影響工作表現及安全。
這種長時間工作不僅發生在前線員工身上,中高層職員也不能幸免。除了日常工作沒完沒了外,物業業主/業主立案法團又不愿意增加薪酬吸引員工,令很多物業管理處長期處于人手不足的境況,前線保安員及服務員情況相若。為免欠缺當值員工,只好要求員工加班,取消休假繼續當值;而管理處的工作不會因職員不足而減少,所以經常出現一人身兼數職,下班時間一天較一天晚,造成過勞或休息不足,容易影響情緒及心理健康。此外,管理住宅物業的團隊,經常需要參加業主立案法團或業主委員會的日常會議及業主大會。香港人工作時間長,由于要遷就業主下班時間,又要讓業主下班回家吃晚飯,之后才能開會,所以往往要在晚上八時半或九時才能開會;一般業主又不會嚴格控制會議時間,除了討論議題外,經常爭議不休,導致會議時間冗長,常于深夜或零晨一、二時才散會,管理處職員又必須于翌晨早上當值。有些公司不會對較高職級的職員提供補假/時,如此長時間工作且休息不足,對身心皆造成沉重壓力,影響心理健康。
突發事件
日常的物業管理工作一點也不輕松,除了確保各項設施運作正常,照顧客戶的安全、環境衛生及園林綠化,亦要推展各項活動,同時也要應付所有突發事件,包括設施失靈或意外、火警或工業意外、人命傷亡、水浸、倒塌或對象下墜、暴力事件、搶劫甚至臺風暴雨及山泥傾瀉等。應付突發事件時,管理處職員不僅要訓練有素,還要有處變不驚及應變的能力;事件發生,員工經常要立即決定處理的方法及實時應對,與此同時,員工往往會擔心處理方法是否完善,若有疏漏便會被追究責任,一人疏忽引來整個團隊遭人詬病。所以物業管理從業員面對突發事件或惡劣環境時,如臺風暴雨的日子,除了帶來體力負擔外,亦造成不少心理壓力。
客戶關系
現今香港從事客戶服務業者,均會發現現時社會形成一種投訴風氣。投訴可分為合理和不合理,為爭取合理的權益或伸張正義,合理的投訴或爭取是必須的。但不知從何時起,投訴已變成爭取私人利益或提出不合理要求的一個途徑。從事物業管理的員工,為避免客戶向上司或總公司投訴,即使客戶提出不合理要求或投訴,也會為了息事寧人而就范。這種縱容客戶的做法往往帶來不良后果,客戶會變本加厲,令員工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要面對客戶不斷的無理要求,另一方面要面對自我的道德界線,造成心理上的矛盾及壓力。
除了書面投訴或網上投訴外,有些住宅客戶很喜歡以電話方式或親自跑到管理處投訴,而且對著員工當面指責甚至責罵,毫不客氣,更甚者會作出人身攻擊或侮辱;此外,投訴者或不計較時間,在管理處可待上多個小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們會認為員工薪金由管理費支付,所以管理處職員必須要聽命于他(業主)。
管理處員工要合宜地應對投訴者,又不能多加刺激,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務求順利地解決問題,所以從業員經常要面對情緒上的壓力,既要壓制自我情緒,又要舒解客戶的不滿情緒,情商、智商稍低者也不能勝任。物業的住客不同,均是長期住戶(業主或租客),若處理投訴不當,或客戶針對員工的話,員工每天均要重復面對該客戶,對員工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
篇2:PM集團員工建議改善辦法
PM集團員工建議改善辦法
第一條 公司為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倡導參與管理,不斷創新,并激勵員工就其平時工作經驗或研究心得,對公司業務、管理及技術,提供建設性的改善意見,藉以提高經營績效,特訂定本辦法。
第二條 公司各級員工對本公司的經營,不論在技術上或管理上,如有改進或興革意見,均可將擬建議事項內容詳予填列,報相關職能部門。
第三條 建議書內應列的主要項目如下:
(一) 建議事由:簡要說明建議改進的具體事項。
(二) 原有缺失:詳細說明在建議案未提出前,原有情形之未盡妥善處以及應予興革意見。
(三) 改進意見或辦法:詳細說明建議改善之具體辦法,包括方法、程序及步驟等項。
(四) 預期效果:應詳細說明該建議案經采納后,可能獲致的成效,包括提高效率、簡化作業、增加銷售、創造利潤或節省開支等項目。
第四條 建議書填妥后,應以郵寄或面遞方式,送交行政部或企業文化部負責人親收。
第五條 建議書內容如偏于批評,或無具體的改進或興革實施辦法,或不具真實姓名者,不得為內容不全,不予交付審議,其有真實姓名者,并應由收受部門負責人據實委婉簽注理由,將原件密退還原建議人。
第六條 公司為審議員工建議案件,設置員工建議審議領導小組,集團行政部、企業文化部負責人與提案相關部經理為審議召集人。
第七條 審議領導小組的職責如下:
(一) 關于員工建議案件的審議事項。
(二) 關于員工建議案件評審標準的研訂事項。
(三) 關于建議案件獎金金額的研議事項。
(四) 關于建議案件實施成果的檢討事項。
(五) 其他有關建議制度的研究改進事項。
第八條 相關職能部門收受建議書后,認為完全者,應即于收件三日內編號密封送交召集人,提交審議領導小組審議。如因案情特殊,得由審議領導小組另行洽請與該建議案內容有關的人員先行評核,提供審議領導小組作為審議參加。
前項審議領導小組的審議除因案件特殊者得延長至30天外,應于審委會召集人收件日起15天內完成審議工作。
第九條 公司員工所提建議,具有下列情事之一者,應予獎勵:
(一) 對于公司組織研提調整意見,能收精簡或強化組織功能效果者。
(二) 對于公司產品銷售或售后服務,研提具體改進方案,具有重大價值或增進收益者。
(三) 對于產品修護的技術,提出改進方法,值得實行的。
(四) 對于公司各項規章、制度、辦法提供具體改善建議,有助于經營效能提高者。
(五) 對于公司各項作業方法、程序、報表等,提供改善意見,具有降低成本、簡化作業、提高工作效率的功效者。
(六) 對于公司未來經營的研究發展等事項,提出研究報告,具有采納價值或效果者。
第十條 前條獎勵的標準,由審議領導小組各成員依員工建議案評核表各個評核項目分別逐項研討并評訂分數后,以總平均分數擬定等級及其獎金金額。
第十一條 建議案經審議領導小組審定認為不宜采納施行者,應交由收受部門據實委婉簽注理由通知原建議人。
第十二條 建議案經審議領導小組審定認為可以采納并施行于本公司者,應由審議領導小組召集人于審議領導小組審定后三日內,以書面詳細注明建議人姓名、建議案內容及該建議案施行后對公司的可能貢獻、核定等級及獎金數額與理由,連同審議領導小組各成員的評核表,一并報請總經理核定。按等級于年終工作總結大會上發給獎金。
第十三條 為避免審議領導小組各成員對建議人的主觀印象,影響評核結果的公平起見,在建議案未經審議領導小組評定前,對建議人的姓名應予保密,不得泄露。
第十四條 建議的案件如系由二人以上共同提出者,其所得的獎金,按人數平均發給。
第十五條 有下列各情形之一者,不得申請核獎:
(一) 各級主管人員對其本身職責范圍內所作的建議。
(二) 被指派或聘用為專門研究工作而提出與該工作有關的建議方案者。
(三) 由主管指定為業務、管理、技術的改進或工作方法、程序、表報的改善或簡化等作業,而獲致的改進建議者。
(四) 同一建議事項經他人提出并已獲得獎金者。
第十六條 公司各單位如有任何問題或困難,需求解決或改進時,經呈請總經理核準后得公開向員工征求意見,所得建議的審議與獎勵,得依本辦法辦理。
第十七條 員工建議案的最后處理情形,應由收受部門通知原建議人,員工所提建議,不論采納與否均應由行政部負責歸檔。經核定給獎的建議案,并應在公司中表揚。
第十八條 本辦法經呈請總經理核準后公布施行,修訂時同。
篇3:5S推動步驟:5S推展改善與五現手法
5S推動步驟:5S推展改善與五現手法
第十六章 5S推展改善與五現手法
第一節 改善的原因
1、作為個人
您應該是以怎樣的態度,你應該怎么去做,作為個人,每個人都需要挑戰以激發自己的熱情,提高工作的技能或能力,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環境的改變也要求我們應作相應地改變,如果跟不上時代感的步伐就意味著必然被時代所淘汰。
2、對于公司
公司里如果都是那種滿足于現狀,毫無改善意識的員工,那么這家公司必然也就是沒有希望,它不可能會進步。所以作為公司,它必須具有強烈改善意識的員工,能夠把問題解決在那種萌芽的狀態。
圖17-1問題發生階段圖
3、改善的種類
按時間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事前改善和事后改善。
?、偈潞蟾纳疲涸谥圃爝^程中發現不良,或是直到顧客抱怨后再來改進工作;
?、谑虑案纳疲涸趩栴}發生之前,就己經進行改進,使問題不會發生,或是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的限度。
4、日常管理與改善的關系
日常管理強調的是遵守標準,將相同的狀態維持下去。
改善:尋找更好的辦法,并做成能保證預期效果的標準來實施。
我們的工作就是基于日常管理和改善之上,這些都是同等的重要,目標可能是一次達不到,但是可能經過反復的維持和改善之后就能達到目標。
圖17-2日常管理與改善的關系圖
說明:每個球分成四等份,每個等份用四個英文字母來代替,即:P、D、C、A。P,即計劃;D,實施;C,確認;A,處置。也就是說進行持續的改善,再維持,再改善,再維持,你就能終于達到目標。
只有不斷的改善,您的公司的產品質量才能提升,成本才能夠降低。
第二節 改善的作用
1、對員工人的作用
改善對員工有哪些作用?
可以使員工充分地發揮他的潛在能力以及想象力、創造力。
增強每一個員工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使員工的性格朝著積極的、正面的方向發展。
改善能擴展員工的視野,從而全盤地去考慮問題,增加了作為未來管理人的基本素質。
提高員工對工作的滿意及成就感,使他對這個企業產生越來越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對上下級之間的關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