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疫情期間消殺管理規定

6476

  想知道疫情期間,物業是如何消殺的嗎?消殺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消殺管理規定為消殺工作及監督檢查提供標準依據。

  1.需要消殺的地方及時間間隔

 ?、倜吭乱髮I消殺單位對樓宇、綠化帶進行一次徹底的消殺活動,每季對化糞池進行一次消殺工作,并跟蹤記錄。

 ?、诿恐芤笄鍧嵐緦?、垃圾中轉站、衛生間、車庫、排水渠等進行一次消殺活動,每周對開水間、熱水器、過濾器進行清潔、消毒一次。

  2.進行消殺活動時應注意的事項

 ?、偈褂酶咝У投鞠麣⒂闷?,按比例配制,用背式噴霧器按要求噴灑。噴灑時應做好預防措施,穿長衣褲,戴口罩,完工后換衣褲,用肥皂洗手。

 ?、诖筇?、樓層消殺活動一般在非辦公時間進行,如需在辦公時間進行,應先征得同意后方可進行。

 ?、蹖V場外圍進行噴灑時,盡量在順風處噴灑,以減少對行人的影響。

 ?、芨鶕嶋H需要可以增加噴灑次數,并注意將被殺死的害蟲尸體及時清除。

 ?、菝看蜗麣⒑筮M行檢查并記錄在《消殺記錄表》上,存檔。

篇2:突發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大冶市)

  突發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大冶市)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及編制依據

  為了及時、有效地預防、控制和撲滅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最大程度地減輕突發重大動物疫情對畜牧業及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保持我市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保障全市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湖北省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和《大冶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制定本應急預案。

  1.2 突發動物疫情分級

  根據突發動物疫情的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將動物疫情劃分為特別重大(Ⅰ)、重大(Ⅱ)、較大(Ⅲ)和一般(Ⅳ)四級。

  1.2.1 特別重大突發動物疫情〈Ⅰ級〉。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內,市內相鄰區域有5個以上鄉鎮發生疫情,并呈多發態勢。

  (2)口蹄疫在14日內,市內出現5個以上疫點,且疫區連片。

  (3)動物暴發瘋牛病等人畜共患病感染到人,并呈擴散蔓延態勢。

  (4)在一個平均潛伏期內,市內5個以上鄉鎮發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雞新城疫疫情,或疫點數達10個以上。

  (5)省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動物疫情。

  1.2.2 重大突發動物疫情〈Ⅱ級〉。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內,市內不同鄉鎮發生疫點數2-5個。

  (2)口蹄疫在14日內,市內不同鄉鎮出現疫點3-5個,或有新的口蹄疫亞型出現并發生疫情。

  (3)在一個平均潛伏期內,高致病性生豬藍耳病、豬瘟、雞新城疫疫情有5個以下鄉鎮發生或疫點數在5-10個。

  (4)二類動物疫病呈爆發流行,波及3-5個鄉鎮,或人畜共患病發生人感染病例并有擴散趨勢。

  (5)黃石市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重大突發動物疫情。

  1.2.3 較大突發動物疫情(Ⅲ級)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內,市內不同鄉鎮發生疫點數2個。

  (2)口蹄疫在14日內出現3個以下疫點。

  (3)在一個平均潛伏期內,高致病性生豬藍耳病或豬瘟、雞新城疫疫點數5個以下。

  (4)二、三類動物疫病在3個以下鄉鎮流行。

  (5)市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較大突發動物疫情。

  1.2.4 一般突發動物疫情〈Ⅳ級〉。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在1個鄉鎮內有少量發生,擴散態勢不明顯。

  (2)高致病性生豬藍耳病、豬瘟、雞新城疫在1個鄉鎮內發生,疫點少,病畜禽數少,蔓延趨勢不明顯。

  (3)市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一般突發動物疫情。

  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市行政區域內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畜牧業生產嚴重損失和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動物疫情的應急處置工作。

  1.4 工作原則

  突發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堅持“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快速反應,高效運轉,預防為主,群防群控”的工作原則。

  2 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

  2.1 應急指揮機構

  2.1.1 市應急指揮機構組成及部門職責

  設立大冶市突發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指揮長由市政府分管領導擔任,副指揮長由市政府辦公室分管副主任、市農業局局長擔任。

  指揮部成員由市農業局、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局、市公安局、市監察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林業局、市物價局、市工商局、市武裝部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組成。

  指揮部主要職責:

  向上級指揮部報告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決定突發重大動物疫情處置的重大事項,負責對突發動物疫情應急處置的統一領導和指揮。

  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

  市農業局負責組織制定突發重大動物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統一組織實施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的防控措施,并進行檢查、督導;根據防控工作需要,依法提出對相關區域實行封鎖等建議;負責重大動物疫病的監測、調查,并向上級業務部門報告疫情;組織調撥疫苗、消毒藥品及應急防疫物資;組織易感動物的緊急免疫接種,指導對病死畜禽進行無害化處理;提出啟動、終止疫情應急控制措施建議;組織對撲滅疫情及補償等費用和疫情損失的評估。

  市委宣傳部負責按照有關規定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正確引導輿論,加強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的宣傳報道和動物防疫知識普及。

  市發改局負責應急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應急物質保障的協調工作。

  市公安局協助做好疫區封鎖、動物撲殺等工作,必需時派武警參與;依法、及時、妥善地處置與疫情有關的突發事件,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穩定。

  市監察局負責監督國家行政機關及工作人員在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工作中履行職責的情況,對工作中的失職、瀆職等違紀、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市民政局負責對受災群眾的生活救助,統一組織開展重大動物疫情的社會捐助工作,負責接受、分配各界捐助的資金和物質,做好款物管理和發放工作。

  市財政局保證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所需經費,并做好經費使用的監督管理工作。

  市交通局負責疫區及受威脅區公路、水路運輸保障,防止疫病通過水、陸交通工具傳播擴散。

  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在發生人畜共患病疫情時,負責疫區內人員防護有關標準的制定和技術指導,以及高危人群的預防、人間疫情監測工作。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做好疫區和受威脅區的交易市場動物和動物產品的市場準入和流通、加工環節相關監管檢測工作。

  市林業局負責開展陸生野生動物的疫源疫病的監測,及時收集和提供有關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信息,發生陸生野生動物疫情時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市物價局負責協調管理和維護防護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市場價格秩序。

  市工商局負責做好疫區、受威脅區內動物及動物產品貿易市場管制、動物及動物產品貿易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根據本部門職責和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的需要,組織做好相關工作,切實履行職責,為撲滅緊急疫情提供方便和支持。

  2.1.2 鄉鎮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各鄉鎮人民政府要成立相應的應急指揮機構,由行政一把手擔任指揮長,分管領導任副指揮長。負責本地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的防控、應急處置工作。

  2.2 日常管理機構及職責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負責指揮部的日常工作。市農業局分管領導任辦公室主任,市畜牧獸醫局局長任常務副主任。

  各鄉鎮人民政府應急指揮機構要在政府農辦設辦公室,負責指揮機構的日常工作。農辦主任兼任應急指揮機構辦公室主任。

  2.3 專家組及職責

  市農業局組建突發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專家組。

  突發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專家組具體職責:對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提出處置技術、措施建議;對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進行技術指導、培訓;對突發重大疫情應急反應的終止、后期評估提出意見和建議;承擔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和日常管理機構交辦的其他工作。

  3 突發動物疫情的監測、預警與報告

  3.1 監測

  建立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監測、報告網絡體系。

  市農業局、市林業局按職責分工,建立業務系統動物疫情監測、報告網絡,搞好動物疫情監測、報告工作。

  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建立村級動物健康狀況觀察、報告網絡,負責動物健康狀況日常觀察及異常情況報告。

  3.2 預警

  市農業局根據市內動物疫情監測信息、上級業務部門提供的疫情信息,按照重大動物疫情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及時做出相應級別的預警。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特別嚴重、嚴重、較重和一般四個預警級別。

  3.3 報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農業部門報告突發重大動物疫情及其隱患,有權向上級主管部門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職責的部門、單位及個人。

  3.3.1 責任報告人和責任報告單位

  (1)責任報告人。執行職務的各動物防疫機構工作人員;各類動物診療機構的獸醫;飼養、經營動物和生產、經營動物產品的人員。

  (2)責任報告單位。市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市農業局;鄉鎮人民政府;動物飼養、經營和動物產品生產、經營的單位;各動物診療機構等相關單位。

  3.3.2 報告形式

  市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應按國家有關規定逐級報告疫情;其他責任報告單位和個人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向市動物防疫監督機構、鄉鎮人民政府、市政府或有關部門報告。

  3.3.3 報告時限和程序

  發現可疑動物疫情時,責任報告人或責任報告單位應立即向市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市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派人趕赴現場排查,必要時應請省、黃石市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派人會診。認定為疑似重大動物疫情的,應當立即報告市應急指揮部和市農業局。市農業局接到報告后要在1小時內向黃石市業務主管部門和市政府報告。

  3.3.4 報告內容

  疫情發生時間、地點、發病的動物種類和品種、動物來源、臨床癥狀、發病數量、死亡數量、是否有人員感染、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疫情報告的單位和個人、聯系方式等。

  4 突發動物疫情的應急響應和終止

  4.1 應急響應的原則

  發生突發動物疫情后,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作出應急響應決定。應急響應遵循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結合實際情況和預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時調整預警和響應級別。根據不同動物疫情的性質和特點,分析疫情的發展趨勢,對勢態和影響不斷擴大的疫情,應及時提升預警和響應級別;對范圍局限、不會進一步擴散的疫情,應相應降低響應級別,及時撤銷預警。

  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采取邊調查、邊處置、邊核實的方式進行,快速控制疫情發展。

  未發生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的地方,各鄉鎮人民政府接到疫情通報后,要做好人員、物質等應急準備工作,采取必要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突發重大動物疫情在本地發生,并服從市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支援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地的應急處置工作。

  4.2 應急響應的啟動程序

  接到疫情報告并經初步調查核實后,市農業局應立即組織或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組織有關專家對疫情的性質、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進行評估,確定疫情級別。根據疫情級別向市、鄉鎮政府提出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響應建議。

  4.3 突發動物疫情分級應急響應

  根據突發動物疫情危害程度等因素,依次設定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個響應級別。

  4.3.1 特別重大突發動物疫情(Ⅰ級)的應急響應

  特別重大突發動物疫情確認后,市政府啟動應急響應,并指揮全市撲滅動物疫情工作。

  市政府:指揮各鄉鎮、各有關部門開展突發重大動物疫情處置;根據突發重大動物疫情處置需要,調集人員、物資、交通工具和相關設施、設備參加應急處置工作;發布封鎖令,對疫區實施封鎖;組織有關部門依法設置臨時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對進出疫區、出入境運載動物的交通工具進行檢查和消毒;組織開展群防群控;必要時,向上級申請資金、物質和技術援助。

  市農業局:組織動物防疫監督機構開展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的調查與處置,劃定疫點、疫區、受威脅區。根據需要組織開展緊急免疫和消毒,有針對性地開展動物防疫知識宣教,提高群眾防控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組織專家對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的處置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包括疫情現場調查情況、疫源追蹤情況以及對撲殺動物無害化處理、消毒、緊急免疫等措施的效果的評價。按照規定向市政府及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報告調查處理情況。

  市畜牧獸醫局:負責做好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的信息采集,報告與分析,組織疫病診斷和流行病學的調查,提出并實施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按規定采集病料,送省級實驗室或國家參考實驗室確診。會同有關部門停止從疫區輸入輸出相關動物及產品,加強對來自疫區運輸工具的檢疫和防疫消毒,做好疫情控制和撲滅工作。

  各鄉鎮、各有關部門:按照市指揮部的要求,結合部門職責,統一行動,協調配合,做好突發重大動物疫情處置的相關工作。

  4.3.2 重大突發動物疫情(Ⅱ級)的應急響應

  重大突發動物疫情確認后,市政府啟動應急響應,指揮疫區鄉鎮進行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拔點滅源和群防群控工作。

  市畜牧獸醫局負責組織開展重大動物疫情的調查與分析;劃定疫點、疫區、受威脅區;組織對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的評估;負責對應急處置工作進行督導和檢查,并做好突發疫情處置情況的報告、通報工作。

  各鄉鎮人民政府具體組織實施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工作。其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落實有關防控措施,

  4.3.3 較大突發動物疫情(Ⅲ級)的應急響應

  較大突發動物疫情確認后,市指揮部指示疫區鄉鎮人民政府啟動應急響應,采取相應的綜合應急防控措施,拔點滅源。

  市畜牧獸醫局負責提出拔點滅源的有效防控措施,并指導、監督落實。按時向市政府報告應急處置情況。

  4.3.4 一般突發動物疫情(Ⅳ級)的應急響應

  一般突發動物疫情確認后,疫區鄉鎮人民政府按照市指揮部辦公室的意見啟動應急響應,在市畜牧獸醫局指導下,組織有關單位開展疫情應急處置工作,并按規定向市政府和市農業局報告疫情處置情況。

  4.4 突發動物疫情應急響應終止

  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響應的終止需符合以下條件:疫區內所有的動物及其產品按規定處理后,經過該疫病的至少一個最長潛伏期無新的病例出現。

  較大以上突發動物疫情由市農業局對疫情控制情況進行評估,提出終止應急響應建議,報請市政府或市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批準、宣布,同時向黃石市、省業務主管部門報告。一般突發動物疫情由疫區鄉鎮人民政府對疫情控制情況組織評估,市畜牧獸醫局派員參加。疫區鄉鎮人民政府提出終止應急響應的建議,報市指揮部辦公室批準后宣布。

  5 善后處理

  5.1 后期評估

  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撲滅后,市農業局在市政府的領導下,組織有關人員對疫情的處置情況進行評估。評估的內容包括:疫情基本情況、疫情發生的經過、疫情發生的主要原因、疫情處置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效果、應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針對性地提出改進和應對的措施。評估報告上報市政府,同時抄報黃石市及省業務主管部門。

  5.2 撲疫補償

  按照撲滅重大動物疫情的補償規定、程序進行補償。補償的對象是為撲滅或防止重大動物疫病傳播,其畜禽或財產受損失的單位和個人。

  5.3 工作獎懲

  對參加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作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對在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工作中英勇獻身的人員,按有關規定追認為烈士;對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違紀違法行為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5.4 補助和撫恤

  對因參與應急處置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助和撫恤。

  5.5 恢復生產

  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狀態終止后,取消貿易限制及流通控制等措施,根據各種重大動物疫病的特點,對疫點和疫區進行持續監測,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引進動物,恢復畜牧業生產。

  5.6 社會救助

  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后,市民政局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和《救災救濟捐贈管理暫行辦法》及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做好社會各界向疫區提供的救援物質及資金的接收、分配和使用工作。

  6 突發動物疫情應急處置的保障

  發生突發動物疫情后,市政府協調農業、衛生、財政、交通、公安、工商等部門,做好突發重大動物疫情處置的應急保障工作。

  6.1 物資保障

  建立重大動物疫病防疫物資儲備庫,市級儲備庫設在市畜牧獸醫局。各鄉鎮也要相應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質。

  6.2資金保障

  財政部門按財政分級負擔的原則,根據疫情情況安排動物疫病防治專項資金,為突發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資金保障。

  市財政每年按上年度畜牧業總產值的0.1%安排本年度動物疫病防治資金,用于應急物質儲備、動物撲殺補貼和疫情處置、疫情監測等。如發生不可預測的重大疫情,實際資金需求與預算安排有差距,市財政局要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追加,以保證支出需要。市財政部門在保證防疫經費及時、足額到位的同時,要加強對防疫經費使用的管理和監督。

  6.3 技術保障

  市畜牧獸醫局建立中心診斷室,各鄉鎮建立化驗室,并接受上級業務部門指導。

  6.4 人員保障

  市政府建立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預備隊,具體實施撲殺、消毒、無害化處理等工作。預備隊由市畜牧獸醫、衛生、工商、公安、武警中隊等單位的人員組成,且相對固定。各鄉鎮也要建立相應的應急處置隊伍

  6.5 醫療衛生保障

  市衛生部門負責開展重大動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人間監測,做好有關預防保障工作。市農業局在做好疫情處置的同時應及時通報疫情,積極配合衛生部門開展工作。

  6.6 治安保障

  市公安部門、武警中隊要協助做好疫區封鎖和強制撲殺工作,做好疫區安全保衛和社會治安管理。

  6.7其它保障

  通信、交通等單位按照市政府或市突發重大動物疫病防治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切實履行職責,協助做好有關工作。

  7 預案管理

  本預案經市政府批準后發布實施,并根據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訂。

  市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本預案的規定,制定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具體工作方案,報市政府或市防治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備案。

  各鄉鎮政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參照本預案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組織制定本地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報市政府或市防治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備案。

  8 附則

  8.1 名詞術語的定義與說明

  重大動物疫情:是指陸生、水生動物突然發生重大疫病,且迅速傳播,導致其他動物發病、死亡,且發病率或者死亡率高,危害養殖業生產或者人民安全的。具有重要經濟、社會影響和公共衛生意義。

  尚未發生的動物疫?。菏侵腐偱2?、非洲豬瘟等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已經發現,在我市尚未發生過的動物疫病。

  已消滅的動物疫?。菏侵概N?、牛肺疫等在我市曾發生過,但已撲滅凈化的動物疫病。

  爆發:是指一定區域,短時間內發生波及范圍廣泛、出現大量患病動物或死亡病例,其發病率遠遠超過常年的發病水平。

  疫點:患病動物所在的地點。疫點一般是指患病畜禽所在的畜禽場(戶)或其他有關屠宰、經營單位。

  疫區:以疫點為中心的一定范圍內的區域。疫區大小與疫病種類、動物飼養環境、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脈)和交通等因素有關。

  受威脅區:疫區外一定范圍內的區域。

  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8.2 預案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市政府辦公室負責解釋。

  8.3 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篇3:科技學院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科技學院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為加強學院傳染病疫情預防和控制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 傳染病預防制度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學院健康促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院長擔任組長,成員由學生處、總務處、醫務室、各系部負責人組成,傳染病疫情工作中重要事項經領導小組討論后決定。

  2、學院指定專人負責學院內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收集、匯總和報告工作。

  3、加強學院衛生投入,切實改善學院衛生基礎設施和條件。

  4、本規定中所指的傳染病為:(1)甲類傳染?。菏笠?、霍亂。(2)乙類傳染?。簜魅拘苑堑湫头窝?、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3)丙類傳染?。毫餍行愿忻?、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4)衛生部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

  5、校醫及輔導員負責日常的傳染病預防工作,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教育,提高師生衛生意識,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

  6、總務處負責學院室內外的衛生檢查指導,對一些易忽視的衛生死角,加強檢查,確保校內環境的整潔。

  7、校醫對體檢異常者進行跟蹤了解、督促就醫,及時反饋診斷結果。

  第二條 傳染病應急處理制度

  1、輔導員及公寓輔導員負責每天對班級及公寓學生健康狀況進行動態觀察,發現與某些傳染性疾病相關的癥狀或因病缺課情況時,應詢問學生健康狀況并做好相應記錄,及時報告學院醫務室。

  2、報告時限

  (1)疫情報告人在發現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和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報告。

  (2)疫情報告人在發現乙類、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在24小時內報告。

  (3)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以最快方式2小時內報告。

  3、病愈返校的學生,返校當天必須先到學院醫務室,出具衛生部門提供的健康返校證明,經校醫檢查后,方可進入教室上課。

  第三條 疫情監控與宣傳制度

  1、加強同廬陽區疾控中心的聯系,保持信息通暢,密切關注學生的健康狀況。

  2、開展健康教育宣傳,通過采用健康教育課、班會、廣播、班級QQ群、學院宣傳櫥窗等多種形式,堅持正面宣傳,取得學生、家長的支持,共同做好防治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緒。自覺配合教育部門,做好學院內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根據不同季節傳染病發生特點,宣傳傳染病的危害與預防知識,增強疾病預防的意識和能力,幫助師生養成良好的公共衛生習慣,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四條 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實行。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