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備課制度
1、教師備課要做到備課程標準、備教材、備教學內容、備學生實際、備教學方法、備教學手段及教具,備教學練習等方面。、
2、教師上課前必須寫好教案,教案包括:課題、三維目標要求、重點難點、教學用具、教學過程、實驗操作、作業布置、課后反思、板書設計。
3、教案書寫自己清楚,超前一周備課。
4、教師備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分類指導。
5、教師備課時應從多角度、多層面等方面考慮,要有預測性的思考和設計問題,以應對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6、教師適當的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并確定達到目標的途徑。
7、教師備課中要體現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等方面。
8、教師備課要拓寬知識面,努力增加知識容量。
教師上課制度
1、課堂教學要求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本,注重學生主體性、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的發展。
2、教師上課要深刻挖掘課程資源,特別是生活、生產、社會實踐中的材料。
3、教師課堂教學完成的教學目標應達到知識與能力的統一、認識與情感的統一、主題精神與社會責任的統一。
4、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
5、理順好課堂中的教學關系,整個課堂要立足學生的學,建立一種感受、思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式學習方式。
6、注重開放性教學,把死記硬背的內容變成活的東西,把書本內容變成實踐活動內容,將單一的內容變成綜合性內容。
7、讓學生學會體驗學習,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體驗成功與失敗,培養學生追求堅強意志的精神。
8、培養學生獨立性、自主性、主動性,進行個性化學習,求異求新。
9、課堂教學關注個體差異,教學要面向全體,適應個體,因材施教,以學定教。
10、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思維習慣、探究習慣、操作習慣、質疑習慣、閱讀習慣、聯系實際的習慣等。
11、教師要掌握教學策略,突出教學的時效性,使課堂教學轉化成為學生的自我學習的過程,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研究。
12、教師外出學習、聽課,回校后都要上匯報課或理論講座。
13、堅持上課候課制,課前一分鐘到達教室門口。按時上課、下課,不遲到、不早退,嚴禁拖堂。
14、上課期間,嚴禁接打手機、坐著講課或做與教學無關的事。
15、嚴禁酒后上課、課堂吸煙等。
16、注重演示與示范,充分利用板書、掛圖、標本、錄音、投影、錄像、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和手段輔助教學。
17、重視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制作,按質量完成示范、操作,讓學生人人動手做實驗。
18、教師上課必須堅持使用普通話,寫字規范,語言文明規范,板書設計合理,口頭表達自然流暢,親切生動,教態自然大方。
19、對學生滿腔熱情,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說粗話,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學生作業與批改管理制度
1、教室布置作業要明確,內容要精選,分量要適當,要體現好、中、差等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
2、杜絕機械重復或懲罰性作業。
3、課內作業要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當堂完成。
4、家庭作業:一二年級不布置作業,三、四、五年級書面作業量不超過1小時。
5、對學習困難的學生作業教師要面批并輔導。
6、嚴禁侵占學生休息時間在中午或課間,有意或無意布置作業練習,或叫學生到辦公室完成作業。
7、檢查作業要及時,批改作業認真,課堂作業與作文必須由教師親自批改,錯誤要記錄,原因要分析。
8、作業講評要嚴格,教師評語要有鼓勵性、激勵性。
9、作業寫清批改日期,批改詳實,寫好等級。
10、作業要達到規定次數,語文隔日一次,大作文兩周一篇,小作文每周一篇,數學一日一次,英語隔日一次,科學、品德每課一次。
11、其他非測試科目要有相關的學習筆記。
12、二至五年級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寫日記,一年級要指導學生寫每日一句的寫話訓練。
集體備課制度
1、教研組要按教導處的計劃,按時按量完成集體備課。
2、集體備課由各教研組長領導,要讓各位教師都積極參加。
3、主備人要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認真閱讀課標、教材、搞清所備內容在教材體系的地位,準確把握所備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提出教學目標,即: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備法和學法,備教具和多媒體教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科學合理。
4、參備人認真學習課標,通讀教材,了解全冊教材的內容、結構、知識點和重點,做到宏觀上把握本冊、年級及學科教材,微觀上重點吃透所零售的任務部分。
5、集體備課時,參備人要以積極的態度參與,認真聽取主備人的發言,質詢主備人的觀點和設計思路,列出補充和修改意見。
6、主備人重點發言后,組內人員根據主備人的發言情況,提出補充和修改意見,統一認識后,由主備人編制教學案。
7、主備人根據自己的鉆研情況,并結合集體備課的意見進行取舍,認真編寫教案。
8、組內人員拿到主備人編制的教案后,要根據本班學情,對初案進行補改,使之適應本班的教學實際。
9、每個執教人將補改后的教案(復案)付諸教學實踐。
10、議課會有組長主持,由主備人說教材及設計思路等有關情況,接著集體備課、質詢。最后,主持人小結。
11、教導處定期檢查教研組集體備課活動及最佳備課教師評選活動。
聽評課管理制度
1、校長全學年聽課不少于80節,主任聽課不少于100節,教師聽課不少于30節。
2、學校領導要掌握好聽課次數。
3、聽課記錄要認真填寫,過程記錄要完整,有及時評價。
4、聽課后要及時評課,有評課記錄。評價要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對授課教師有指導作用。
5、聽課教師要認真虛心,不準提前離開課堂,聽課時要關閉手機。
校本教研制度
一、教導處:
1、教導處負責本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確定學校教研活動。
2、組織教師定期學習理論知識,舉辦講座,交流研討。
3、負責常規管理工作,組織聽課、評課活動。
4、負責選擇課題并撰寫課題實施計劃、方案以及課題資料收集整理。
5、負責教師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習成績核定統計、分析研究工作。
二、年級組:
1、組織學科備課活動。
2、圍繞三維目標的落實,制定學科教改實施計劃。
3、開展好小課題活動。
4、每學期向教導處上交一份典型課改案例。
5、做好學科組教研活動記錄,集體備課記錄,集體備課每學期不少于8次。
三、教師:
1、所有任課教師必須參加學校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教研、培訓工作。
2、所有教師必須參加校本教研活動,積極發言、共同進步。
3、所有教師積極參加集體備課活動,完成“七個一”活動:
(1)、每學期聽課不少于15節。
(2)、每學期提出一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或教學建議。
(3)、每學期撰寫一個典型教學案例。
(4)、每學期至少上一節課改研討課。
(5)、每學期上交一篇教育教學論文。
(6)、每學期有自己的課題研究計劃、過程、總結資料等。
(7)、每學期提供一個解決課堂小問題的策略或方法。
學困生轉化工作制度
1、制定學困生轉化工作計劃,適時跟蹤學困生學習情況。
2、及時抓住學困生學習中的閃光點(特長),對其加以鼓勵、信任、增強學困生學習的信心。
3、教給學困生基礎的學習方法,對癥下藥,循序漸進。
4、指導學困生閱讀課外書籍和活動,滿足他們的求知欲。
5、除正常上課關注學困生外,對學困生實行課外活動課有計劃的基礎知識輔導。
7、發揮班級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學困生多回答、善回答。
8、教師和學生不得打擊學困生學習的熱情。
業務學習制度
1、及時參加教導處組織的講座,理論學習和課例學習,記好記錄。
2、自學新課程的理念,把新課標與學科教學聯系起來,以新課標指導課堂教學。
3、提倡自己訂閱教育理論和實例的報刊雜志,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4、教師要利用閑課時間,自覺上網查閱遠程教育資源中的理論講座、課例等,及時記好學習筆記。
5、年級組每兩周組織一次本組教師的業務學習,制定好學習計劃。
6、教師集中學習不少于8次,自學不少于8次。每次學習記錄不少于400字。
篇2:小學教師辦公室學習、工作制度
> 小學教師辦公室學習、工作制度(3)為加強學校對教學業務工作的指導,溝通教師之間的業務聯系及教學業務磋商,特制定集體辦公室工作制度。
一、辦公室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學校作息制度,不遲到、不早退、不曠工。
二、辦公室負責人安排本室人員輪流值周,值周教師負責本室一周的考勤、衛生、安全及飲水等。
三、辦公室人員必須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德;辦公期間不談與工作、學習無關的事;未經允許不動用別人的辦公用具。
四、同室辦公人員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學習、友好相處。
五、同室辦公人員對本室安全集體負責,值周教師具體負責鎖門,檢查水、電、防盜等落實情況。
六、同室辦公人員辦公期間既保持相對的工作獨立性,又提倡同伴互助、交流協作。工作之余加強自學,提升專業素養。
七、辦公人員中有擔任班主任的,辦公期間不得在召開班干部會議。
八、交、發作業本應有固定的學習委員,其他學生不能隨便出入集體辦公室。
九、辦公期間不得會客、禁止使用電腦從事各類娛樂活動。
十、不得隨意損害公物,集體辦公用具分工負責,物有其主,責任明確,損壞丟失,照價賠償。
十一、嚴禁在辦公室存放私人財物。
十二、辦公期間不得隨意亂串辦公室,到別的辦公室與他人閑侃,如有發現,辦公室負責人應勸其離開。
十三、在辦公室內不得散布消極言論、不開低級、庸俗趣味的玩笑。
十四、在辦公室內不得大聲喧嘩,影響他人辦公,不做影響別人的事。
篇3:小學教師普通話使用工作制度
A鎮小學教師普通話使用工作制度
為進一步提高全鎮教師普通話水平,使普通話成為教師課上、課下的常規用語,結合我鎮工作實際,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提高認識,健全組織,把教師普通話使用工作納入到學校的常規管理,使普通話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規范語言。
二、學校領導做好使用普通話的推廣和使用工作,自己率先垂范,在各種學校會議或與教師、學生交流時自覺使用普通話。
三、青年教師要帶頭使用普通話,幫助老教師學習好普通話。教師應自覺加強普通話的學習,規范讀音,使方言土語遠離課堂。
四、教師在課上授課、課下與學生交流時,要自覺使用普通話。
五、各校每學期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進行普通話培訓。
六、為促進教師普通話水平不斷提高,學校每學期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教師普通話比賽活動,對優勝者學校給予物質獎勵。
七、教師應在學生中自覺推廣普通話,使學生有興趣地學習、使用普通話。
八、學校要不定時的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進行自查,發現不使用普通話的教師要及時糾正。每個學期對本校教師普通話使用情況分期中、期末兩次進行總結、通報。
九、教委將普通話使用情況與教師的綜合量化考核掛鉤,將組織人員不定時的檢查,對不使用普通話上課的教師給予扣分,對拒不使用普通話的教師進行批評,嚴重者將給予取消當年評先樹優、職稱評定、年度考核優秀等級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