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1月初一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840

  20**年1月初一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指導思想:以***同志“三個面向”和******同志“***”的重要思想為指導,繼續堅持“一學三抓”,提高學科教師的素質,增強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和能力,結合個性特長、學科特點形成教學特色,把課程改革作為中心工作,不斷提高教學效益,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使***市生物教育教學更好地面向生物科學領先的二十一世紀。

  主要工作內容和要求:

  1、加強學習:

  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構建學習型組織,發展理論素養,更新觀念,指導實踐。

  1.1認真學習并貫徹執行《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充分認識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增強實施課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1.2課程理論專著學習:《教育新觀念》、《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

  1.3專題學習:生物課程標準,有關研究性學習和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

  1.4學習輔導:繼續邀請課程與教學專家作教育教學理論輔導報告。

  1.5學習形式:從各類教師的需求出發,采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形式,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

  1.6信息技術學習:不斷提升信息素養,增強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推動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信息:常州生物教研網頁的建立,省重點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參與,市級多媒體教學輔助課件的征集和評比,學科教學多媒體資源庫的創建。)

  1.7總結交流:課改學習體會、實踐經驗和問題探討。(信息:投稿《常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動態》和《課程與教學》雜志,征集生物教育教學設計典型案例。)

  2、科五年發展計劃:增強目標意識,加強計劃實施管理。

  2.1遵照學科教研工作的指導思想,明確目標,發揮優勢,執行學科發展八項計劃,解決有關認識和實踐問題。

  2.2《生物教學常規》:已根據課改精神重新修訂,要加強宣傳、詳細解讀、認真實施、經常檢查、不斷改進。

  2.3學科基地:反思建設狀況,針對問題采取措施,真正落實基地建設要求,圍繞課題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向學科教師展示學科基地研究情況,發揮基地作用。

  (田家炳中學基地課題廿四中學基地課題)

  2.4研究性學習:初中按《生物課程標準》中的研究性學習課題開展教學研討,突出生物教學特色,使生物教學充滿生命活力。高二要落實大綱、課本中的研究性學習內容,組織教師編寫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資料。

  2.5校本教研:學校教研組是***市教研工作的基本單位,根據“常州市中小學教研組建設章程”,加強計劃,保證時間,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團結合作,定期檢查。積極創建市先進教研組。

  3、師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政治思想道德素質高品位(敬業愛崗、熱愛學生、團結合作、勤奮好學)(動力系統)、文化科學業務素質高水平(觀念先進、內功過硬、善于反思、不斷創新)(操作系統)的適應新世代要求的不斷壯大的優秀教師隊伍。擁有省內外聞名的、具新世紀風采的、代表***市生物教學水平和特色的生物特級教師及一批后備人才,創出常州“品牌”。

  3.1嘗試導師制培養方法:通過雙向選擇,為青年教師確定教學指導專家,有目標地開展“傳”“幫”“帶”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健康成長。

  3.2學科帶頭人、青年骨干教師要領銜開展課題研究,以課堂教學為舞臺,加強課題研究過程中對青年教師的指導,鼓勵青年教師投標課題。

  3.3鼓勵教師參加碩士等高層次進修。

  4.初中課改:

  4.1以課標、新教材為主要材料,以專家與自我、集中與分散、專題與常規相結合的培訓形式,結合實際,注意新情況,探討新問題,以課題研究為抓手,積極進行課改實驗,在教育部課程中心的指導下,確定研究課題,制定課題計劃,各校自選子課題開展研究。

  4.2課改研究中心組要調研和分析評估課改情況,加強對課改過程的調控和指導,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科學素養的發展為主要目標,研究教改對策,把握實踐方向,調動學科教師課改積極性,引導教師對教學行為進行認真的分析和反思,調整和改進教學策略,協調校際間課程資源的交流和利用,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依據教育部有關課堂教學評價的指導性意見,制訂適合***市生物教學特點的課堂教學評價辦法)。

  4.3初二教學要體現課改理念,發展學生能力,研究開卷考試特點和復習教學方法,高質量完成會考任務。

  5.高中教研:

  5.1樹立高中教學整體觀念,增強高中教研效益(高中教師要參加高二和高三的教研活動),繼續組織高中新大綱、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

  5.2組織學習《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高中課改方向。

  5.3結合課程改革、高考改革,探討教材疑難問題和“3+1+1”高考方案的教學新問題,牢牢把握教學重點,抓緊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式,打好基礎。

  5.4高二:理科實驗操作考查工作。

  5.5高三:有必修本和選修本的復習教學,有“3+1+1”高考方案的生物單科高考要求,再有選考生物的學生很多,高考提前一個月等等,這些都是從未有過的任務、困難和問題。為此,要加強學習并領會高考改革精神和要求,鉆研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妥善調整教學安排和策略,突出主干知識的教學和理解能力的培養,注重教學的分析反思,避免出現主次不分的教學偏差,科學使用練習資料。以高三教研中心組為核心,增加高三教研活動次數,開好有關研討會,提高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奪取生物單科高考優秀成績。

  6.生物科技、競賽培訓:

  在研究性學習的基礎上,特別注意培養生物學科學習有特長有志趣的學生。

  6.1初中的“青少年科學發明和創造評比”活動的開展、資料的積累整理和階段成果的總結。

  6.2高二的生物奧賽(第十一屆),因又有一些高校增加了招生自主權,獲省級獎的學生有更多可能得到青睞,為學生著想,要增加培訓和參賽人數,要增強奪冠意識,爭取更好成績,為高校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7.

  課程資源:

  ***市中學生物園等課程資源豐富、特色鮮明、全省領先。如何配置、利用和進一步開發這些資源的生物教學功能、豐富素質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如何形成各校的新課程教學和科技實踐活動特色,如何實行校際生物課程資源互補共享,這些問題是我們要著力探討和解決的。為此,生物課程資源研究小組要開展專題研究活動,促進課程改革的實施。

篇2:高級中學生物教研組教學計劃(學年第二學期)

  高級中學生物教研組教學計劃(學年第二學期)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教科室工作計劃,結合我組實際,本學期我們教學教研工作的重點放在教學質量的提高上。努力做到以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力求使生物教學符合學生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的需要。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并將其逐步應用于生物教學中。

  二、工作要點:

 ?。ㄒ唬?、加強教學常規管理,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1、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本學期在全面貫徹落實新課改理念的前提下,通過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輔導等各個環節,使學生全面發展,真正使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落到實處。

  2、積極參加江寧區優質課活動,以此為契機,推動新課程理念的全面落實,提升中青年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3、加強教學管理和檢查的力度,認真做好每兩周一次的教學常規檢查工作。

  4、有計劃地安排好高二年級生物奧賽輔導工作。

  5、繼續加強高三年級的復習應考工作。本學期高三年級教學質量的提高應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效率,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有限時間內使學生的成績在原有基礎上能有所提高。

 ?。ǘ?、發揮教師集體智慧,提升教學研究氛圍。

  1、開展教研組的聽課和評課活動,而且緊緊圍繞教研組的活動專題,重視對師生關系的研究,重視對學生的研究。要以學生的主體作用為重點,以合作學習的時效性為重點。

  2、加強對本組教學科研課題的研究及管理,積極申報各級研究公開課的機會,為我組教師提供學習與展示的舞臺。

  3、結合生物學科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開展教研活動,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的教育,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效性為重點開展教研組的活動,把自己的自評和教師的互評相結合,爭取能讓每次的教研組活動能夠達到研究的目的,每一次參加人員都有收獲。

  4、提高網絡教研的實效性。本學期要求每月組織本組教師舉辦一次網上專題教研論壇,每人每月上傳一份教學設計、一份教學案例或教育教學反思。

  5、加強教師的業務學習和繼續教育工作。本學期每位教師在認真學習繼續教育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際,完成5000字的學習筆記任務。

篇3: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體會

【摘要】《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是醫學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內容多,重難點多,知識點分散;且具有理論知識抽象不易理解、實驗操作復雜等特點。該文介紹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通過改革教學方法,開展互動式教學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實驗操作能力,不斷的探索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互動式教學;教學質量

《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是醫學專業的基礎課及必修課,是溝通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恫≡飳W和免疫學》課程內容由三大部分組成: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和免疫學。針對醫學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根據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內容上的緊密聯系,教材將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和免疫學基礎知識三門學科進行了有機整合重組,合而為一。隨著微生物和免疫學理論和實踐的不斷深入,使人們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診斷及預防和治療等環節形成一個重新認識的過程,同時為醫學生今后更好地服務患者提供理論基礎。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隨著醫學的發展,《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課程面臨一些新問題,如新的病原體的發現,新疫苗的研制和傳染病防治等。針對新問題,教學過程中需要調整教學內容,多種教學方法并舉[1],提高教學質量,以適應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才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本文總結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課程學習興趣的教學體會。

1多種教學方法在理論授課中的運用

1.1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PBL教學方法

[2]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課程內容抽象,知識點多而繁雜且具有不易直觀感知等特點。為激發學生潛能,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PBL教學方法[3]。首先,課堂上導入新課前以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和現象提出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如酸奶是如何制作出來的?酒是因為有什么參與發酵釀才釀出香醇美酒?進而引出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細菌,并且讓同學們通過討論得知大部分的細菌對我們人類生產、生活是無害的甚至是有益的,進而讓學生了解到正常菌群的含義和對人體的重要性,提起了學生對細菌分布的興趣后,再進入新課內容的詳解,提高了課堂學習效果。免疫學則可以通過學生比較熟悉的事進行問題的切入式討論,如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接種過疫苗,而疫苗又是通過怎樣的過程保護我們機體免受特定疾病的侵襲的?以此引出初次免疫應答和再次免疫應答的概念及發生機制,這樣就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1.2活躍課堂氣氛以增強教學效果

微生物和免疫方面的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系,隨著免疫學和微生物發展,教學過程中需要優化課程結構,不斷將新知識、新進展滲透到課程內容中去,讓學生了解微生物和免疫的研究熱點和最新動態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學效果。在現今的信息便捷的時代,利用媒體中有關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的新聞熱點充實和活躍課堂氣氛,將新聞中關于流行病的熱點問題對照課本用專業知識進行解讀。如通過對甲型流感疫情的發生情況,闡述流感病毒的分型及甲型流感之所以能引起世界大流行的原因在于甲型流感抗原易變異性。在課堂上,將微生物所引起的疾病進行具體病例分析以引出該疾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方式及如何對易感人群進行醫學保護。講到人體寄生蟲學部分內容時,從當前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許多國人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從事工程建設,會不可避免地受到當地流行疫情的影響,就此引出瘧原蟲的生活史、流行環節、發病過程、診斷及防治原則。

1.3多媒體技術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將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多媒體手段有機結合。免疫學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如利用文字、圖片、動畫以及影像資料等來豐富教學內容,把免疫應答、超敏反應發生的機制等抽象性的理論內容用動畫形式轉化為生動形象的感性素材,易于理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加強實驗教學

《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是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中要注意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恫≡飳W和免疫學》的實驗課在理論聯系實踐中起到重要的“橋梁作用”。實驗課堂教學中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4],既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解決、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克服接受性教學的缺陷,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2.1注重微生物動手操作技能教學

周密設計的實驗課不但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生動性,而且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革蘭染色法觀察細菌形態結構的實驗課堂上,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試驗過程中學生會出現一些常見錯誤和問題[5],與學生一起分析、解決出現的問題,從而使其掌握革蘭染色法的操作步驟、油鏡使用方法。在細菌接種及細菌生長現象的觀察實驗課上,通過對實驗室自來水和學生自己的皮膚表面、齒垢、手機屏幕、實驗室臺面,用無菌棉簽涂抹進行微生物培養、培養結果的分析和判讀,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微生物在我們周圍環境中的分布情況,指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衛生意識和無菌操作觀念。通過微生物檢驗技能操作,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試驗結果判讀及分析問題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2.2注重培養免疫學試驗結果分析能力免疫

凝集試驗檢測ABO血型和RH血型,讓學生自己動手檢測自己的血型,由于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想獲知自己血型的心理,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并且通過該驗證試驗的結果并以免疫學理論知識解釋玻片凝集的原理,從抽象理論到實踐契合,培養學生對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課前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實驗課上有針對地做好實驗課的設計及課前準備。以“行為體驗式課型”實驗課程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傊?,教學過程中,將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合理結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對《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學好理論知識和提高實驗操作技能,并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滿足實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求。

參考文獻

[1]劉萍.淺談《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的教學體會[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92~93.

[2]楊增茹.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學質量[J].衛生職業教育,20**,22(11):81.

[3]楊璇,臧文巧.藥學專業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國醫療前沿,20**,5(4):81~96.

[4]周鋒.深化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改革的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6(2):172~173.

[5]陳秀榮.革蘭染色實驗教學體會[J].中國西部科技,20**,13(9):115~116.

作者:汪秀琴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