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促脈證(陣發性心房顫動)中醫護理方案

7915

  促脈證(陣發性心房顫動)中醫護理方案

  一、常見證候要點

  (一)氣陰兩虛證:心中悸動,五心煩熱,失眠多夢,短氣,咽干,口干煩躁。舌紅少苔。

  (二)心虛膽怯證:心悸怔仲,善驚易恐,坐臥不安,惡聞聲響,多夢易醒。舌質淡紅,苔薄白。

  (三)痰熱內擾證:心悸,睡眠不安,心煩懊惱,胸悶脘痞,口苦痰多,頭暈目眩,胸悶或胸痛。舌紅苔黃膩。

  (四)氣虛血瘀證:心悸怔仲,氣短乏力,胸悶心痛陣發,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舌質黯淡或有瘀斑。

  二、常見癥狀/證候施護

  (一)心悸

  1.嚴密觀察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壓等變化。重癥患者遵醫囑持續心電監護?;颊叱霈F呼吸不暢、面色蒼白、大汗或自覺瀕死感時,報告醫師并留置靜脈通路,遵醫囑予吸氧、藥物治療,配合做好急救工作。

  2.心悸發作時,臥床休息,取舒適體位,盡量減少搬動患者;病室保持安靜,避免噪音干擾,減少探視。

  3.遵醫囑中藥泡洗。

  4.遵醫囑穴位貼敷,取關元、氣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復溜、內關、三陰交等穴。

  5.遵醫囑耳穴貼壓,取心、肺、腎、神門、皮質下等穴;伴失眠者可配交感、內分泌等穴。

  6.遵醫囑穴位按摩,取神門、心俞、腎俞、三陰交、內關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

  (二)胸悶胸痛

  1.密切觀察胸悶胸痛的部位、性質、持續時間、誘發因素及伴隨癥狀,遵醫囑監測心率、心律、脈搏、血壓等變化。絕對臥床休息,遵醫囑給予氧氣吸入。出現異?;蛐赝醇觿?、汗出肢冷時,報告醫師,配合處理。遵醫囑用藥,并觀察服藥后癥狀緩解程度。

  2.遵醫囑穴位貼敷,取心俞、膈俞、脾俞、腎俞、內關、膻中等穴。

  3.遵醫囑耳穴貼壓,取心、神門、交感、內分泌、腎等穴。

  4.病情穩定時可遵醫囑中藥泡洗。

  5.遵醫囑穴位按摩,取內關、神門、心俞、膻中等穴。

  6.遵醫囑艾灸治療,取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內關、氣海等穴;氣虛血瘀者,給予隔姜灸,取心俞、膻中、關元、氣海等穴;也可給予艾條灸,取足三里、內關等穴。氣陰兩虛、痰熱內擾病證者慎用此方法。

  (三)氣短乏力

  1.臥床休息,限制活動,減少探視。

  2.加強巡視和生活護理,做好患者安全防護。

  3.遵醫囑中藥泡洗。

  4.遵醫囑穴位貼敷,取內關、神門、關元、氣海等穴。

  (四)夜寐不安

  1.環境安靜舒適,光線宜暗,床被褥松軟適宜,避免噪音。

  2.遵醫囑穴位按摩,睡前按摩神門、三陰交、中脘等穴。

  3.遵醫囑耳穴貼壓,取心、脾、神門、三焦、皮質下、肝等穴。

  4.遵醫囑中藥泡洗,每晚睡前半小時遵醫囑予中藥泡足。

  三、中醫特色治療護理

  (一)藥物治療

  1.內服中藥:氣陰兩虛型、心虛膽怯型及氣虛血瘀型中湯藥劑宜熱服;痰熱內擾型中湯藥劑宜溫服;利水藥需濃煎空腹或飯前服用;活血化瘀類中成藥宜飯后服用(其他詳見附錄1)。

  2.注射給藥

  (1)嚴格按醫囑調節輸注速度,可選用輸液泵控制速度。

  (2)嚴密觀察藥物反應,尤其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反應,如出現納差、惡心、嘔吐、頭痛、乏力、黃綠視心律失常等癥狀,及時報告醫生,予以處理。

  (3)其他詳見附錄1。

  (二)特色技術

  1.耳穴貼壓(詳見附錄2)。

  2.中藥泡洗(詳見附錄2)。

  3.穴位貼敷(詳見附錄2)。

  4.穴位按摩(詳見附錄2)。

  5.艾灸:應用華法林等抗凝藥物的患者,避免應用(其他詳見附錄2)。

  四、健康指導

  (一)生活起居

  1.合理安排休息與活動,協助患者制定合理作息時間,不宜晚睡,睡前不宜過度興奮。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臥床休息或短暫睡眠的時間,以30分鐘為宜。

  2.季節交替溫差變化大時,注意預防感冒。

  3.發作期靜臥休息,緩解期適當鍛煉,根據患者情況制定活動計劃,活動量應按循序漸進的原則,以不引起胸悶、心悸等不適癥狀為度,活動中密切觀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壓變化,如有頭暈、氣促、汗出、胸悶痛等癥狀要停止活動,休息緩解,嚴重不適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4.指導患者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習慣,排便時勿過于用力屏氣,保持排便通暢。

  (二)飲食指導

  1.氣陰兩虛證:宜食補氣、性平、味甘或甘溫,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品,如大棗、花生、山藥等。忌食破氣耗氣、生冷性涼、油膩厚味、辛辣的食品,避免煎炸食物。

  2.心虛膽怯證:宜食滋陰清熱養陰安神的食品,如柏子玉竹茶。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3.痰熱內擾證:宜食清化痰熱,補中益氣,滋養心陰的食品,如荸薺、甘蔗等;也可選用薏苡仁、大棗、山藥、蓮子等熬粥食用。

  4.氣虛血瘀證:宜食補氣、化瘀通絡,行氣活血的食品,如山藥、菱角、荔枝、葡萄、鰱魚、鱔魚等。也可食用桃仁、油菜等活血祛瘀的食品。忌食破氣耗氣、生冷酸澀、油膩厚味、辛辣等食品。

  (三)情志護理

  1.對心悸發作時自覺心慌恐懼的患者專人守護,穩定情緒。

  2.指導患者平淡靜志,避免七情過激和外界不良刺激。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以利于疾病的好轉或康復。

  3.告知患者誘發促脈證的各種因素,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積極主動加強自我保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五、護理難點

  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差,疾病復發率高。

  解決思路:

  1.教會患者自測脈搏,甄別房顫節律,一旦疾病發作時能夠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2.建立促脈證患者自我疾病認知調查檔案,對患者及家屬的疾病認知進行評估。提出護理問題,協同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護理計劃,逐步實施。

  3.針對出院后的患者進行定期電話隨訪監控,出院后15天、30天、60天。隨訪內容為:用藥依從性、生活起居規律性、自我疾病管理的自律性。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

  六、護理效果評價

  附:促脈證(陣發性心房纖顫)中醫護理效果評價表

  促脈證(陣發性心房纖顫)中醫護理效果評價表

  醫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數: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ID:

  文化程度:

  納入中醫臨床路徑:是□否□

  證候診斷:氣陰兩虛證□

  心虛膽怯證□

  痰熱內擾證□

  氣虛血瘀證□

  其他:

  一、護理效果評價

  主要癥狀

  主要辨證施護方法

  中醫護理技術

  護理效果

  心悸□

  1.病情觀察□

  2.體位□

  3.氧療□

  4.用藥護理□

  5.其他護理措施

  1.中藥泡洗□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2.穴位貼敷□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3.耳穴貼壓□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4.穴位按摩□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5.其他: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請注明,下同)

  好□

  較好□

  一般□

  差□

  胸悶胸痛□

  1.病情觀察□

  2.氧療□

  3.生命體征監測□

  4.用藥護理□

  5.其他護理措施:

  1.耳穴貼壓□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2.穴位貼敷□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3.穴位按摩□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4.中藥泡洗□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5.艾灸□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6.其他: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好□

  較好□

  一般□

  差□

  氣短乏力□

  1.體位□

  2.安全防護□

  3.其他護理措施:

  1.中藥泡洗□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2.穴位貼敷□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3.其他: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好□

  較好□

  一般□

  差□

  夜寐不安□

  1.生活護理□

  2.其他護理措施:

  1.中藥泡洗□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2.穴位按摩□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3.耳穴貼壓□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4.其他:

  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_天

  好□

  較好□

  一般□

  差□

  其他

  □(請注明)

  1.

  2.

  3.

  好□

  較好□

  一般□

  差□

  二、護理依從性及滿意度評價

  評價項目

  患者對護理的依從性

  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依從

  部分依從

  不依從

  滿意

  一般

  不滿意

  中醫護理技術

  艾灸

  穴位貼敷

  耳穴貼壓

  穴位按摩

  中藥泡洗

  健康指導

  ///

  簽名

  責任護士簽名:

  上級護士或護士長簽名:

  三、對本病中醫護理方案的評價:

  實用性強□

  實用性較強□

  實用性一般□

  不實用□

  改進意見:

  四、評價人(責任護士)姓名

  技術職稱

  完成日期

  護士長簽字:

附錄1:中藥應用注意事項

  一、內服湯劑

  1.服藥時間

  一般情況下每劑藥分2~3次服用,具體服藥時間可根據藥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醫囑選擇適宜的服藥時間,例如:解表藥、清熱藥宜飯前一小時服用,服用解表劑應避風寒或增衣被或輔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積藥,通常飯后服;瀉下藥宜飯前服;驅蟲藥應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藥宜睡前服;補益藥宜空腹服;驅蟲劑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為妥,忌油膩、香甜食物;急診用藥遵醫囑。

  2.服藥溫度

  一般情況宜采用溫服法,對有特殊治療需要的情況應遵醫囑服用。

  3.服藥劑量

  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兒童應遵醫囑服用。

二、內服中成藥

  1.內服中成藥一般用溫開水(或藥引)送服,散劑用水或湯藥沖服。

  2.用藥前仔細詢問過敏史,對過敏體質者,提醒醫生關注。

  3.密切觀察用藥反應,對嬰幼兒、老年人、孕婦等特殊人群尤應注意,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

  4.服用膠囊不能銼碎或咬破;合劑、混懸劑、糖漿劑、口服液等不能稀釋,應搖勻后直接服用;如番瀉葉、胖大海等應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飲。

三、中藥注射劑

  1.用藥前認真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

  2.按照藥品說明書推薦的調配要求、給藥速度予以配置及給藥。

  3.中藥注射劑應單獨使用,現配現用,嚴禁混合配伍。

  4.中西注射劑聯用時,應將中西藥分開使用,前后使用間隔液。

  5.除有特殊說明,不宜兩個或兩個以上品種同時共用一條靜脈通路。

  6.密切觀察用藥反應,尤其對老人、兒童、肝腎功能異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藥注射劑的患者尤應加強巡視和監測,出現異常,立即停藥,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

  7.發生過敏反應的護理

  (1)立即停藥,更換輸液管路,通知醫生。

  (2)封存發生不良反應的藥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檢。

  (3)做好過敏標識,明確告知患者及家屬,避免再次用藥。

  (4)過敏反應治療期間,指導患者清淡飲食,禁食魚腥發物。

四、外用中藥的使用

  使用前注意皮膚干燥、清潔,必要時局部清創。應注意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如出現灼熱、發紅、瘙癢、刺痛等局部癥狀時,應及時報告醫師,協助處理;如出現頭暈、惡心、心慌、氣促等癥狀,應立即停止用藥,同時采取必要的處理措施,并報告醫師。過敏體質者慎用。

附錄2:特色技術應用注意事項

一、耳穴貼壓(耳穴埋豆)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耳穴埋豆,準確選擇穴位。

  2.護理評估

  (1)耳部皮膚情況,有炎癥、破潰、凍傷的部位禁用。

  (2)對疼痛的耐受程度。

  (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

  3.用探針時力度應適度、均勻,準確探尋穴區內敏感點。

  4.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

  5.觀察患者情況,若有不適應立即停止,并通知醫師配合處理。

  6.常規操作以單耳為宜,一般可留置3~7天,兩耳交替使用。指導患者正確按壓。

  7.觀察

  (1)耳穴貼是否固定良好。

  (2)癥狀是否緩解或減輕。

  (3)耳部皮膚有無紅、腫、破潰等情況。

  8.操作完畢后,記錄耳穴埋豆的部位、時間及患者感受等情況。

二、艾灸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艾灸,選用適當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條灸、艾盒灸等。

  2.護理評估

  (1)施灸的皮膚情況。

  (2)患者對艾灸氣味的接受程度。

  (3)顏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婦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4.取合理體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護隱私。

  5.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頭頂、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6.施灸過程中詢問患者有無灼痛感,調整距離,及時將艾灰彈入彎盤,防止灼傷皮膚。

  7.注意施灸的時間,如失眠癥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在飯前空腹或飯后立即施灸。

  8.施灸后局部皮膚出現微紅灼熱,屬于正?,F象。如灸后出現小水泡時,無需處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皰較大時,需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配合處理。

  9.施灸完畢,立即將艾柱或艾條放置熄火瓶內,熄滅艾火。

  10.初次使用灸法時,以小劑量、短時間為宜,待患者耐受后,逐漸增加劑量。

  11.操作完畢后,記錄患者施灸的方式、部位、施灸處皮膚及患者感受等情況。

三、拔火罐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拔罐,正確選擇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

  2.護理評估

  (1)拔罐部位的皮膚情況,有皮膚潰瘍、水腫、毛發較多處及大血管處不宜拔罐。

  (2)對疼痛的耐受程度。

  (3)高熱抽搐及凝血機制障礙者忌拔罐。

  (4)女性患者妊娠期腰骶部禁用。

  3.取合理體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及保護隱私。

  4.操作前檢查罐口是否光滑、有無裂縫。根據不同部位,選用大小適宜的火罐。

  5.拔罐過程中觀察火罐吸附情況和皮膚顏色。注意詢問患者感覺,如有不適,及時起罐,防止燙傷。

  6.拔罐時動作要穩、準、快,起罐時切勿強拉。

  7.在使用多罐時,火罐排列的距離適宜,否則因火罐牽拉會產生疼痛。

  8.起罐后,一般局部皮膚呈現紅暈或紫紺色(瘀血),為正?,F象,會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嚴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局部出現小水泡,可不必處理;如水泡較大,消毒局部皮膚后,用注射器吸出液體,覆蓋消毒敷料。

  9.操作完畢后,記錄拔罐的部位、時間及患者的感受等情況。

四、刮痧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刮痧治療,根據部位選擇適宜的刮痧用具。

  2.護理評估

  (1)評估患者體質和皮膚情況,體型消瘦者慎用,局部皮膚瘀斑、水泡、疤痕、炎癥、破潰、有出血傾向等情況者禁止刮痧。

  (2)評估患者證候表現,遵醫囑辨證選擇刮痧油及刮痧方向。

  (3)評估患者耐受能力,確定手法輕重。

  (4)女性患者月經期或妊娠期禁用。

  3.室溫保持在22~24℃,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和隱私保護。

  4.刮痧手法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局部皮膚發紅或有紫色痧點為宜,但不強求出痧,禁用暴力。

  5.刮痧時不可過饑過飽,宜飯后1~2小時后刮痧。

  6.關節部位、脊柱、頭面部禁止采用重手法,刮痧時間相對較短。

  7.糖尿病患者皮膚耐受性差,血管脆性增加,刮痧的力度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時間不宜太長。下肢靜脈曲張及下肢浮腫者,宜從下往上刮。

  8.刮痧過程中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如果出現頭暈、惡心,甚至暈厥等現象稱為暈痧,應立即停止,迅速讓其平臥,飲一杯糖鹽水,報告醫師配合處理。

  9.告知

  (1)操作前:刮痧時局部可有疼痛、灼熱感。

  (2)操作中:出現頭暈、惡心、四肢無力等情況,應及時告知。

  (3)治療后:刮痧部位可出現痧點或瘀斑為出痧,出痧后1~2天,皮膚可能輕度疼痛、發癢,屬正?,F象。刮痧后局部注意保暖,多喝熱水,避風寒,3小時內避免洗浴。

  10.操作完畢后,記錄實施的部位、時間及患者的感受等情況。

五、穴位按摩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穴位按摩。

  2.護理評估

  (1)按摩部位皮膚情況。

  (2)對疼痛的耐受程度。

  (3)女性患者月經期或妊娠期禁用。

  3.操作者應修剪指甲,以防損傷患者皮膚。

  4.操作時用力要均勻、柔和,注意為患者保暖及保護隱私。

  5.操作時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有不適應停止按摩并做好相應的處理。

  6.操作完畢后,記錄按摩穴位、手法、按摩時間及患者感受等。

六、穴位貼敷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穴位貼敷。

  2.護理評估

  (1)貼敷部位的皮膚情況。

  (2)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

  3.充分暴露貼敷部位,同時注意保暖并保護隱私。

  4.膏藥的攤制厚薄要均勻,一般以0.2~0.3cm為宜,并保持一定的濕度。

  5.觀察局部及全身情況,若出現紅疹、瘙癢、水泡等過敏現象,停止使用,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予以處理。

  6.貼敷期間,應避免食用寒涼、過咸的食物,避免煙酒、海味、辛辣及牛羊肉等食物。

  7.操作完畢后,記錄貼敷的穴位、時間及患者感受等。

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穴位注射。

  2.遵醫囑正確用藥,注意藥物配伍禁忌。

  3.護理評估

  (1)當前主要癥狀、既往史及藥物過敏史。

  (2)穴位注射部位的局部皮膚情況。

  4.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防止感染。

  5.注射時避開血管豐富部位,避免藥物注入血管內?;颊哂杏|電感時,針尖應往外退出少許后再進行注射。

  6.注意觀察用藥后反應,如有不適,報告醫師并配合處理。

  7.操作完畢后,記錄穴位注射的部位、藥物、劑量及患者感受。

八、藥熨法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藥熨法。

  2.按醫囑準備藥熨所用藥物,并將其裝入布袋中,制作成溫度為60~70℃的中藥熱奄包。

  3.護理評估

  (1)藥熨部位的皮膚情況。

  (2)既往史及藥物過敏史。

  (3)對熱的耐受程度。

  (4)女性患者月經期或妊娠期腹部禁用。

  4.藥熨前囑患者排空小便。

  5.選擇合理體位。

  6.藥熨中保持藥袋的溫度,冷卻后應及時更換或加熱。溫度以患者耐受為宜,一般不宜超過70℃,年老、嬰幼兒及感覺障礙者藥袋溫度不宜超過50℃,以免發生燙傷。

  7.觀察患者反應及皮膚情況,若患者感到疼痛或出現紅疹、瘙癢、水泡時,立即停止操作,報告醫師,并配合處理。

  8.操作完畢后,記錄藥熨的溫度、部位、實施時間及患者感受等。

九、中藥保留灌腸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中藥保留灌腸。

  2.護理評估

  (1)肛周皮膚有無紅腫、破潰。

  (2)有無藥物過敏史。

  (3)操作前應了解病變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腸時的臥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

  (4)近期有無實施肛門、直腸、結腸等手術,有無大便失禁。

  3.操作時注意保暖及保護患者隱私。

  4.操作前囑患者排空大便,必要時遵醫囑先行清潔灌腸。

  5.藥液溫度應保持在39~41℃,過低可使腸蠕動加強,腹痛加劇;過高則引起腸粘膜燙傷或腸管擴張,產生強烈便意,致使藥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短,吸收少。

  6.抬高臀部10cm,肛管插入肛門10~15cm。采用直腸滴注法時,藥液液面距肛門約30~40cm,滴速60~80滴/分鐘,每次灌注量不超過200ml。

  7.在晚間睡前灌腸,灌腸后不再下床活動。藥液灌注完畢后,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并盡量保留藥液1小時以上,以提高療效。

  8.中藥保留灌腸后,患者大便次數增加,需注意對肛周皮膚的觀察及保護,必要時可局部涂抹油劑或膏劑。

  9.操作過程中詢問患者的感受,并囑患者深呼吸,可減輕便意,延長藥液的保留時間。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灌腸并通知醫師做好相應處理。

  10.操作完畢后,記錄灌腸時間、保留時間及患者排便的情況。

十、中藥全結腸灌洗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中藥全結腸灌洗,正確配制結腸灌洗液。

  2.護理評估

  (1)是否有腸道疾病、腸道手術史等。

  (2)藥物過敏史。

  3.患者宜取左側臥位,注意保暖及保護患者隱私。

  4.灌洗前做好腸道準備。遵醫囑先清潔灌腸,后結腸灌洗。

  5.灌洗置管深度為50cm,置管動作輕柔,避免損傷腸腔。

  6.藥液溫度以37~39℃為宜。

  7.治療過程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面色及感受;治療結束后觀察排便、腸功能情況。

  8.指導患者加強肛周衛生,防止出現破潰或濕疹。

  9.操作完畢后,記錄灌腸時間、置管深度、藥量、排便情況及患者感受等。

十一、中藥離子導入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中藥離子導入。

  2.護理評估

  (1)評估離子導入部位皮膚。

  (2)孕婦、嬰兒慎用。

  (3)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

  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藥離子導入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報告醫師并做相應處理。

  4.操作環境宜溫暖,暴露治療部位,保護患者隱私,注意為患者保暖。

  5.遵醫囑選擇處方并調節電流強度,治療過程中詢問患者的感受,如有不適及時調整電流強度。

  6.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況,若出現紅疹、瘙癢、水泡等情況,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予以處置。

  7.操作完畢后,記錄中藥離子導入的皮膚情況及患者感受等。

十二、中藥泡洗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中藥泡洗。

  2.護理評估

  (1)評估中藥泡洗部位的皮膚,有皮損者慎用。

  (2)嚴重心肺功能障礙、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用。

  (3)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

  (4)評估患者下肢對溫度的感知覺。

  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藥泡洗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及時與醫務人員溝通。

  4.空腹及餐后1小時內不宜泡洗。餐后立即泡洗可因局部末梢血管擴張而影響消化。

  5.操作環境宜溫暖,關閉門窗,注意為患者保暖及隱私保護。

  6.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藥液以浸過患者雙足踝關節為宜。

  7.藥液溫度一般以37~40℃為宜,泡洗時間不宜過長,以20~30分鐘為宜??紤]病種的差異性,以防燙傷。

  8.治療過程中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況,如出現紅疹、瘙癢、心悸、汗出、頭暈目眩等癥狀,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配合處理。

  9.泡浴后以淺色毛巾輕輕拭干皮膚,注意拭干趾間皮膚,趾甲長者給予修剪。

  10.患者實施中藥泡洗后,囑患者飲200ml溫開水。

  11.操作完畢后,記錄泡洗的溫度、時間、泡洗部位皮膚情況及患者感受等。

十三、中藥塌漬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中藥塌漬。

  2.護理評估

  (1)皮膚感知覺,遲鈍者掌握適宜的溫度。

  (2)皮膚對中藥過敏者或嬰幼兒慎用。

  (3)治療部位皮膚有水泡、疤痕、破潰、活動性出血或有出血傾向者禁用。

  3.充分暴露治療部位,注意保暖及保護隱私。

  4.根據治療部位選擇適宜的藥墊,藥液均勻浸泡,干濕度適中,以不滴水為宜。

  5.藥液溫度以皮膚耐受為度,不可過熱,以免燙傷皮膚;若藥液已冷,可再加熱后浸泡。熱塌、罨敷的溫度宜在45~60℃之間。

  6.治療中注意巡視和觀察,如局部皮膚出現紅疹、瘙癢、泛紅或水泡時,應停止治療,報告醫師并配合處理。

  7.操作完畢后,記錄實施部位皮膚情況及患者的感受等。

十四、中藥濕敷注意事項

  1.遵醫囑正確選擇藥物,實施中藥濕敷。

  2.護理評估

  (1)患者濕敷部位的皮膚。

  (2)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瘡瘍膿腫迅速擴散者不宜濕敷。

  3.暴露濕敷部位,注意保暖并保護隱私。

  4.用5~6層紗布浸透藥液,干濕度適中,以不滴水為宜。注意藥液溫度,一般以38~41℃為宜,防止燙傷。

  5.操作中觀察局部皮膚反應,如出現蒼白、紅斑、水皰、癢痛或破潰等癥狀時,立即停止治療,報告醫師,遵醫囑對癥處理。

  6.如有特殊??朴盟?,遵醫囑給予相應護理。

  7.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8.操作完畢,記錄濕敷部位、時間、溫度及患者感受等。

十五、中藥外敷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中藥外敷。

  2護理評估

  (1)評估中藥外敷部位皮膚的情況。

  (2)評估患者對溫度的感知覺。

  (3)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

  (4)嬰幼兒患者慎用。

  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藥外敷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及時報告醫師,予以相應處理。

  4.操作環境宜溫暖。

  5.充分暴露敷藥部位,注意為患者保暖及保護隱私。

  6.遵醫囑確定敷藥部位,敷藥面積應大于患處。

  7.中藥涂抹厚薄均勻,保持一定濕度,外固定敷料松緊適宜。

  8.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況,若出現紅疹、瘙癢、水泡等現象,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配合處理。

  9.操作完畢后,記錄中藥外敷部位的皮膚情況及患者的感受等。

十六、中藥熏洗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中藥熏洗。

  2.護理評估

  (1)熏洗部位皮膚情況。

  (2)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

  (3)孕婦及經期婦女不宜坐浴及外陰部熏洗。

  (4)心、肺、腦病患者,水腫患者,體質虛弱及老年患者慎用。

  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藥熏洗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及時與醫務人員溝通。

  4.操作環境宜溫暖,關閉門窗。

  5.暴露熏洗部位,注意遮擋,注意為患者保暖及保護隱私。

  6.熏蒸藥液溫度以50~70℃為宜,當藥液溫度降至37~40℃時,方可坐浴、沖洗,以防燙傷。

  7.熏洗時間不宜過長,以20~30分鐘為宜。

  8.治療過程中詢問患者的感受,及時調節藥液溫度。

  9.中藥熏洗后要休息30分鐘方可外出,防止外感。

  10.操作中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況,若有不適,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處理。

  11.操作完畢后,記錄中藥熏洗時間、溫度及熏洗處皮膚情況及患者感受等。

十七、中藥熏蒸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中藥熏蒸。

  2.護理評估

  (1)觀察熏蒸部位的皮膚情況。

  (2)心、肺、腦病患者,水腫患者,體質虛弱及老年患者慎用。

  (3)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

  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藥熏蒸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及時與醫務人員溝通。

  4.操作環境宜溫暖,關閉門窗。

  5.暴露熏蒸部位,注意遮擋,保護患者隱私及注意保暖。

  6.熏蒸藥液溫度以50~70℃為宜。

  7.熏蒸時間不宜過長,以20~30分鐘為宜。

  8.熏蒸時在熏蒸部位加熏蒸罩,以免蒸汽流失,影響療效。

  9.治療過程中詢問患者的感受,及時調節藥液溫度。

  10.治療過程中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況,若有不適,立即停止操作,報告醫師,遵醫囑予以處置。

  11.熏蒸完畢時清潔局部皮膚,協助著衣,30分鐘后方可外出,防止汗出當風。

  12.操作完畢后,記錄熏蒸時間、溫度、熏蒸處皮膚情況及患者感受等。

十八、中藥藥浴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中藥藥浴。

  2.護理評估

  (1)急性傳染病、嚴重心肺腦疾患、嚴重貧血、婦女妊娠及月經期、軟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疾患的患者禁用。

  (2)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

  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藥藥浴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及時與醫務人員溝通。

  4.空腹及餐后1小時內不宜藥浴。

  5.操作環境宜溫暖,關閉門窗,室內要通風。

  6.注意藥浴溫度及水位的控制。

  7.藥浴過程中要加強巡視。對汗出較多者,可囑其飲溫鹽水,以防虛脫。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況,如出現紅疹、瘙癢、心悸、汗出、頭暈目眩等癥狀,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配合處理。

  8.藥浴時間不宜過長,以20~30分鐘為宜。

  9.當藥浴結束后,應囑患者動作宜緩,防止體位性低血壓。

  10.年老體弱者進行藥浴時,應專人全程陪伴。

  11.藥浴室內應配有搶救藥品、物品。

  12.注意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13.操作完畢后,記錄藥浴的溫度、時間、皮膚情況及患者感受等。

十九、中藥涂藥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中藥涂藥。

  2.護理評估

  (1)既往史及過敏史。

  (2)涂藥部位的皮膚情況。

  3.涂藥前清潔局部皮膚,遵醫囑執行涂藥次數。

  4.水劑、酊劑用后須塞緊瓶蓋;懸浮液須先搖勻后涂擦;霜劑則應用手掌或手指反復摩擦,使之滲入肌膚。

  5.局部涂藥不宜過多、過厚,以免堵塞毛孔。

  6.面部涂藥時防止藥物誤入口及眼睛。

  7.局部皮膚如出現丘疹、奇癢或腫脹等,應立即停用,通知醫師并協助處理。

二十、中藥霧化注意事項:

  1.遵醫囑實施中藥霧化吸入。

  2.護理評估:病情、藥物過敏史。

  3.指導患者取坐位或側臥位,用口緩慢吸氣,用鼻緩慢呼氣,以使吸入的霧粒在氣道沉降。

  4.觀察患者吸入藥液后的反應,如有不適立即停止,通知醫生并配合處理。

  5.操作完畢后,記錄霧化吸入時間及患者感受等。

篇2:中醫院護理部工作計劃

  20**年中醫院護理部工作計劃ppt[1]

  一、指導思想

  在總支、院辦的領導下,認真學習和貫徹20**年全國護理工作會議的精神,遵循“以人為本”的***,“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夯實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樹立行業新風,促進醫患和諧,提高患者滿意程度為主要內容,以確保護理安全為目標,強調過程管理和環節管理,強化內涵建設,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創優質服務,讓患者滿意、社會滿意、領導滿意。

  二、工作目標

  1、健全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實,使各項護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

  2、強化內涵建設,不斷提高護理隊伍整體素質。

  3、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認真落實首問負責制,繼續開展全程優質無縫服務活動,創優質服務效益。

  三、工作指標:

  1、基礎護理合格率≥90%

  2、特、一級護理合格率≥90%

  3、??谱o理合格率≥90%

  4、技術水平合格率≥90%

  5、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90%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滅菌合格率100%、消毒隔離合格率100%

  8、病區管理合格率≥95%

  9、年壓瘡發生次數0

  10、健康教育病人覆蓋率100%、病人知曉率≥80%

  11、醫療安全管理合格率≥90%

  12、急診科、手術室、供應室質量管理合格率≥90%

  13、年護理嚴重差錯、護理事故發生次數為0

  14、病人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98%

  15、護理人員培訓率達100%,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學分或學時達到規定要求。

  16、每年在州級以上學術會議或刊物上交流,發表論文≥8篇

  17、年工作計劃完成率≥95%

  四、工作措施

  (一)人員管理

  1、在護理人員配置上,盡早達到國家規定的護士配備比例。以滿足臨床工作需要,保證護理工作質量為基礎,遇特殊情況按實際工作量盡可能在院內作適當的調整,制定緊急情況下護理人力資源調配的預案,避免造成護理資源的浪費。

  2、努力爭取逐步做到分層次使用護士:

  (1)、新進人員及低年資的護士認真完成本班護理工作和常見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導以及病人的生活護理,護師及主管護師應做好指導工作;

  (2)、主管護師、護師在完成本班工作的基礎上,還應承擔質控、帶教、講課、制訂護理計劃、科研等工作;

  (3)、把病人滿意的護理骨干用到臨床第一線,如靜脈穿刺技術好的護士,可以考慮安排治療班,以保障護理服務的“優質”,成立靜脈治療小組,解決全院疑難穿刺問題,充分調動護理人員工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3、對各級護理人員進行考核、考評,護理部及科室認真做好護士技術檔案的管理工作。

  4、加強護士長的管理,做好護士長管理工作的檢查、監督。認真落實整體護理,改變排班模式,合理、科學、彈性排班,充分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二)質量管理

  1、認真學習湖北省衛生廳、巴東縣衛生局關于《醫療質量管理專項整治活動實施方案》的有關精神,結合醫院實際,開展醫療質量專項整治活動。繼續開展醫院管理年和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落實首問負責制,開展全程優質無縫服務活動。

  2、完善護理質量控制制度和護士長會議制度,建立由分管院長為組長,護理部主任為副組長,護士長、質檢員為成員的護理質量管理體系。進一步修訂和完善護理質量考核內容及評分標準。抓好二級質控管理,按要求開展質控活動,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做到人人參與,層層管理,共同把關,確保質量。有檢查記錄、分析、評價及改進措施,每季度有信息分析。護士對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知曉率達100%,護理措施落實率達90%以上,以保證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工作的有效性。

  3、落實護士長夜查房、節假日查房制度。加強對重點科室、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人群、重點時段的管理。

  (三)安全管理

  1、組織認真學習《護士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一次性醫療廢物處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每年進行一次法律法規考試,以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依法從護,保護病人及護士的自身合法權力。

  2、建立和完善護理差錯報告和管理制度,加強護理缺陷管理。護理部統一規范護理缺陷、差錯事故記錄本,發現缺陷及時記錄,科室每月組織討論,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發現差錯及時記錄并上報護理部,科室組織討論、定性,有原因分析、有整改措施。

  3、狠抓核心制度的落實,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護理常規、規范。由護理部制定護理安全專項檢查內容,各層管理人員定期和不定期督查,查隱患、定措施、促改進。

  4、加強與病人的溝通,每月召開工休會,向病人征求意見,及時為病人解決問題。對損傷性治療或特殊檢查認真履行告知義務。

  5、繼續開展醫療安全月活動,查找自身和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寫出自查自糾報告上交護理部。

  (四)業務管理

  1、進一步深化整體護理理念,以病人需求為服務導向,注重個性化服務,進一步規范健康教育制度,流程,確保措施的有效性。

  2、建立和完善危重、疑難病例護理會診、護理查房、護理病例討論制度,強化業務查房效果,護理部每季度組織全院護理業務查房1次,科室每年至少組織5次護理業務查房。

  3、引導護理人員積極開展護理科研,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撰寫護理論文,鼓勵積極投稿。要求護師以上職稱者每年至少完成1篇論文。

  4、開展中醫特色護理,認真搞好中醫適宜技術的推廣工作,創建特色中醫醫院。

  5、在職培訓

  (1)選派2~3名護士長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新技術(PICC)、新業務。各科室派送年輕護士到宜昌中心醫院進行輪訓3個月,為搬進新大樓打好基矗

  (2)護理業務學習要求:全院每季度組織一次護理講課,各科室每月組織一次業務學習,有記錄、有講稿。

  (3)護理理論培訓內容:護理質量標準、各項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三基”護理知識、??谱o理常規、應急預案、急救知識等;

  (4)護理技能培訓重點:

 ?、倩A護理操作和中醫護理操作的規范化培訓,特別做好新員工及年輕護士的培訓;

 ?、诔S眉本戎R和技能。

  (5)積極參加盛州護理學會組織的各種短訓班,不斷增進新知識、開展新業務,帶動全院護理業務水平的提高。

  (6)請院外護理專家到本院進行護理業務知識專題講座1~2次。

  (7)鼓勵護理人員在職繼續學習,通過自學考試等方法提高學歷,提升知識層次,改善護理隊伍智能結構。

  五、積極參加醫院和社會組織的其他活動。

篇3:中醫院護理部工作計劃

  20**年中醫院護理部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在總支、院辦的領導下,認真學習和貫徹20**年全國護理工作會議的精神,遵循“以人為本”的***,“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夯實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樹立行業新風,促進醫患和諧,提高患者滿意程度為主要內容,以確保護理安全為目標,強調過程管理和環節管理,強化內涵建設,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創優質服務,讓患者滿意、社會滿意、領導滿意。

  二、工作目標

  1、健全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實,使各項護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

  2、強化內涵建設,不斷提高護理隊伍整體素質。

  3、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認真落實首問負責制,繼續開展全程優質無縫服務活動,創優質服務效益。

  三、工作指標:

  1、基礎護理合格率≥90%

  2、特、一級護理合格率≥90%

  3、??谱o理合格率≥90%

  4、技術水平合格率≥90%

  5、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90%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滅菌合格率100%、消毒隔離合格率100%

  8、病區管理合格率≥95%

  9、年壓瘡發生次數0

  10、健康教育病人覆蓋率

  100%、病人知曉率≥80%

  11、醫療安全管理合格率≥90%

  12、急診科、手術室、供應室質量管理合格率≥90%

  13、年護理嚴重差錯、護理事故發生次數為0

  14、病人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98%

  15、護理人員培訓率達100%,

  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學分或學時達到規定要求。

  16、每年在州級以上學術會議或刊物上交流,發表論文≥8篇

  17、年工作計劃完成率≥95%

  四、工作措施

  (一)人員管理

  1、在護理人員配置上,盡早達到國家規定的護士配備比例。以滿足臨床工作需要,保證護理工作質量為基礎,遇特殊情況按實際工作量盡可能在院內作適當的調整,制定緊急情況下護理人力資源調配的預案,避免造成護理資源的浪費。

  2、努力爭取逐步做到分層次使用護士:

  (1)、新進人員及低年資的護士認真完成本班護理工作和常見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導以及病人的生活護理,護師及主管護師應做好指導工作;

  (2)、主管護師、護師在完成本班工作的基礎上,還應承擔質控、帶教、講課、制訂護理計劃、科研等工作;

  (3)、把病人滿意的護理骨干用到臨床第一線,如靜脈穿刺技術好的護士,可以考慮安排治療班,以保障護理服務的“優質”,成立靜脈治療小組,解決全院疑難穿刺問題,充分調動護理人員工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3、對各級護理人員進行考核、考評,護理部及科室認真做好護士技術檔案的管理工作。

  4、加強護士長的管理,做好護士長管理工作的檢查、監督。認真落實整體護理,改變排班模式,合理、科學、彈性排班,充分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二)質量管理

  1、認真學習湖北省衛生廳、巴東縣衛生局關于《醫療質量管理專項整治活動實施方案》的有關精神,結合醫院實際,開展醫療質量專項整治活動。繼續開展醫院管理年和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落實首問負責制,開展全程優質無縫服務活動。

  2、完善護理質量控制制度和護士長會議制度,建立由分管院長為組長,護理部主任為副組長,護士長、質檢員為成員的護理質量管理體系。進一步修訂和完善護理質量考核內容及評分標準。抓好二級質控管理,按要求開展質控活動,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做到人人參與,層層管理,共同把關,確保質量。有檢查記錄、分析、評價及改進措施,每季度有信息分析。護士對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知曉率達100%,護理措施落實率達90%以上,以保證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工作的有效性。

  3、落實護士長夜查房、節假日查房制度。加強對重點科室、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人群、重點時段的管理。

  (三)安全管理

  1、組織認真學習《護士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一次性醫療廢物處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每年進行一次法律法規考試,以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依法從護,保護病人及護士的自身合法權力。

  2、建立和完善護理差錯報告和管理制度,加強護理缺陷管理。護理部統一規范護理缺陷、差錯事故記錄本,發現缺陷及時記錄,科室每月組織討論,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發現差錯及時記錄并上報護理部,科室組織討論、定性,有原因分析、有整改措施。

  3、狠抓核心制度的落實,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護理常規、規范。由護理部制定護理安全專項檢查內容,各層管理人員定期和不定期督查,查隱患、定措施、促促改進。

  4、加強與病人的溝通,每月召開工休會,向病人征求意見,及時為病人解決問題。對損傷性治療或特殊檢查認真履行告知義務。

  5、繼續開展醫療安全月活動,查找自身和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寫出自查自糾報告上交護理部。

  (四)業務管理

  1、進一步深化整體護理理念,以病人需求為服務導向,注重個性化服務,進一步規范健康教育制度,流程,確保措施的有效性。

  2、建立和完善危重、疑難病例護理會診、護理查房、護理病例討論制度,強化業務查房效果,護理部每季度組織全院護理業務查房1次,科室每年至少組織5次護理業務查房。

  3、引導護理人員積極開展護理科研,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撰寫護理論文,鼓勵積極投稿。要求護師以上職稱者每年至少完成1篇論文。

  4、開展中醫特色護理,認真搞好中醫適宜技術的推廣工作,創建特色中醫醫院。

  5、在職培訓

  (1)選派2~3名護士長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新技術(PICC)、新業務。各科室派送年輕護士到宜昌中心醫院進行輪訓**個月,為搬進新大樓打好基矗

  (2)護理業務學習要求:全院每季度組織一次護理講課,各科室每月組織一次業務學習,有記錄、有講稿。

  (3)護理理論培訓內容:護理質量標準、各項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三基”護理知識、??谱o理常規、應急預案、急救知識等;

  (4)護理技能培訓重點:

 ?、倩A護理操作和中醫護理操作的規范化培訓,特別做好新員工及年輕護士的培訓;

 ?、诔S眉本戎R和技能。

  (5)積極參加盛州護理學會組織的各種短訓班,不斷增進新知識、開展新業務,帶動全院護理業務水平的提高。

  (6)請院外護理專家到本院進行護理業務知識專題講座1~2次。

  (7)鼓勵護理人員在職繼續學習,通過自學考試等方法提高學歷,提升知識層次,改善護理隊伍智能結構。

  五、積極參加醫院和社會組織的其他活動。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