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編制依據2
二、工程概況2
三、施工準備3
四、施工操作流程:4
五、質量要求5
六、腳手架搭設參數驗算9
七、腳手架的保養及維護:16
八、腳手架的拆除16
九、安全技術措施:18
一、編制依據
本施工方案根據:設計圖紙、國家和地方施工技術規范、規程及操作規程、等資料編制。
1、由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提供的19#-21#樓商業層外墻干掛石材設計圖紙;
2、《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
(JGJ59-20**);
3、《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20**);
4、《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
二、工程概況
貴安新區棚戶區改造項目(一期)下壩項目位于貴安新區天河潭路與金馬路交叉處北側。建設單位為貴州貴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設計單位: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監理單位為貴州建工監理咨詢有限公司;施工單位:七冶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本項目工程包含16#~21#樓,其中16#~19#樓為-2+18+1F,總高63.4m,20#~21#樓為-2+2+15+1F,總高64.6m??偨ㄖ娣e156982.75㎡,其中地下室(含設備房)面積為56000.0㎡;地上建筑面積為117816.79㎡,建筑結構形式為框支剪力墻結構,使用年限為50年;抗震設防烈度:六度;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總居住戶數:888戶。
根據外立面圖紙要求:19#~21#樓商業裙房部分均為干掛石材裝飾面層,外墻腳手架采用落地、雙排、封閉、單管立桿式腳手架,最大搭設高度為24.9m,立桿縱距1.5m,立桿橫距1.05m,步距1.8m,底步距2m,內立桿距離墻面0.25m,橫向水平桿選用1.2m長鋼管。
三、施工準備:
1、材料準備
鋼管
1)、外墻腳手架采用¢48mm*3.5mm鋼管,進場的鋼管具備出廠合格證與檢測合格證明;
2)、鋼管采用國家標準《直縫電焊鋼筋管》(GB/T13793)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3092)中Q235-A級的規定,外徑允許偏差0.5m,鋼管壁厚正偏差允許值12%、負偏差允許值-15%,鋼管初始最大彎曲率≦3‰;
3)、鋼管端部平整,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笆、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痕;
4)、鋼管不得采用電焊或氧氣切割,嚴禁打孔;
5)、新舊鋼管均應做防銹處理。
扣件
1)、扣件均應有廠家生產許可證、出場質量證明書、檢測合格證明報告;
2)、扣件可用段鑄鐵制作,也可用Q235-A級鋼材制作,其材質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與《鋼管扣件腳手架》(JGJ22)的規定;
3)、扣件螺栓擰緊扭力矩達65N.m時,扣件不得破壞;
4)、扣件有直角扣件、旋轉扣件、對接扣件三種形式;
5)、有裂縫、變形的扣件嚴禁使用,出現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
6)、新舊扣件應采取防銹措施。
底座
底座采用木方和模板做底墊,底座質量符合《鋼管扣件腳手架》(JGJ22)的規定;
連墻桿
連墻桿的材質采用Q235低碳合金鋼,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的規定。
安全網
1)、安全網生產廠家必須具有生產許可證;
2)、產品具有出廠質量證明書;
3)、具有產品檢測合格報告。
2、工器具準備
主要使用工具有扳手、力矩扳手、起重索具、鐵絲等。
3、場地與基礎準備
1)、平整建筑物四周場地,腳手架搭設區域采用素土回填,向外泛水至排水溝;
2)、腳手架地基與基礎施工,必須根據腳手架搭設場地質量情況與現行國家標準《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2)有關規定執行;
3)、腳手架基礎經驗收合格后,按施工組織設計要求進行定位放線;
4)、對腳手架使用材料、設備進行嚴格檢查,不合格產品不得使用。
四、施工操作流程:
基礎施工及驗收→安裝墊板→安放底座→豎立桿并同時安裝掃地桿→搭設水平桿→設置拋撐→繼續向上搭設→設置剪刀撐、斜桿和連墻桿→鋪設竹芭、腳手板→張掛安全網
五、質量要求
立桿
1)、每根立桿底部均應設置底板與墊板;
2)、直徑不同的鋼管不得混合使用,鋼管與竹、木桿不得混合使用;
3)、立桿必須按規定的縱距與橫距搭設;
4)、立桿接長除頂層頂部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層各步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接頭扣件連接;
5)、立桿上的對接接頭扣件應交錯布置,相鄰立桿的對接接頭不應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得少于500mm;
6)、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
7)、搭接連接的連接長度不應小于1m,不少于兩個旋轉扣件固定,固定間距不應小于300mm,端部扣件蓋板的邊緣至桿端距離不應小于100mm;
8)、立桿頂端應高出女兒墻頂部不少于1m,高出檐口上皮不小于1.5m;
9)、雙管立桿中副立桿的高度不應低于三步,鋼管長度不應小于6m。
縱向水平桿
1)、縱向水平桿設置在立桿內側,鋼管長度不宜小于三跨;
2)、縱向水平桿接頭宜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內外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桿的接頭不應在同步同跨內,上下兩個相鄰接頭應錯開一跨,其錯開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00m,各接頭中心距立桿軸心距離應小于縱距的1/3;
3)、當采用搭接接頭時,其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m,不少于2個旋轉扣件固定,其固定間距不應小于800mm,扣件中心至桿端的距離不應小于100mm;
4)、縱向水平桿與立桿相交處必須用直角扣件與立桿固定;
5)、沿建筑物周圍搭設的腳手架應采用閉合形式,腳手架的上部縱向水平桿必須隨搭隨四周交圈;
6)、當使用沖壓鋼腳手板、木腳手板、竹串片腳手板時,縱向水平桿應作為橫向水平桿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桿上,當使用竹芭腳手板時,縱向水平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橫向水平桿上,橫向水平桿應等間距設置,間距不應大于400mm。
橫向水平桿
1)、凡立桿與縱向水平桿相交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嚴禁任意拆除;
2)、跨度中間的橫向水平桿根據需要設置;
3)、腳手架橫向水平桿外端伸出縱向水平桿處不應小于100mm,靠墻一端距墻裝飾面的距離不應大于200mm,并且靠墻一端外伸長度不應大于0.4倍的立桿橫距,且不應大于500mm;
4)、主接點處兩個直角扣件的中心距離不應大于150mm;
5)、作業層上非主接點處的橫向水平桿宜根據支承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于縱距的1/2。
縱橫向掃地桿
1)、腳手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也應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
2)、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地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大于1m,靠邊坡上方的立桿軸線到邊坡距離不應小于500mm。
剪刀撐
1)、高度在1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均須在外側立面的兩端各設置一道剪刀撐,并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中間各道剪刀撐之間的間距不應大于15m;
2)、高度在14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應在外側立面整個長度和高度上連續設置剪刀撐;
3)、每副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根數不少于4根,且不應少于6m,也不應超過7根,與縱向水平桿呈45~60度角;
4)、剪刀撐應設置在腳手架立桿外側,并用旋轉扣件固定在立桿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上;
5)、剪刀撐搭接連接的長度不應小于1m,不少于2個旋轉扣件固定,固定間距不應小于300mm,端部扣件蓋板的邊緣至桿端距離不應小于100mm。
連墻桿
1)、為防止腳手架內外傾覆,架高超過6m的單、雙排腳手架,必須均勻分布地設置能承受壓力和拉力的連墻點;
2)、連墻點宜靠近主節點設置,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
3)、立桿應在第一步縱向水平桿處開始用剛性連墻桿與建筑物可靠連接,當該處設置有困難時,應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4)、連墻桿宜優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5)、對高度14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必須采用剛性連墻桿與建筑物可靠連接;
6)、連墻件中的連墻桿宜呈水平設置,當不能水平設置時,與腳手架連接的一端應下斜連接,不應采用上斜連接;
7)、連墻件必須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壓力的構造。采用拉筋必須配用頂撐,頂撐應可靠地頂在砼梁、柱等結構部位;拉筋采用兩根以上直徑4mm的鋼絲擰成一股,使用時不應少于兩股,也可采用直徑不小于6mm的鋼筋;
8)、架高超過40m且有風渦流作用時,應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連墻措施。
橫向斜撐
1)、橫向斜撐應在同一節間,由底至頂呈Z字型連續布置;
2)、橫向斜撐宜采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桿端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當橫向斜撐在一跨內跨越2個步距時,宜在相交的縱向水平桿處增設一根橫向水平桿,將橫向斜撐固定在其伸出端上;
3)、高度在24m以下的封閉型雙排腳手架可不設置橫向斜撐;高度在24m以上的封閉型雙排腳手架,除拐角應設置橫向斜撐外,中間應每隔6跨設置一道。
其它
1)、腳手架必須配合施工進度搭設,一次搭設高度高出操作層不宜大于一步架;
2)、本腳手架工程必須設置防雷接地,并應定期進行檢查。
六、腳手架搭設參數驗算
(一)橫向水平桿的計算
1、抗彎強度的計算
1)、腳手板自重標準值產生的彎矩MGK
腳手板自重
qGK=0.35KN/m2*1.5m=0.525KN/m
MGK=Qgk*LO2/8
=0.525*1.052/8
=0.0724KN.M
=72.4N.M
2)、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彎矩MQK
施工荷載qQK=3.0KN/m2*1.5m=4.5KN/m
MQK=qQK*
LO2/8
=4.5*1.052/8
=0.6202
KN.M
=620.2
N.M
3)、橫向水平桿彎矩設計值M
M=1.2MGK+1.4
MQK
=1.2*72.4+1.4*620.2
=955.16
N.M
4)、橫向水平桿的抗彎強度驗算
查《建筑施工扣件鋼管腳手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以下簡稱規范)附錄B表B:W=5.08cm3,按《規范》中表5.1.6取f=205N/mm2
則б=M/W=955.16*103N.mm/5.08*103mm3=188N/mm2≤f=205N/mm2
故橫向水平桿的抗彎強度符合要求。
2、撓度驗算
查《規范》表5.1.6知鋼管的彈性模量E=2.06*105N/mm2,查《規范》附錄B表B知¢48mm*3.5mm鋼管的慣性矩I=12.19cm4
q=1.2qGK+1.4qQK
=1.2*0.525+1.4*4.5
=6.93N/mm
W=5q*L4/384EI
=5*6.93*10004/384*2.06*105*12.19*104
=3.6mm<[W]=L/150=6.67
故橫向水平桿撓度滿足要求
3、扣件的抗滑承載力驗算
1)、立桿的設計荷載計算
施工荷載標準值計算
W1=0.35+3.0=3.35KN/m2=3350N/m2
腳手架自重荷載計算
鋼管理論重力為37.67N/m,扣件重力按10N/m;
剪刀撐長度L=(1.52+1.82)1/2=2.34m
每跨腳手架面積S=1.5*1.05=1.575m2
則腳手架自重每層荷載計算
W2=[(1.8*2+1.5*2*1.05+2.34*2)*37.67*1.3+10*4]/1.575
=380N/mm2
立桿設計荷載計算
鋼管的截面特征:
An=4.983*102mm2
I=15.8mm
Lo=Kul=1.155*1.5*1.8=3.1185m=3119mm
λ=Lo/I=3119/15.8=197.4
歐拉臨界應力:
б=3.142E/2λ=3.142*2.06*105/197.4*2=51.4N/mm2
n=0.3*1/(100I)2=0.3*1/(100*0.0158)2=0.12
則立桿設計荷載N:
2)、扣件抗滑承載力計算
每步架立桿上的豎向荷載N通過扣件傳遞給大、小橫桿,即豎桿設計荷載N由兩只直角扣件或旋轉扣件承擔,而每只直角扣件或旋轉扣件承載力設計值
RC=8.0KN,則N=12.45<2RC=16.0KN
(二)、縱向水平桿計算
1、抗彎強度計算
按三跨強度的計算,按最不利荷載布置,查表知Km=0.23,Kw=1.615。
M=KmFl=0.213*(1.2*0.35+1.4*3.0)*1.5/2*1.05*1.05*1.5
=0.542KN.M=542.46N.M
則б=M/W=542.46*103N.mm/5.08*103mm3=107N/mm2
故大橫桿的抗彎強度符合要求。
2、撓度計算
W=KwFl3/100EI
=1.615**(1.2*0.35+1.4*3.0)*1.5/2*1.05*1.05*1.53*103*109/(100*2.06*105*12.19*104)
=4.0mm<[v]=l/150=1500/150=10mm
撓度驗算符合要求
(三)立桿計算
1、立桿的軸向荷載
根據本工程腳手架搭設方案,查表知:
NG1K=0.442KN,NG2K=2.950KN,NQK=6.3KN
則軸向荷載N
N=1.2(NG1K+
NG2K)+0.85*1.4*
NQK
=1.2(0.442+2.95)+0.85*1.4*6.3
=11.6KN
2、立桿的計算長度Lo
Lo=kuh=1.155*1.5*1.8=3.1185m
3、立桿的長細比λ
λ=Lo/I=3118.5/15.8=197.4
4、作用于腳手架上的水平荷載標準值Wk
取風壓高度變化系數Uz=1.34,Wo=0.30KN/m2
Wk=0.7Uz*Us*Wo
=0.7*1.34*1.3*0.3
=0.366KN/m2
5、由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彎矩Mw
Mw=0.85*1.4M*Wk
=0.85*1.4*Wk*Lah2/10
=0.85*1.4*0.366*1.5*1.82/10
=0.2117
KN.M
=211.7
N.M
6、立桿的穩定性驗算
查表知φ=0.185,A=4.89cm2,W=5.08cm3
N/ΦA+Mw/W=11.6*103/(0.185*4.89*102)+211.7*103/5.08*103
=169.9N/mm2
N/mm2
即立桿的穩定性滿足要求
7、腳手架可搭高度計算
設操作層為二層,安裝層數按下式計算
S*(2W1+NW2)=N
而每根立桿的受荷載面積
S=1.05*1.5/2=0.7875m2
n=(N-2SW1)/SW2
=(12.45*103-2*0.7875*3350)/(0.7875*380)
=23.97
計算安裝高度:h=1.8n=1.8*23.97=43.15m
安裝系數:K=1+h/a=1+43.15/200=1.216
允許搭設高度
H=h/k=43.15/1.216=35.5m
故腳手架的允許搭設高度為35.5m。
(四)連墻桿的計算
1、由風荷載產生的連墻桿軸向力設計值
N1w=1.4WkAW
=1.4*0.366*1.5*3*1.8*2*5.36
=44.5KN
2、連墻桿的軸向力計算值N1
取No=5KN
N1=N1w+No=44.5+5=49.5KN
連墻桿的計算長度
Lo=ul=1.27*1.3=1.65m
長細比λ=Lo/I=1.65/1.58*10-2=104.4
查表得φ=0.555
則N/ΦA=49.5*103/0.555*4.89*102=182.4N/mm2
故連墻桿強度滿足要求
(五)對腳手架地基承載力的要求
本工程外墻腳手架采用落地、雙排、封閉、單管立桿式腳手架,最大搭設高度為24.9m,立桿縱距1.5m,立桿橫距1.05m,步距1.8m,底步距2m,內立桿距離墻面0.25m,橫向水平桿選用1.2m長鋼管,基礎采用素土回填,分層夯實碾壓,高出室外地坪150mm。防護架基礎外側按現場地勢自然排水,不得浸泡腳手架基礎,必要時設置排水溝。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搭設技術要求、允許偏差如下表:
項次
項目
技術要求
允許偏差
(mm)
檢查方法
1每步立桿垂直度
用經緯儀或吊線與尺量檢查
腳手架立桿垂直度
≤50
同上
≤75
間距
步距
±20
尺量檢查
立桿縱距
±50
立桿橫距
±20
縱向水平桿高度
桿兩端
20用水平儀或水平尺檢查
同跨同一橫截面內的高差
10
5
雙排腳手架橫向水平桿外伸長度
0.25~0.5m
尺量檢查
6
扣件螺栓擰緊力矩
40~60Nm
注:h為腳手架步高;H為腳手架全高
七、腳手架的保養及維護:
1)定期檢查腳手架的扣件有無松動,腳手架有無局部有均勻下沉,如發現異常及時加固,消除隱患。搭設前對鋼管扣件、安全網、笆片等材料的質量進行檢查,所使用的材料應具有合格證方可投入使用。
2)各類扣件涂油和加固。檢查腳手竹笆是否懸空,竹笆片四角是否用鐵絲綁牢。
3)檢查與結構連接件是否完好齊全,有無松動。檢查外圍安全網、竹笆擋板是否完整牢固,如有松動和開口應及時連通。
4)檢查腳手架的荷載情況,使其不超載和其堆積物保持穩定。
八、腳手架的拆除
1)、腳手架拆除應具備的條件:
工程質量應經過檢查,確認符合要求,需修補處已修補完畢。
墻面已完成清潔工作。
腳手架經最后一次安全檢查,確信符合安全要求。
腳手架上的雜物及垃圾已清理干凈。
對建筑物表面成品有保護措施。
有嚴密的組織、操作、監護人員及警戒范圍和方式。
2)腳手架拆除順序:安全網→竹笆檔板→腳手板(竹笆)→欄桿→剪刀
撐→大橫桿→小橫桿→立桿,且應均衡拆除,拆除高差不大于2步距。
3)配合做好墻面和門窗等及時清潔和保護工作。
4)拆除的鋼管扣件及其它材料,應通過人工傳運,嚴禁從高處向下拋擲,以免發生傷人等意外事故。
5)及時清理、保養、并分類堆放,以備后用。
6)腳手架的拆除按由上而下,逐層向下的順序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所有固定件應隨腳手架逐層拆除。嚴禁先將固定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應對腳手架進行加固。當拆至腳手架下部最后一節立柱時,應先架臨時拋撐加固,后拆固定件,卸下的材料應集中,嚴禁拋扔。
九、安全技術措施:
1、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戴好安全帽,穿防滑膠鞋,所有進行腳手架搭拆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高空作業應做到正確佩戴和使用安全帶,嚴禁酒后作業及在施工現場戲逐。作業人員應嚴格按安全技術交底及腳手架搭設操作規程執行。架體搭設允許偏差:立桿全高±100mm,步距±20mm縱距±50mm橫距±20mm??v向桿兩端高差不大于±20mm,同跨內外縱向水平桿高差不大于±10mm。
2、作業時應派專人進行監護,并設置警示牌等,嚴禁人員靠近或從下方穿越,雨天或大風、霧天氣應暫停作業,尤其應注意冬天氣溫降低,操作人員不易把握住物體,易造成物體高空墜落現象。采用鋼管打入地下不少于1500mm,并采用扁鐵與架體桿件底端焊牢,做好防雷接地措施,以防雷擊。最遠點到接地裝置的腳手架上的過渡電阻不應超過10歐姆。
3、搭拆架體的所有物料必須采用人工傳遞或繩索吊取,嚴禁拋擲,夜間嚴禁進行任何架體的搭拆作業。嚴禁利用腳手架作與模板支架,及砼泵等材料的擱置平臺并嚴禁任何人私自拆除架體的任一材料。作業層上的施工荷載應符合設計要求,嚴禁超載,嚴禁將模板支架、砼泵管等固定在腳手架上。
4、定期(15天)組織人員對架體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工作。檢查時應對扣件進行逐個仔細檢查,螺母是否松動,桿件若有明顯變形及時整改。
七冶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篇2:建設集團規范懸挑腳手架搭設通知
建設集團關于規范懸挑腳手架搭設的通知
各工程公司、分公司、直屬項目部:
鑒于當前集團公司各施工現場懸挑外腳手架的搭設、防護存在較多的問題,集團公司現明確如下事宜,各工程公司(分公司、專業公司)、直屬項目部必須嚴格遵守。
1、懸挑外架搭設前必須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應結合結構外立面和平面的變化情況),方案中懸挑梁平面定位圖、懸挑梁側面示意圖、懸挑梁受力驗算等內容必不可少。
2、懸挑外架的分段搭設高度不得超過6 層,也不得大于24米。整體分段應合理規劃,可以通過地面落地式外腳手架進行高度調整,以使經濟合理。
3、懸挑外架采用16 號以上工字鋼作為主懸挑梁(嚴禁采用腳手架管作為主挑梁,采用槽鋼時應有防側彎措施),工字鋼長≥3.35m,且錨固段長度不得小于外挑段長度的1.5倍,通過預埋在梁板內鋼筋環錨固。
4、建筑物角部、只有邊梁而無樓板部位或結構邊緣的懸挑梁板不滿足承載能力要求無特別設計處理時懸挑梁外端必須設置直徑不小于15 的鋼絲繩進行斜拉,鋼絲繩上設花籃螺桿,腳手架立桿、懸挑主梁、斜拉鋼絲繩、花籃螺桿一一對應。
5、因結構平面的變化,懸挑梁的定位及錨固應因地制宜(相臨懸挑梁的間距不得大于1.50m):對于框架結構,應直接在樓面裝設;對于剪力墻部位,應通過預留孔裝設或直接埋置于剪力墻內;對于只有邊梁而無樓板部位,應增加懸挑梁長度予以處理或在對邊梁結構無影響的情況下直接埋置于邊梁內;對于建筑物陽角,可將懸挑梁埋置于角柱內或采取附圖做法;
6、對于結構邊緣布置有懸挑梁、板的部位,應對懸挑梁、板的承載能力進行復核,若不滿足要求,應將懸挑梁的起挑點退后設置。
7、懸挑架底部必須采用硬質封閉,并設置擋腳板,外立面采用密目安全網防護,地處鬧市和重要地帶應采取鋼板網或竹籬笆等加強防護。
8、其他關于腳手架的立桿間距、步距、剪刀撐、橫向斜撐、連墻桿等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 執行。
二O**年九月十二日
篇3:玻璃幕墻腳手架搭設方法
玻璃幕墻腳手架搭設方法
1 門式腳手架簡介
門式腳手架是一各新型的建筑施工和裝修機具。具有安裝、拆卸快捷、省時省工、零件少、便于運輸和儲存、功能多、可以根據施工的要求搭設施工用腳手架、模板撐架、固定和移動式登高作業平臺及大型演出的舞臺和燈光架。作業穩定性好、安全可靠、深受廣大建筑施工企業的歡迎。為了保證安裝、拆卸、使用的安全,特制定本方案。架子工應嚴格按本說明書進行安裝、拆卸操作。
2 基礎的處理
安裝腳手架的地面應平整、堅實,并應根據施工高度、并按腳手架在二層作業時允許施工載荷為1KN/m2,來確定腳手架安裝基礎的處理方法。
腳手架每個支腳對地壓力見下表:
門式腳手架各支腳對地壓力
搭設高度m153050100
對地面壓力Mpa0.190.240.310.48
3 安裝人員的要求
1.腳手架安裝人員應經過培訓,對腳手架結構、安裝、拆卸、使用都比較全面掌握。
2.參加腳手架安裝、拆卸人員最少應有3 有以上。
參加腳手架的安裝、拆卸人員,進入施工現場應戴安全帽,特殊作業時應扎安全帶。
4 弦體門式腳手架的安裝
4.1 根據1 號弦體橫截面為延36 米高度為變直徑圓形的施工特點,確定±0.00 米至+8.00 米為體內外各搭設一圓形架子,+8.00 米-200 米內圈搭設一整圓形架子,外圈搭設一半圓形架子(因外圈有總包架子做吊頂)。24.20-28.4 米處無弦體24.20 米至36.00 米處內圈獨立搭設一圓形架子,外圈與C-D 軸部分外圈接續民整圓。
5 圓形腳手架的拉接固定
-0.090 至+7.00 米內圈用上下調節支座分別支承地面與7.93 米H 型鋼梁下端,防止傾倒,內圈+7.930 米至2000 米共11 米,每隔7.0 米與A至C 軸間總包小滿堂腳手架用2.0-6.0 米長的Φ48 鋼管拉結成整體,C-D軸間內、外圈用Φ48 鋼管相互拉結成整體,確保安全使用。
6 弦體門式腳手架的拆卸
6.1 門式腳手架在拆卸前,首先清理腳手架上主席團的各種物件(建筑材料、施工工具及垃圾等),并認真檢查,在確認沒有任何物件的條件下,開始拆卸作業。
6.2 腳手架的拆卸必須從腳手架最上層的零件開始,如:門式腳手架的拆卸順序是從最上端的頂托開始,首先把頂托拆下,并用繩捆好送到地面,接著按拆交交叉拉桿、門型架、連接棒、腳踏板的順序從最上層往下一層進行拆卸,直至地面。
7 北立面采光頂與D 軸玻璃幕墻腳手架搭設及防護方案。
7.1 北立面延D 軸共154.2 米長,檐口高度30.20 米,根據現場實際作業面,擬定從7 軸向18 軸方向搭設,幕墻兩側各搭設一排腳手架,幕墻外側腳手架邊緣距D 軸1000.00mm,幕墻內側腳手架北邊緣距D 軸500mm,內處排腳手架在各軸線Ф800*16 鋼耗處用專用附墻連墻件臨時焊接固定,橫向連接及剪刀撐接國家規范執行。處排腳手架滿掛密度安全網。
7.2 采光頂腳手架采用鋼管桁架梁在28.5 米處與 C 軸北側D 軸內側腳手架之間相連接,桁架梁上滿鋪腳手架板,并用連接線扎牢固,形成一個操作平臺,供采光頂鋼結構涂裝及安裝玻璃使用。
7.3 1-6 軸北立面為異形球面,采光多排腳手架搭成一個臺階狀平臺,供結構安裝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