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學年第一學期小學語文教研組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縣教育局教研室、學校教育工作精神,以貫徹落實《語文課程標準》及“135教學模式”為契機,緊緊抓住教學主渠道,以學生為本、以質量為魂、以課堂教改為中心、以校本研究為主要方式,繼續落實教學常規、優化教學過程,扎扎實實提高教學質量。結合我校語文教研組全體教師的教研實際,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和展示舞臺,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及業務能力,開創我校語文課程改革新局面。
二、工作目標
1.教學常規常抓不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力推進“135教學模式”,進一步完善、規范教學行為,促使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益,教育教學有實效。
2.健全以課堂教學研究為核心的教研,立足校情開展教研活動。
3.開展豐富的語文活動,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語文能力的提高。
4.加強科研指導,大力推進語文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倡導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5.繼續深入開展教材、教學用書及課程標準的學習,確保語文課堂教學研究,每位教師努力做到讓語文課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通過寫教學隨筆、個案積累,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創出佳績。
三、具體措施
(一)進一步規范和落實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效率
1.教研組活動:定時、定點、定主題內容,定中心發言。各年級備課組活動應以“135教學模式”為指導,正確把握三維目標,同時確立一個專題研究目標,以提高研究的實效性。此外,老師要根據通知準時高質量參與活動。
2.備課:做到“三備”,即備三維目標,備教材,備學生。加強集體備課意識,注重資源共同分享,做到備課要“深”。
3.上課:落實“135教學模式”于平時課堂教學中,努力提高教學藝術,求實、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現有的電教媒體,利用網上信息資源,拓寬學習時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4.作業:作業設計要“精”,體現“輕負荷,高質量”的教學思想,批改要“細”,要規范、及時,注重糾錯及情況反饋。
5.輔導:做好自己對學生補缺補差的工作。要因材施教,經常分析學生,善于捕捉學生閃光點,熱情鼓勵,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做好分層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展。
(二)深化教學研究,開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學實效。
1.組織教師繼續學習《新課程標準》,大力推進“135教學模式”,改革課堂教學方式,促進師生發展。
(1)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向上、和諧、寬松、有趣的教學氛圍,給學生以人文的關懷,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吸取知識。
(2)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培養學生語文運用、實踐能力的同時,重視人文因素對學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淡化繁瑣的講解分析,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主動實踐過程中積累、感悟。
(4)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將教學過程看成是老師、學生、文本間平等對話的過程。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思維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5)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習內外的聯系,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渠道,增加語文實踐機會,提高學習效率。
(6)講求訓練手段的多樣性,提高練習有效性,嘗試課外作業階梯式,讓不同學生學有所獲,具有作業批改的現代理念,包括建立學生的錯題記錄(鼓勵老師們都去實踐)。
四、具體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語文教研組計劃
2.9月16日到芳小參加縣語文教研組長會議,21日傳達縣語文教研室最新精神
3.積極參與縣教研員推門聽課活動(9月6日、7日)
4.認真聆聽縣教研員對我校語文教師的希望、鞭策(9月7日下午)
5.一年級新生學習論語,于9月16日舉辦一年級新生開蒙儀式。
6.9月22日、23日參與我縣**屆畢業的青年教師課堂展示活動
7.9月28日,組織全體語文教師參加我?!伴喿x試題現場限時比賽”
8.9月28日,進行“135教學模式”觀摩教學
9.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詩歌朗誦比賽、寫作比賽(浙江省“三行詩”征文)
十月份
1.同年級組教師推門聽課
2.開展主題活動——“優化作業設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業設計包括:預習作業、課堂練習、課后提升,及時反饋)
3.觀看教學錄像(省課堂教學比賽錄像)
4.各年級組繼續探討學習“135教學模式”,年級組互相開課、觀摩****
篇2:區一中語文教研組工作制度
區一中語文教研組工作制度
語文教研組是學校進行語文教學研究的基本組織,是語文教學指揮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全程度和工作水平直接關系到學校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教研組的專業化和科學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語文教研組建設,對促進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語文課程實施水平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語文教研組的工作職責是:
1、根據學校工作部署和教導處工作安排,制定本校語文教研工作計劃。
2、做好區域教研經驗交流工作。通過各種形式的觀摩課、研討課,進行各種教學的研究和試驗,在開展區域教研活動中,充分發揮教研組的優勢,指導和幫助本區域語文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區域教研活動的實效性。
3、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和其它業務知識,組織開展新課標研討、教材分析、教學觀摩、課例研究、集體備課等教學研究活動,做好教學研究活動的詳細記錄。
4、制定并落實本校語文學科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定期檢查、考核本組語文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進行教學質量分析。
5、組織語文教師開展教學反思,提煉、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根據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科研工作。
6、組織語文教師開展業務培訓,積極開展校本教研,不斷豐富教師的知識面,形成合理的知識體系,不斷提高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語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7、協助教導處做好青年教師的培養提高、任課教師的選聘等工作,指導備課組長工作。
(二)、語文備課組(成員由同年級的語文老師組成)主要工作職責是:
1、根據語文的學科特點,教學要求和學情。在學期初制定詳細、具體、可行的本年級語文教學計劃,就全冊教材的體系進行深入的研究,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安排教學進度。
2、學習、分析和把握本語文課程標準的年級目標,按單元進行集體備課。通過對各單元教材進行具體研究,制定并實施單元教學計劃。
3、制定課時計劃。按照教學要求,逐課進行教材分析,共同確定教學重點,確定最佳教學方案,形成課時教學計劃的基本結構。
4、進行同年級語文學科教學質量分析,共同研究改進語文教學工作的基本方法,落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5、搞好課例研究,定期總結教學經驗,分析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落實改進辦法。
篇3:E小學語文教研組工作制度
E小學語文教研組工作制度
語文教研組是學校進行語文教學研究的基本組織,是語文教學指揮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要建立良好的教師集體,形成良好的教風,必須抓好教研組的建設。
一、學習制度:
?。?、實行同年級或跨年級聽課制度(每學期15節),。
2、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組織本教研組教師外出學習。
二、活動制度:
1、每學期教研組活動,不定期進行組內教研活動。
2、有目的地組織專題教學觀摩。
3、定期座談教學經驗。
4、組長負責組織、協調和服務教師活動。組員負責建議、討論和實施
5、本年級教師設計學生活動方案,非本年級教師操作實施
三、檢查制度:
1、備課檢查(自查為主,互查為輔)
2、作業檢查(不定期抽查)
注:以上檢查每學期不少于3次
四、備課制度:
?。?、采用集體備課與個體備課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備課活動。
集體備課主要完成學期、單元的內容、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實現集思廣益和更加準確的把握教材的目的。
個體備課主要針對本班學生實際及現有條件來設計課時,不拘泥已有教案,而應該主動的取舍內容和變換教學方法。
2、必須以文字的方式作記錄
記錄內容:對已有教案的修改、補充以及課后反思等。
五、經費保障制度:
學校教務處全力配合教研組工作,為教研活動順利開展提供經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