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者培訓
一、總論
未來世紀,世界的經濟發展重心在亞洲,亞洲的重心在中國。在產業界一片看好的過程中,許多企業往往快速的擴充廠房及機器設備等硬件,而經營與管理卻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造成的是一個企業的虛胖,不能說不是個企業危機?!捌髽I體質”的好壞關鍵在于競爭力與成長力,在這個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下,有遠見的企業主管,莫不發如何建立科學管理制度,使用科學管理的技巧,并加強員工的訓練作為企業成長的基石,同時企業主管人員,也應是個既會建立管理制度,又會充分利用管理制度及科學管理技術的能者,且是個懂得用人之道及活用眾人智慧的人。
質量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生產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生活。產品質量的提高,意味著經濟效益的提高。要想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只有靠強化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而別無它法。因為:管理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同一經濟制度環境中,企業的盈虧優劣、生死存亡要取決于其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下及管理方法的成功與失敗,或者說:企業成功的關鍵在于科學管理。
管理是一門科學,加強企業的管理可以提高生產力。在體現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時,人們往往僅指技術,而忽視或不理解管理所發揮的生產力作用。在生產日益社會化的今天,如忽視管理,就是對生產力的理解和研究不全面,事實表明,只要實施有效的管理,就可以使經濟活動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業管理是企業一切工作的基礎,任何外部環境的改善都不能取代企業的內部管理,在新的歷史時期,強化企業管理已成為愈來愈多人的共識,因此,加強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是當前企業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管理概說
我們談管理,不外乎談企業的生存、進步發展和人的進步、發展,所以這里首先要明確一點,我們的管理是以人為本的經營管理。
(一)以人為本的管理
我們談企業經營管理,首先要有這個體會“企者人之積“,企業始于人,止于人,企業所有的活動均是由人操作。
美國鋼鐵大王卡納基曾說過:“把我的資產拿走,可是把人留下,五年以內,我就能使一切恢復舊觀”。他死后,在他的碑上刻有這段字:“把才智比自已高的人當作部屬,了解個別一起工作的人,在此長眠”。
日本新力(SONY)企業盛田昭夫在他的自傳〈〈新力與我〉〉中也提出:對日本最卓越的企業而言,成功并沒有不傳之秘。沒有一個理論、計劃或政府可以使企業成功,唯一的關鍵只有一個,那就是“人”,以“人”為本的管理,不但需要發乎真誠的貫徹決心,也必須有極大的魄力才能執行。
“人為企業經營成功之本”,臺灣與日本都是相當缺乏資源,但是能在世界經濟 臺上閃閃發光,所憑借的就是“良好的人力資源”。
企業要卓越,各階層的管理人員就必要具備有關“人”的功夫。
1.知人:知已知彼,知已識人
2.選人:適任,適群,適已
3.育人:自我培育,培育部屬
4.用人:知人善任
5.安人:安于工作,勤于工作,樂于工作
企業既然主要的關鍵在于人,各階層的主管人員就得重視人。
(二)管理大師賦予管理的內涵
------管理就是決策。
------管理就是獲取、調度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質資源,來實現一個組織的目標的過程。
------管理就是通過人和借助人而把事情做好。
------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環境,使人在群體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
------管理可定義為通過全體或有關人員的努力合作來建立和實現一系列目標。---“一系列目標”通常是指組織的集體目標和參與者的個人目標,一個組織的成功有賴于同時實現這兩類目標?!芭献鳌眲t意味著管理必須促進人們合作,引導人們為實現目標而努力。
------對一個組織擁有的資源---人力資源、金融資源、物資資源和核算信息情報有效地進行計劃、組織、領導指揮和控制,有最有效的方法去實現組織目標。
------創造一個整體,這個整體要大于它的各個組成部分之和。如果是一個生產實體,這個實體的產品要多于投進去的各種資源的總和。
------最成功的統御管理---讓人樂于拼命而無怨無悔。對一個具體從事管理工作的人或想學管理的人來說,重要的不在于---上述管理概念哪一個更準確、更全面;而在于每一個概念說了什么,對管理工作有什么價值的提示。上述不同說法,從不同角度闡述管理,給人們以多角度的提示、啟示。仔細分析、體驗上述每一種說法,然后將所有說法融會貫通進行理解,將會使你對管理產生新的認識,得到新的啟示。
當你在管理碰到困難,受到挫折時,請重讀上述管理大師們的提示,你會發出:管理大師們說得多好!管理中不少問題,早在其揭示之中。
三、管理者主要做什么
在任何一個組織,有兩類人員:管理者、非管理者。
管理者是一個組織從人事管理工作的人員。他們大致可以分為3層:
高層
管理者
中層管理者
基層管理者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特征是:決策---“對”的事情,指揮他人把“對”的事情做對。而非管理者的主要工作特征是:在管理者的指揮下做具體工作,把對的事情做“對”。在人事隸屬關系上,至少有一個向管理者匯報工作。
管理對受其管轄的人的工作負責。在工作中,管理者可以要求下屬按照他的設想、安排去工作。工作做好了,所有的人都成功,自然也表明管理者領導有方,有他的一份貢獻與功勞。工作做砸了,部屬有關系,但失敗的責任卻要由管理者來負。因為,部屬是在他的指揮下工作。是管理者---而不是其下屬---對上級負責,對所管轄的組織負責,對一個群體或單位的工作負責。
管理者在組織中主要做以下5項工作(管理的5項基本職能):
規劃 組織 配置 指揮 控制
規劃工作:核心---進行決策,為組織確定目標,并制定相應的工作行動計劃和工作日程表。
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做什么?---擬訂行動目標
怎么做?---設計達成目標的行動方案
不同層次的管理者規劃工作的內容有所不同。
高層管理者------對整個組織的發展方向和成敗負有責任。他們要為組織擬定組織使命、戰略構想、基本政策與一定時期內組織發展的總目標。
中層管理者------執行高層管理者制定的方針、政策,就自己主管的部門或單位提出新的政策、建議,就自己的本職工作制定目標,使高層管理者的規劃在本部門、本單位具體化。
組織工作:核心------將工作分門別類,設計、設立組織內部機構,明確各機構之間的隸屬關系。具體工作成果:組織結構圖或組織機構一覽表。
配置工作:核心------選派合適人員到組織機構的各個職位上去。
指揮工作:核心------溝通信息,提供工作的動力。
指揮工作成敗的關鍵在于------管理者能否激揚士氣,充分調動下屬積極性努力工作。
控制工作:工作是否按計劃運行,工作是否偏離組織目標,目標、計劃是否合于變化了的現實,這些者需要管理人員密切注視、定期檢查,必要時要采取相應的矯正措施,使組織循入正確的軌道。
以上5項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構成一個整體,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周期。這個周期會隨工作的發展而不斷重復,形成管理周期循環。
在實際管理中,上述5項工作中的任何一項都可能單獨采用,前后順序也可能變更。但從總體上說,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表現為上述5項職能,并在工作中正確地運用了這些技能,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稱職的、有效的管理者。
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管理的有效性要求人們有效地掌握和有效運用必要的管理技能。這些管理技能只要潛心學習,努力實踐,常人都可以掌握。但學習非常重要,正如美國現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說,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學會,但只有學才能會。我干了45年的管理顧問,為許許多多管理者提供咨詢,但從來沒有天生有效的管理者”。
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許許多多的人正在進行職業角色轉換:
從專業技術人員 管理者
從一般員工 管理者
從基層管理者 中層管理者 高層管理者
從這些角色轉換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角色轉換者對管理的自我學習和有組織的培訓。一些人以為職位的變化會自然而然帶來能力的變化、管理水平的變化;更有甚者,以為掌握了權力,擁有了財富,能把“令來行”就會成為稱職的領導,成為有效的掌握者;這些誤會帶來的是管理效益低下的悲哀。管理者不學管理,當“官”的不學“當官”,將遇到極大的障礙。
四.管理者應掌握的基本技術
(一)時間管理技術
(二)溝通管理技術
(三)人性管理技術
(四)問題分析技術
(五)激勵管理技術
(六)目標管理技術
(七)績效管理技術
(八)重點管理技術
(一)時間管理技術
(1)是誰偷去你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