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思想--人、過程和技術的集成
50年代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創造了豐田生產方式,經過美國MIT為首的學術界和企業的效仿和發展,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已經形成為一種新的管理觀念--“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精益思想在制造業中的應用,即“精益生產Lean manufacturing”極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縮短了開發和制造的周期、顯著地增強了企業的競爭能力,除了在汽車行業應用以外,還擴展到各種機械制、電子、消費品、以至航空、航天、造船工業中應用。是繼大量生產方式之后人類現代生產方式的第3個里程碑。90年代后期,精益思想跨出了它的誕生地--制造業,作為一種普遍的管理哲理在各個行業傳播和應用,先后出成功地在建筑設計和施工中應用,在服務行業、民航和運輸業、醫療保健領域、通信和郵政管理以及軟件開發和編程等方面應用。進入21世紀,精益思想在軍事后勤和補給方面的應用以及“精益政府”的概念最受矚目。精益思想的應用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沖擊和再造了近百年來人們習以為常的大規模成批處理和層級管理的觀念,提高了人類各種社會活動的效率、節省了資源的消耗、改進了人們生產生活的效率和質量,已經成為新一輪管理革命的指導思想。
由于精益思想是邊發展和邊傳播的,不同發展階段的所用的術語和認識都不盡相同。如何理解精益思想對它的應用和推廣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制造業中,我國很多人認為“精益”就是準時生產制JIT。國外流行最廣和最通俗的說法是:精益就是消除一切浪費。也有人使用了如“同步制造Synchronization Manufacturing”、“流動制造Flow manufacturing”等術語?!毒嫠枷搿芬粫淖髡咧籛omack近年來多次強調精益思想的目標是“用盡善盡美的過程為用戶創造盡善盡美的價值?!边@些說法都是有道理的,并且都企圖用最精益的語言來描述這個革命性的思想。顯然,對于那些想要踏上精益歷程并且成功的實現轉變的企業或組織來說,這樣簡單的理解當然是不夠的?!熬嫠枷胧侨?、過程和技術的集成”則是更加全面和嚴肅的認識。本文僅將常見的有關精益思想的資料系統化,對“精益思想是人、過程和技術的集成”的論點進行說明,為普及精益思想和推動它的應用盡微薄之力。
精益思想的產生和發展
50年代,日本要發展汽車工業,再三去美國的汽車城底特律向美國式的“大量生產方式”取經。但是戰后的日本,一缺錢來大量購買西方的技術和設備;二缺廉價勞動力;三缺合適的市場。日本人回國后的結論是:“大量生產方式不適用于日本”。日本決定走自己的路,并且取得了成功,創造了著名的“豐田生產方式”。
豐田的道路
豐田汽車公司當時的做法大體上是:
1)在技術上,用少量通用設備加上快換裝模具的輪番小批量生產替代在大型自動化設備上的大量連續生產,
2)清理工作場地,更有秩序的生產,和節省輔助時間,
3)生產現場組織“團隊化”,將作業決策權交給直接作業的團隊和員工,
4)將部門之間看做為組合成一臺協同運做的機器。強調協同、合作和全企業的過程貫通,
5)采用由“看板”指令的準時化生產JIT,直接由用戶的需求驅動、按日進度安排零件在協作廠之間的流動進程,
6)在協作企業之間建立緊密聯系和合作的新型關系,增加溝通和信息的交流,
7)工程領域打破了設計與制造的分工和分離,實行為制造而設計(DFM/DFA),
8)建立新型的客戶關系,轉向按訂單組織生產。銷售成為生產系統中的一部分。
對豐田生產方式的分析
豐田生產方式為什么具有這樣大的威力,能夠打敗以美國工業為代表的、近一個世紀以來確立的大批量生產方式,其中必然存在著創新的革命性的新思想。透過表面的細節來分析豐田生產方式在技術道路、管理的觀念和人和組織關系等3個方面都帶給世界工業界以新思想。日本人當時的創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