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公共用具換洗消毒制度

6517

  公共用具換洗消毒制度

  1、賓館、旅店床上用品堅持客來換“三件”(三件指枕巾、床單、被套),嚴格做到一客一換洗,常住旅客至少每周換洗一次。

  2、茶具洗消:嚴格做到在專用(兼用)的洗消間清洗,按“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潔”的原則進行操作,保證消毒質量。

  3、臉盆、腳盆、拖鞋在專用的洗消池內分類清洗消毒。

  4、公共浴室業的毛巾、浴衣褲,每客用后及時清洗消毒,對修腳工具、浴盆等公共用具做到一客一換洗、消毒。

  5、理發美容業的毛巾、理發、美容工具做到一客一消毒;對頭癬皮膚病患者使用專用理發工具,用后嚴格消毒。

篇2:公共用具換洗消毒制度

  公共用具換洗消毒制度

  1、賓館、旅店床上用品堅持客來換“三件”(三件指枕巾、床單、被套),嚴格做到一客一換洗,常住旅客至少每周換洗一次。

  2、茶具洗消:嚴格做到在專用(兼用)的洗消間清洗,按“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潔”的原則進行操作,保證消毒質量。

  3、臉盆、腳盆、拖鞋在專用的洗消池內分類清洗消毒。

  4、公共浴室業的毛巾、浴衣褲,每客用后及時清洗消毒,對修腳工具、浴盆等公共用具做到一客一換洗、消毒。

  5、理發美容業的毛巾、理發、美容工具做到一客一消毒;對頭癬皮膚病患者使用專用理發工具,用后嚴格消毒。

篇3:學院開學后消毒醫學隔離工作方案

  XX中醫藥大學**學院開學后消毒、醫學隔離工作方案

  本方案將學校各公共區域進行分類,共包括醫學隔離區域、電梯、食堂、教室及實驗室、學生宿舍、圖書館、體育館、垃圾處理、廁所等10方面內容,制定防疫措施,并對重要設施有所側重。本方案參考資料主要來自《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指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特定場所消毒技術方案》、《公共衛生消毒技術規范》。

  本次疫情目前常規使用的化學消毒劑有: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特定場所或特定物品可使用紫外線或高溫消毒等方法,針對病原體的性狀和傳播特點,方案對公共區域的衛生防護及環境消殺原則為有效消滅病原體但不要過度消毒以免引起環境和人員傷害。

  一、醫學隔離點(責任部門:后勤系統、醫學院、護理學院)

  學院將11號(高層公寓)作為臨時醫學獨立隔離點。醫學院與護理學院為主成立有醫護專業背景的教師與高年級本科學生的志愿者服務隊,協同做好發熱篩查和疫情防控的知識培訓、業務指導等工作。當出現發熱人員、或與疑似病例及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人員時,需及時將發熱人員或密切接觸者轉移至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然后按照相關規范要求進行處置。對發現的發熱人員或密切接觸者要及時進行處置,將其轉移至應急隔離室,要求應急隔離室為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并拒絕一切探視。

  (一)醫學隔離點的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

  隨時消毒是指對醫學隔離場所進行的隨時消毒。若場所內有人,不建議噴灑消毒;隔離場所可采取通風措施,包括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通風2至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有條件時,可對場所空氣進行紫外線消毒,消毒時間至少1小時。發熱人員或密切接觸者(傳染源)離開疫點后需要進行終末消毒。

  1、消毒范圍

  消毒范圍包括:發熱人員或密切接觸者接觸的公用物品和公共接觸用品或部位;發熱人員或密切接觸者居住室和應急隔離室的地面、墻壁,室內的桌、椅等臺面,居住室和應急隔離室的門把手,發熱人員或密切接觸者用過的餐(飲)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

  2、消毒方式

  消毒方法包括:(1)環境物體表面可選擇含氯消毒劑、二氧化氯等消毒劑擦拭、噴灑或浸泡消毒。(2)室內空氣消毒可選擇過氧乙酸、二氧化氯、過氧化氫等消毒劑噴霧消毒。(3)其他,如流通蒸汽消毒、煮沸高溫消毒、紫外線照射消毒。

  (二)具體消毒方法

  1、室內空氣

  發熱人員或密切接觸者居住過的場所如寢室、醫學隔離點隔離室等室內空氣的終末消毒如下:

  (1)自然通風,如開窗通風換氣。

  (2)機械通風:使用空調時應確保安全通風換氣,保證足夠的新風輸入;并做好空調與通風設施的定期清潔和消毒。

  (3)空氣質量差,疫情嚴重時進行化學消毒,可采用下述措施:

  a.過氧化氫空氣消毒劑消毒:過氧化氫含量3%,采用噴霧法,按15ml/m3,計算用量。噴灑后,密閉門窗作用30分鐘。

  b.過氧乙酸噴霧或熏蒸消毒:過氧乙酸有效含量2%的水溶液,按15ml/m3噴霧,作用時間30分鐘。

  c.空氣消毒機消毒:可選用靜電吸附式空氣消毒機,紫外線空氣消毒機或臭氧空氣消毒機等。使用方法和安裝,按衛生部批準的說明書執行。

  2、地面、墻壁及物體表面

  地面、墻壁及物體表面有肉眼可見污染物時,應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無肉眼可見污染物時,可用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 500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劑擦拭或噴灑消毒,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于30分鐘。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內噴灑一次,噴藥量為100mL/m2~300mL/m2 ,待室內消毒完畢后,再由內向外重復噴灑一次。物體表面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凈。

  3、衣服、被褥等紡織品

  傳染源用的衣服、被褥等紡織品在收集時應避免產生氣溶膠,若不需要重復使用,建議按醫療廢物處理,集中焚燒。無肉眼可見污染物時,若需重復使用,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鐘;或先用500mg/L 的氧化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然后按常規清洗;或采用水溶性包裝袋盛裝后直接投入洗衣機中,同時進行洗滌消毒30分鐘,并保持500mg/L的有效氯含量;貴重衣物可選用環氧乙烷方法進行消毒處理。

  4、餐(飲)具

  傳染源用的餐(飲)具清除食物殘渣后,煮沸消毒30分鐘,也可用有效氯5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再用清水洗凈。食物殘渣應放入雙層黃色醫療廢物收集袋封裝后,按照《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常規流程處置。

  5、交通運輸和轉運工具

  若交通運輸工具上有可見污染物時,應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 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濕巾/干巾)完全清除污染物,再用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后清水擦拭干凈。

  (三)常用消毒劑及配制方法見附錄:常用化學消毒劑及其配置。

  圖1 醫學隔離點消毒示意圖

  二、電梯(責任部門:后勤系統、保衛處)

  (一)電梯防控措施

  1、物業采取以下措施:

  (1)電梯交替使用:如果樓內有兩臺以上電梯,可以上、下午進行交替使用,給停用的電梯徹底消毒。

  (2)依據電梯使用頻次與乘坐人員的數量確定消毒頻次,一般一天 2 次以上,遇有污染或明顯污漬時隨時消毒。消毒時選擇人員活動少時進行,消毒區域應包括經常接觸的按鍵、扶手、轎廂壁等。

  (3)電梯的轎廂風扇必須打開,保證電梯內的空氣流通。

  (4)做好宣傳工作,當樓內人員有發熱現象時,發熱人員最好不要乘坐電梯。

  2、師生采取以下措施:

  (1)候、乘坐電梯時不要靠近電梯廳、轎門,與電梯廳、轎門保持盡可能遠的距離,可站在電梯廳、轎門的兩側,不要直接面對面接觸從電梯轎廂中走出的其他乘客;

  (2)乘用電梯時必須佩戴口罩,盡可能少的接觸電梯轎廂內按鈕、扶手,不要倚靠轎壁;不要在轎廂內滯留,與其他乘客盡量保持距離;盡量用胳膊肘觸碰按鈕,不要用手直接按鍵。

  (3)盡量不要多人同時乘坐一部電梯;

  (4)住在宿舍低樓層的學生,盡可能走步梯,既能保證乘梯寬松環境、降低感染概率,又能鍛煉身體。

  3、電梯維保人員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自我防范工作,出行、急修時按照正確方法佩戴口罩、手套等防護設施;

  (2)電梯維保操作盡量在機房和轎頂進行;

  (3)維保工作完成后必須及時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工作服應盡可能掛在室外或通風較好的地方;

  (二)電梯清潔消毒方法

  1、消毒前的準備工作:

  (1)消毒前,先停運電梯,設定消毒警示標志。

  (2)準備消毒藥械及物品:含氯消毒劑(或75%乙醇);配制消毒劑的容器;干凈抹布、噴壺、警示牌、拖把等。

  (3)工作人員:消毒工作人員必須由經過培訓并掌握一定消毒知識的人員進行。

  (4)人員防護:穿戴工作衣、手套、工作鞋、口罩、帽子,必要時戴護目鏡等。

  (三)消毒頻次:

  依據電梯使用頻次與乘坐人員的數量確定消毒頻次,疫情期間一般一天 1~2 次,遇有污染或明顯污漬時隨時消毒。消毒時選擇人員活動少時進行。

  (四)消毒流程

  1、消毒時將電梯停在一樓,由專人將警示牌放置在門前,消毒人員做好個體防護,然后進行消毒。

  2、電梯物體表面消毒:消毒前應先將電梯進行徹底的清潔,然后進行消毒,消毒作用到規定時間后,用清水將消毒劑去掉,避免殘留消毒劑對人體造成傷害。

  (1)物體表面:消毒的重點部位為經常接觸的按鍵、扶手、電梯箱壁等。

  (2)擦拭消毒:將干凈抹布沾取含氯消毒劑,擰至半干,進行擦拭消毒,擦拭時要先上后下、先左后右,注意不要有遺漏的地方。

  (3)噴灑加擦拭:若用75%乙醇消毒,可用噴壺將乙醇噴至物體表面,然后用干凈的抹布進行擦拭消毒。

  3、結束工作:工作完成,恢復電梯正常運行,收回警示牌,將工具帶回, 做好電梯清潔消毒的記錄。

  三、食堂(責任部門:后勤系統)

  食堂按照“非必須、不提供”原則,暫停集中就餐(桌餐),必須提供就餐的,要實行分餐制,如有條件可實行集中打包送餐。

  (一)人員保護

  1、食堂應于員工正式上崗前確診其是否健康,要求14天內無外地返泰史、無湖北地區人員接觸史、無確診或疑似病例接觸史、無發熱癥狀等;

  2、食堂每天早上對工作人員進行檢查,如有感冒、咳嗽、發熱(≥37.3℃)等情況,食堂應立即停止其工作,并督促其及時就醫;

  3、食堂員工在加工食物及服務期間需全程佩戴口罩且按規定更換口罩,切割食物前、后及時洗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人員還應戴一次性手套上崗;

  4、食堂員工不許接觸、養殖野生動物或生病的家養動物;

  5、就餐人員進入食堂前,自覺測體溫,如體溫≥37.3℃,或有感冒、咳嗽、噴嚏等癥狀,不允許到食堂吃飯并報告部門/二級學院領導,按學院規定隔離觀察;

  6、在食堂就餐時,不要坐得太近,應保持適當距離,最好相隔1米以上;

  7、分時段就餐、增設就餐點,避免過多人員同時集中在一間食堂內就餐。就餐時盡量少說話,不要傳遞或交換食物;

  8、食堂不得向學校以外人員送餐,不得接待非學校人員就餐。

  (二)場所保護

  1、加強餐(飲)具的消毒。餐(飲)具去殘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鐘;或采用熱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含量為250mg/L溶液,浸泡消毒30分鐘,消毒后應用清水將殘留消毒劑沖凈;

  2、食堂操作間保持清潔干燥,嚴禁生食和熟食及相關用品混用,食品加工工具應于使用后盡快清潔,使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l/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后,清水沖洗干凈,晾干待用;

  3、食物垃圾應于餐后放置于統一地點,集中處理;

  4、食堂應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下班后對用餐桌椅、空氣、墻壁、地面進行清潔消毒,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l/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濕巾進行擦拭。

  (三)食物保證

  1、食物采購人員進出均應佩戴口罩,嚴格落實食品采購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嚴禁宰殺、采購、加工野生動物,不得采購活禽活獸進行加工制作,不得采購、使用未經檢驗檢疫或檢驗檢疫不合格的肉類及其制品;

  2、食物要燒熟煮透,每餐每類菜肴留樣量達到125克,留樣時間48小時,并做好相應記錄;

  3、疫情期間,提倡不加工供應冷食類、生食類、冷加工糕點、預拌色拉等高風險品種。

  四、學生宿舍 (責任部門:學工處)

  學生宿舍實行值日制度。責任到人,確保宿舍環境清潔、干燥、無衛生死角。

  (一)通風換氣

  保持宿舍環境衛生清潔,建議常態通風,如無法做到,要保證每日通風2-3次,每次20-30分鐘。如使用空調,應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所有排風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調時應關閉回風通道。

  (二)垃圾處理

  及時清理垃圾桶等垃圾盛裝容器內的垃圾,并做好清潔??啥ㄆ趯ζ湎咎幚?,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濕巾進行擦拭。

  (三)做好個人防護

  由于宿舍內空間相對封閉,狹窄; 因此建議學生在宿舍內活動時盡量佩戴口罩。勤洗手,并減少用手接觸口鼻眼;減少與人接觸;與人交談時,應最好保持1.0米以上的距離。宿舍間盡量不要相互串門。

  (五)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宿舍成員間若出現以下任何一個癥狀時如發熱,體溫≥37.3℃;乏力;咳嗽;胸悶;氣促;結膜炎;腹瀉等。應立即向輔導員報告,不要到處亂走,與他人接觸。

  (六)做好宿舍的清潔與消毒

  提倡穿出去的鞋禁止穿進宿舍,應放在外面的鞋架上,宿舍里應穿自己準備好的鞋子。對于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書桌,洗手間龍頭等,每天早晚消毒,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學生宿舍每天用濕式清掃法對宿舍的地面進行消毒,。

  (七)宿舍廁所及淋浴房

  學生宿舍內的衛生間應保持好通風,衛生潔具每天可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后,清水沖洗干凈,晾干待用。淋浴房的地漏要防止溢水。所有的廁所,全部采用原配水箱沖水,不得用水盆沖水。

  五、教室與實驗室(責任部門:教務處)

  上課的教室與實驗室需實行值日制度。責任到班級及個人。所有上課學生不得隨地遺留或丟棄垃圾。確保教室及實驗室清潔,無衛生死角。

  (一)通風換氣

  保持教室與實驗室環境衛生清潔,建議常態通風。如無法做到,要保證每日至少通風2-3次,每次20-30分鐘。如使用空調,應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所有排風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調時應關閉回風通道。

  (二)垃圾處理

  及時清理教室與實驗室垃圾桶等垃圾盛裝容器內的垃圾,并做好清潔??啥ㄆ趯ζ湎咎幚?,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濕巾進行擦拭。

  (三)做好個人防護

  師生進入教室和實驗室前盡量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學生座位不要靠的太擠,非一個宿舍的同學距離最好相隔1.0米以上。學生上課時,禁止飲食,吃東西。勤洗手,減少用手接觸口、鼻、眼,盡量減少與他人的肢體接觸。

  (四)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學生在教室和實驗室若出現以下任何一個癥狀如,發熱(體溫≥37.3℃)、乏力、咳嗽、胸悶、氣促、結膜炎、腹瀉等,應立即向授課教師或輔導員報告,就地隔離,不要到處亂走,不得與他人接觸。

  (五)做好教室與實驗室的清潔與消毒

  教室與實驗室桌臺應保持清潔、干燥;不用時,應做好教室與實驗室的消毒。消毒的范圍包括墻面、地面、桌椅、講臺、麥克風、門窗等。室內地面采用濕式清掃法進行消毒,對于教師使用過的講臺和麥克風等設備,可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對于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書桌等,也應用酒精進行擦拭消毒。

  六、圖書館(責任部門:圖書館)

  在圖書館開放期間,需按照以下內容落實防控要求:

  (一)工作人員防護及職責

  1. 注意個人防護。工作人員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在崗期間注意身體狀況,當出現發熱、咳嗽等相關癥狀時,要及時按規定去定點醫院就醫,不能帶病工作。

  2.來訪人員管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圖書館原則上不接待外來人員,應當加強對來訪人員健康監測和登記等工作。并在登記本上記錄進入人員體溫、姓名、班級、聯系方式等信息。

  3.對進入圖書館的教師及學生人數實行控制,人員不得扎堆,非同一個宿舍的同學最好保持1.0米以上的間距。(以圖書館座位數為依據)。

  4.消毒及通風換氣。圖書館每日使用之后要進行徹底消毒(空氣、地面、墻面、桌面、電梯、衛生間等)。休息或無人時段, 進行紫外燈照射消毒,每次照射30 min以上,每日至少一次(注意:保證無人狀態下進行)。另外,圖書館內應當加強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首選自然通風,盡可能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鐘),也可采用機械排風。如使用空調,應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定期清洗空調濾網(按每臺空調系統通風說明和清洗要求進行操作),所有排風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調時應關閉回風通道。

  5.洗手設施。確保圖書館內洗手設施運行正常,配備速干手消毒劑。借閱出需要配備速干型手部消毒設備。

  (二)教師及學生防護

  1.戴口罩。進入圖書館人員在圖書館期間需全程戴口罩。當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時,要及時按規定去定點醫院就醫,不能進入圖書館。

  2. 勤洗手。盡量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借閱書籍前,應先洗手或用速干型手部消毒液消毒后方可進行書籍借閱。

  七、運動場(責任部門:公共基礎部)

  戶外運動場在開放期間,師生可適當進行戶外體育活動。應加強運動場進入人員管理,嚴禁校外人員進入。禁止組織大型體育集體活動或人員較為密集的體育活動,要避免人員扎堆活動,盡可能減少人員聚集。應當加強對進入運動場人員健康監測和登記等工作,并在登記本上記錄進入人員體溫、姓名、班級、聯系方式、進入時間等信息。要求所有人員進入運動場時需佩戴口罩,同時監測體溫情況。

  八、垃圾處理(責任部門:后勤系統)

  對廢棄口罩回收的垃圾桶設置醒目文字標識,并配備84消毒液或其他消毒液,做好日常消毒的同時,強調消毒用品使用安全和自我防護措施,保證安全作業,嚴格做好消毒臺賬記錄。

  1、做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

  (1)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應保持密閉,并使用含氯消毒液定時進行消毒。每天清理、收集垃圾2次,收集容器每天用水清洗1次,并用有效氯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消毒1次。

  (2)加大生活垃圾清運的頻次,做到垃圾日產日清,滿溢的隨滿隨清;要做好分類收集,堅決杜絕混裝混運、垃圾拋灑滴漏等現象,積存在校園死角的垃圾及時清理,確保不留隱患。

  (3)加強分類作業人員防護,配備工作服、乳膠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

  2、做好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廢棄物的分類管理:

  在校園內、主要出入口設置相對集中的個人防護用品廢棄物收集容器,專用的收集容器應當相對密閉,容器裝滿后應將廢棄物用塑料袋封口扎緊,對塑料袋外表面進行消毒后交由環衛部門收運。

  3、做好特殊人群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

  將醫學隔離和觀察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必須袋裝化并扎緊口袋,配備相應防護用品進行上門收集。上門收集采用二次袋裝的方式,將已經袋裝的生活垃圾進行再次消毒,裝入塑料袋并扎口密封后交由環衛部門收運。

  (三)加強日常宣傳

  倡導將廢棄口罩剪斷后密封投入標示垃圾桶,防止口罩成為新的病毒傳播物,從而進一步提升防范意識。

  九、公共廁所(責任部門:后勤系統)

  (一)加強全校公共廁所消殺工作,做到不留縫隙,不留死角,全覆蓋。安排工作人員及時做好臺賬記錄,確保公廁衛生干凈整潔,并要求工作人員做好自我防護。

  (二)所有洗手間均配備洗手液,并確保洗手液使用完后及時補充;

  (三)便池、下水道可用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的消毒劑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后,清水沖洗干凈,晾干待用。

  (四)地面、墻壁及經常使用或觸摸的部位如門窗、門把手、水龍頭、洗手池等可用有效氯含量為500~1000mg/L的消毒劑拖擦或噴灑,作用30分鐘。

  (五)疫情期間增加消毒頻次,每天至少1次;如有發熱學生,消毒劑的使用濃度應加倍,每天至少2~3次。

  十、實驗室生物安全(責任部門:醫學院、藥學院)

  疫情期間,按照學校要求,實驗室應加強各生物實驗室及動物飼養等實驗場所的消殺防護管理,進行更為嚴格的清潔及消毒,妥善處理實驗廢棄物及動物尸體。學生進入實驗室應參照前述規范。同時應關注如下事項。

  (一)安全防護措施

  1、實驗標本不得含有超過本實驗室生物安全容許范圍內的病原,原則上,血清中不應有致病微生物,并將血清存放的盒子進行特殊標記,方可放入冰箱保存(冰箱也應有相應的標示),以保證實驗人員和實驗室環境的衛生安全。

  2、實驗室冰箱在存放動物細胞時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保證實驗動物沒有攜帶致病微生物及病毒等方可履行存放手續;對飼養活體實驗動物的區域,要加強管理和檢測。

  3、生物安全柜使用前后均需進行消殺處理。

  4、使用抗體之前,做好各項保護措施,對血清進行純化,并將廢棄血清高溫高壓滅菌并作為醫療廢物單獨處理,避免有疫情發生。

  5、觸碰過抗體的物品(手套,實驗服),均用消毒劑進行處理并作為醫療廢物存放并集中處理。

  6、存放血清的試劑瓶均需貼好標示,并在使用前后用消毒劑擦拭,使用完畢后,廢瓶需滅菌并按照醫療廢物處理。

  (二)實驗廢棄物品的消毒處理

  1、血液標本、一次性細菌培養基,用高壓蒸汽消毒后裝入銳器盒,按醫療廢物處理。

  2、不用回收的一次性消耗品,如吸頭、吸管、膠塞等直接裝入醫療垃圾袋,不用消毒水浸泡。

  3、實驗室所有垃圾,應嚴格按醫療廢物生活垃圾、生活廢物分開放置。

  (三)實驗室應備有消毒品、消毒器材和設備

  實驗室用水、電、氣安全,在對實驗室用酒精等消毒劑進行消毒時一定要開窗通風,注意遠離明火和高溫物體,避免事故的發生,充分保證實驗安全。實驗室要切實履行安全檢查制度,確保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對有固定紫外線燈及移動紫外線燈的實驗室用紫外線燈徹底消毒后使用。若可能有標本污染地面或墻面時,需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其他一定濃度的消毒劑進行消毒。每次使用前需開紫外燈照射30分鐘以上。

  十一、 常用消毒劑及配置方法

  (一)有效氯濃度500mg/L 的含氯消毒劑配制方法

  1、84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為 1:100比例稀釋;

  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 克/包):1 包消毒粉加 4.8 升水;

  3、含氯泡騰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于 1 升水。

  (二)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三)過氧化氫、過氧乙酸等其他消毒劑按產品標簽標識以殺滅腸道致病菌的濃度進行配制和使用。

  (四)如果濃度不同,需注意產品有效成分含量再使用。

  十二、 其他消毒及安全問題

  (一)學校公共區域消毒原則上應該安排專門人員進行,嚴禁不同消毒劑混用,確保消毒劑存放安全,固體消毒劑應防水;消毒人員應做好防護,確保消毒時不受危害;使用酒精消毒時應該遠離任何火源,避免著火;盡量使用污染性小的消毒方法,比如擦拭、浸泡、紫外線消毒等。

  (二)如果發生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對其病前所密切接觸的宿舍、教室等空間參照“醫學隔離點”部分進行終末消毒。

  (三)其他未盡事宜,請參照《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指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公共場所消毒規范》等技術文件執行。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