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規范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和響應程序,預防和處置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增強應對和防范生產安全事故風險和事故災難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家安監總局危險化學品事故災難應急預案》、《武漢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生產事故應急預案》、《風景區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發生在風景區行政區域內的危險化學品行業及其他工礦商貿領域的生產安全事故的應對工作。
1.3.1造成3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者10人以下中毒(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下的生產安全事故。(本條所稱的"以下",不包括本數)。
1.3.2區政府認為有必要由區安監局處置的生產安全事故。
1.4工作原則
1.4.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破壞,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
1.4.2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在區政府統一領導和區安委會綜合協調下,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按照職責、權限,實行分類、分級管理應急管理體制,負責有關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對工作。
1.4.3屬地為主,條塊結合。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的領導和指揮以地方政府為主,發生事故的企業是事故應急救援的第一響應者。區安監局與城鄉工作辦事處、各景區和區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充分發揮指導、協調和支持作用。
1.4.4職責明確、規范有序。依法明確區安監局各成員應急職責和主要任務,規范應急管理和應對工作,分類制定有效的應急處置程序的措施,落實應急機構、人員、經費、物資、裝備到位。
1.4.5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堅持預防與應急工作相結合,結合緊急狀態下的需要,做好常態下的應急管理工作,開展事故預警和防范,加強重大危險源管理和重大隱患治理,提高應對能為。
2.組織指揮體系及相關機構職責
2.1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區安監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體系由生產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專家組、應急救援隊伍和事故發生地部門(城鄉工作辦事處或景區管理處)組成。
2.1.1協調指揮機構與職責
在區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指揮部的領導下,區安監局成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負責指導、組織、協調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職業病危害及其他工商貿等事故災難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安監局局長任組長,區安監局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其他工作人員為成員。其職責如下:
2.1.2副組長
負責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調度值班工作,按組長指示參與救援指揮;負責接收區政府領導同志及上級主管部門的重要批示、指示,及時呈報局領導閱批,并將指示轉有關人員或單位辦理。
承擔生產安全應急日常管理;協助組長組織指導全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和演練;協助組長指導協調全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監督各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制定應急救援預案;負責提供事故單位有關情況和事故處置相關的應急預案、隊伍、裝備、物資、專家等信息;按照事故現場指揮部決策協調區有關單位、有關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參與事故救援;組織專家咨詢,根據專家組意見,提出事故救援相關建議,協助指揮決策;協助相關事故調查處理。
2.1.3工作人員
負責及時向市安監局、區政府值班室報告生產安全事故信息;負責現場勘察、取證等事故調查處理工作;按照局領導的指示,參與或配合有關事故現場的處置工作[FS:PAGE];負責危險化學品、職業健康方面的事故救援的處置和調查;組織相關專家咨詢,提出事故調查組組成的建議;協助上級安監部門調查處理事故。
配合做好事故應急救援和事故現場勘察、取證等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參與或配合有關事故現場的處置工作;負責事故災難及應急救援信息的處理和統計分析工作;協助上級安監部門調查處理事故。
2.2現場工作組職責
根據事故類型、級別、現場情況以及區政府領導的指示,按照規定組成事故現場工作組派赴現場進行協調、指導;現場工作組一般由局分管領導、相關負責人及支撐機構、專家組成。必要時,局長帶隊趕赴現場。主要職責是:組織協調、指導現場應急處置工作,參與指揮決策,提出處置建議和意見;必要時,根據授權負責現場應急指揮工作,調動應急隊伍救援及專家、設備、物資參與救援。
2.3專家組組成及職責
區安監局根據安全生產工作需要,建立安全生產專家庫,專家庫人員組成主要從省、市安全生產專家庫選取聘用。事故發生后,指揮部根據事態情況,從安全生產專家庫抽調專家組成事故救援專家組,參與生產安全事故救援方案的研究,分析研判事故信息、災害情況的演變和救援技術措施;為應急救援決策提出意見和建議;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建議,為恢復生產經營提供技術支持。
2.4應急救援隊伍組成及職責
應急救援隊伍主要由區消防大隊、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城鄉工作辦事處、景區管理處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組成,負責事故先期處置和事態控制,協助專業救援隊參與事故救援。在超出自身救援能力時,報區應急辦協調市公安消防部門和相關專業搶險隊參與救援工作。區級可調用應急隊伍組成情況:
隊伍名稱人數隸屬部門
(單位)專業專職/
兼職所在轄區值班電話
區公安分局80區公安分局治安專職聽濤景區85398400
區消防大隊39區公安分局消防專職聽濤景區85398462
區交通大隊16區公安分局交管專職聽濤景區85398400
群眾應急分隊34區城鄉工作處綜合兼職東湖風景區86779086
醫療救護急救分隊3區衛計委醫療
救護專職東湖村86328199
環境監測分隊4區環保局環保專職聽濤景區86776900
2.5事故所屬地(城鄉工作辦事處、景區管理處)職責
事故發生地(城鄉工作辦事處、景區管理處)啟動本級應急救援預案,組成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辦事處(管理處)主要負責人任指揮長,負責現場救援指揮和先期處置。待上級應急救援隊伍趕赴事故現場后,協助實施救援。
2.6有關部門支持配合
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需要有關部門支持配合時,區安監局按照《風景區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協調有關部門配合和提供支持。
3.預防與預警
3.1重大危險源及其事故隱患分析
風景區現有?;方洜I企業7家,其中加油站5家、?;飞a經營單位1家、燃氣充裝經營單位1家。根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標準,轄區內1家企業構成四級重大危險源,為蘭江氣體有限責任公司,位于龔家嶺村楊李灣特1號,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現有員工25人,主要負責人為總經理邱宏方(13307121608)。主要構成重大危險源的?;窞橐胰?、丙酮、電石,其中原料丙酮年使用量為10噸,最大儲存量為0.9噸,采用桶裝庫存(倉庫面積20平方米);電石年使用量為800噸,最大儲存量為20噸,采用桶裝庫存(倉庫面積120平方米);乙炔年生產量為400噸,最[FS:PAGE]大庫存量為2.69噸,采用瓶裝庫存(倉庫面積100平方米)。
可能導致的危險化學品事故主要有火災、爆炸兩大類,主要原因分為人為操作失誤(違規操作)和設備缺陷。一旦發生火災、爆炸事故,造成的死亡半徑為28.83米,最大危險面積為2609.9平方米。
3.2重大危險源監控
(1)區安監局應每年組織開展轄區重大危險源普查登記工作,全面排查和摸清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數量、位置、危險因素、所在單位、監管現狀等基本情況,對新增疑似重大危險源在企業辨識和評估的基礎上,組織專家進行評估、鑒定,及時更新監管數據。督促企業建立健全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加強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落實重大危險源監管、監控措施,向本廠職工及社會公布重大危險源基本情況,督導企業制定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并抓好預案的落實。將重大危險源執法檢查納入年度執法計劃;發現重大危險源存在安全隱患的,嚴格執行立即整改、限期整改、暫時停產等措施。整改期間落實跟蹤檢查制度,確保企業制定整改計劃,責任具體到人,隱患整改到位。對可能引發較大以上事故的險情,或其他可能引發生產安全事故的重要信息進行預警分析,做好應急準備和預防工作,采取相應行動防止事故發生,并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2)生產經營單位要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及特種設備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并制定應急預案,報區安監局備案;建立應急救援配套制度,定期組織應急救援演練;加強相關知識技能教育培訓,使從業人員熟悉應急救援措施,掌握防護裝備和救援設備的使用方法,提高應對突發性生產安全事故的應對能力;建立與區安監局應急互動機制,制定保護周邊群眾安全的防護措施。
3.3信息報告
3.3.1事故報告值班電話
區安監局及其他相關部門接受事故報告的24小時值班電話情況見表。
相關部門24小時值班電話
序號部門名稱24小時值班電話
1區政府總值班室86793760
2區政府應急辦86779557
3區安監局辦公室86787760
13971316856
4市安監局值班室82922506
3.2.2生產安全事故報告流程
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于1小時內向區安監局和事故發生地(城鄉工作辦事處或景區管理處)報告。區安監局值班人員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向局領導匯報,并核實信息情況,根據局領導的指令,向區政府總值班室和市安監局值班室報告事故信息。向區政府總值班室和市安監局值班室逐級上報事故的時限不得超過2小時。緊急情況下,可先采取電話口頭報告,再書面報告事故信息。
3.2.3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內容
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
(1)事故發生單位、時間、地點(準確位置);
(2)事故表現形式(如爆炸、火災、泄露、墜落等)及具體部位;
(3)事故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現場情況和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
(4)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已經采取的應急措施和擬采取的救援行動;
(5)需要協助的有關事項及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6)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報告人)、聯系方式和報告時間。
4.應急響應
4.1分級響應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第493號)規定,按照生產安全事故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將生產安全事故分為特別重大事故(Ⅰ級)、重大事故(Ⅱ級)、較大事故(Ⅲ級)和一般事故(Ⅳ級)。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發生事故的企業及所在地政府或有關部門應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程序,并根據事故等級及時上報。
發生Ⅰ級生產安全事故及險情,經逐級上報后,由國家[FS:PAGE]安監總局啟動事故應急響應程序及以下各級預案響應程序。
發生Ⅱ級生產安全事故及險情,經逐級上報后,由省安監局啟動事故應急響應程序及以下各級預案響應程序。
發生Ⅲ級生產安全事故及險情,經逐級上報后,由市安監局啟動事故應急響應程序及以下各級預案響應程序。
發生Ⅳ級生產安全事故及險情,啟動本預案響應程序及以下各級預案。局主要領導帶領分管領導、相關負責人及支撐機構、專家隊伍趕赴現場指導救援工作。
超出本級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上一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協調支援。
4.2應急響應程序
4.2.1先期響應
(1)接到事故報告后,區安監局根據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立即啟動Ⅳ級應急響應程序,進入應急狀態。組織、調動應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相關人員,攜帶救援裝備(設備),在組長或副組長的帶領下,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與事故單位、屬地(城鄉工作辦事處或景區管理處)組成現場應急指揮部,展開應急救援工作。
(2)加強與事故單位和事發地(城鄉工作辦事處或景區管理處)的通信聯系,隨時掌握事態發展情況。必要時,通知專業救援機構、應急救援隊伍待命,或趕赴現場參加搶險救援。
(3)指揮部隨時向區政府和市安監局報告事態變化情況,協調落實其他有關事項。
4.2.2現場響應
區安監局生產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對符合Ⅳ級應急響應的生產安全事故,采取以下措施:
(1)區安監局工作組到達現場后,應立即了解現場情況,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人員劃定警戒區域,對現場實施封控,疏散群眾,指揮布置開展搶險救援。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擴大等原因需要移動(破壞)現場時,必須及時做出標志、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
(2)及時聯系救援專家并就事態情況先期咨詢,了解掌握救援技術和注意事項。根據事故災難現場情況需要,調動有關專家組成專家組,到達事故現場指導搶救工作,提出救援建議,協助指揮部完善救援方案。
(3)開展現場指揮協調,調遣本級應急資源庫可用特種救援設施(設備)、裝備及其他救援物資;調動應急救援隊伍或友鄰企業救援力量;協調公安、消防、醫療衛生、環保等專業救援隊參加救援;協調建設、房管、交通等部門可調用救援設備、車輛;協調公安交管部門實施交通管制。
(4)按照規定程序和權限發布或向上級通報事故救援信息情況,協助區宣傳部信息發布工作;收集掌握社會輿情,為上級部門發布輿情動態提供信息資料。
(5)對可能或者已經引發其他突發事件的,及時向區政府報告,同時通報相關部門的應急救援指揮機構。
(6)協調落實其他有關事項。
4.2.3現場緊急處置
根據事態發展變化情況,現場出現急劇惡化或事故進一步擴大的特殊險情,超出區安監局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在充分聽取專家意見和請示有關領導意見的基礎上,果斷采取緊急處置措施進行處置,并報請市安監局和區政府啟動更高級別應急響應。
(1)協助有關部門封鎖事故現場和危險區域,設置警示標志,實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協助街道、景區、社區組織事故發生地周邊群眾撤離危險區域,設立避難場所。
(2)在保障應急搶險人員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切斷危險源,防止引發次生、衍生事故災難。
(3)及時調整搶險救援方案和應對措施,控制事態擴大。
(4)協調有關部門保護國家重要設施和目標,加強周邊生產、生活設施安全防護。
(5)做好新聞媒體溝通銜接,控制不良輿情擴散,維護社會穩定。
(6)必要時,停止救援工作,關閉或者限制使用有關設施設備以及場所,組織現場應急搶險人員撤離至安全區域。
4.2.4應急[FS:PAGE]終止
4.2.4.1現場應急終止的條件
(1)事故險情排除,現場得到控制,造成危害和影響已消除,環境符合有關標準;
(2)遇險人員全部獲救或部分失蹤人員經全力搜救、確認無生還希望;
(3)次生、衍生事故的隱患已消除。
4.2.4.2應急終止
經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按照"誰啟動,誰終止"的原則,并報請區政府批準,宣布結束應急救援工作,通知各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
事故處置工作結束后,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及事故涉及有關單位應分析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應急處置工作的建議,完成應急救援總結報告,報送區政府及市安監局。
4.3應急處置措施
根據監管職責范圍內危險性分析,轄區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主要有危險化學品(火災、爆炸、泄露)事故、職業病危害事故等,其現場應急處置措施見附件。
5應急資源數據庫
區安監局建立應急資源數據庫,納入區政府應急管理平臺數據庫統一管理。應急資源數據庫主要包括應急救援裝備(物資)、應急救援隊伍、安全生產專家庫。
應急救援裝備物資主要來源于區安監局自有應急裝備和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可調用應急裝備。
6后期處置
在區政府及區安委會的部署下,由區安監局負責適用本預案范圍內生產安全事故的指導協調工作,事發地(城鄉工作辦事處或景區)負責組織實施善后處置工作,事故單位及其行業主管部門配合。包括傷亡救援人員、遇難人員補償、親屬安置、征用物資補償,救援費用支付,災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事項,盡快消除事故后果和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人員及受影響群眾,依據法律政策負責遇難者及其家屬的善后處理及受傷人員的醫療救助等,保證社會穩定,恢復正常生活生產秩序。
6.預案管理
6.1預案演練
區安監局負責指導、組織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綜合演習、演練工作。生產經營單位應每年組織應急救援演練,并于演練結束后向區安監局提交書面總結。
6.2預案修訂
區安監局根據預案實施和演練評估情況,定期修改完善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應急資源數據庫,提高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應急預案原則上每三年必須組織重新修訂和發布。
6.3預案實施
本預案由區安監局制定、組織實施并負責解釋。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篇2: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
1指揮部
總 指 揮:總經理
成 員:各相關部門主管
2指揮部職責: 事故發生后,總指揮或總指揮委托副總指揮趕赴事故現場進行現場指揮,成立現場指揮部,批準現場救援方案,組織現場, 搶救。負責組織有關部室定期進行事故應急救援演練。
3成員職責:人身觸電事件發生后,根據事故報告立即按本預案規定的程序,迅速組織力量趕赴現場進行事故處理。
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負責對日常工作的處理,負責對事故調查故責任事故終結等事故后的善后處理。
本預案的主管部門:各廠公司的安全生產主管部門。
當觸電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的作業人員應迅速報告本預案的領導機構人員,由總指揮或副總指揮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
危急事件的應對
1在接到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報告后,凡在現場的應急指揮機構領導小組成員(包括組長副組長成員)必須立即奔赴事故現場組織搶救,做好現場保衛工作,保護好現場并負責調查事故。在現場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傷員生命,減輕傷情,減少痛苦,并根據傷情需要,迅速聯系醫療部門救治。
2發現有人觸電,應立即斷開有關電源,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如發現觸電者呼吸心跳停止時,應立即在現場就地搶救,用心肺復蘇法支持呼吸循環,對腦心重要臟器供氧,同時向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報告。
3觸電者未脫離電源前,救護人員不準直接用手觸及傷員。脫離電源要把觸電者接觸的那部分帶電設備的開關刀閘或其他斷路設備斷開;或設法將觸電者與帶電設備脫離。在脫離電源中,救護人員也要注意保護自己。
4如果觸電者處于高處或其它易受傷害的地方,為防止解脫電源后自高處墜落或其它二次傷害應采取預防措施。
5觸電者觸及低壓帶電設備,救護人員應設法迅速切斷電源,如拉開電源開關刀閘,拔除電源插頭等;或使用絕緣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絕緣繩子等不導電的材料解脫觸電者;也可抓住觸電者干燥而不貼身的衣服,將其拖開,切記要避免碰到金屬物體和觸電者的裸露身體;也可用絕緣手套或將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絕緣后解脫觸電者;救護人員也可站在絕緣墊上或干木板上進行救護。
6電者觸及高壓帶電設備,救護人員應迅速切斷電源,或
用適合該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絕緣手套穿絕緣鞋并使用絕緣棒)解脫觸電者,救護人員在搶救過程中應注意保持自身與周圍帶電部分必要的安全距離。
7 高處觸電緊急救護: 救護人員應在確認觸電者已與電源隔離,且救護人員本身所涉及環境安全距離危險電源時,方能接觸傷員進行搶救,并應注意防止發生高空墜落的可能性。如傷員停止呼吸,立即口對口(鼻)吹氣2次,再測試頸動脈,如有搏動,則每5秒繼續吹一次,如頸動脈無搏動時,可用空心拳頭叩擊心前區域數次,促使心臟復跳。高處發生觸電,為使搶救更為有效,應及時設法將傷員送至地面。在完成上述措施后,應立即用繩索迅速將傷員送至地面,或采取可能的迅速有效的措施送至平臺上。觸電傷員送至地面后,應立即繼續按心肺復蘇法堅持搶救。按心肺復蘇法支持生命的三項基本措施:通暢氣道,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胸外按壓。 觸電傷員停止呼吸,重要的是始終確保氣道通暢。如發現傷員口內有異物,可將其身體及頭部同時側轉,迅速用一個手指或兩手指交叉從口角插入,取出異物;操作中注意防止將異物推到咽喉深部。在保持傷員氣道通暢的同時,救護人員用放在傷員額上的手的手指捏住傷員鼻翼,救護人員深吸氣后,與傷員口對口緊合,在不漏氣的情況下,先連續大口吹氣兩次,每次1~1.5秒。如兩次吹氣后測試頸動脈仍無搏動,可判斷心跳已經停止,要立即同時進行胸外按壓。除開始時大口吹氣兩次外,正??趯?鼻)呼吸的吹氣量不需過大,以免引起胃膨脹。吹氣和放松時要注意傷員胸部應有起伏的呼吸動作。吹氣時如有較大阻力,可能是頭部后仰不夠,應及時糾正。觸電傷員如牙關緊閉,可口對鼻人工呼吸??趯Ρ侨斯ず粑禋鈺r,要將傷員嘴緊閉,防止漏氣。
生產生活維持或恢復方案
1作業人員應配合醫療人員做好受傷人員的緊急救護工作,安全生產主管部門人員應做好現場的保護拍照事故調查等善后工作。
2現場的事故處理工作完畢后,應急行動也宣告結束。事故的調查和處理工作屬正常工作范圍。
公司停電應急救援預案
◆基本情況
公司大多數的設備都是以電力帶動,所以在日常的生產及生活中,一旦突然停電會對公司的安全生產及設備產生威脅,為了使公司每位員工明確在停電等一些突發情況發生時的應對措施,保證公司應急行動協調一致,避免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有效控制事態發展,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應對,特制定本預案。
◆范圍:
本預案適合于公司發生停電等一些突發情況的緊急應對。
◆應急指揮機構
總 指 揮:廠長(總經理) ,
成 員:各部門負責人
3組織措施
◆提前預知性停電:
在提前得知要停電,設備科負責提前通知各部門的負責人,使其提前計劃安排工作,避免造成更嚴重的損失。各部門要在停電前20分鐘負責將各類設備及辦公設備進行停機保護,生產科要根據生產實際情況,在停電前,將機器清洗干凈,切斷電源。
◆未知性停電 :
在提前不知道停電的情況下,突然停電后,員工要冷靜,不要驚慌,應在原崗位上,不許亂動機械或電氣設備,聽從指揮,在應急燈打開的半個小時內,首先將設備進行停機保護處理,將已啟動的用電設備電源關閉。如果正處于生產狀態,生產當班班長要組織3-4名操作人員,將預處理超高溫灌裝等重點工段機器內的牛奶妥善處理,等待來電后進行清洗,各部門負責人組織安排本部門人員做好停電后的工作安排。
4各部門職責
◆綜合科負責對廠區加強巡視監督,保證企業財產的安全。防止蓄意破壞財產損失事件的發生。
◆設備科的工作人員要在停電后,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檢查,查明停電范圍和停電原因,并與上級供電部門聯系停電原因及送電相關事項,并組織搶修工作。同時將停電原因停電時間及時通報各部門責任人。使各部門能對工作人員進行合理的安排。
◆生產科負責組織人員將生產崗位上已啟動的水電
汽閥門或開關關閉,將生產現場做必要的安全處理后組織人員安全撤離,必要時留守值班人員。
◆技術科負責制定各生產狀態下牛奶及其它相關原料的應急處理辦法。并進行過程監控。
◆儲運部在停電后,馬上停止貨物的裝卸運輸,各庫房門口安排2-3名工作人員接應維持秩序,非工作需要,一切人員不得進入庫房。裝貨現場留工作人員維持秩序,保證產品及貨車的安全。閑雜人等不得進入發貨區。
◆為了保證公司內應急系統的有效使用,各部門必須落實責任,專人管理。按照要求進行平日的維護與保養。
氨氣泄漏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情況:
◆制冷崗位(工段)是液態奶產品生產中制供冰水的生產中心,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氣氨在壓縮循環過程中吸收熱量而汽化,從而冷卻自來水,形成0-4℃的冰水。氨在循環制冷過程中,如果因生產操作不當或生產設備管道閥門出現故障,將會造成大量的氨蒸發,氣體或液體向外泄漏,因此有可能發生重大火災爆炸和人員中毒等嚴重后果,液態氨轉化為氣態氨時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點,其破壞性非常嚴重,會直接影響整個生產區域及周邊環境。為此,氨制冷運行中必須嚴格執行工藝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嚴格管理壓縮機組設備壓力容器附件設施安全裝置,防止氨氣體或液體外泄。如果發生意外泄漏,并且在無法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必須執行以下防范應急救援預案,以防止事態的擴大和減少事故損失。
2(液)泄漏處理應急救援預案:
◆對于一般氨氣泄漏事故,應盡快佩戴合適的防毒面具,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切斷有關閥門,促使泄漏停止。(如效果不明顯應及時卸壓)并向制冷崗位氨氣外泄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報告。
◆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后,應迅速通知生產廠:要求查明氨氣泄漏部位(裝置)或原因,并采取一切辦法切斷事故源,防止事故擴大。
◆若發生重大氨氣泄漏事故,通過操作人員的處理后,一時難以控制,生產廠應立即報告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現場總指揮,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后,迅速到達事故地點。若斷定為重大氨氣泄漏,必須立即下達按應急救援預案處置的指令,同時向上級(當地主管企業安全生產的管理部門)發出警報。并通知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成員和搶險救護隊以及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趕到事故現場。
◆應急救援總指揮指令發生氨氣泄漏事故的生產廠,迅速查明事故發生源點。泄漏部位以及外泄原因。并采取可靠措施,以自救為主,盡快切斷物料或倒罐等處理措施,消除外泄漏的源點。如泄漏部位已不能控制,立即向現場總指揮報告并提出處理外泄事故的具體措施。
◆氨氣外泄量較大,但未著火,而氨的刺激氣味使人已不能接近,開啟應急救援柜,配戴自吸式空氣(氧氣)呼吸器或長管防毒面具以及防護服,迅速進入事故現場,采取一切辦法關閉各對外聯系的閥門,以及必須切斷的閥門,盡量控制氨氣的外泄,處理時嚴禁用鐵器擊打。如外泄漏量仍在繼續擴大,應考慮人員撤離現場,并采取有效安全措施,開啟緊急泄氨器立即排氨,并用備用的應急水源噴淋泄漏部位。
◆若外泄氨氣已經著火,在初期火勢不大時,除迅速切斷閥門卸壓外,并用蒸汽或干粉滅火器滅火。如火勢增大,搶險人員在確保個人免受傷害的情況下,應穿上防火服,呼吸器,進入事故現場關閉閥門。如火勢太大,已無法控制,應組織人員撤離,并聯系消防部門對已著火的廠房設施噴水降溫。(注意千萬不可將水噴到電氣設施上)
◆若氨氣大量外泄,雖未即刻著火,但這種情況已非常危險,這時救援人員應沉著冷靜,在最短時間內關閉對外聯系的閥門,并直接通知總配電室拉閘斷電,啟動緊急泄氨器排氨。安排周邊崗位人員有序撤離到安全地帶,并實施廠區道路管制,車輛疏散,其它遠離制冷崗位的生產廠也應緊急停車,以防止制冷崗位發生爆炸。
3外泄事故分工實施:
◆應急救援指揮小組:到達事故現場后,實施統一指揮,根據事故狀態及危害程度做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命令各應急救援隊立即開展相應救援工作,并向主管上級公安勞動環保衛生等領導機關報告事故情況。
◆消防隊到達事故現場后,消防人員佩戴好呼吸面具,首先查明現場有無中毒人員,以最快速度將中毒者脫離現場,嚴重者盡快送往醫院搶救。
◆治安隊到達現場后,擔負廠區治安和交通指揮,組織糾察,在事故現場周圍設崗,劃分禁區,并加強警戒和巡邏檢查。如當氨氣擴散危及廠內外安全時,應迅速組織有關人員協助友鄰單位。
◆醫療救護隊到達現場后,與消防隊配合,立即救援傷員和中毒人員,對中毒人員應根據中毒癥狀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對傷員進行清洗包扎或輸氧急救,重傷員及時送往醫院搶救。
◆生產技術管理部門到達事故現場后,迅速查明氨濃度和擴散情況,根據當時風向風速判斷擴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對泄漏下風擴散區域進行監測,確定結果,將監測情況及時向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報告,必要時根據指揮中心的決定通知擴散區域內的群眾撤離或指導采取簡易有效的保護措施。
◆搶險搶修隊到達現場后,根據指揮部門下達的搶修指令,迅速進行搶修設備控制事故并預防事故擴大。
4外泄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設置:
◆組建一個指揮中心,二個搶險救護隊。
◆指揮中心:制冷崗位氨氣外泄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成員組成:總經理設備科生產科技術科綜合科儲運科。
◆應急現場總指揮:總經理。
◆外援救護隊成員組成:消防隊醫療救護隊后勤保障隊。
◆搶險維修隊成員組成:設備科技術科儲運科生產科。
5泄漏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圖:制冷崗位氨氣外泄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組織機構圖:制冷崗位氨氣外泄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聯系方式:
6外泄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職責:
◆指揮中心:
?、儇撠煴竟S"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審核修訂。
?、诮M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
?、蹤z查并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馨l生事故時,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的命令。
?、萁M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尴蛏霞墔R報向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呓M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經驗教訓。
◆生產科:
?、儇撠熓鹿侍幚頃r的生產工藝聯系。
?、谥笓]未發生事故的崗位工段組織停開車調度。
?、勐摻j并保證事故現場的供水供蒸汽。
?、苈撓凳鹿蕝^的停送電。
◆技術科:
?、儇撠熓鹿尸F場的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
?、谪撠熓鹿尸F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洗消監測工作。指導并協助搶險維修隊完成事故設備的搶修。
?、蹍f助總指揮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經驗教訓等。
◆綜合科:
?、儇撠熛罍缁鹬伟脖Pl醫療救護的聯絡與組織。
?、谪撠熒a區域人員的疏散,事故區域的警戒,道路的管制工作。
?、圬撠熓鹿尸F場中毒灼傷人員以及其它意外傷害人員的搶救工作。
?、茇撠煋岆U人員中毒受傷人員的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儲運科:
?、儇撠煋岆U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
?、谪撠煋岆U維修隊的物資供給。
◆設備科:
?、賲f助總指揮組織精明強干的搶險維修隊。
?、趨f助總指揮負責工程搶險,搶修的現場指揮。
?、壑贫鋵崜岆U維修方案,并組織協調與實施。
?、懿贾蒙坪蟾黜椌唧w工作。
篇3: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
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規范應急管理工作,提高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反應速度和協調水平,增強綜合處置生產安全事故的能力,預防和控制次生災害的發生,保障企業員工和公眾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環境破壞和社會影響,根據地方政府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結合自身特點,制定本應急預案。
1.2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9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
3)《生產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493號);
4)《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
5)《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7號,自20**年5月1日起施行);
6)《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行)》(安監總廳應急【20**】73號);
7)《廣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于<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粵安監【20**】11號);
1.3分類與分級
1.3.1分類
本企業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有:火災爆炸事故、容器爆炸事故、中毒和窒息事故、觸電事故、機械傷害事故、高溫中暑事故、臺風破壞事故及其他生產安全事故。
1.3.2 分級
按照事故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影響范圍等因素將安全生產事件分為三級:
一級(地方政府救援級):即發生較大及以上的安全事故,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對周邊社區造成較大影響,超出本公司應急救援能力,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救助的各類生產安全事故;
二級(公司級):發生較大事故,可能造成多人重傷或較大財產損失的事故;
三級(車間級):有人員輕傷及經濟損失較小的一般生產安全事故;
劃分原則和相關事件的分級見表:表1-1。
1.4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公司所有生產經營范圍的各類生產安全事故。
表1-1生產安全事故等級劃分原則
級別 分級原則 相關事件分級
地方政府救援級
?。ㄒ患墸?事態嚴重,已經或可能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或重大生態環境破壞,公司本身無法有效控制,需地方政府調集資源和力量進行應急處置的緊急事件。1.重大、特大火災或爆炸事故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